<p class="ql-block"> <b style="font-size:20px;"> 詩歌創作淺談</b></p><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北京總社 袁繼偉</span></p> <p class="ql-block">提綱: 文學家為什么寫?寫什么?怎么寫?這是每一個寫作者都必須面對的問題。在長期的詩歌創作中,我常常思考著名詩人李加建老師提出的這個關于文學創作本質的命題,在此略談一下我的粗淺體會。</p><p class="ql-block">茶有點苦:請大家先看一個小視頻。請大家點開看啊,隨著相片兒的不斷更換,我們看到了一位端莊大氣、知性優雅的女士形象,從她美麗的服飾到她的一顰一笑,可以看得出她是一位非常愛美又非常熱愛生活的人,她的笑容感染著我們。她就是今天的第二位主講老師,北京總社的袁繼偉,幾年來,袁繼偉老師筆耕不輟,寫下許多膾炙人口的佳作。她的文風大氣,文筆流暢,大家不妨前去欣賞一下她的那篇書法啟示錄打開作品,一陣陣墨香撲鼻而來。</p><p class="ql-block">這是詩嗎?這分明是窺探了人生真諦的一幅幅墨寶,字里行間揮灑自如,遒靜中透著靈氣,縱橫里寫著捭合。仿佛不是在欣賞一組詩,而是在觀摩一個龍飛鳳舞的大寫人生指點江山之事,令人嘆為觀止,暗合陰陽之道,叫人拍案叫絕。真的不敢想象,這是出自女性的手筆,無論書法與文字,都值得我們學習借鑒。好,下面讓我們用最熱烈的掌聲,歡迎北京總社的美女作家袁繼偉老師閃亮登場。</p> <p class="ql-block">《詩歌創作淺談》</p><p class="ql-block"> 文/ 北京總社袁繼偉</p><p class="ql-block"> 作家為什么寫?寫什么?怎么寫?這是每一個寫作者都必須面對的問題。在長期的詩歌創作中,我常常思考著名詩人李加建老師提出的這個關于文學創作本質的命題,在此略談一下我的粗淺體會。</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首先,是為什么寫?人生在世不僅僅是為了茍且地活著,還要有信仰和追求。沒有信仰和追求的人,就如同沒有靈魂的行尸走肉一般。《尚書?舜典》記載:“詩言志,歌永言,聲依永,律和聲。”詩歌就是詩人對生命的探索,理想的追求過程中的感悟,是觸及靈魂迸發出的火花,仿佛閃爍的星星在蒼穹流轉的軌跡,反映出詩人的人生經歷、思想意識、社會倫理道德以及美學哲學等觀點。而詩人要擁有一顆赤子之心,洞悉歷史,把握時代,深入現實,去發掘生命的意義,去挖掘生活的真諦,不斷磨礪和修煉出宏闊的精神境界,弘揚真善美,鞭撻假丑惡。</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一位哲人曾經說過,“一個人的肉身在世上終究是會消失的,而只有文字的東西才會永恒”,于是我就有了在詩歌《詩癔癥》中的感悟“路盡頭,文字的燭火還亮著”的詩句。詩歌就是詩人靈魂的寫照,像一朵朵詩意的浪花匯入人類精神文明的歷史長河。對于一個詩人來說,舉文字之燈,溫暖自己,照亮別人,輝映遠方,為人類文明貢獻一點綿薄之力,不失為一件有意義而又愜意的事情,愿詩歌的回聲久久地迴蕩歲月的時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其次,關于寫什么?生活,就是創作的源泉。詩人要站在歷史的高度,客觀的起點,洞察世界的變化,捕捉社會的現象,挖掘生活的真實,寫自己熟悉的生活,熟悉的人物,熟悉的土地。別林斯基說過“美都是從靈魂深處發出的”,在寫作中要練就一雙善于發現美的慧眼,抓住那些能夠打動人心的事與物,展示現實生活中的真實面目,深入地書寫人性內心的復雜性和情感的豐富性,展示靈魂感知和情緒表達的喜怒哀樂,酸甜苦辣和社會發展的事與物。</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我本是重慶人,因在自貢生活工作多年,對這座具有兩千年鹽業歷史的文化名城產生了深厚的感情,那些熟悉的街道陌巷,鹵井鹽場,彩燈恐龍,以及有血有肉有性格有特色的凡人趣事,歷史地理文化都成為我創作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資源,我接連創作了近百首以鹽都為題材的詩歌,有的在各級報刊網站發表,有的在文藝表演的舞臺上誦讀,有的制作成音樂圖文視頻傳播,多次獲獎,受到好評。