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15px;">層巒聳翠上出重霄 飛閣流丹下臨無地</span></p> <p class="ql-block"> 《滕王閣序》作為王勃的代表作之一,享譽極高的文學價值和藝術成就。全文結構嚴謹,邏輯清晰,思路明確。通過對自然景觀、歷史典故以及人生哲理的描繪和情感抒發,展現了作者卓越的文學才華和深邃的思想內涵。</p><p class="ql-block"> 這篇文章字句華美而不失莊重,情感真摯而不失深沉,是一篇充滿韻味和感染力的文學佳作。全文773個字,<span style="font-size:18px;">蘊含46個典故成語,句</span>句對仗工整,合轍押韻讀起來朗朗上口、余韻無窮,被文壇稱為千古第一駢文。認真研讀學習這篇文章,可以更好地領略唐代文學的魅力和風采。</p><p class="ql-block"> 我自己從一九六八年至今年十月前后五十六年間研讀學習《滕王閣序》共計三次。收獲一次和一次不同,感悟一次比一次更為深刻。</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15px;">閑暇時光:黃葉斜陽外 倚樹釀新詩</span></p> <p class="ql-block"><b>初讀:驚嘆文章華麗的文詞和細膩的景觀描繪</b></p><p class="ql-block"> 一九六八年秋偶得一冊《 醒世恒言 》殘卷,其中“馬當神風送滕王閣”一回演義了王勃寫《滕王閣序》始末。每讀到文中所引用的段落、字句,那華麗的文詞和駢文獨有的韻律,常令人不禁掩卷驚嘆。</p><p class="ql-block"> 作者通過對滕王閣周圍自然景觀的細膩描繪,將讀者帶入了一個如詩如畫的境界。閣臨江渚,佩玉鳴鸞,氣象萬千;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意境空濛、清澈典雅,美不勝收。</p><p class="ql-block"> 采用由遠及近,由外景轉而描繪內景。從“層巒聳翠,上出重霄;飛閣流舟,下臨無地”、“披繡闥”、“俯雕甍”直到“遙襟甫暢,逸興遄飛”,為自己有機會參加宴會深感榮幸。情由景生,景情相互滲透,水乳交融,渾然天成。文似行云流水,揮灑自如,自然流暢。</p><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18px;">《滕王閣序》字字珠璣,句句生輝,一氣呵成,使人讀后如身臨其境。難怪當朝詩文大咖韓退之慨嘆:“江南多臨觀之類,滕王閣獨為第一。”</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22, 126, 251);">樸拙行書:偶來松樹下,高枕石頭眠。山中無歷日,寒盡不知年。印鈐:清雅 陽 正</span></p> <p class="ql-block"><b>二讀:欣賞作者準確引用歷史典故抒發情感及其不屈不撓的進取精神</b></p><p class="ql-block"> 八十年代初期,在部隊“圖書館”借閱《古文觀止》,第一次看到《滕王閣序》原文。此次認真閱讀解析原文,在進一步欣賞研習其華麗文筆的基礎上,更加深刻地讀懂作者觸景生情并且能準確引用歷史典故抒發情感及其不屈不撓的進取精神。</p><p class="ql-block"> 《滕王閣序》全文共運用了46個典故、成語(許多成語源于典故),這些典故和成語的運用不僅豐富了文章的內容,增加文章的厚重,還使得文章表達更加生動有力,也自然成為了后人學習和借鑒的重要文學資源。</p><p class="ql-block"> 王勃提到了馮唐易老、李廣難封的歷史悲劇,表達了對功名利祿的淡泊之情。又通過“屈賈誼于長沙”、“串梁鴻于海曲”的典故,表達了對懷才不遇的憤懣之情。在揭示人物的內心隱憂,烘托文章的主旨中心方面,所提到的典故成語更能產生相輔相成、鮮明曉暢的藝術效果。</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22, 126, 251);">彩徹區明:落霞與孤鶩齊飛 秋水共長天一色</span></p> <p class="ql-block"><b>三讀:深層次解析作者對人生哲理的詮釋與自我意識的表述</b></p><p class="ql-block"> 甲辰(2024年)初冬,聽苗大石老師文言文網課講《滕王閣序》,勾起我濃厚的求知興致。