跆拳道,波多野结衣结婚了吗,JAPANESE50MATURE亂倫,美女视频黄网站免费观看

魏象慧風——肖慧書法專題作品展

金甲辰(后山人)

<p class="ql-block"><b>肖慧</b></p><p class="ql-block"> 1978年出生,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中國書法家協會首屆國學修養與書法高研班成員,中國金融文聯委員,中國金融書法家協會副主席,浙江省文聯“文藝名家計劃”成員,浙江省書協隸書委員會委員,蘭亭書會副會長,紹興市書協理事、柯橋區書協副主席等。</p><p class="ql-block"> 作品先后多次在中國書法蘭亭獎、全國展、全國中青展及單項展等一系列大展中獲獎、入展。2014年“魏象慧風——肖慧書法展”在浙江西湖美術館展出,2019年“正大氣象——孫伯翔攜肖慧書法展”在紹興展出。</p> <p class="ql-block">  2024年12月15日,由浙江省書法家協會、紹興市文學藝術界聯合會主辦,紹興市書法家協會、蘭亭書會承辦的“魏象慧風——肖慧書法專題作品展,以《始平公造像記》研習為例”在紹興博物館展出。</p><p class="ql-block"> 此次展覽展出肖慧精心創作的50余件作品,分別為2010年至2024年間的,以《始平公造像記》研習為例,圍繞《始平公造像記》,分崇尚經典、意與古會、硯邊絮語三大板塊,立體展現了魏碑楷書之學、歷代評價之說、作品創作之妙,并以此展為軸普及大眾書法美育,彰顯其書法藝術的獨特魅力。</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執著 精進</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記“魏象慧風——肖慧書法專題作品展”</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王 偉</p><p class="ql-block"> 肖慧是當今中青年書法群體中的佼佼者,近十年間舉辦過“魏象慧風——肖慧書法展”,特別是書法前輩孫伯翔提攜肖慧而聯辦的“正大氣象—孫伯翔攜肖慧書法藝術展”,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這次肖慧又以研習《始平公造像》為著眼點,舉辦“魏象慧風——肖慧書法專題作品展”,以極為清晰的脈絡向世人展示了他執著碑學、精進書藝的創作與研究狀態。</p><p class="ql-block"> 在評述肖慧的這次以《始平公造像》力樣本的書法專題展的同時,我覺得對《始平公造像》略作梳理是必要的,可更好地理解肖慧鉆研《始平公造像》的良苦用心。以“龍門二十品”為代表的魏碑書風,當之無是中國書法史上的一群碑學高峰,而《始平公造像》無疑是這群高峰之中的高峰。就文字學意義而言,大致可以這樣認為,文字發展至北魏時期而絕隸意,楷書日趨成熟,而這個時期的楷書當指以北魏碑刻式樣的文字為代表,那么我覺得是不是可以這樣認為,《始平公造像》是勘定魏碑楷書具有規則意義上的文字兼書法藝術的佳構杰作,因為找不出第二塊這樣的碑,也就是說,規則與書寫特征完全體現在《始平公造像》中,由此,我以為《始平公造像》是集魏碑書刻之大成者。就書法碑學意義而言,且不說以康有為為代表的崇尚碑學的書家們,對北魏碑刻書法總結出的十個膾炙人口的美學意象。</p> <p class="ql-block">  而我們要關注的是康有為將其推為絕品的《始平公造像》確有諸多因素當得起“龍門二十品”乃至整個北魏書風的領頭羊,其撰文者、書寫者、書寫緣由、書寫日期清晰明了,且文辭優美,如此,則不難理解《始平公造像》在康有為心目中具有的崇高地位了。在其所著的《廣藝舟雙楫》中多次提及《始平公造像》的書法特征,曰其“方實厚重”為主要特征。而我則以為,它同時還具“凌厲矯健”的姿態,我讀《始平公造像》,往往聯想起米芾“刷書”的筆勢,風檣陣馬,痛快淋漓。所以說,無數書法家學者為《始平公造像》著迷,為伊消得人憔悴,自有其道理的。除文字學和書法意義外,它還蘊含著那個時代世俗生活中的宗教文化意義,也就是說它是一份反映那個時代的意識形態的珍貴文獻史料。具有如此綜合的因素,所以,肖慧與許多人一樣,自入書法之門以來一直關注它、臨摹它、研究它,是有理由的。雖然肖慧一直以來究心于《始平公造像》,但肖慧走的是集中一點、多方汲取的路子,足見其聰穎。</p><p class="ql-block"> 肖慧這次書法專題作品展,集中圍繞《始平公造像》,分為崇尚經典、意與古會、硯邊絮語三大板塊,如同長卷舒緩展現在你面前,可以看出他不斷領悟《始平公造像》的妙處,創作精進的痕跡??蓪ζ渎宰鞣治觯?011年和2012年期間他想“化”《始平公造像》的“厚實”為“率意”,但有一種始終被“厚實”所牽制住的感覺,總體來說,這個階段仍可以“厚實”概之,“率意”只是偶爾呈露。2016年,他漸悟用筆“實”中“虛”的哲理,在潛心摩崖覓法造像之中,碑學視野進一步擴展,線質已經融造像的斬釘截鐵與摩崖的渾厚開張于一體,正如其所寫的“潛心覓法”聯所表達的那樣,許多筆畫的收筆處遠避造像用筆的尖刻,就渾厚華滋之境而言,已渾厚,雖少遜華滋,但已十分可貴。2018年,他在用筆上行草意味的更多融入,使得其用筆由“重”趨“輕”,如“名山二水”聯,但此時還未達他心目中的最佳效果。2019年,他在所鐘情的《始平公造像》理解上有一個明顯的轉折點,開始向來意邁出了自信的步伐。其中有諸多原因,我猜想,他在前輩孫伯翔老師那里近距離地看到其揮毫運腕,得到了啟示。我以為,有的時候對高手用筆的極精細處和極重要處看一眼就夠了,特別像肖慧如此聰穎之人。其實我的猜想是有事實依據的,肖慧曾將孫伯翔創作書法作品的幾個短視頻發給我看過,我也看過好幾遍。能得到孫伯翔的點撥,是肖慧所幸。這年所寫的“岱岳鐘靈”條幅,帶入更多的行書意味,用筆的速度放松而快疾,自此,這樣的用筆方式漸趨定勢,可以概括為“舉重若輕”。</p> <p class="ql-block">  而這次展覽的大部分作品,都是他在近兩年創作的,如2023年的“禹魂”橫幅,用筆在厚重與輕靈之間徘徊,而他在今年創作的作品,用筆不再斤斤計較地考慮要如何表現碑的刀意,則是在輕靈中尋求更多的變化,諸如墨色問題也一并嘗試著解決,足見肖慧目前良好的書寫狀態,或者說,他對《始平公造像》已經進入更深層次的理解。