有讀者評價說,讀了袁老師的詩歌,對自貢鹽業歷史的發展,汲鹵制鹽的工藝流程以及鹽都的風土人情都有了深刻的印象。由于這些作品來源于生活,情感真摯,意象豐沛,詩意濃郁,具有鮮活的生命力,與讀者產生了強烈的共情共鳴。</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第三,怎樣寫?古人將“風雅頌,賦比興”概括為詩歌的廣義,其實就是對詩歌寫作的內容和技巧的總結。詩歌的修辭表達方式,賦、比、興手法仍然應是現代詩歌寫作應遵循的法則。</p><p class="ql-block"> 立意造境,通過語境的呈現,發揮想象的空間,展現感性思維的畫面。語言力求精煉,有彈性,有張力,具備豐富的內涵和廣闊的外延,意象生動形象。切忌疲軟,拖沓,粗糙,低俗,或口水話,這樣的文本失去了漢語的美妙韻味,容易讓人感覺平淡,枯燥而乏味。舉一個簡單的例子,比如說,“太陽從東方升起來了”和“紅日東升”這兩句作比較,明顯的后一句四個字就包含了“太陽從東方升起來了”的內涵,這樣的語言就精煉,有張力。而前一句就是表達字面本身的意思,一覽無余,缺乏想象的空間,缺乏詩意。</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詩以載情,詩以載理,詩以載思,詩以載論,謀篇布局猶如排兵布陣。我在寫稿時常常嘗試代入數學的方法,即擬寫初稿時,文思如泉涌,這時候做加法;修改時,如整理樹木,剪去多余的枝枝椏椏,這時候做減法;精雕細琢打磨時,提煉升華,這時候做除法,讓詩歌更加的凝煉。另外,詩歌在收尾時,要有力度,有韻味,適當的留白,留給讀者以發揮想象的空間。</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尤其不要忽略沉淀與修改這個環節。詩歌創作時,有時會出現靈感一閃念而一氣呵成的作品,這類作品有的比較成功,而有的不盡完美,這種情況下,可以先沉淀一下,而后再作修改。所謂一改一意境,唐朝詩人賈島的“月下推敲”的故事說明了這一點。推,悄無聲息;而敲,則發出了聲響,這在寂靜的月夜,意境大不同。這一“推”改為一“敲”就是“煉”字的成功典范,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鑒。</p> <p class="ql-block"> 在學習寫作中,還需多讀經典名著,吸取中國傳統文化古典詩詞和世界名著的精華和營養,學習和繼承優秀文化的精髓,提高文學修養,將詩歌當作語言的藝術來尊重和探索。多寫多練,力求創作出具有時代的高度,歷史的厚度、現實的深度,生活的溫度的作品,以飻讀者。</p> <p class="ql-block">文學的道路是艱辛的,俗話說,一分耕耘,一分收獲。而我的體會則是,十分耕耘,一分收獲。這個過程就像登山,道路崎嶇而漫長,只有不畏艱難,持之以恒地攀登,才能領略山頂絕妙的風景。</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接下來我講一講在《詩與遠方》平臺發表的2首詩歌作品的創作體會。第一首是《書法啟示錄》,這是一首組詩,由《書法帖》《書法人生》《沉沉暮靄是歲月研磨的墨色》三首詩組成,先先后后完成的。平時,我除了愛寫詩以外,也愛好書法,美術,攝影。這組詩歌就是我在學習練習書法時觸及靈感而生發出的聯想。書法是中國優秀傳統文化中的瑰寶,當書法家氣定神閑,揮毫潑墨之時,鋪開宣紙,就如同鋪開了人生。筆劃的起起落落,恰似曲折的人生之路,只有手執意念之筆,橫掃荊棘,才能穿越浮華塵世,迎來蘭香沁脾。而人字的書寫看似簡單,一撇一捺顯示出做人的道理,其高度則取決于姿態與格局。</p> <p class="ql-block">寫詩還應多閱讀,多積累知識。我平時除了愛讀文學書籍外,還愛看一些金庸,古月的武俠小說,廣泛涉獵各個領域的知識,這些積累厚積薄發,用在了詩歌的創作之中。