結合七十余年的人生歷練,三讀重溫《滕王閣序》。對文中人生哲理詮釋感悟更深,對作者當時的自我意識引起共振共鳴。</p><p class="ql-block"> 王勃通過對人生哲理的闡述,表達了自己的人生態度和追求。他認為,時運不濟,命途多舛,但人生的價值和意義并不在于功名利祿的追求,而在于內心的堅守和追求。表達了自己對自然、歷史和人生的敬畏之情,也展現了自己不屈不撓、奮發向上的精神風貌。</p><p class="ql-block"> “北海雖賒,扶搖可接;東隅已逝,桑榆非晚”,這兩個典故是隱喻目己不畏險阻、壯心不已的堅強信念。而“等終軍之弱冠”、“慕宗愨之長風”等典故則隱喻自己“長風破浪”的浩氣,雖然報國無門卻壯志不墜的執著態度。</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22, 126, 251);">武功秘笈:達摩西來一字無 全憑心意用功夫</span></p> <p class="ql-block"> <b>幾點遐思</b></p><p class="ql-block"> 在幾次研讀《滕王閣序》成就感的激情引發下,我自己也“老當益壯,寧移白首之心”,“老而彌堅,不墜青云之志”,品茶靜思,吟哦默誦,花費一星期時光全文背記這篇千古奇文。與人閑侃,通篇朗誦,心潮起伏,以此而悠然自得。 </p><p class="ql-block"> 再叨些許遐思連同上文,與老同學、老戰友、老朋友及興趣愛好同道分享快樂。</p><p class="ql-block"> <b>一、</b>王勃祖籍山西河津人,說起來算是同鄉同宗前輩了。其祖上都是富甲一方的土著,族人中出現過幾位當時的詩文大咖。王勃年少有為,被譽為唐初四杰。他寫“滕王閣序”時不過二十歲(一說為十四歲),比對現在也就是個中學在讀生。且不說其所有大作之影響,僅這篇《滕王閣序》就足以名冠一時,傳頌千古了哈。</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22, 126, 251);">樸拙彩墨:菊酒 印鈐:樸拙 一窗明月半床書</span></p> <p class="ql-block"> 王勃才高八斗卻不“乖巧”人事,雖然在文章中言辭謙恭,把在座的人夸了個遍,卻做不到他自己所說的“君子見機,達人知命”。你看,人家洪州都督府閻公修繕滕王閣后大宴賓客,王勃只是在省父途中應邀參加就承攬為之作序,結果是違背了召集人的初衷。</p><p class="ql-block"> 原來都督女婿善文,欲夸耀于賓客,事先構思好《滕 王閣序》,至時在宴會出彩。未料王勃在席上當仁不讓,拿起筆來一揮而就。說白了,是缺了點兒眼力見。好在閻都督雖然有氣,但沒有“濫用”權力,最后還大贊王勃為天才,推促其文得以 “不朽”。</p><p class="ql-block"> 當然話又說回來,王勃這篇駢文也的確是絕世精品,前無古人,后無來者,千百年來受人推崇當之無愧。</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22, 126, 251);">朝圣之旅:書山有路勤為徑 學海無涯苦作舟</span></p> <p class="ql-block"> <b>二、</b>《滕王閣》序最后以一首七言律詩收尾,概括了序的主體內容。首聯點出滕王閣的形勢和當年興建此閣時的豪華繁盛情景;頷聯緊承描寫畫棟朝飛南浦之云,珠簾暮卷西山之雨,反襯出閣的高峻;頸聯再由空間轉入時間,點出歲月漫長,很自然生出了風物更換季節,星座轉移方位的感慨,最后引出尾聯;尾聯感慨人去閣在,江水永流,收束全篇。</p><p class="ql-block"> 全詩在空間、時間雙重維度展開對滕王閣的吟詠,筆意縱橫,窮形盡象;語言凝練,感慨遙深;氣度高遠,境界宏大,與《滕王閣序》文真可謂雙璧同輝,相得益彰。僅這首詩而言,完全能引領全唐詩七言律詩贊譽之巔峰。</p><p class="ql-block"> 就是后來全唐詩中很有影響力的幾首作品,如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崔顥的《登黃鶴樓》,李白的《登金陵鳳凰臺》 都有抄襲這首詩立意、格式、詞句之嫌。可惜因為《滕王閣序》寫的太好,搶壓了這首詩的風頭。