跆拳道,波多野结衣结婚了吗,JAPANESE50MATURE亂倫,美女视频黄网站免费观看

拉丁美洲 探索傳奇

海麗

<p class="ql-block">12月初,從居住地南加州向南而下,前往中美洲巴拿馬首都(Panama City)自由行4天;繼續南下前往南美洲厄瓜多爾參加一個9天旅游團,游覽瓜亞基爾(Guayaquil)、加拉帕戈斯群島(Galapagos)和基多(Quito)。全程兩周時間,探索拉丁美洲的海洋傳奇。</p> <p class="ql-block">從洛杉磯直飛巴拿馬首都(La Ciudad de Panamá) ,只需要6個半小時。從美國西岸向南飛,穿越墨西哥和哥斯達黎加兩國上空,就到了這條被兩邊大洋相夾的狹長陸地。</p> <p class="ql-block">巴拿馬靠近赤道,屬熱帶海洋性氣候,常年溫潤青綠。這里沒有四季,只有旱季(1-4月)和雨季(5-12月)。我們前來的時間在兩季交界之間。大自然色彩明艷,太陽出來耀眼熾熱,陣雨說來就來。</p> 巴拿馬被稱為美國的后花園,不少美國人到此旅游、退休定居。這里普遍接受美元和信用卡,不必換匯。我們訂了城中一個地段適中的酒店連住4天。事先訂好半日游或一日游小團,司機導游會到酒店接送。 <p class="ql-block">巴拿馬原為印第安人居住地。1501年淪為西班牙殖民地。1821年,第一次獨立并加入大哥倫比亞共和國。1903年,在美國支持下脫離哥倫比亞實現第二次獨立。巴拿馬城約130萬人,新城區現代氣派,充滿活力展望未來。而老城區則是民族歷史的靈魂所在。</p> <p class="ql-block">巴拿馬老城是世界遺產保護區域,面積不大的獨立廣場是老城的中心,1903 年 11 月,巴拿馬在這個廣場上宣布脫離哥倫比亞正式獨立(即巴拿馬的第二次獨立)。廣場上最顯眼的是這座耗時一個世紀 ,于1794年建成的圣瑪麗亞安提瓜大教堂 (Catedral Basílica Santa Maria La Antigua)。</p> <p class="ql-block">西班牙殖民統治400多年,在巴拿馬城建造了多座天主教堂,85%國民信奉天主教。老城里有持續修繕和使用的精美教堂,也有兩處古教堂廢墟,殘墻斷壁默默嘆息幾個世紀的歷史。</p> 圣何塞教堂 (Iglesia San José) 以華美的金壇聞名。據傳1671年,英國海盜亨利·摩根襲擊了巴拿馬城,為了防止著名的祭壇被拿走,祭司們在上面涂了一種看起來像焦油的黑色油,使其得以保存下來。<br> 老城區埃雷拉廣場(Plaza Herrera) ,最初是斗牛場,曾改建為勝利廣場(Plaza del Triunfo),后因廣場著火重建,改名埃雷拉廣場,以此紀念幫助巴拿馬從哥倫比亞的統治中解放并獨立的埃雷拉將軍 (Tomás Herrera)。 上午老城游人不多,整潔的小街寧靜優雅。西班牙和法國風格的別致小樓,將歐式浪漫揉進古老的拉美文化中,展示別樣風情。 老城臨海的堤道風景絕佳,這里有一座意義非凡的法國廣場(Plaza de Francia),高大的石碑和雕像莊嚴肅穆,紀念在運河修建時犧牲的 2.2萬名施工者。 我們在獨立廣場的世紀酒店里休閑地享用午餐。這座建筑保持著法式典雅原貌,在150年間見證了不少重要的歷史鏡頭,包括巴拿馬總統在此簽署第二次獨立宣言,美國總統羅斯福來訪,之后巴美簽訂《運河條約》。 午餐后參觀了世紀酒店旁的巴拿馬運河博物館 (Museo del Canal Interoceanico),在這里了解巴拿馬運河的歷史和各個歷史時期的建造歷程,為第二天的運河船游做背景熱身。 巴拿馬所處的特殊地理位置,在全球航海貿易的需求下,是開辟人工運河打通兩大洋的最佳地點。這項歷經挑戰與挫折最后得以成功的巨大工程,被稱為現代七大工程奇跡之一。 1881年,法國人開始運河挖掘的龐大工程。但是遇到了巨大工程困難,同時大量施工者死于黃熱病。法國人在為運河付出了兩億多美元和22,000條人命的巨大代價后仍沒成功。到1894年,終于放棄開挖,全球尋求工程接手買主。 當時的美國總統西奧多羅斯福做了具有戰略意義的兩件大事,支持巴拿馬從哥倫比亞聯盟中脫離出來,成為自主獨立國,為此獲得巴拿馬運河的永久租借權;并決定從法國人手中接手運河工程。 美國接手工程后解決了極度困擾法國人的兩大問題。