跆拳道,波多野结衣结婚了吗,JAPANESE50MATURE亂倫,美女视频黄网站免费观看

劉帥胡峪輕點兵——涉縣胡峪村記行

老馬識圖

<p class="ql-block">查百度,僅河北山西兩省,就至少有4個叫胡峪村的。</p><p class="ql-block">今天要講的故事,發生在河北涉縣的胡峪村。</p> <p class="ql-block">涉縣的胡峪村,位于涉縣西南部,是抗日戰爭時期我黨我軍開辟較早的敵后根據地,隸屬太行軍區第五軍分區。</p><p class="ql-block">這里位于太行山中段東麓,從山西昔陽發源的清漳河,在這里沖出一條河谷,“嶺巨溝深”,沿河地帶平坦,物產豐富,當地人稱“魚米之鄉”。</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看到村東頭的這塊影壁,才知“魚米之鄉”并非虛言</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胡峪村村民廣場以及廣場旁整齊的農舍</span></p> <p class="ql-block">1943年7月初的一天,胡峪村迎來了一支創傷滿營的疲憊之師——冀南軍區二十團。</p><p class="ql-block">故事從頭說起——</p><p class="ql-block">抗日戰爭進入1943年,冀南地區卻陷入空前困境。</p><p class="ql-block">首先是日本侵略軍為鞏固華北統治,從1942年開始對冀中和冀南進行了空前規模的“掃蕩”,實行“強化治安”運動,根據地日益縮小。</p><p class="ql-block">接踵而來的是嚴重的災荒,旱災、蝗災、瘟疫,使得很多地區顆粒無收,民不聊生。</p><p class="ql-block">時任冀南區黨委書記、冀南軍區政委和冀南行署主任宋任窮在其晚年寫的回憶錄中曾詳細描述了當年的景象。宋任窮的一個女兒就病餓而夭折在冀南的災荒之年。</p><p class="ql-block">為減輕冀南人民的負擔,保存我軍主力,中共北方局和一二九師決定,冀南軍區的部分主力部隊調出冀南地區。一部分調往冀魯豫軍區;一部分調往太行軍區。</p> <p class="ql-block">5月23日,冀南二十團接一二九師命令,到太行軍區休整。</p><p class="ql-block">冀南二十團,是冀南軍區的主力部隊,自1937年8月在河北藁城由馬玉堂等一批老共產黨員拉起隊伍,在敵后游擊戰爭中不斷發展壯大,在冀南地區轉戰達五年之久,被譽為“平原猛虎團”。</p><p class="ql-block">筆者的父親馬勇自1938年2月參加八路軍后,就一直在這支部隊中,從一名教育干事成長為營級指揮員,時任一營教導員。</p><p class="ql-block">有意思的是,一營營長馬克勤和馬勇同為藁城縣賈村人,算起來,倆人還是同門兄弟,而且又是同年參加的八路軍,現在作為軍政主官共同領率一個營,也是二十團團史上的一段佳話了。</p><p class="ql-block">當時二十團所在的冀南軍區一分區領導研究并報一二九師同意,決定由團長徐紹恩和政委李漢英率團直和一營先行轉至太行,副團長楚大明率二營繼續在冀南堅持一段時間后再歸建(二十團當時已縮編為一團兩營建制)。</p><p class="ql-block">出發時間定在26日夜間。</p><p class="ql-block">不料,就在二十團準備集結出發前,卻遭受了一場空前的重創——</p><p class="ql-block">二十團接到命令時,冀南一地委、一專署、一分區以及下屬各縣黨政軍領導正在漳河縣(1940年從魏縣析出,漳河以北仍為魏縣,漳河以南為漳河縣,1944年并回魏縣)北臺頭村召開保衛麥收聯席會議,團部領導帶領團直部隊和一營二連擔任會議保衛任務。25日會議剛剛結束。</p><p class="ql-block">一營其余各連當時正分散在魏縣周圍單獨活動:三連由馬克勤營長帶領在成安縣東南一帶活動 ;四連由馬勇帶領在成安縣漳河店鎮一帶活動。