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我在阜南的知青歲月》共3集</p> <p class="ql-block">上接《我在阜南的知青歲月》(2)</p> <p class="ql-block"><b> 引言</b>:2024年11月,在學生興吾的安排下,我和老伴終于來到地處淮河中游北岸的<b>阜南</b>,走進50多年前我插隊的公橋公社阮城大隊……在這次遲到的阜南之行中,我隨機地回憶著我的<b>知青歲月</b>——茂華</p> <p class="ql-block"><b>D2~13/11</b></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我們抓緊時間談話。</p><p class="ql-block"> 分別50多年了,好像積壓著很多話,但此刻又似乎說不出什么……</p><p class="ql-block"> 興吾為我們拍照,老伴隨意問了一下,“你們三人誰大?” 小董脫口便答,“我們都屬蛇,一樣大唉!”</p><p class="ql-block"> 真讓我高興啊,雖然中風后小董說話有了障礙,但她心里明白。</p><p class="ql-block"> 她一直記得我在小余郢的知青歲月。</p><p class="ql-block"> 我來小余郢時,他們剛新婚2個月,后來有了四個孩子,三個女兒嫁到外面,他們跟著兒子生活。</p><p class="ql-block"> 今天,兒子和孫子在縣城忙著生意,兒媳在家照管家務。</p> <p class="ql-block"> 樹明領著我們在家里轉了一圈。</p><p class="ql-block"> 兒子媳婦和孫子住在二樓,老夫妻倆住在一樓。</p><p class="ql-block"> 在這座兩層樓房里,他們三代人共享著現代的物質文明——自來水、煤氣灶、電冰箱、空調、洗衣機,還有手機、電腦……</p><p class="ql-block"> 誰能想到呢,在這塊曾經貧困的土地上,阮城村的農家人仍居住在農村,但已過著城鎮化的生活。</p><p class="ql-block"> 在一樓“生活區”,我好像“來到”大爹大娘家……</p> <p class="ql-block"> 我清楚地記得,在大爹大娘家的院子外面有一口井,我們四個女生跟著余家兄弟學習提水和挑水。不知什么原因,她們三人老是學不會。因此,我便承擔起知青小屋的挑水活兒。</p><p class="ql-block"> 我還記得,在大爹大娘家,我學會了推磨,將紅薯干、高粱米、小麥粒磨成粉,做成粑粑或面饃。</p><p class="ql-block"> 我還跟著大娘學會燒火做飯,學會縫補衣服,學會制做布鞋……</p><p class="ql-block"> 我懂這對與我同齡的老夫妻。</p><p class="ql-block"> 在擁有現代物質生活中,他們仍然喜歡從小就熟悉的農家場景,享受農耕生活里的生命情感。</p><p class="ql-block"> 此刻,我何嘗不是這樣呢?!</p> <p class="ql-block"> 已經11:30,樹明的兒媳正在廚房里準備午飯,但我們沒有時間與他們一道吃飯了。</p><p class="ql-block"> 在參觀“阮城遺址”后,我們將趕往王家壩參觀“千里淮河第一壩”……</p><p class="ql-block"> 在小余郢里,我能與樹明和小董見面,并在簡短的談話中“回到”我們年輕的時候,已讓我在驚喜中感到莫大的快慰。</p><p class="ql-block"> 其實,在樹明家里,我多么想讓他們為我做一頓在他爺爺奶奶家曾經“享用”的飯菜啊!</p> <p class="ql-block"> 在告別中,我交給樹明一個信封。請他在冬至或清明時,用里面的錢買點香燭和酒菜,為我在大爹大娘和余健兄弟們的墳前祭拜一下,告訴他們“楊啊”在70歲后回到了小余郢,并一直記得他們的恩情……</p><p class="ql-block"> 同時,我留下一點錢,讓樹明為患病的小董加點營養,祈盼她在艱難的康復中逐漸好轉,積極地享受現在的好日子!</p><p class="ql-block"> 樹明告訴我,孫女現在上海打工。真好啊!我希望兩位同齡人抓住機遇來上海玩一下。</p><p class="ql-block"> 我們互相記下手機號碼……</p> <p class="ql-block"> 我們乘上小車,在揮手之間我看見樹明和小董擦著眼睛,隨即我便涌出淚水……</p><p class="ql-block"> Y君駕車駛離樹明家,載著他家的花生和粉條,沿著來時的路駛出小余郢……</p><p class="ql-block"> 小陳騎著巡檢摩托,引領我們前往“<b>阮城遺址</b>”……</p><p class="ql-block"> 在準備這次阜南之行中,老伴在網上查閱中欣喜地知道了“阮城”的歷史……</p> <p class="ql-block"> 阮城村所在的地方竟是春秋時期宋國的一座城邑,史稱“<b>原鹿古城</b>”。