以至讀者只見有《序》而忽略《詩》的存在,惜哉!</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22, 126, 251);">樸拙篆書:酒對一樽懷我友 花明四壁是君家</span></p> <p class="ql-block"> <b>三、</b>如今的滕王閣,經歷數千年風雨一路走來,幾經修繕,依然聳立江邊,游客如云。不能不說,這也得益于《滕王閣序》這篇美文深入人心的影響和“廣告”的招牌效應。</p><p class="ql-block"> 僅就“經濟效益”而言,登樓一人次收五十元人民幣,物換星移,日積月累,也絕不是個小數。如果再算上“拉動”旅游業,“弘揚”民族文化遺產,等等,其現實意義和歷史意義就是無論怎樣評價也不為過高了。</p><p class="ql-block"> 寫到這里,我自己也覺得研習背記《滕王閣序》不僅僅只是老有所學、老有所樂,往現實點兒說,也是一筆“經濟收入”。因為,滕王閣景區規定,凡能全文背誦《滕王閣序》者,登樓免費。這就意味著,每登一次樓,妥妥地節省出五十元人民幣了哈!</p><p class="ql-block"> 為《滕王閣序》這個千古廣告文案點贊,為所在景區管理部門的務實精神點贊。這可都是從宏觀效應到具體管理化物質為精神能量,弘揚華夏文化之重要舉措。</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22, 126, 251);">憑欄遠眺:詩情與畫意遄飛 秋水共長天一色</span></p> <p class="ql-block"> <b>四、</b>王勃在文中慨嘆“勝景不常,盛筵難再;蘭亭已矣,梓澤丘墟。”其所參透的不僅僅是大自然的普遍現象,也包含人類社會、每一個家庭、每一個“蕓蕓眾生”的具體人。但人家又鼓勵“北海雖賒,扶搖可接;東隅已逝,桑榆非晚。”就是告誡后來讀者,立足現實,做好自己。既不要妄自尊大、忘乎所以;也不要自暴自棄、“社死”“躺平”。</p><p class="ql-block"> 這些話對于我們這些四、五、六十年代出生的已“知天命”、“耳順”、“隨心所欲不逾矩”之人們更如當頭棒喝,醍醐灌頂。用一句流行的話說,就是生活不僅僅是眼前的茍且,還有詩和遠方。不溫不火,做好自己;且行且珍惜,在追求生命中美好的同時,注重在平凡的日常煙火中默默感悟歲月的靜好,這應該就是現在老年人們對生活態度的最好詮釋。</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15px;">竹影清風:琴伴窗前月 衣無世外塵</span></p> <p class="ql-block"><b>樸拙氏自評曰:</b></p><p class="ql-block"> 清代詩人趙翼有詩云:“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這位前賢說的是大實話,但前提是一代接一代都必須有人才出現。如果隔一代或幾代沒有出現人才,那就麻煩了。此外,就是某一代出了一個“前無古人,后無來者”的大才,“獨領風騷”時間太長,空前絕后,占了他人的時間,也不太正常。</p><p class="ql-block"> 其實,社會文明發展一般不會倒退,其內涵從來就是多元的。就算王勃這篇《滕王閣序》駢文,千百年來無人超越,也不能完全代表社會發展的總趨勢。因為,近當代寫駢文的人少了,編程序的多了;寫文言文的少了,考托福的多了;駕馬車看風景的少了,坐高鐵、飛機旅游的多了……當然這都算有能領當時之風騷的人才了哈!</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22, 126, 251);">晨光熹微:望崦嵫而勿迫 恐鵜鴂之先鳴</span></p>
主站蜘蛛池模板:
昌平区|
静宁县|
澄迈县|
遵义县|
无锡市|
常宁市|
利辛县|
保山市|
原平市|
柘城县|
修武县|
昌江|
胶南市|
台北市|
北安市|
布尔津县|
夏邑县|
长岛县|
洪雅县|
高碑店市|
花莲市|
龙山县|
托里县|
克拉玛依市|
安康市|
中西区|
涪陵区|
定安县|
崇仁县|
鄂州市|
邵东县|
卢湾区|
溧水县|
宜兰市|
高州市|
内黄县|
龙游县|
鹤岗市|
房产|
精河县|
宜君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