我以為,肖慧悟到了《始平公造像》刀刻中寓含著的筆意:碑學不是純靠原痕,要的是線條中實且輕靈。這是需要慧眼的!</p><p class="ql-block"> 我以為,啟功先生稱得上是《始平公造像》完全意義上的知音,他在《論書絕句》中提出:“題記龍門字勢雄,就中龍屬《始平公》;學書別有觀碑法,透過刀鋒看筆鋒?!边@句“透過刀鋒看筆鋒”成為指導我們如何正確臨習碑刻的度人金針,我認為這是啟功超越前人和時人最犀利的眼光。啟功就此告誡我們,在學魏碑中,完全沒有必要用柔軟的羊毫去十分刻意、十分吃力地去模仿刀鋒凌厲的碑刻。但仍有許多學書者一輩子蒙在鼓里,走不出這個“迷宮”。近代來說,趙之謙走出來了,當代來說,孫伯翔走出來了。他們都以各自的風格來寫魏碑字,在筆墨語言上形成自己強烈的個性。</p><p class="ql-block"> 肖慧在碑學領域里孜孜不倦,勤奮有加,再加上他有很深的以“二王”一路為代表的帖學修養,那么,我覺得他離他心目中成功的彼岸會越來越近。我最想說的是:帖當然要有書卷氣,碑有書卷氣更難能可貴!不知肖慧認同否?</p><p class="ql-block">(作者系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浙江省書法家協會學術委員會委員)</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氣象渾穆?魏象慧風</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8px;">劉 慧</span></p><p class="ql-block"> 肖慧書法初學蘇字,后宗魏碑,著眼甚高,對“龍門二十品”和《張猛龍碑》《云峰山刻石》《張遷碑》《禮器碑》《天發神讖碑》等下過大量功夫,體悟筆法之妙,含而化之。對結體、筆法把握較好,方峻與圓渾并重,聚鋒與鋪毫兼施,求老辣之質,刀切般的點畫中寓含筆意。作品充分運用多種魏碑經典元素,整體氣息厚重、統一,融合漢隸、行草等元素,使魏碑寫得厚而古,雄而柔,方而圓,靜而動,亦不失魏碑古拙、含蓄的意趣。</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01神秀春方 </b></p><p class="ql-block"> 當然。</p><p class="ql-block"> 紹興是行草書之圣地,也是魏碑楷書之重鎮。</p><p class="ql-block"> 在中國書法史上,二者互相兼融,不可替代。 </p><p class="ql-block"> 當然。</p><p class="ql-block"> 紹興書家肖慧沉迷其中,以小切口破大題“出圈”。</p><p class="ql-block"> 不禁令書壇思考:為何以《始平公造像記》為 例? 12月15日,由浙江省書法家協會、紹興市文學藝術界聯合會主辦,紹興市書法家協會、蘭亭書會承辦的“魏象慧風——肖慧書法專題作品展以《始平公造像記》研習為例”將在紹興博物館揭幕。</p><p class="ql-block"> 這是一個形式新穎的展覽:以《始平公造像記》研習為例,圍繞《始平公造像記》,分崇尚經典、意與古會、硯邊絮語三大板塊,立體展現了魏碑楷書之學、歷代評價之說、作品創作之妙,并以此展為軸普及大眾書法美育,彰顯其書法藝術的獨特魅力。 淡淡的書卷氣里,充盈著濃濃墨香。 漫步展廳,眺望書法家肖慧精心創作的50余件作品,分別為2010年至2024年間的《始平公造像記》臨作,以及以《始平公造像記》為基調創作的作品,在紹興博物館營造出別致的清香。 靜靜地,品讀肖慧《藏之名山》用筆轉折翻鋒,果敢有力,出鋒搭絲決不隨手帶過,故其書作給人一種精、氣、神俱旺之感,無時下習王者易染的脂粉氣。 靜靜地,欣賞肖慧《尋鹿》便可以體悟其“澀中暢、暢中澀,乃至暢即澀、澀即暢”的快感,這也是只有思考型書家,才會擁有的一日有一日之境界。 靜靜地,賞析“名山鐘靈秀,二水發真源 ”對聯,同樣可以在魏碑筆法中融入漢隸,將其化方為圓,化圓為方,乃至方圓相融。 正如肖慧的那幅“神秀春方”斗方——既可言性情之本,更可言藝術之道,一切藝術皆源于“天真”之道,以真為美。為文者,亦然。倘若在文字的世界里迷失自我,過分地斧鑿雕飾,則失了人之本,失了文之魂。</p> <p class="ql-block">  唯真心無妄,真水無香,洗盡鉛華,方為大美。所以,肖慧在尋寶中,堅信為人為文,技巧背后的技巧,便是心靈的大自由,心境空明,便可達“天人合一”之境。 </p><p class="ql-block"> 也許,肖慧充分認識到,在很多書家紛紛效仿其“變體”的時候,只有尋求突破個人藩籬。 </p><p class="ql-block"> 也許,肖慧充分認識到,不再滿足,不斷出新,才是保持書法藝術之樹長青的唯一出路。 </p><p class="ql-block"> 也許,肖慧充分認識到,中國書法燦若星辰、浩如煙海的魏碑資源,為自己提供了研習的寬闊平臺。</p><p class="ql-block"> 肖慧,一直在努力追尋自己的書法夢想。 </p><p class="ql-block"> 夢想著,作品書寫張力更加突出,墨色變化更加明顯,結體變化更加夸張,雄心勃勃,大刀闊斧——魏碑的金石韻味十足,由稚拙而樸茂而厚重雄強,筆墨落處擲地有聲,嗆啷啷如京昆開場的鑼鼓,果敢脆生,每一幅作品仿佛就是心靈的傾訴和感情的宣泄。 </p><p class="ql-block"> 夢想著,用筆變化更加豐富自然,筆墨更加果敢勁爽,方圓并用,章法布局,墨色變化,大小錯落,特色鮮明,新穎別致,不斷刷新著自己的藝術感知,也用全新的筆墨表現形式不斷凝聚書壇的注意力,引領著魏碑發展的潮流。 </p><p class="ql-block"> 夢想終會實現。</p><p class="ql-block"> 肖慧的書法之路是寂寥的,艱苦的。但是,他與遁入空門的大師不同,他在與人的交往中,與自然的交往中,領悟到了書法的真諦,將自己的書法藝術推上另一個階梯。 </p><p class="ql-block"> 肖慧的整個人生都沉醉在碑學當中,尤其是他對恩師孫伯翔的尊重?!