</p><p class="ql-block"> 從村里幾個行政村的命名——前樓、后樓、城門、城里、城東,可以想見,這座消失在2600年歷史中的古城具有一定的規模。</p><p class="ql-block"> 作為“地導”,小陳為我們講著“原鹿古城”……</p><p class="ql-block"> 《左傳》云:“僖公二十一年春(公元前639年),有宋人、楚人、齊人盟于鹿上。” </p><p class="ql-block"> 《左傳》記載的“<b>鹿上會盟</b>”歷史事件就發生在阮城這個地方。</p> <p class="ql-block"> 在《中國歷史地圖集》上,宋國的國都在今天的商丘,“鹿上”屬于宋國的邊境之地(后來歸屬楚地)。</p><p class="ql-block"> 在這里筑臺會盟,由此形成邊遠小城,稱為“遠城”,在楚音歷史演變中,逐漸變成今天的“阮城”……</p><p class="ql-block"> 老伴特地記下在“鹿上會盟”遺址上發現的戰國官印——青銅質的“<b>專室之璽</b>”。</p><p class="ql-block"> 小陳告訴我們,“專室”即“傳室”,在古代以車傳遞稱“傳”,以馬傳遞稱“驛”,以步傳遞稱“郵”。“專室之璽”就是古代負責傳遞軍政公文的長官的官印。</p><p class="ql-block"> 值得提及一下,通過這枚罕見的戰國銅印“專室之璽”,似可印證在戰國時代阮城便是傳郵中轉的交通要道。</p> <p class="ql-block"> 根據歷史記載,阮城村在遺址上新筑了“會盟臺”,并初步建起“阮城歷史博物館”,收藏在此發現的文物。</p><p class="ql-block"> 老伴喜歡歷史文化,笑著對我說出他的感慨……</p><p class="ql-block"> “50多年前,如果你對阮城的村名產生興趣,并發出探源性的追問;如果你在閱讀“鹿上會盟”故事中,做些猜想性的思考,或許你會因此努力學習歷史,成為一名歷史考古學者……”</p> <p class="ql-block"> 在“會盟臺”前,我們聽完“阮城村<span style="font-size:18px;">旅游總體規劃</span>”:</p><p class="ql-block"> 按照國家4A級風景區的標準,將阮城村建設成為集成農業觀光、農業采摘、鄉村休閑、文化旅游、親子游樂、生態度假和農耕體驗等項目的<b>現代農業創意田園生活區</b>。</p><p class="ql-block"> 真難想到啊,這塊我曾棲居和勞作的貧困土地,在歷史演進中終于脫貧和致富,并在鄉村振興中成為人們追求美好生活的地方<span style="font-size:18px;">!</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如果允許,我一定會和老伴再來阮城村,在此觀光、休閑、度假,在此撰寫我的知青歲月回憶錄!</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我興奮地向小陳表達著心中的愿望。</span></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小陳告訴我們,村支書讓他安排我們在村里飯店午餐。</p><p class="ql-block"> 但因要趕路,我們只得在感謝中表示遺憾了……</p><p class="ql-block"> 在告別阮城村中,我們特別感謝小陳,他一直真誠地陪伴我們走訪,并特地送給我們自家的馓子和粉條。</p><p class="ql-block"> 感謝那位小趙姑娘,在我們前往村委會的路上,她冒雨迎候我們。</p><p class="ql-block"> 還應感謝那些在我們走訪中因緣路遇的阮城村人,他們讓我想著在這里的知青歲月……</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Y君駕車駛離阮城村,大約15分鐘后駛出公橋鄉,一路向<b>王家壩</b>開去……</p><p class="ql-block"> 興吾又回過頭來說道,“楊老師,剛才在余樹明家里,我特別地感動!”</p><p class="ql-block"> 沒等我回話,他接著又說:</p><p class="ql-block"> “楊老師,你們在小余郢插隊的四名女生,最終都回到了上海。大概只有您再次回到小余郢吧……”</p><p class="ql-block"> “現在我知道了,您一直想著在阜南的知青歲月啊!”