</p><p class="ql-block">接到集結命令,三連因離集結地較近,于26日拂曉前已趕到離團部只有幾里地的東上村。</p><p class="ql-block">四連活動地區在成(安)魏(縣)公路路北,路程較遠,26日拂曉還未到達集結地點,最終躲過一劫。</p><p class="ql-block">二營由楚大明副團長帶領在臨漳東南一帶機動,以轉移敵人視線,掩護部隊轉移。</p><p class="ql-block">26日拂曉,二十團團直和一營二連三連突然被從臨漳、成安、魏縣出動的四千多日偽軍以“鐵壁合圍”方式包圍,敵摩托化部隊、騎兵部隊和步兵部隊開始輪番向我軍進攻。</p><p class="ql-block">參加聯席會議的人員來不及疏散,也被兜在合圍圈里。</p><p class="ql-block">事后從與我方有關系的一偽軍排長處得知,敵人的這次合圍是事先得到情報而有預謀的行動。</p><p class="ql-block">徐紹恩團長率團直重機槍排和二連三排在南臺頭村掩護地委、專署和分區機關突圍時,陷入重圍,徐團長和兩個排的戰士全部陣亡!</p><p class="ql-block">其余部隊和機關人員在李漢英政委帶領下突出重圍,向衛河方向轉移,進到寺南村附近時,又遭從大名縣出動的敵人截擊。李政委在激戰中身負重傷,為不拖累戰友,不當俘虜,拔槍自戕!</p><p class="ql-block">其余人員在參謀長何明先帶領下北渡漳河,剛跳出包圍圈,在沙口集村北又遇一股日軍快速部隊攔截,后面的騎兵部隊也追殺過來,我軍腹背受敵,隊伍被打散。在掩護戰友突圍的戰斗中,何明先參謀長、馬克勤營長和二、三連四十多名戰士犧牲。</p><p class="ql-block">剩余人員最后在特務隊長于鳳章和團直機關指導員傅一宗帶領下趁夜色從沙疙瘩村成功突圍。</p><p class="ql-block">這一仗打了3天3夜,斃傷日偽軍七百多人,但我方也損失慘重, 一專署專員解蘊山、 一分區參謀長鄭前學等多名機關干部犧牲,一地委書記兼一分區政委吳建初被俘(不久逃回);二十團軍政主官徐紹恩、李漢英等共四百多名指戰員血灑疆場!</p><p class="ql-block">二十團的勇士們用生命和鮮血譜寫了冀南抗戰史上悲壯的一頁!</p><p class="ql-block">至今,魏縣南臺頭村仍保存有一座“二十八烈士公墓”,以紀念在此村犧牲的二十八名二十團戰士。</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徐紹恩烈士</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徐紹恩,1916年生,湖北紅安人,參加長征的老紅軍。自1938年任東進縱隊第一支隊司令員以來,擔任二十團軍事主官長達5年。犧牲時年僅27歲。</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李漢英烈士</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李漢英,1907年生,河北趙縣人,冀南二十團的最初創建人之一。馬勇的入黨介紹人。</span></p> <p class="ql-block">此戰過后,冀南軍區決定全團轉移至太行。7月上旬,副團長楚大明率二十團殘部,穿越百里敵占區,連過三道封鎖線,轉移至太行軍區五分區,駐胡峪村。</p> <p class="ql-block">遭此重創的二十團官兵,情緒之沮喪、士氣之低落可想而知。</p><p class="ql-block">二十團進駐胡峪,受到老區人民的熱情接待,部隊漸漸有了生氣。</p><p class="ql-block">到胡峪不久,團部突然接到師部通知,說師首長要來看望大家并檢閱部隊。</p><p class="ql-block">全團上下立即振奮起來,整理軍容,擦拭槍支,抓緊訓練,準備迎接師首長的檢閱。