叭绻麑O先生在天有靈,能看見這一次研習展?!鄙咸觳粫钾撁恳粋€堅持的人。</p> <p class="ql-block">  在筆墨的表現和書寫中精神的享受——探索、嘗試、創新、激情之后,淡定、從容、寧靜、自然的清境,才能使筆墨、線條更加蒼潤、勁爽、高古,讓簡約而變化豐富得體,讓方筆、圓筆信手調和自然天趣,讓碑帖有機融合、會通古今。 </p><p class="ql-block"> 與天地合,與萬物合,與筆墨合——那種氣象,那種精神,在書寫中悄然浮動,取代了筆墨表象,滌蕩著、感染著每一名欣賞者的心性和靈魂,氣韻、神采、精神已經遠遠超出了書法本體之外。 </p><p class="ql-block"> 從肖慧的書法中感受到一種特別的筆墨精神,這精神來自中國書法圣地的地域文化。 </p><p class="ql-block"> 書寫需要有來者,欣賞需要有知音。 </p><p class="ql-block"> 那么,在當下“二王”盛行的背景下,許多承繼“二王”行草筆法精熟者,仍千人一面;有的雖強調個人風貌,卻失之野俗。 未來的肖慧書法該怎樣去續寫? </p><p class="ql-block"> 比如,我們該如何改變目前所面臨的行草多、篆隸少,拼接多、單幅少,大幅多、小幅少這三個最同質化的特征。而從這個現象背后透露出來的,也是重復多、思考少,技巧多、性情少,形式多、內容少,以及書卷氣息、詩性浪漫的慢慢缺失現狀。 </p><p class="ql-block"> 書法作為一種抒情的藝術形式,每個人的作品無疑都在流露和傳遞著書寫者內心對美的追求和性情。作為一門古老的抽象線條藝術,書法所具有的古典情懷和現代魅力,即便在當下也永遠都是那樣的厚重、有力和耐人尋味。</p><p class="ql-block"> 這,也是肖慧長期堅守《始平公造像記》研習的高貴之處。</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02碑帖相融</b></p><p class="ql-block"> 七月天,在紹興,欣賞肖慧,鋪紙落墨,書寫創作,會館四壁,濃淡流淌的筆墨間,詮釋著他對魏碑的酷愛——甘于寂寞,甘于放棄,甘于挑戰,甘于堅守。 </p><p class="ql-block"> 沉迷其中,肖慧在法度森嚴里從容呼吸,寫出了一種玲瓏穿透的生動韻致,一種顧盼照應的鮮活情態。 </p><p class="ql-block"> 這一點,如果沒有獨到的理解和過人的勇氣,是斷然做不到的。 </p><p class="ql-block"> 與大多江浙書家一樣,肖慧習字是從帖學入手的。然學習“二王”易得流麗而失之沉實,且“二王”遺墨真復偽雜,傳世的刻本大都摹形失神,肖慧在學習“二王”的同時對蘇東坡的書法尤為心儀。 </p><p class="ql-block"> 與大多江浙書家不一樣,就在2006年,肖慧轉向對魏碑的研習。于是,在普及與經典之間,肖慧身不由己地跌入《始平公造像記》——那久遠的龍門石窟,讓人觸摸到又欲擺不能,魂牽夢縈于腦海之中,注定是永恒的。</p> <p class="ql-block">  近年來肖慧筑基于“龍門二十品”創作的魏碑作品,頻頻取得佳績,受到書壇關注。在當前以行草書占主流的展覽背景下,肖慧選擇走碑學一路,體現了他的智慧與立志于碑學實踐的可貴。 </p><p class="ql-block"> 對魏碑的研習,形質是軀殼,性情是靈魂,肖慧形質并重,以其來表現石刻的斑駁意趣。以自己對石刻藝術的理解,從而摸索出屬于自己的筆墨語言。有點類似于吳昌碩先生的印章創作——吸收古印中斑斕甚至是變形后產生的粘連效果,化腐朽為神奇,運用到自己的創作中去。 </p><p class="ql-block"> 更為重要的,是“透過刀鋒看筆鋒”。肖慧的研習用筆不斤斤計較忠于原作,力求蒼茫博大,又不失筆意之潤澤——這得益于長期的帖學訓練。敢用墨,能控墨。魏碑的雄強在其骨,帖學的潤澤在于墨。 </p><p class="ql-block"> 肖慧,當代魏碑的中堅力量,其書法作品結構新奇,運筆多用中鋒,筆沉墨實,線條優美,可見其取法的寬廣,能在短短幾年內達到這樣的高度,難能可貴。 </p><p class="ql-block"> 那是2014年夏天,“魏象慧風——肖慧書法展”在西湖美術館與觀眾見面,這也是肖慧習書20余年以來的第一次個展。那60多幅精心創作的作品,不僅展現了肖慧對魏碑方折、勁健之美的把握,還表現了他對多種碑版筆法,其方圓并重,其刀刻般點畫中寓含的自然書寫的表達。</p> <p class="ql-block">  那是2019年金秋,天津85歲的孫伯翔,攜紹興41 歲的肖慧,聯袂在書法圣地紹興的柯橋美術館奉獻了一場以“正大氣象”為主題的書法藝術展。 </p><p class="ql-block"> 這是一場值得銘記的展覽。與其說,這是南北兩地,同以碑學為主的書法展;毋寧說,這是前輩書家,提攜后生的拳拳之心。</p><p class="ql-block"> 通會之際,人書俱老。力沉萬鈞,氣勢奪人,渾然一體,淵雅渟蓄——正是這樣的老少聯袂,完美地把經典與現代人所要表達的情感緊密地聯結在了一起,使作品與展覽洋溢著跌宕起伏的生命感。 </p><p class="ql-block"> 沉浸傳統,感懷感悟,天長日久。孫伯翔對肖慧的影響是持續的,近乎于一種符號化般的結體與形質。</p><p class="ql-block"> 就像在浩渺的天空和澎湃的墨海之間,書家也顯示著自身力量的尊嚴與崇高。 碑帖結合是近現代許多書家都在探索的道路。肖慧將以往積累的魏碑與行草書相互融合。這使人們在他當下的作品中,看到了愈來愈多的帖的成分。</p> <p class="ql-block">  觀其“岱岳鐘靈”,字大過斗而無怯色,取法“龍門二十品”,筆力雄健,墨氣淋漓。 </p><p class="ql-block"> 觀其“文心獨秀,師道為崇”聯,骨肉豐滿,精氣內斂,似從《始平公》《張猛龍》化出。 </p><p class="ql-block"> 觀其“禹魂”,方中寓圓,裹鋒澀行,以柔毫表現碑刻的金石味,頗有岱宗氣象。 </p><p class="ql-block"> 觀其“小幅”作品,無描繪、做作氣,更襯托出大字的雄偉,頗吸引人的眼球。 </p><p class="ql-block"> 堅韌寬厚,自然通脫,書法創作的固守與變通,終究在肖慧這里得到理想的表達——肖慧的書法是在傳統的基礎上,構建了一個書法意義上的當代精神,它需要歲月的承載,一個人堅韌的毅力,一個時代一個地域的精神滋養。 </p><p class="ql-block"> 數十年間,緣源魏碑,為人為藝,印象頗深:為人篤真,藝寫天真,志學經典,技進乎道——透過一張張作品,肖慧既寫出了魏碑的生澀,又讓筆墨之間流淌著不僅僅是方圓兼備、拙樸童稚的中國文字,更體現了中國文人千百年來磨礪而成的錚錚風骨以及生命狀態。 </p><p class="ql-block"> 在肖慧心底,魏碑體是楷書向成熟期過渡的中間階段,具有一種“天真爛漫”的萌芽風格。通過融合方筆和圓筆的特點,他成功地打破了唐楷的固定模式,使自己的作品既具有古拙剛勁的特點,又兼具圓融柔雅的風格,展現了與眾不同的個人表達語言。</p><p class="ql-block"> 在肖慧看來,紹興不僅是帖學圣地,也是碑學重鎮,不僅有以“二王”為代表的帖學宗師,也不乏趙之謙、陶浚宣、徐生翁等這樣風格特立的碑學大家,“趙之謙由顏入魏,酣暢儒雅;陶浚宣善書魏體,寬博結實;徐生翁碑帖融合,天真爛漫”。</p> <p class="ql-block">  充實之為美。</p><p class="ql-block"> 無論寫帖還是寫碑,筆墨無非是一種載體,是“相”。書法作為個體生命印證的手段,不應僅僅著眼于筆墨,而應和宇宙人生相聯系,追求“大美”,并使之上升到“大道”的高度——以書悟“道”,這是每位有思想的書法家應為之終身以求的。 </p><p class="ql-block"> 以小即為大。 </p><p class="ql-block"> 大在書法筆畫嚴謹、樸厚靈動,豐腴不失于刻板;肖慧的書法古風彌漫,醇厚綿長,釅釅墨色中有如瀑布般一瀉千里的奔放,有如蒼松般浩然正氣的錚錚傲骨。 </p><p class="ql-block"> 大在表達拙、重、大碑學三大美學元素之上,肖慧也在保留魏碑方筆、凝重的基礎上融入帖學的靈動、率意,使其在厚重的同時顯現出帖學的流美。 </p><p class="ql-block"> 大在實踐魏碑創作道路上,肖慧已有了對魏碑經典元素的充分把握,并有著自己所理解與表現的語言符號,這是一個書家走向成熟成功的標志。 </p><p class="ql-block"> 無疑,第四屆、第五屆全國書法最高獎——“中國書法蘭亭獎”等是對肖慧的首肯。 </p><p class="ql-block"> 書法既是藝術,更是一個書家的心靈寫照。</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03龍門尋鹿</b></p><p class="ql-block"> 農歷甲辰初夏,肖慧奔赴洛陽龍門尋鹿——書之大美!法之大道!文之大者! </p><p class="ql-block"> 晝與夜的交替,光與影的變換,千余盞燈飾裝扮下的龍門石窟,數以萬計的大小佛龕、佛像如電影般完美呈現,置身其中,沐浴光澤,澤被芳香,驚艷了肖慧的眼眸,也植入了他最渴望的期盼。</p><p class="ql-block"> 仿若千年前的遙想與追憶,肖慧細細品讀石窟的滄桑。“龍門二十品”如華夏文明高懸,星盤之上,分外耀眼——《始平公造像記》全文采用陽文,十行,每行二十字,字間以方格為欄。其筆畫剛猛有力,厚重多方折,鋒芒外露,剛勁雄強;結構緊湊豐滿,氣勢磅礴,風格獨特,引人注目。</p> <p class="ql-block">  一字一世界,一筆一風采。 </p><p class="ql-block"> 靜靜地,肖慧欣賞那“流”字的側點,“容”字的豎點,“宗”字的撇點,“答”字的挑點,類似于三角形的點的形狀,卻又不失飽滿,起筆多側鋒,露鋒短促有力,向右下重頓后逆鋒收筆,慢慢彈出,用筆鋒銳果敢,在點畫上顯得整峻大方。 </p><p class="ql-block"> 剎那間,好像有一個久遠的夢被遺落,破土時就千瘡百孔,忽隱忽現。</p><p class="ql-block"> 輕輕地,肖慧比劃那“大”“尋”“不”字橫的寫法,起筆時側鋒入紙,向右下重頓,依靠毛筆與紙的摩擦力向右上調鋒,然后逆鋒行筆,頓筆后回鋒。而“丘”字最后的橫則為雁尾橫,前半段和橫的寫法一樣,只是到收筆時,雁尾橫則像隸書的波磔一樣向右上,含而不出,再往回收尾,筆含隸意,古樸典雅。 </p><p class="ql-block"> 剎那間,宛若有一種久遠埋沒的心情,忍受盤剝和拷問間,難言之隱。 </p><p class="ql-block"> 默默地,肖慧玩味那“師”“攀”“率”字的豎,以藏鋒為主,收筆時逆鋒向回收筆;“下”字的豎則露鋒起筆,收筆時向右下輕頓再出鋒。這些用筆的方峻,和其他碑帖一樣都是無垂不縮,無往不收。但它和唐代楷書在筆法上的不同之處,在于線條中段沉實渾厚,以斜銳之勢收筆。 </p><p class="ql-block"> 剎那間,恰似有一把時間脫落如花瓣,在彈指間裸露脆弱,使人驚懼。 </p><p class="ql-block"> 悄悄地,肖慧熟記那“夫”字的撇,向上回環以呼應捺的起筆,“仰”字的撇向上回環以順承豎的起筆。再如“大”“運”兩字的捺,沉穩勁健,點畫渾圓,“一波三折”的用筆特點在其中十分明顯,甚至有些裝飾性的意味。 這件陽文碑刻,在外形上看似有些凝重呆滯,但在點畫細節處,卻通過點畫方向的變化和某些連帶的點畫表現出流暢不滯的書寫性。 </p><p class="ql-block"> 剎那間,如同有一切夢幻真實的感嘆,回憶在時光中閃耀,撿拾歲月。 </p><p class="ql-block"> 久久地,肖慧銘記那“代”字的斜鉤,起筆如豎線,向右下斜切,其勢向下傾斜,行筆厚重有力,至收筆處駐筆,筆鋒聚攏,腕指齊力,翻毫向上,靠毛筆所蓄之力將筆鋒送出。那“則”“尋”“容”字鉤的寫法竟也如此。此外,對骨力的感受則不僅僅停留在方筆的運用上。 </p><p class="ql-block"> 剎那間,仿佛有一襲紅綢包裹著歲月,那一個王朝的背景,遺落疼痛。 </p><p class="ql-block"> …… …… </p> <p class="ql-block">  一次次,一遍遍,一句句,肖慧閑目養神,久久思索,久久體悟:龍門首品《始平公造像記》幾乎全是方筆,如同刀切一般,棱角分明;在以中鋒為主的筆畫中,如何使點畫透出力感;在以側鋒為輔的筆畫中,又如何多了一股豪宕之氣;在結體端莊謹嚴中,又為何能在變化處理時,使字體寬博雄強。 </p><p class="ql-block"> 屏息凝神,細細品悟,肖慧體驗著石窟文化的厚重與深邃——這光與影的龍門,心與夢的石窟,讓人思接千載,浮想聯翩。猶如穿越了時空隧道,打開了一扇扇歷史文化之門。 </p><p class="ql-block"> 在肖慧心里,《始平公造像記》作為中國書法史上的經典之作,其所蘊含的文化價值和歷史意義是不言而喻的。它不僅僅是魏碑書法藝術的典范,更是一件體現了中華民族文化底蘊的藝術品。</p> <p class="ql-block">  問自己:在當今始終不懈地研習,定是弘揚中華民族的文化自信? </p><p class="ql-block"> 當然??隙ā4_認。 </p><p class="ql-block"> 似乎從來沒有像這一次,似乎也沒有像這一次,似乎更好像也只有這一次,肖慧面對龍門石窟才真正品出——《始平公造像記》的不凡在于:不僅僅揭開遠古神秘的面紗,帶著歷史疲憊的塵土靜靜站立——那古樸淳厚總讓人忍不住猜測:是能工巧匠精心鑄就的靈魂?是一片祥和中百姓豐衣足食的見證?是一段煙與火屈辱往事的記錄? </p><p class="ql-block"> …… …… </p><p class="ql-block"> 書品和人品,總是沉默以對。</p><p class="ql-block"> 寂靜中流淌的生命之河——“元世師僧,父母眷屬,鳳翥道場,鸞騰兜率。若悟洛人間,三槐獨秀,九棘云敷。五有群生,咸同斯愿?!边@遠古的寂靜之歌,此時此刻于肖慧,真是難得有這樣沉醉的時刻。</p><p class="ql-block"> 沉默是金。 </p><p class="ql-block"> 在沉默中,肖慧聽到了美妙的寂靜之歌:如果萬物也懂得分享,他一定向它們傾訴自己的歡樂。如是,歡樂的心緒流進硯池,也通過濃淡、大小不一的筆墨流進心窩,所有作品的書寫過程捕捉了這個畫面:寂靜中有青春的律動和生命的蓬勃。 </p><p class="ql-block"> 肖慧注視著石龕,石龕也俯視著肖慧。</p> <p class="ql-block">  伊何人?從哪來?到哪去? </p><p class="ql-block"> 石龕上那古井不波的每一個字,好似眼睛里看不出一絲情感,大有“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的意味,似大徹大悟后的解脫,又如赤子之心的無謂。看著那石龕上的每一個字,肖慧的心似乎也平靜了下來,仿佛明白了什么。 </p><p class="ql-block"> 那眸子是永恒的空靈。 </p><p class="ql-block"> 告別龍門石窟,肖慧依舊不舍地回首瞻仰他敬仰的《始平公造像記》——那石龕如同一朵蓮花綻放在肖慧的心田。而今,她穿越了千年時光,正煥發出新的容顏,在世人熱切期盼的眼神里,演繹著中國書法曾經的榮耀和今生的光華。會心一笑,拂塵而去。 </p><p class="ql-block"> 而這次,肖慧追尋的回眸,卻換來了一絲感悟。 </p><p class="ql-block"> 從龍門返回紹興的書齋,肖慧好像更加堅定了信念:氣象渾穆?魏象慧風——肖慧書法專題作品展以《始平公造像記》研習為例。 </p><p class="ql-block"> 為何研習?在肖慧看來,除去筆墨,更多的就是寫心緒、寫想法、寫文脈,就是寫別人寫不了的筆墨韻味,哪怕每天進步一點點。 </p><p class="ql-block"> 傳統精神是需要學書者在修煉過程中慢慢悟得的,這種修煉其實是對對立兩極美感的不斷體驗,它包括線質的剛柔,結構的虛實,不同字體的動靜,自然還有尺幅及字的大小。既能寫巨幅大字,又能寫蠅頭小楷,并將巨幅的氣度融入小楷,將小楷的微妙融入大字,其格就高。若大只是大不微妙,或小只是小不大氣,都不是真正傳統精神的體現。 </p><p class="ql-block"> 龍門尋鹿,文脈與歷史相映,令人慨嘆千年藝術造化。東西南北,石窟與雕刻相映,先人墨跡遺留肖慧心上,生生不息,代代逐新夢。 </p><p class="ql-block"> 夢醒時分,夕陽隱去,放舟伊水,鑒湖蕩漾著孤舟,此刻肖慧的心境,也如這孤舟一般,搖曳,搖曳。</p> <p class="ql-block">  “對我而言,研習《始平公造像記》是一道永恒的課題?!饼堥T尋鹿是一種修行,更是一種對人生觀、世界觀、藝術觀的拓展與充實,肖慧將一顆俗世的心放逐于天地間——見自己,見天地,見書藝。 </p><p class="ql-block"> 行滿歸來的肖慧,除去叩拜之后的那份虔誠,剩下的余溫便是內心清澈的自己,一個誠然對書法天地更為敬仰的自己。</p> <p class="ql-block">“書之道,靜者得,智者曉。書之神,墨可事,筆可為,凡誠心敬意,必有佳作。書如當時者,則更有神。”</p><p class="ql-block">——這是王學嶺專程為肖慧題賀的內容。</p> <p class="ql-block">何滌非表示,肖慧是浙江省中青年創作骨干之一,也是浙江省文聯“文藝名家計劃”成員,他的作品有著自己的獨立思考,“當下最大的問題就是同質化現象嚴重,一個書家要有標識度,要有自己的面貌、風格。</p><p class="ql-block"> 肖慧近幾年在魏碑,甚至就是在“龍門二十品”的范圍當中,尋找、探索自己的創作路徑,這是他的自信、也可以說是紹興的文化對他的影響。希望他在探索的路上越走越深?!?lt;/p> <p class="ql-block">  肖慧書法初學蘇字,后宗魏碑,對“龍門二十品”和《張猛龍碑》《云峰山刻石》《張遷碑》《禮器碑》《天發神讖碑》等下過大量功夫,2006年,肖慧轉向對魏碑的研習。</p><p class="ql-block"> 近年來肖慧筑基于“龍門二十品”創作的魏碑作品,頻頻取得佳績,受到書壇關注。在當前以行草書占主流的展覽背景下,肖慧選擇走碑學一路,體現了他的智慧與立志于碑學實踐的可貴。