</p><p class="ql-block"> 興吾的話充滿感情,它讓我想著我們四人在那塊貧困土地上各自的<b>人生命運</b>……</p> <p class="ql-block"> 2008年7月,我們四名“小余郢人”總算在上海聚到了一起,在歲月感嘆中交流著各自在知青歲月中的人生經歷。</p><p class="ql-block"> 或喜、或悲,或苦、或甜,只有自己知道。</p><p class="ql-block"> ……(省略)</p><p class="ql-block"> 我因父親的歷史問題,在來小余郢的路上便做好了在此“扎根”的準備。</p><p class="ql-block"> 其實,父親的問題非常簡單。他在老家安吉求學時,跟著一些學生參加了三青團,當過分隊長。解放后父親因此成為“歷史反革命”,在“文化大革命”中遭到單位和里弄造反派的批斗。</p><p class="ql-block"> 1981年7月,父親得到正式平反,終于摘掉那頂沉重壓在全家頭上的政治帽子。</p><p class="ql-block"> 真沒想到,1973年8月,作為“可以教育好的子女”,我因表現好,公橋公社推薦我去了臨泉師范。</p><p class="ql-block"> 從此,我便走在當教師的人生路上, 在42年輾轉中,最終成為一名退休教師,回到人生的出發地——上海(參閱《我在阜南的知青歲月》1 )。</p> <p class="ql-block"> 在那次聚會上,我們四人談起在小余郢婦女隊長家“”共饗”第一頓飯的情景(參閱《我在阜南的知青歲月》1 )。</p><p class="ql-block"> 在穿越時空中,大家重新咀嚼著、吞咽著,并回味著……</p><p class="ql-block"> Y君駕車前行,通過車內后視鏡看了我一下,說道:</p><p class="ql-block"> “楊老師,你們這一代人的知青歲月,完全可以寫成小說,再改編成電視劇。它的故事性強,情感又那么豐富,肯定好看哦!”</p><p class="ql-block">引用網上圖片</p> <p class="ql-block"> 老伴一路沉默,聽到Y君的話,便插進說出想法:</p><p class="ql-block"> “<b>小人物,大時代</b>。時代規定了我們的人生,我們在平凡的日子里感知著宏大的社會變遷。”</p><p class="ql-block"> “在知青歲月中,我們在各自的境遇中演繹著注定的命運。”</p><p class="ql-block"> 我聽懂老伴的話。他在蘇北和皖中農村待了十年。</p><p class="ql-block"> 小車穿過龍王鄉和地城鎮,駛進淮河流域第一座蓄洪區——蒙洼蓄洪區……</p><p class="ql-block">引用網上圖片</p> <p class="ql-block"> 網上查閱得知,位于淮河中上游分界處的<b>王家壩閘</b>,以及庫容7.5億立方米的<b>濛洼蓄洪區</b>,是淮河流域第一座調洪設施和安全屏障。</p><p class="ql-block"> 蒙洼蓄洪區總面積180.4平方公里,涉及阜南和潁上兩縣的75個行政村……</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Y君用形象的語言描述,蒙洼蓄洪區,</span>猶如一只緊貼淮河的“口袋”。每當淮河水情告急,這個“口袋”便臨時“安置”淮河洪水。</p> <p class="ql-block"> 遵循導航提示,Y君駕車駛上長達95公里的防洪水堤,大約15分鐘后,我們便站在王家壩閘上了。</p><p class="ql-block"> 已經中午,王家壩閘上沒有行人來往,“淮河博物館”暫時關閉。</p><p class="ql-block"> 站在大閘前,我們讀著指示牌上的“王家壩”,并拍下第一張照片。</p><p class="ql-block"> 一位年輕的工程師向我們走來。興吾立即告訴他,我曾在公橋鄉阮城村插隊,50多年后從上海回來,在重溫知青歲月中,特地來王家壩閘看一下。</p> <p class="ql-block"> 年輕的工程師在感動中為我們講著這座“千里淮河第一閘”……</p><p class="ql-block"> 王家壩閘,位于淮河中上游分界處左岸,阜南縣境內淮河濛洼蓄洪工程入口,地處<b>河南和安徽</b>三縣三河交匯處。</p><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18px;">淮河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得位于三河交界處的王家壩閘成為淮河防汛的“晴雨表”和淮河災情的“風向標”。