</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步兵第一一零團戰史(1937—1950)》 本團戰史編寫組編寫 1991年印制</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創建半個世紀后,已改番號為中國人民解放軍十三軍三十七師一一〇團的原冀南二十團,在團黨委精心組織下,搭建寫作班子,征集回憶文章,召開老戰士座談會,耗時3年,完成了這部團史。</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這部團史,從1937年馬玉堂、李漢英等在藁城創建抗日義勇軍寫起,到改編為八路軍一二九師東進縱隊獨立支隊、東縱第一支隊,東縱一團、冀南軍區二十團,再到三八六旅二十團、晉冀魯豫野戰軍四縱十旅二十九團、第二野戰軍第四兵團第十三軍三十七師一一〇團,詳細記敘了這支英雄部隊的征戰歷史,是一部難得的軍史資料。</span></p> <p class="ql-block">幾天之后,一隊人馬來到胡峪村村北的河灘上。正整齊列隊準備迎接師首長檢閱的二十團指戰員們驚喜地發現,來者竟是尊敬的劉伯承師長。</p><p class="ql-block">劉師長在警衛人員護衛下,身跨戰馬、精神抖擻地出現在隊列面前。</p><p class="ql-block">當時,一二九師師部已移至涉縣赤岸村,離胡峪村還有二十余華里的距離。</p><p class="ql-block">在二十團遭受重創之際,劉伯承師長親自前來檢閱部隊,鼓舞士氣,足見師首長的用意之深!</p><p class="ql-block">《步兵第一一零團戰史》 記錄了這次檢閱:</p><p class="ql-block">“檢閱這天,晴空萬里,陽光燦爛。全團整齊地排列在清漳河的沙灘上。指戰員們精神煥發,喜笑顏開。劉伯承師長準時到來,副團長楚大明向師長報告后,部隊做了幾個簡單的隊列動作。師長舉手致意,問候同志們好!全團官兵坐下來聆聽劉師長的重要講話。”</p><p class="ql-block">劉伯承師長在講話中分析了國內外形勢,號召大家要多打勝仗,爭取抗日戰爭勝利早日到來。最后,劉師長表揚二十團很能打仗,是個好部隊。</p><p class="ql-block">劉師長的講話使全團官兵極受鼓舞。</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胡峪村北的清漳河河灘</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劉伯承(共和國元帥,時任八路軍一二九師師長)</span></p> <p class="ql-block">陪同劉帥來到胡峪村的,還有冀南軍區政治部主任劉志堅。當時,劉主任腿傷未愈,正在師部養傷,得知師長要去看望二十團,不顧旁人勸阻,執意拄著拐杖前來檢閱和慰問二十團官兵。</p><p class="ql-block">這里,有著一段劉志堅和二十團的生死情誼,劉志堅在后來的日子里多次提及。</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劉志堅(開國中將,時任冀南軍區政治部主任)</span></p> <p class="ql-block">那是在1942年10月,冀南軍區政治部主任劉志堅和冀南區黨委組織部部長張策從軍區駐地去六分區傳達區黨委《關于渡過今冬明春艱苦局面的決議》,在棗強縣恩察鎮以東大師友村遭一股敵人包圍,在突圍中劉志堅因腿部受重傷昏迷被敵俘虜。</p><p class="ql-block">一二九師劉鄧首長得知消息,給冀南軍區下了死命令 :“活要見人,死要見尸,要不顧一切傷亡把人搶回來!”</p><p class="ql-block">冀南軍區首長根據內線提供的情報,決定在敵人押送劉志堅去棗強縣城的路上設伏,把人搶出來。</p><p class="ql-block">正好此時楚大明帶領二十團四連和六連來軍區后方領棉衣,路過六分區,二話不說立即承擔了設伏搶人的任務。</p><p class="ql-block">設伏地點設在大營鎮至恩察鎮之間的公路兩側。楚大明布置,六連負責向押送的日偽軍攻擊,四連負責搶人。背人的具體任務落在四連七班班長紀志明身上。