</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慧眼識魏碑</b></p><p class="ql-block"> 魏象慧風——肖慧書法專題作品展上,《瑰寶》、臨《始平公造像記》、《三槐九棘聯》、“名山鐘靈秀,二水發真源”對聯、“神秀春方”斗方等40余件作品氣象萬干。</p><p class="ql-block"> “這次展覽是我18年來圍繞《始平公造像記》學習、研究、創作的一次小結?!毙せ壅f,《始平公造像記》字體是魏晉南北朝時期出現的一種新的書體,即魏碑字。這種魏碑字如與成熟楷書相比,魏碑字如璞玉,而唐楷則似經過雕琢的名器。正因如此,清代崇碑興盛以后,魏碑字在人們心目中的地位勝于唐楷?!妒计焦煜裼洝伏c線的雄峻、結體的縝密以及整體的魁偉雄姿潛藏著氣象渾穆的藝術效果。</p><p class="ql-block"> 《始平公造像記》是由孟達撰文、朱義章書寫的龍門石窟造像題記之一,石刻位于河南洛陽市南郊龍門石窟古陽洞北壁,刊刻于北魏太和二十二年(498,另有太和二年、十二年、十九年等數種說法)。其書體為楷書,為“龍門四品”和“龍門二十品”一?!妒计焦煜裼洝肥驱堥T石窟中唯一—品陽刻作品,記錄了比丘慧成為亡父造佛像的緣由及愿望,石刻正文縱向10行,每行20字,有方界格,石高75厘米,寬39厘米,額楷書陽文“始平公像一區”2行6字。文與格欄均陽刻凸起,是石刻中所少見的。此石刻已泯盡隸書痕跡,有漢晉雍容方正之態,書法雄重遒密,端莊流逸,富有清剛之美。</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這堵斷壁殘垣上的寥寥文字,引發了肖慧在書法藝術上的轉型升級。經過10多年的臨池求法,伏案耕耘,肖慧的作品逐步走向全國,為書法界所矚目。</p><p class="ql-block"> 紹興,這座聞名遐邇的歷史文化名城,既是帖學圣地,又是碑學重鎮,文化底蘊深厚得如同那千年的古釀,香醇而悠長。肖慧生于斯、長于斯。作為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中國金融書法家協會副主席、浙江省文聯“文藝名家計劃”成員、蘭亭書會副會長、柯橋區書協副主席等,肖慧的作品先后多次在中國書法蘭亭獎、全國展、全國中青展及單項展等一系列大展中獲獎、入展。他初入書壇時以蘇字嶄露頭角,隨后深入研習魏碑,同時廣泛涉獵篆隸,博采眾長,融會貫通,進而涉足行草,巧妙地實現碑帖兼容,最終形成了獨具一格的自家風貌。</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智者書宏闊</b></p><p class="ql-block"> 氣象渾穆,魏象慧風,這是眾多專家、學者參觀完肖慧書法專題作品展的印象。</p><p class="ql-block"> “在展覽作品中,我們欣喜地看到,《始平公造像記》那點線的雄峻、結體的縝密、氣象的渾穆,都在肖慧先生的筆下得到了精妙絕倫的傳承與呈現,仿佛古老的魏碑藝術在當代書法語境中獲得了新生,煥發出別樣的魅力?!敝袊鴷鴧f理事、中國金融書協主席郭永琰說,魏象慧風——肖慧書法專題作品展以《始平公造像記》研習為獨特視角,這一展覽形式,宛如一把鑰匙,開啟了大眾書法美育的大門,讓觀眾能更深入、更真切地感受書法藝術之美。</p><p class="ql-block"> 郭永琰認為,肖慧書法專題作品展意義深遠,它猶如一座橋梁,不僅讓更多的人有機會了解書法、欣賞書法、進而熱愛書法,更通過對《始平公造像記》的深入研究與再創作,大力弘揚了中國漢字之美、書法之美,成功地將書法藝術與日常生活緊密相連,使之與周圍環境相互交融。讓書法不再僅僅局限于文博展廳的展示、古代碑帖的記載以及當代創作的范疇,而是真正走進了人們的生活,帶上了濃濃的煙火氣,逐漸成為一種文化風尚,彰顯出時代氣息,蘊含著豐富的生活內涵,實現了古老書法藝術的活化傳承與融古出新,為書法藝術在當代社會的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與生機。</p> <p class="ql-block">  “這次展覽最大的亮點,就是展覽的題目,我認為這應該是一篇論文的題目——以《始平公造像記》研習為例,肖慧把這種方式引入到書法創作中,這是他充滿智慧的地方。據我了解,以這樣的形式辦展覽的很少,當下我們缺的是對傳統書法藝術的深化、深入,所以,以這樣的形式來對書法實踐進行一種探索,非常有意義?!敝袊鴷鴧f理事、浙江省書協副主席、秘書長何滌非說,一個書法家要有標識度,所謂標識度,就是要有一定的風格;肖慧近幾年來一直在魏碑中尋找、探索書法創作的路徑,這是他文化自信的體現,或者說是紹興傳統文化對他的影響。</p><p class="ql-block"> “書之道,靜者得,智者曉;書之神,墨可事,筆可為。”中國書協理事、中國書協楷書委員會副主任王學嶺說,肖慧選擇《始平公造像記》作為書學的初始,并且經營多年,他的使命之多、研究之深,堪稱《始平公造像記》研究專家。碑楷的特點是樸實、質樸、靈動、舒展,很少有雕鑿之筆,容易寫得生動。肖慧是智者,是對魏碑靜心思考的慧人。</p> <p class="ql-block">  “目前書法創作的同質化現象非常嚴重,如何在展覽中找到自己的特點是很難的,但肖慧書法專題作品展卻給評論家預留了很大的闡釋空間?!敝袊骷覅f會會員、中國書法家協會書法評論與文化傳播委員會秘書長張瑞田說,現在很多書法個展都求全求大,而肖慧求的是實。他的展覽表現的是一塊碑、一種字體研習的過程和目的。而“魏象慧風”這個展覽名字既有空間感,又有文采,命名獨到,有深度、有魅力,體現了紹興這片土地的文化深度。</p> <p class="ql-block">  “當下書家寫小字楷書的多,真正的大楷寫得好的特別少,尤其是魏碑的大楷??戳诵せ鄣恼褂[,我發現好多作品中一個字長度超過20厘米,所以給我的第一印象就是非常宏闊、非常大氣。”</p><p class="ql-block"> 中國書協理事曾錦溪說,這些年,肖慧問道于孫伯翔老師,孫老可以說是康有為、趙之謙、弘一法師等碑學大家余緒里的旗幟性人物。今天看到的肖慧作品,很多是傳承孫老的精髓,并且他在魏碑研習上下了深功夫,我們可以看到字體結構非常嚴謹,筆法也非常到位。浙派書風在當下來說以“二王”為主的居多,肖慧的魏碑字寫得大,還很有氣象,是非常難得的。