</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指著蒙洼蓄洪區,年輕人告訴我們,</span>國家防總決定,當王家壩水位達到29.0米,并有持續上漲趨勢時,立即開啟王家壩閘,同時啟用蒙洼蓄洪區蓄洪……</p> <p class="ql-block"> 我們聽到這組數據——自1953年建閘以來,在13個洪水年份里,王家壩共開閘蓄洪16次,截止<span style="font-size:18px;">2005年,累計蓄洪量達72.4億立方米。</span></p><p class="ql-block"> 年輕人特別提醒我們,<span style="font-size:18px;">蓄洪區內有著</span>19.8萬畝<span style="font-size:18px;">耕地,住著</span>19.5萬居民啊! </p><p class="ql-block"> 在王家壩開閘蓄洪中,這里反復<span style="font-size:18px;">化為一片汪洋,從而保證了</span>兩淮能源基地、京九和京滬交通大動脈、淮北大堤,以及沿淮大中城市的安全。</p><p class="ql-block"> 王家壩在幾代人的犧牲和奉獻中,最終形成了<b style="font-size:18px;">王家壩精神</b>——舍小家、為大家的顧全大局精神;不畏艱險、不怕困難的自強不息精神;軍民團結、干群同心的同舟共濟精神;尊重規律、綜合防治的科學治水精神。</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18px;">站在王家壩閘上,我們看著平靜的淮河……</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在與年輕人交談中,</span>我想著28公里之外的公橋鄉阮城村,那塊我曾插隊的貧困土地,屬于洪河行洪區。</p><p class="ql-block"> 指著這張圖片,年輕人告訴我們,2020年8月18日下午,習主席來到阜南縣王家壩閘考察,問詢安徽省防汛工作與王家壩開閘分洪的情況。</p><p class="ql-block"> 這位年輕的工程師應該知道,習主席是我們的同齡人,曾在延安農村當了7年知青。</p> <p class="ql-block"> 在交談中我們知道,沿著S238,通過王家壩淮河大橋,往南依次跨越蒙河分洪道、蒙洼蓄洪區,在王家壩鎮西側、王家壩閘下游跨越淮河大堤,便到達河南境內的<b>淮濱</b>,接通G328,全程只有13公里。</p><p class="ql-block"> 我們在這張地圖上找到位于豫皖交界處的淮濱、阜南,以及公橋鄉阮城村。</p><p class="ql-block"> 為了滿足我們的愿望,興吾安排在王家壩鎮上午飯后前去淮濱……</p> <p class="ql-block"> 我們沒有時間走進“淮河風情園”和“王家壩濕地公園”,但認真地讀完“<b>千里淮河第一閘</b>”。</p><p class="ql-block"> 老伴特地記下它的開篇……</p><p class="ql-block"> 千里淮河源于伏牛桐柏,匯涓流,納百川,<b>出豫入皖達蘇</b>,汲湖泊洼地之靈氣,惠沃野良田萬頃,遂得走千走萬不如淮河兩岸之美名。</p><p class="ql-block"> 已經13:00后,Y君駕車駛離王家壩閘。10分鐘后我們來到王家壩小鎮,坐在一家臨街的飯店里午餐,再次享用了千里淮河里的美味。</p><p class="ql-block"> 飯后,Y君駕車前往<b>淮濱</b>……</p> <p class="ql-block"> 小車沿著淮河大堤行駛……</p><p class="ql-block"> 老伴突然對我說,“剛才站在王家壩閘上,你一定想著曾身臨洪水的經歷吧。”</p><p class="ql-block"> 是啊!每當在電視上看到抗洪的場面,我總會想起那次人生經歷。</p><p class="ql-block"> “楊老師,您一定嚇壞了吧!” </p><p class="ql-block"> 興吾的話,讓我又看見那場淹沒臨泉師范的洪水……</p><p class="ql-block"> 那場洪水發生在我們在臨泉師范畢業之時。</p><p class="ql-block"> 1975年7月底,我們在臨泉師范畢業,同學們陸續離開學校,回到原來的地方。學校將我們“三好學生”留下,準備參加阜陽“文化大革命教育成果展”講解工作。</p> <p class="ql-block"> 到了8月,河南境內的淮河上游連降暴雨,地處潁河、泉河、洪河下游的阜陽和<b>臨泉</b>,已處在洪水的威脅之中。</p><p class="ql-block"> 8號零時左右,位于淮河支流汝河源頭的板橋水庫,在三天特大暴雨中堤壩轟然垮塌。