</p><p class="ql-block">紀志明原來在團部警衛班當班長,經常隨團首長到軍區開會,認識劉志堅。</p><p class="ql-block">10月20日,押送劉志堅的日偽軍果然由此通過,一輛大車押著負傷的劉志堅,車前車后有日偽軍七八十人。楚大明一聲令下,瞬間槍聲大作,日偽軍被壓制在公路兩旁的道溝里,紀志明在戰友掩護下立即上車把劉志堅背起往回跑,撤到安全地帶,圓滿完成了任務。</p><p class="ql-block">這件事后來越傳越廣,最后一直傳到毛主席耳朵里。1955年軍隊大授銜,毛主席在見到劉志堅時曾風趣地說 :“你就是那個冀南好漢劫法場搶出來的劉跛子!”</p><p class="ql-block">二十團轉至太行后,楚大明接替犧牲的徐紹恩,擔任二十團團長。</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楚大明烈士</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楚大明,1916年生,河南商縣人,13歲即參加革命隊伍,曾擔任過許世友的警衛員。長征中三過雪山草地。徐紹恩團長犧牲后接任冀南二十團團長。后率二十團調入太岳軍區,任四縱十旅副旅長,是陳賡手下的得力干將。戰斗中兩次授予“特等戰斗英雄”稱號。陳賡旅長贊曰:“太岳戰將勇,首推楚大明!”1947年1月在汾(陽)孝(義)戰役中犧牲。</span></p> <p class="ql-block">二十團到太行后參加的第一場戰斗是蟠武戰役,但這一仗二十團卻沒有打好。</p><p class="ql-block">蟠武戰役是我太行部隊在武鄉縣蟠龍鎮一帶拔除日偽據點的一場小型戰役。蟠龍鎮一帶是太行軍區的中心地區, 距太行三分區只有不到二十公里的距離,蟠龍鎮敵據點就像在我軍心臟楔上一顆釘子,當然不能容忍。于是八路軍總部和一二九師決定集中6個團的兵力,拔除這顆釘子。</p><p class="ql-block">戰役于7月19日打響,我軍順利拔除了敵人兩個據點,斃傷日偽軍五百多人。在戰斗中,交給二十團的任務是攻取日軍據守的一個叫奶奶凹的山頭。但由于二十團剛剛在冀南遭受重創,人員不整,士氣也不高,這個山頭二十團居然沒有打下來。貽誤了戰機不說,部隊傷亡還不小,受到上級的批評。連一向秉性寬厚的劉伯承師長都罕見發了火:“再打不好就撤番號!”</p><p class="ql-block">知恥而后勇。在隨后的林南戰役中,二十團打了一個漂亮的翻身仗。</p> <p class="ql-block">林南指林南縣,晉冀豫邊區政府1940年將林縣(今林州市)分置為林南(治所今林州市)、林北(治所今林州市任村鎮)兩縣,1946年恢復林縣。</p><p class="ql-block">林縣地處太行山南部東麓,抗戰時期一直是敵我頑三方爭奪的焦點。全面抗戰初期,國民黨軍在豫北潰敗,林縣由我八路軍開辟為抗日根據地。 1940年3月,為照顧國共兩黨關系,維護抗日統一戰線大局,根據第十八集團軍總司令朱德和國民黨第一戰區司令長官衛立煌達成的協議,八路軍部隊主動讓出太南大部地區,由國民黨軍占據。</p><p class="ql-block">1943年5月,占據太南地區的國民黨軍龐炳勛部和孫殿英部投敵,與另一部偽軍合編為偽第二十四集團軍,分布在新鄉至安陽間平漢鐵路各要點和兩側地區,積極配合日軍進攻我抗日根據地,并于7月進占了林縣及周邊地區,直接威脅我太行根據地。</p><p class="ql-block">在八路軍總部統一部署下,一二九師決定集中太行、冀南軍區主力部隊共12個團,拔掉家門口的這顆“毒牙”,重新開辟太南抗日根據地。</p><p class="ql-block">戰役由一二九師參謀長李達統一指揮。</p><p class="ql-block">戰役參戰部隊分為東西兩個集團。二十團所在的西兵團,擔負攻城的重任。</p><p class="ql-block">8月18日凌晨,我攻城部隊發起進攻。二十團指戰員早就憋足了勁兒,得到命令,立即率先從城西登上城墻,第一批突入城內。