《書法帖》中信手拈來的這些明顯帶有武術色彩的語言,“勾一旦亮相,便抽出見血封喉的利刃”,“抓一把點點頓挫,撒豆成兵,布局梅花陣”等就是平時閱讀的結果,意象新穎,別出心裁,活生生地把練字仿佛練成了武術。我的一位朋友讀后,感覺表現手法獨特,很喜歡這首詩。</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另一首《沉沉暮靄是歲月研磨的墨色》寫的是書法的演變過程,從甲骨竹簡的篆刻到隸,真,行,草字體,演變的靈感大多來自模仿人類活動,如舞蹈劍術武術勞動等;模仿自然動物,如流水,驚鴻,靈猿等,以及社會生產力的發展,書寫工具的革命,從而實現從形象到意象再到抽象的鼎新革故。有讀者評價說,這組詩歌獨辟蹊徑,歌詠傳統書法之美,意象生動,十分難得,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后這組詩參加華語國際文學大賽,從海內外7000多來稿中脫穎而出,榮獲二等獎。</p> <p class="ql-block">第二首詩歌《拜讀歲月》則是通過回顧歲月的變遷,旗幟鮮明地謳歌人類文明正確的價值觀,體現了對天下蒼生的深切關注和憂世憂民的悲憫情懷,表達了對客觀規律的尊重,對時間的感慨和對生活的思考,這首詩是我歷經數稿而成的嘔心瀝血之作。由于這首詩的題目有點大,起至浩瀚的宇宙,遼遙的時空,加之歲月又是摸不著的東西,很容易虛且空,無落足點。為避免落空,我選擇了五谷豐登人間煙火,選擇了抗震救災,防洪搶險,治病抗疫等具體的事例。因為詩中帶有生活的思考,哲學思辯的觀點,“有的路走著走著就斷了,有的人走著走著就沒了”,我又引用了哲學家的一句話,落到一個具體的點上,這樣既有宏觀的豪放,又有微觀的描述,內容就不顯虛空了。這首詩巳選入《四川文學作品精選》文集正式出版,歡迎詩友們閱讀我的詩歌,并聆聽安寧老師聲情并茂的誦讀。</p><p class="ql-block">今天謹以此文與詩友分享,且行拋磚引玉之舉。</p><p class="ql-block">謝謝!</p><p class="ql-block">2024.12.10.于成都西子香荷</p> <p class="ql-block">作者簡介:袁繼偉,中國詩歌學會會員、四川省詩歌學會會員、自貢市作家協會詩歌專委會委員、大安區作家協會常務副主席、《龍鄉文學》副主編。《中國詩壇實力詩人名錄》《四川當代詩人名錄》詩人。已出版個人詩歌專集《心執一盞燈》《拜讀人間》及合集《六弦琴》。作品多次獲獎,入選《中國當代青年抒情短詩精粹》《中國百年新詩2017精品選讀》《中國民間短詩精選》《華語女子詩歌大展作品選集》《四川詩歌年鑒》等選本。</p> <p class="ql-block">茶老師總結:感謝袁繼偉老師的耐心講解和細致的指導。今天我們聽到了袁繼偉老師講的寫詩原因,相信我們大家心中有了更多的答案。為什么寫詩?詩要寫什么?怎么才能寫好詩?三個問號指明了寫詩的路徑,對盲人摸象的初學有著立竿見影式的引領作用。師傅領進門,寫作在個人。這就看我們自己怎么去領悟,怎么寫了。好,我就說到這里啊,感謝今天兩位老師的精彩講解,今天這一期的活動圓滿結束。</p><p class="ql-block"> 遠方平臺歷來是以發布作品為主。這次開展文學沙龍活動,給平臺拓展了外延,也豐富了想象,為今后的路怎么走,帶了一個好頭,無論成功與否啊,都是一種借鑒。最后呢,感謝大家的積極參與,謝謝老師們,大家辛苦了。</p> <p class="ql-block">文字照片視頻均由袁繼偉老師提供</p><p class="ql-block">制作:楚菡</p>
主站蜘蛛池模板:
阜南县|
安图县|
广灵县|
安康市|
余庆县|
利辛县|
堆龙德庆县|
巴塘县|
新平|
太和县|
望奎县|
邹平县|
日土县|
尉犁县|
东阳市|
全椒县|
开封县|
明溪县|
长泰县|
肇州县|
吕梁市|
盐亭县|
亳州市|
吉木萨尔县|
始兴县|
陵川县|
白城市|
大名县|
平罗县|
昂仁县|
平原县|
娄烦县|
永善县|
即墨市|
辉南县|
湾仔区|
海安县|
鄯善县|
烟台市|
德钦县|
六安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