</p><p class="ql-block"> 隨之,河南60多座中小型水庫接連潰決,100多億立方洪水,瞬間如脫韁的野馬洶涌奔出,沖過京廣鐵路,向東沖向駐馬店,<b>臨泉</b>,阜陽……</p><p class="ql-block"> 我在日記里大致記下了參加<b>抗洪的經歷</b>……</p><p class="ql-block"> 11號夜晚,阜南縣發出緊急通知,要求全面做好抗洪準備,全縣干群按照縣里統一指揮,參加泉河大壩加固工作,同時各單位做好具體的抗洪工作。</p><p class="ql-block"> 12日全天,我們跟著教育系統的同志在泉河大壩工地上干活,用草包裝上泥土堆高堤壩。</p><p class="ql-block"> 譚校長帶著數名教職員工搶扎竹排,在上面搭好三個小庵子(小草棚);將食堂的糧油、教學設備、實驗儀器、圖書資料,還有衛生室里的藥品,轉移到高處比較堅固的房子里;并將學生寢室里的箱子和被子放到雙人床上層……</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13日清晨,學校開會告知黨總支關于抗洪準備工作安排……</p><p class="ql-block"> 在校師生分為4組,每幾戶教師和家屬一組,共3組,我們學生和幾位單身教師一組。</p><p class="ql-block"> 學校抓緊完善竹筏,在3個小庵子里用板凳架起一張竹床和一張棕床,并趕做干糧(主要是炒面)。</p><p class="ql-block"> 在班主任王慶平老師家里,<span style="font-size:18px;">我們幾個同學</span>每人裝滿一餅干箱的炒面,足夠我們在筏上堅持5~7天。</p><p class="ql-block"> 夜里9點,學校又接到通知,要求參加加固第二道防線(保衛臨泉城的關鍵防線)。于是,我們跟著搶險隊伍通宵干活,凌晨4:30才回到學校。</p><p class="ql-block"> 14日上午9:15,我們在大雨中醒來,立即聽到傳來消息,洪水沖破第二道防線,大水淹沒臨泉城里大街。</p><p class="ql-block"> 下午2時左右,大水沖進師范校園,灌進各個教室。在風雨交加中,大家聽見呼喊,立即趕到食堂倉庫搶出9袋面粉。</p><p class="ql-block"> 此時,大水已漲至腰間,譚校長立即指揮大家登上竹筏。<span style="font-size:18px;">我們隨身帶著一個小包,里面裝著用塑料袋包裹的幾件內衣、一點鈔票和糧票。</span></p><p class="ql-block"> 我們全身濕透,在風中打著哆嗦。</p><p class="ql-block"> 天已黑透,我們跟著譚校長,15名男女學生分別擠在3個小庵子里。</p><p class="ql-block"> 學校安排在地勢最高的教師家里做飯,每人一個大饃,后來每天都是如此。</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夜里,我們<span style="font-size:18px;">在風雨中</span>坐在竹筏上,一會兒聽到“轟隆”聲,一排房屋倒塌;一會兒聽見“啪啪” 響,實驗室里的藥劑爆炸。</p><p class="ql-block"> 一夜之間學校倒了幾十間房屋。18間學生寢室全在倒塌中成為一堆廢墟。箱子砸爛了,被子泡在水里,有的漂在水上,散發著臭味,有的壓到了水里,不見蹤影。</p><p class="ql-block"> 好不容易熬到天亮,大水在一夜之間漲了八塊磚,足有2米多高……</p><p class="ql-block"> 幾天后,大水逐漸退去,學校組織師生在廢墟上打撈東西……</p><p class="ql-block"> 我們在水中竹筏上待了<b>20天</b>,與上海家里失去通信聯系。</p><p class="ql-block"> 等到大水基本退去,川平的姐夫從阜陽輾轉趟水70多公里,來到臨泉師范看望她。趁此機會,我將寫的抗洪日記裝在信封里,請他帶到阜陽寄到上海家中……</p><p class="ql-block">引用網上圖片</p> <p class="ql-block"> 沿著淮河大道,小車駛進<b>淮濱</b>縣城… </p><p class="ql-block"> 興吾在車程中給我們發了關于“淮濱”的信息……</p><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18px;">淮濱因處淮河之濱得名。</span></p><p class="ql-block"> 淮濱古稱烏龍集,西周為蔣國,戰國時期成為楚國期思邑,是楚國名相孫叔敖的故里、中華蔣姓的發源地。</p><p class="ql-block"> 淮濱是淮河<b>南北文化</b>的交匯點,具有以淮濱港為代表的航運文化,淮濱縣處于淮河中上游,是內河航運的出發點、豫貨出海的集散地。