進城后,各突擊排迅速沿小巷分別向北、東、南方向發展,將守城偽軍大部殲滅,殘敵龜縮進偽軍司令部一座大院內,加修工事,固守待援。</p><p class="ql-block">上午10時,攻城部隊正在部署向敵司令部總攻,駐守城外南關的日軍伊藤大隊突破我新一旅三團的南門防線,企圖為困守的偽軍解圍。</p><p class="ql-block">當時,戰斗極為激烈。三團團長周克東犧牲,政委負重傷,三團部隊一時失去指揮,丟失陣地撤退下來,還沖亂了二十團的陣地。</p><p class="ql-block">在此千鈞一發之際,楚大明團長大吼一聲:“我是二十團團長,三團也聽我指揮!共產黨員集合,跟我一起上!”</p><p class="ql-block">二十團在楚團長帶領下,立即沿南大街向囂張的伊藤大隊沖去。全團共產黨員怒吼著沖在隊伍的最前頭,子彈打光了,就和敵人拼刺刀。一番血戰,終于打退了日軍的進攻。鬼子丟盔棄甲,慌忙回撤,戰場恢復了原來的態勢。</p><p class="ql-block">中午12時,二十團對敵司令部發起總攻,成功爆破敵司令部大院內的中心炮樓,沖進大院全殲了守敵。</p><p class="ql-block">20日,戰役進入第二階段,東西兩個集團順勢南下,力克林南南部大批日偽重要據點。</p><p class="ql-block">戰至24日,日軍從安陽、輝縣派出援軍到達林南,進犯原康村、連家坡村一帶,我軍當即回擊。日軍恐被我軍包圍,趁夜撤退。</p><p class="ql-block">也是活該這伙鬼子倒霉,在撤退南渡淅河時,恰逢山洪暴發,有一百多個鬼子命喪滔滔洪水中。我軍亦因洪水阻隔也停止了追擊。</p><p class="ql-block">到27日,我軍已經實現了“懲治民族敗類,保衛根據地”的目的,李達參謀長下令結束戰斗。</p><p class="ql-block">在林南戰役中,二十團一戰成名,不但受到戰役前線指揮部的通令嘉獎,就連老鄉送給部隊的豬肉等慰問品上都特意寫明了“送給二十團”。</p><p class="ql-block">林南戰役歷時9天,攻克收復據點八十余處,解放人口四十余萬,殲滅日偽軍七千余人,使林縣南部、輝縣北部的敵人受到毀滅性打擊,剛剛創建的林(南)縣、湯陰、淇縣、汲縣、輝縣抗日根據地得到鞏固,為八路軍繼續向南發展打開了局面。</p><p class="ql-block">1943年9月1日,《新華日報》太行版發表《評八路軍豫北大捷》 一文,祝賀林南戰役取得勝利,稱“林南戰役是太行山上三年來繼百團大戰之后最大的一役”。</p> <p class="ql-block">有詩贊曰:</p><p class="ql-block">劉帥胡峪輕點兵,</p><p class="ql-block">清漳河畔鼓軍風。</p><p class="ql-block">全團將士重抖擻,</p><p class="ql-block">林南戰場逞英雄。</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林縣太行山</span></p> <p class="ql-block">林南戰役后,二十團正式改為小團,營級建制撤銷,一部分營連干部離開二十團,由師部重新分配工作。</p><p class="ql-block">八路軍在抗戰進入相持階段時,有相當一批部隊從“大團”改為“小團”。這既是形勢所迫的無奈之舉,也是適應形勢變化主動而為的創新之舉。</p><p class="ql-block">1937年紅軍改編為八路軍時,蔣介石當局給的是全軍三個師、每師2旅4團的丙種師編制。</p><p class="ql-block">當時,全軍共四萬六千余人,在這個編制框架內,各團均達到了二千五百人至二千八百人的規模,每團4個營,每營4個連,被稱為“四四制”。</p><p class="ql-block">八路軍挺進華北后,由于兵力發展很快,到1940年下半年,八路軍對主力團隊進行了一次整編。整編后由“四制”改為“三三制”,每團由3個營9個連組成。少數主力團每營編4個連,即3個步兵連加1個機槍連。團直屬隊一般編有機炮連、特務連(警衛連)、通信偵察連,每團兵力兩千至兩千五百人不等。