一是遏制和消滅了奪去兩萬多勞工性命的黃熱病;二是用6座船閘的方式,解決了兩邊大洋和地峽高度不一的難題。1914年巴拿馬運河竣工開通,在西班牙人于1513年首次發現巴拿馬地峽的400多年后,終于以人工的力量打通了太平洋和大西洋,成為一項海洋傳奇。 巴拿馬運河從大西洋到太平洋的海岸線長度約80多公里,大大縮短了兩洋之間的航運距離,立即成為全球最重要的貿易水道。除了帶來巨大的經濟利益外,該運河在二戰時期起到了關鍵作用,使美國海軍能在兩洋間快速調動艦隊。 <p class="ql-block">巴拿馬運河如此重要,可以想象利益方爭奪控制權有多激烈。美方有1903年條約和巨額投資為據,而巴方擁有運河國土,屬于該國資源。運河建成后兩國的爭議與談判延續了幾十年。記得小時候中國城市的大街小巷曾有一波“要巴拿馬、不要美國佬”的歌聲和游行,宣示支持巴拿馬。那是我人生第一次對巴拿馬這個小國有了印象。</p> <div>1977年,美國卡特總統任內巴美兩國簽署了《新運河條約》,規定條約正式生效后,運河主權歸巴拿馬,但運營權仍屬美國。該條約于1979年10月1日正式生效。</div> 然而運河上方濃霧未散。為了控制戰略意義重大的巴拿馬運河,1989年,美國對巴拿馬發動軍事入侵以扶植新的親美政府。博物館里有一個專區展示這段短暫的戰爭歷史,旁邊以文字提示,觀者如感不適可跳過這個部分不看。 1999年12月31日,巴拿馬正式收回運河區主權和經營管理權。因運河地位特殊,經濟效益顯著,每天收入約2500萬美元,是其國家GDP中不可忽視的占比。 在實現巴拿馬運河這個“現代七大工程奇跡之一”的過程中,共有來自97個國家的人參與了工程建設。這段特殊的歷史留下了多民族、多人種混合交融的社會結構,也形成了現代巴拿馬多元兼容的社會文化生態。 <p class="ql-block">在老城我們還參觀了一個展示民族藝術的小小博物館。深具民族特色的手工染織莫拉斯布料圖案美麗、色彩溫暖。</p> <p class="ql-block">這趟巴拿馬旅程的重頭戲是乘船穿行運河。如果要走完從大西洋到太平洋的整條運河,需要十多個小時之長。我們選擇了從運河中段開始南下駛進太平洋的體驗。</p> 當我們搭乘的太平洋皇后號觀光船在運河中開始緩緩行駛,一條大鱷魚浮出水面跟在船旁自在地暢游。 巴拿馬運河每天最多通船40艘,一般35艘左右。運河管理局近萬員工,每年貢獻巴拿馬國家GDP6-7%。中國商船是巴拿馬運河第二大客戶群。<br> 進入船閘(lock)的位置。北端水面高于南端31英尺。待我們身后的船也進了船閘時,即開閘下降到低一級水位。我們這段行程共通過了三個船閘,方進入到遼闊的太平洋海域。乘船通過巴拿馬運河是令人難忘的特別經歷。<br> 在2016年完成了加寬工程后,目前運河最寬處達304米,最窄處是152米。我們身后那條大船的寬度僅僅達到進入運河的船體最寬尺寸,船體幾乎貼邊,需要兩邊岸上的拉車用鋼纜牽制以保證不偏不倚,整個過程花了不少時間,大費周章。 <div>由美國投資興建的美洲大橋,橫跨太平洋的巴拿馬運河入口,是令人印象深刻的一座地標。無論進入或離開巴拿馬運河的船只都要從美洲大橋下通過。我們的觀光船與旁邊的大貨輪一起從美洲大橋下穿過,人們紛紛興奮地拍照錄像紀念這個時刻。</div> 這天是小團一日游,前往郊外的雨林國家公園,乘獨木舟,涉溪健行,瀑布戲水,最后還到訪該國尚存的7個土著部落之一。<br> 這個土著小村仍保持著部落的傳統和規矩,面上身上布滿圖案刺青,講自己的土話,由導游為大家翻譯。 一位土著婦女為大家講述部落的風土習俗,然后以蕉葉包裹的炸魚、香蕉餅、新鮮水果待客。炸魚鮮香,出乎意料的好吃。我好奇問是什么魚?土著婦女指著身后的河意思是從那里釣的魚,說不出名字。 <p class="ql-block">巴拿馬的生物多樣性博物館,是普立茲建筑獎得主法蘭克蓋瑞在拉丁美洲的第一個設計作品。這個造型奇異、色彩鮮艷,毗鄰美洲大橋的現代建筑,成為巴拿馬港口的亮麗地標。</p> 該博物館采用不規則的開放性結構。四面的海洋、城市、運河、熱帶雨林景觀盡收眼內,四面八方的光影與氣流在這里混合交融,體現出巴拿馬在地球版圖的定位,恰如連接北美與南美之間的一道橋梁。