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在溫哥華伊麗莎白女王公園布洛德爾溫室(Bloedel Conservatory of Queen Elizabeth Park in Vancouver)里收集了多種的珍奇鳥類。下面介紹第四種:</p> <p class="ql-block">鳥名:Art(藝術)</p><p class="ql-block">種類:藍黃金剛鸚鵡 (Blue and Gold Macaw)</p><p class="ql-block">學名:Ara ararauna</p><p class="ql-block">年齡:1977年出生</p> <p class="ql-block">藍黃金剛鸚鵡(學名:Ara ararauna):是鳥綱、鸚鵡科的大型攀禽。體長86-94厘米;翼展104-114厘米;尾長40-50厘米,差不多占體長的一半;體重995-1380克。該物種整體主色調為藍色,額部為黃綠色,自額后至整個上體為翠藍色,眼先及頰部裸露,呈肉白色。自嘴基部經眼睛下方至耳部有3條黑色羽排列而成的橫紋,眼先部還有6-7條由黑色毛羽排列而成的豎紋,頦部和喉部為黑色,從耳的后部至胸部、腹部為橙黃色,翅膀和尾羽為紫藍色。虹膜淡黃色,鳥喙呈鉛黑色,爪子鉛灰色。</p> <p class="ql-block">食譜由許多果實和花朵組成,食量大,有力的喙可將堅果啄開,用鈍舌吸出果肉。比較容易接受人的訓練,和其他種類的鸚鵡能夠友好相處,它愛親近人的特質使得這種鸚鵡特別受歡迎,個性溫和,在各地鳥店、動物園等地方都可見,分布于從南美洲大陸的北部及東北部,一直到巴拿馬東部和北美洲的墨西哥等地。</p> <p class="ql-block">黃藍金剛鸚鵡的體形較大,體長86-94厘米;翼展104-114厘米;尾長40-50厘米,差不多占體長的一半;體重995-1380克 ;壽命60年。該物種額部為黃綠色,自額后至整個上體為翠藍色,眼先及頰部裸露,呈肉白色。自嘴基部經眼睛下方至耳部有3條黑色羽排列而成的橫紋,眼先部還有6-7條由黑色毛羽排列而成的豎紋,頦部和喉部為黑色,從耳的后部至胸部、腹部為橙黃色,翅膀和尾羽為紫藍色。初級飛羽的覆羽為紫藍色,內羽為黑色,尾下覆羽為翠藍色。雄鳥和雌鳥的羽毛顏色基本一樣,只是雄鳥的頭部要比雌鳥寬一些。黃藍金剛鸚鵡羽毛的整體主色調為藍色,額部有些黃色的羽毛,虹膜淡黃色,鳥喙呈鉛黑色,爪子鉛灰色。</p> <p class="ql-block">黃藍金剛鸚鵡在野外棲息于原始森林中,尤其喜歡生活在平原并有河流隔離的密林里。也發現于被洪水周期性淹沒的森林、稀樹草原和樹木繁茂的沼澤區。在一些地區,尤其是在西北范圍,也出沒于落葉林,通常情況下,它們避免出現在丘陵地區或干旱林地的森林。藍金剛鸚鵡是生活在海拔較低的地區的鳥類,大多低于500米。</p> <p class="ql-block">喜歡成群活動,大多在早晨和傍晚覓食,中午炎熱時在林中休息。能利用其強有力的嘴協助雙腳在樹上攀援,有時還用雙腳抓住樹枝,頭部向下呈倒掛的姿勢。激動的時候經常發出“嘎一嘎一嘎”的叫聲,聲音十分響亮,震耳欲聾。黃藍金剛鸚鵡的叫聲通常都非常響亮非常大聲,尤其在早上與傍晚或興奮緊張時。</p> <p class="ql-block">分布于玻利維亞多民族的國家、巴西、哥倫比亞、厄瓜多爾、法屬圭亞那、圭亞那、巴拿馬、巴拉圭、秘魯、蘇里南、委內瑞拉、玻利瓦爾共和國。</p> <p class="ql-block">雖然它們算是大型金剛鸚鵡中數量較多的種類,但是棲息地嚴重的破壞與違法捕捉野生鳥作為寵物買賣等因素也使得巴西、委內瑞拉、哥倫比亞等地的數量急速下降中。該物種的交易量很大:自1981年將其列入《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附錄二以來,在國際貿易中已記錄了55,531只野生捕獲個體(UNEP-WCMC CITES貿易數據庫,2005年1月)。</p> <p class="ql-block">謝謝觀賞!</p>
主站蜘蛛池模板:
峨山|
福泉市|
佛坪县|
平顺县|
新巴尔虎右旗|
雅安市|
顺义区|
江西省|
莆田市|
柘城县|
镇巴县|
宣威市|
桃园县|
玛曲县|
泽库县|
错那县|
会泽县|
阳谷县|
临沂市|
淮南市|
巴彦淖尔市|
屯昌县|
饶平县|
团风县|
新建县|
高碑店市|
房山区|
隆子县|
文登市|
茂名市|
东至县|
宁城县|
乌苏市|
霸州市|
贡觉县|
邵阳县|
石城县|
香河县|
鄂州市|
山阴县|
临夏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