</p><p class="ql-block">進入1941年至1942年后,上述規模的團,在日軍反復拉網“圍剿”的情況下顯得目標過大,而且在同日軍的作戰中,八路軍部隊消耗也很大,一度兵力從四十萬減至三十萬。為謀生存、求發展,縮小部隊規模已勢在必行。這個時候,“小團”這種編制便應運而生了。</p><p class="ql-block">八路軍的團建制在1940年后大致有3種模式,即3營9連的甲種團、2營6連的乙種團和5個連的丙種團。甲種團即“大團”,丙種團即“小團”,乙種團有些軍區未設。丙種團被稱為“小團大連制”,由團部直轄5個連,取消營級建制。每個連編3個排。 五個連加上團屬偵察通信排及團指揮機關,1個“小團”人數編制在七百人左右,比以前的“大團”人員減少了三分之二。</p><p class="ql-block">這樣的“小團”,人數雖然減少,但很適宜在困難條件下的敵后游擊戰。由于縮小了目標,減輕了群眾負擔,加強了自身機動靈活性,反而增強了部隊的戰斗力。這種敵變我變的靈活思維方式,以及實事求是的務實做法,幫助八路軍最終撐過了那段艱難歲月。</p><p class="ql-block">縮編下來的人員則充實到了地方部隊。</p><p class="ql-block">實際上,二十團在1942年整編時已從甲種團改為乙種團, 1943年5月反“掃蕩”失利后,兵力已減為丙種團的實力,只是營級建制還未撤銷。這次,則正式改為了丙種團。</p><p class="ql-block">改為“小團”后,二十團在團長楚大明率領下入建太岳軍區,為三八六旅二十團。解放戰爭中三八六旅改編為晉冀魯豫野戰軍第四縱隊第十旅,二十團改番號為二十九團。 1949年2月全軍統一部隊番號,二十九團改為第二野戰軍第四兵團第十三軍三十七師一一〇團,由豫西一路向南征戰,一直打到云南。新中國成立后駐守云南邊陲。</p> <p class="ql-block">林南戰役結束不久,由于營級建制撤銷,馬勇也離開了二十團,奉命調往新創建的太行軍區第七軍分區,擔任輝縣獨立營副政委。</p><p class="ql-block">冀南軍區二十團,是馬勇參加革命后加入的第一支部隊,時間長達五年半之久。</p><p class="ql-block">強將手下無弱兵。英勇的二十團,徐紹恩、李漢英、楚大明等團首長身先士卒、血灑疆場,對全團官兵包括青年軍人馬勇無疑是一種無言的激勵,在馬勇軍事生涯中刻下不可磨滅的印記!</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胡峪村村史館</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我們是10月24日到的胡峪村。到胡峪村時,可能因為正值午后,村委大院內空無一人,喊了幾嗓子,也沒人應答。在村委會辦公樓樓上樓下轉了一圈,在一層發現了這個村史館,可惜也是大門緊鎖,無緣入內參觀。</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不知道發生在八十多年前劉伯承元帥在村北的河灘上檢閱一支疲憊之師的這一幕,村史是否有所記載。如果胡峪的村民們有緣看到這篇小文,可與筆者聯系,筆者手中有第一手資料。</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流經胡峪村村北的清漳河經過治理,已呈現一片山清水綠的美麗景象,當地有關部門正在打造供游人游覽的景區</span></p>
主站蜘蛛池模板: 白河县| 民权县| 观塘区| 绥阳县| 兴山县| 庆安县| 西华县| 三都| 固原市| 杂多县| 云霄县| 融水| 晴隆县| 柯坪县| 手机| 西林县| 温泉县| 鹤壁市| 双流县| 丁青县| 赤城县| 林甸县| 瑞安市| 常宁市| 灵台县| 思茅市| 淳化县| 尚志市| 泰来县| 安庆市| 印江| 肃宁县| 郎溪县| 集安市| 淮安市| 盐山县| 张掖市| 彭州市| 开远市| 绩溪县| 太谷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