他在魏碑取法方向,包括整個藝術創作上,都有自己獨立的思考。</p> <p class="ql-block"><b>著名評論家張瑞田:</b></p><p class="ql-block"> 非常高興來到紹興,紹興對我們每個讀書人來講都是精神高地,不一一列舉我所敬仰的紹興的先賢和名人了。</p><p class="ql-block"> 我們今天單說肖慧。肖慧作為當代書壇的一位優秀的書法家,他的作品在全國不同的書法展覽上都展現了應有的風度、才華和魅力,也得到了評論界的關注。</p><p class="ql-block"> 這個展覽我認為是2024年的書法展覽中別具特色的一個展覽。為什么呢?</p><p class="ql-block"> 首先在結構上,就有獨特的構思之處。我們現在的書法創作的同質化傾向很明顯,怎么能夠在展覽中找到自己的特點,形成自己的品牌,是很難的,這個展覽的構思引起了我的思考,也給評論家預留了很大的闡釋的空間,這是這個個展的不同之處。</p><p class="ql-block"> 我們現在的書法個展都為了求全,求大,求讓人們看到一個書法家更廣闊、更全面的才華,而肖慧不是,他求的是實,是真。其實他的能力很強,他在這個展覽中表現的就是對一塊碑,一種字體研習的過程和目的。</p><p class="ql-block"> 今天在開幕式上,何滌非先生說的一句話引起了我的注意,他說以“魏象慧風《始平公造像記》為例”,像一篇論文。</p><p class="ql-block"> 我說我要寫文章我就這樣寫,以肖慧研習《始平公造像記》為例?!拔合蠡埏L”既有空間感,同時也很有文采,所以這個展覽的命名是值得稱道的,是有深度的,也是有魅力的,因為你要給觀眾看,給讀者看,你的文化傾向要體現出這篇土地所擁有的文化厚度。</p><p class="ql-block"> 這里有魯迅,有徐生翁,有沈定庵,張宗祥也在紹興讀書,這些人之所以有不同凡響之處,就是他們有學識。肖慧這一點秉承了我們紹興先賢的文化余續。</p><p class="ql-block"> 幾年前我寫過一篇文章,誰遍臨百家之帖了?我就對我們很多書法家夸大其詞的,來表述自己臨了多少字帖,從而證明自己的能力超強。我不這樣看。從不同的學科來觀察,比如文學也好、美術也好、書法也好,你不用“遍臨百家之帖”,你有十家就夠了,甚至一家就夠了。他在《始平公造像記》里,表達了什么呢?就是表達了我們當代的一種書法美學追求。我們當代書法創作和傳統書法創作已經拉開了距離,已經不是一回事了,我們跟張宗祥、沈定庵也不是一回事了。我見過沈定庵先生,十多年前我應浙江的邀請,專門到紹興采訪過沈定庵,并且寫了一篇論文。我跟他談了一天,先生是讀書人,我離開紹興他送了我幾本書,他研習魯迅,寫的掌故,寫的隨筆,是有高度的。我們當下的書法家是無人能及的,他的不朽自然有理由的,自然有道理的。</p><p class="ql-block"> 今天,我們聚焦肖慧,他的藝術實踐是通過一個碑貼、一種字體,其實就是通過《始平公造像記》對魏碑進行全新的理解。魏碑是特殊歷史的產物,一些人認為有氈裘之氣,它不是士大夫所賞識的東西。康有為之所以把它推到那么高的高度,這里有一種對當時政治的反思,卑唐之論是對廟堂的一種懷疑,這里面有很深的文化思想。《始平公造像記》的200多個字被肖慧演繹的這么豐富,這么淋漓盡致,那么他在中國文字的造型中體會到的是什么呢?就不僅僅是書法了,其中的一些細節值得深思。我們的當代書法之所以跟傳統書法不一樣了,就是我們文墨分離了,我們當代書法沒有文了,所以學嶺老師他在寫文章,也寫詩,他出了幾卷文集,我至少看了一半,很受啟發。我們當代書法家的重要任務,在技術這塊已經沒有問題了。比如說肖慧在技術層面上都可以停下來了,你也是當代公認的優秀的書法家了,所以怎么去比呢,就向“文”的地方去靠攏。</p><p class="ql-block"> 從你對這一塊碑的解讀能解讀到這個樣子,我知道你背后還有一個強大的對任何一個書法家解讀的能力,解讀蘇東坡,解讀顏真卿,解讀王羲之都沒有問題的。這個展覽有一個單元,是肖慧對傳統書法作品的品評,他以題跋的形式寫的,很有見地,語言典雅、邏輯清晰、詞匯準確,我想這就是紹興的魅力、紹興的深度,也是紹興書法的一種自然展現,肖慧需要把這個傳統發揚光大,肖慧了不起,紹興了不起。</p><p class="ql-block"> 祝賀肖慧,謝謝大家!</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造像記”是指在石窟、像龕(kān)等</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營建和雕鑿時留下的題記</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是一種“圖文并茂”的雕刻藝術</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始平公造像記》全稱</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比丘慧成為亡父始平公造像題記》</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記錄了供養人造佛像的緣由和愿望</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始平公造像記》</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則是龍門石窟中唯一一品陽刻作品<span class="ql-cursor">?