</p><p class="ql-block"> 在興吾指引下,Y君駕車駛進淮濱政府大院。</p> <p class="ql-block"> 在政府大院門口,沒有衛兵,沒有保安,小車和行人自由進出,如同進入免費的街邊公園一樣……</p><p class="ql-block"> 小車停下,興吾為我們拍照,身后大石塊上寫著毛主席的“<b>為人民服務</b>”。</p><p class="ql-block"> 我們一下子明白,這里為什么應該讓人民自由進出。</p><p class="ql-block"> 跟著興吾,我們走在這座具有公園特質的政府大院里。我們明白,興吾想讓我們在這里放松休憩一下。</p><p class="ql-block"> 悠閑地走了一大圈,我們看見像我們一樣的老人在陽光下散步,看見攝影愛好者拍著洋溢生命活力的樹木和花草……</p> <p class="ql-block"> 已經15:30,Y君駕車沿著淮河大道駛離淮濱,駛上G218后向北前往阜南……</p><p class="ql-block"> 路上,老伴讓我看了一下通過網上查閱整理的“<b>阜南</b>”歷史概況……</p><p class="ql-block"> 阜南位于淮河上中游結合部北岸,因地處阜陽之南,故稱“阜南”縣。</p><p class="ql-block"> 阜南縣在夏、商屬豫州;周為宋地;春秋時期歸于楚;秦屬泗水郡鹿上縣;漢改鹿上為原鹿(治所在今<b>公橋阮城</b>)。</p><p class="ql-block"> 三國時期隸屬富陂縣,晉為原鹿縣;南北朝劃歸汝陰郡;隋、唐至五代為潁州治下,宋改潁州為順昌府,置焦陂、永安二鎮。</p> <p class="ql-block"> 真有意思,年輕時候在阜南待了8年,我從未問過它的歷史。現在老了,每到一個地方,我都想知道它的歷史。</p><p class="ql-block"> “因為你自己有了越來越長的歷史……” 老伴笑著說道。</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其實,在阮城大隊插隊或在公橋小學任教期間,我很少到縣城去。因此,對距離阮城只有5公里的縣城,我沒有多少印象。</span></p> <p class="ql-block"> 興吾問我,“楊老師,在阜南縣城里,<span style="font-size:18px;">您</span>想去什么地方看一下?”</p><p class="ql-block"> “我還是想看一下<b>阜南長途汽車站</b>。” 我回答興吾。</p><p class="ql-block"> 老伴立刻作出反應,“對呀!那里見證了你人生中重大的轉折!”</p><p class="ql-block"> 老伴就是老伴啊,他一直懂我!</p><p class="ql-block"> 于是,Y君重新設置導航,一路直奔阜南客運中心。</p><p class="ql-block"> 在前行的車程中,我講著在阜南知青歲月中兩次重大轉折……</p> <p class="ql-block"> 我在前面車程中講過,<b>1973年8月</b>,公橋公社推薦我到臨泉師范學習。</p><p class="ql-block"> 記得,天亮之后我離開小余郢,隊里很多人來知青小屋為我送行。</p><p class="ql-block"> 民兵排長和余健推著小車,上面放著用麻繩捆好的<span style="font-size:18px;">小木箱、旅行袋和網兜。</span>我跟在后面,走了5公里路來到<b>阜南長途汽車站</b>。</p> <p class="ql-block"> 作為69屆初中生,我們在“停課鬧革命”中什么都沒學到。在臨泉師范,我總算獲得再次學習的機會,填補了初中文化課的空白,為今后學習提高打下基礎。</p><p class="ql-block"> 在學校里,我認識了很多同學。其中,來自界首的上海知青王川平,和老伴一樣,是67屆初中生。她在學習上給與我很大的幫助,并在人生追求上讓我獲得啟發。</p><p class="ql-block"> 后來我們各自通過高考最終離開各自地方,再后來我們各自又通過調動回到上海。</p><p class="ql-block"> 在人生輾轉中,我們成了貫穿一生的摯友。</p> <p class="ql-block"> 在公橋公社,我在小學任教并兼做公社文書工作。</p><p class="ql-block"> 我記住了劉主任的話(參閱《我在阜南的知青歲月》2 ) ,抓緊業余時間學習。</p><p class="ql-block"> 在臨泉師范第二學年,學校開設了英語課。跟著一位50多歲的英語教師,我們學習讀和寫英語的革命口號。</p><p class="ql-block"> 但正是這些簡單乏味的英語,讓我對英語學習產生了興趣。</p><p class="ql-block"> 正巧,父親的世交駱伯在蘇州某中學教授英語。他在頻繁的通信中指導我學習英語,讓我打下系統學習的基礎。</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一切好像為我安排好了。</p><p class="ql-block"> 1976年10月,那場“文化大革命”終于在打到“四人幫”中結束。隨即國家恢復了高考。</p><p class="ql-block"> <b>1978年8月</b>,我幸運地通過高考,成為巢湖師專的英語專業學生……</p><p class="ql-block"> 我辭去公社教師工作,沒有了國家工資。</p><p class="ql-block"> 兩個月后,我<span style="font-size:18px;">告別公橋公社,為我在阜南的知青歲月劃上值得永久回味的句號。</span></p><p class="ql-block"> 公社領導和同事為我送行。<span style="font-size:18px;">在文教干事和一位知青朋友陪同下,我們乘坐拖拉機</span>來到<b>阜南長途汽車站</b>。</p><p class="ql-block"> 我乘上長途汽車,駛離位于淮河中游北岸的阜南,在阜陽轉車后便一路向南,開往地處長江中下游的巢湖……</p><p class="ql-block"> 此刻,誰能想到,在巢湖師專一份終生的同學情緣正在醞釀中等著我!</p> <p class="ql-block"> 16:40,Y君駕車駛入阜南縣城,很快便停在阜南客運中心。</p><p class="ql-block"> 其實,我記憶中的長途汽車站早已在現代化進程中消失。主政者們在新的地方建成這座客運中心。</p><p class="ql-block"> 站在暫無行人穿行的客運廣場上,興吾為我們拍下這張照片。</p><p class="ql-block"> 在拍照中,我抑制不住內心的激動,張口對老伴說,“我終于又來到這里,在阜南之行中回憶著<b>我的知青歲月</b>。”</p> <p class="ql-block"> Y君駕車駛離阜南,沿著上午來的路線返回穎上。</p><p class="ql-block"> 我們安靜地看著Y君專注地開車,但在睡意來襲中,無法抗拒地閉目小憩起來,忘記了正在淮北大地上……</p><p class="ql-block"> 已經進入穎上境內,我的手機響了…… </p><p class="ql-block"> 余樹明在電話上激動地說著,“姑啊,50多年后,你從大上海回到小余郢,與我和小董見面,真讓我們高興啊! ”</p><p class="ql-block"> 接著又說,“你和老伴,還有陪你們來的學生,應該在我們家里吃頓午飯嘛。但你們空著肚子就走了,我和小董真是不過意啊!”</p><p class="ql-block"> 我懂兩位與我同齡的小余郢人的真情實意。</p> <p class="ql-block"> 將近18:00,在暮色將至中我們回到穎上的五星酒店。</p><p class="ql-block"> 興吾擔心我們一路奔走累了,特地讓我們在房間休息半個小時。</p><p class="ql-block"> 在這半小時中,興吾發來很多照片。</p><p class="ql-block"> 在阜南之行中,他全程跟蹤拍照,在每個地方和每個細節上都拍有照片,細致地記錄了很多讓我回味的感人場面……</p> <p class="ql-block"> 夜幕降臨,穎上的燈光亮了,勾勒出它的現代輪廓,讓我們想著700多公里之外的上海。</p><p class="ql-block"> 坐在穎上文化餐廳里,我們再次享用著基于淮河水產的皖北美餐。</p><p class="ql-block"> Y君特地拿出紅酒助興……</p><p class="ql-block"> 其實,我不會飲酒。但是此刻,我特別開心,竟然主動地與各位干杯。</p> <p class="ql-block"> 我們在夜幕中走回酒店……</p><p class="ql-block"> 在酒店附近,我又聽到昨天的聲音,“細馓子,寬馓子,麻葉子(面皮)……(參閱《我在阜南的知青歲月》1 ) ” </p><p class="ql-block"> 今天,我已從阮城村帶回細馓子、紅薯粉條和花生,并請Y君明天快遞到上海家中。</p><p class="ql-block"> 明天上午,我們將乘高鐵G1763返回上海,興吾與我們同行,他在合肥換乘回到宣城。</p><p class="ql-block"> 寫好今天阜南之行的備忘,老伴笑著對我說,“你總算了卻了多年的夙愿,今夜你該睡得很好吧! ”</p> <p class="ql-block"><b>D3~14/11</b></p><p class="ql-block"> 昨夜,我果然睡得很好。