</span></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額刻2行6字</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石刻正文10行,每行20字</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整篇作品都凸顯于石碑之上</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呈現出類似浮雕的效果</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難度之大、雕刻之精</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讓人嘆為觀止</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最具反差感”的魏碑體</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受到歷代“粉絲”追捧</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透過刀鋒看筆鋒”</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始平公造像記》碑文方筆斬截</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筆畫折處重頓方勒</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結體扁方緊密,點劃厚重飽滿</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既有北方少數民族粗獷剽悍之風</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又保持了中原儒家文化的溫文爾雅</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這種兼具隸、楷兩種書體的神韻</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便是北魏流行的魏碑體</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始平公造像記》是魏碑中的精品</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被推為魏碑方筆剛健風格的代表</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獲名家贊譽無數</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名家評《始平公造像記》</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魏碑書體“上承漢隸,下啟唐楷”</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為漢文字的傳承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受到歷代書法鑒賞家、愛好者的青睞</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清末康有為在《廣藝舟雙楫》一書中</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喊出了“尊魏卑唐”的口號</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他所提出的“魏碑十美”</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也成為近代對魏碑書法</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最具代表性的評價</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魏碑十美”</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龍門石窟——中國的世界遺產</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被譽為“中國石刻藝術的最高峰”</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始平公造像記》所在的古陽洞</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被稱為“龍門石窟第一窟”</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也被許多游客贊為“天下第一洞”</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它開窟最早、持續時間最長</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一個窟內有1300個小龕</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近800塊題記</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是中國石窟中保存造像題記最多的洞窟</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其中有紀年題記100余塊</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龍門二十品中有十九品就雕刻于此</p>
主站蜘蛛池模板: 晋中市| 玛沁县| 南和县| 个旧市| 洪湖市| 乾安县| 大安市| 修水县| 镇远县| 加查县| 新密市| 定安县| 囊谦县| 尚志市| 金溪县| 肃南| 康保县| 册亨县| 镇巴县| 长武县| 和田县| 石林| 邻水| 黑水县| 天水市| 乌鲁木齐县| 青川县| 舞阳县| 林甸县| 安泽县| 阿合奇县| 长武县| 临泉县| 图们市| 丹凤县| 竹山县| 搜索| 合阳县| 正阳县| 长岭县| 钦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