破曉之際,我們已經醒著,談著在阜南走進阮城村的情景……</p><p class="ql-block"> 天亮之后,興吾在微信上發來拍攝的柿子樹,寫著“柿柿如意”。</p><p class="ql-block"> 是啊,在這次阜南之行中,一切都讓我感到滿意。</p><p class="ql-block"> 7:40,我們乘上Y君的小車,大約15分鐘后來到穎上北站。</p><p class="ql-block"> 在此,我們與Y君握手告別,感謝她在阜南之行中為我們做的一切。</p><p class="ql-block"> 我們清晰地記住了她的熱情、大方和善解人意!</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8:21,高鐵開動駛離穎上北……</p><p class="ql-block"> 我們和興吾正好同在2號車廂,通過調換,我們三人坐在了同一排座位。</p><p class="ql-block"> 高鐵向前奔馳,我們在手機上翻著照片,談著正在結束的阜南之行……</p><p class="ql-block"> 我們又想起興吾陪我們在皖南各地游玩的情景。</p><p class="ql-block"> 正是在那次旅游中,興吾提出陪我到阜南插隊的地方。</p><p class="ql-block"> 2012年5月,興吾安排我們前往阜南,但因母親重病垂危,我們無法成行。</p><p class="ql-block"> 第二年10月,興吾又為我們安排阜南之行,但因忙著裝修住房,我們再次無法成行。</p> <p class="ql-block"> 興吾在感嘆中說道,“楊老師,如果能在12年前來到阜南,您就能看見那些特別想見的人了!”</p><p class="ql-block"> 是啊!早來12年,我便能看見小余郢的大爹大娘、余健、民兵排長、婦女隊長……</p><p class="ql-block"> 還有公橋公社負責知青工作的劉主任、文教干事劉克儉……</p><p class="ql-block"> 還有臨泉師范的校長和班主任……</p><p class="ql-block"> (參閱《我在阜南的知青歲月》2、3)</p> <p class="ql-block"> 9:12高鐵抵達合肥南站,我們目送興吾走下高鐵,在此換乘高鐵前往宣城……</p><p class="ql-block"> 在揮手告別中,我對老伴說,在三天的旅程中,我每天都真切地感受著興吾對我們的尊敬和關照。</p><p class="ql-block"> “是啊,自從我們因緣成為師生,40多年來興吾就一以貫之地如此!”</p><p class="ql-block"> 由此,我們想著更多的學生……</p><p class="ql-block"> 停靠3分鐘后,高鐵繼續向前奔跑,前方就要到達南京……</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18px;">老伴在手機上寫著什么……</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他忽然說了一句,“在阜南之行中,興吾就像一名作家,跟著你回憶在阜南的知青歲月。”</span></p><p class="ql-block"> 我又想著昨天走進小余郢的情景……</p><p class="ql-block"> 我想著失憶的二嫂,坐在自家門口向我憨笑的樣子。</p><p class="ql-block"> 我想著中風后的小董,拄著手杖和我擁抱的感覺……</p><p class="ql-block"> 50多年前,我要是一直待在小余郢,在那里安家、嫁人、生兒育女,那現在我會是什么樣子呢?!</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11:48高鐵準點到達上海虹橋站。</p><p class="ql-block"> 老伴立即給興吾發去微信,讓他放心。</p><p class="ql-block"> 我在手機上撥通余樹明的電話,告訴他我們回到了上海,等著他們老兩口子來玩……</p> <p class="ql-block">《<b>我在阜南的知青歲月</b>》共3集</p>
主站蜘蛛池模板:
湟源县|
虎林市|
山阴县|
普宁市|
商丘市|
金川县|
襄樊市|
东兰县|
曲阳县|
高密市|
盱眙县|
信宜市|
宜兰县|
淮安市|
丰都县|
碌曲县|
鹤壁市|
简阳市|
桓仁|
庆元县|
万盛区|
麦盖提县|
桐乡市|
望城县|
吉隆县|
孟村|
交城县|
金门县|
吉林省|
遂川县|
嘉禾县|
赤水市|
攀枝花市|
泸州市|
琼海市|
喜德县|
贡觉县|
巍山|
崇信县|
思茅市|
达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