<br> <p class="ql-block">巴拿馬處于太平洋、加勒比海與大西洋交界獨一無二的位置,在千萬年經歷了無數火山、地震等地殼運動后,于300萬年前從海洋里拱起來,形成了連接北美與南美的狹長地帶,南北動物自此遷移交流,帶給生物界新的物種,也給世界帶來極大的氣候和生態改變。</p> 北館與南館,分別展覽北美洲與南美洲不同時期的生態環境、歷史演進和產生的動植物。 博物館的展覽方式與建筑設計同樣出色!直觀的化石、標本、雕塑,加以電子化、數字化和影音等手段提供深入的解說。豐富多彩、生動活潑,知識性與趣味性兼具。<br> 現代工業社會的急速發展,人口的大量增加,給海洋環境帶來的破壞性影響,尤其是較難降解的大量塑料生活用品,正在懲罰反噬人類。 <p class="ql-block">這天下午,司機兼導游Mario扛著三腳架望遠鏡帶我們前往加通湖(Gatun Lake)游覽。他原是洛杉磯一名教師,到巴拿馬旅游后感到更符合自己喜歡的生活而留了下來,笑稱原訂前來旅游3個月沒想到卻已定居了6年。他說這里稅率低,工作容易找,治安好,民風友善。</p> 加通湖是巴拿馬運河最大的人工湖,其水位高出海平面26米。如同運河的儲備水庫,汛期到來之際,雨水越積越多,自然而然變成加通湖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源泉,對運河的水位緩沖非常重要,也是巴拿馬城的淡水供應源。我們經過了原先的美軍基地,現在是海洋科研基地。 <p class="ql-block">乘快艇之前,導游先到一個小雜貨店買當地點心給我們品嘗。忽然聽到身后不遠處一位婦女用廣州話喊兩個小孩子幫忙搬東西,原來是店主的太太。中年模樣的店主講一口純正地道的廣州話,說是廣州花都人,爺爺到巴拿馬來定居,自己是在此地出生的第三代華僑,回廣州娶的太太到這里7、8年了,生下兩個活蹦亂跳的兒子。看樣子一家人生活滋潤滿足,老鄉見老鄉并不淚汪汪。</p> <p class="ql-block">乘快艇在加通湖上小島嶼之間穿梭,尋找野生動物。看到爬在植物頂端的蜥蜴,奇怪為何水生植物能承托起它們身體的重量。</p> 猴島不是一個島,是多個被湖水隔開的小島,不同的島有不同種類的猴子,各有領地。導游用葡萄等水果引誘下,猴子們呼朋喚友跳到船上來。我們看到了這個保護區4種猴子種類的3種。 <p class="ql-block">巴拿馬的美食是不同風味的混搭,比如這碟用蕉葉包裹的咖喱雞色香味俱全,用椰子殼為碗的米飯,風味濃郁并灑上細細椰絲,令一向對米飯無感的我也忍不住一口接一口,越嚼越香,欲罷不能。</p> <div>這里的餐飲價格約是美國的一半,Uber收費也很低。也許美國游客將小費風氣帶到這里來,服務業結賬時會讓你選擇哪檔小費:10%、15%、20%,不會自動加,也沒有銷售稅,因而消費水平還是比美國低很多。</div> <p class="ql-block">幾天的自由行游覽,巴拿馬城給我們留下了出乎意料的良好觀感,是個有秩序、有活力的現代都市。雖然西班牙語是主要語種,但因觀光業發達,人們普遍會一點英語,整體是友好外向型的環境氣氛。</p> <p class="ql-block">如果要用一個單詞去形容巴拿馬,最貼切的就是“多樣化“。從地貌生態、種族融合、社會文化,都體現出多樣性、多元化的特征。</p> 在慶祝巴拿馬運河開通110周年的今天回顧歷史,巴拿馬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國家,因運河而誕生(實現完全獨立),因運河而富裕(自1999年起擁有運河全權)。 從巴拿馬飛行兩個小時,就到了相鄰的南美洲國家厄瓜多爾(Ecuador)第二大城市瓜亞基爾(Guayaquil)。入關時被發現背包里有一個被忘記而帶入的蘋果,被叫到海關辦公室填表登記,以為接下來就是罰款了。沒想到海關人員沖我們一笑問“Chino?”(中國人?)我們點頭,隨即放行。 <p class="ql-block">厄瓜多爾共1800萬人,處于兩大山脈之間,處于世界南北球中央。1892年哥倫布發現了新大陸,西班牙開始了中南美洲的殖民。這個城市200多萬人口,20多年前國家貨幣系統崩潰,自此直接使用美元作為貨幣,干脆利落。</p> <p class="ql-block">入住歷史公園里的法國殖民風格老酒店。參觀周邊8英畝的農場遺跡、動物園、植物園。一位知名醫生百年前建成的兩層南洋風格望海豪宅,現在空置著可自由參觀。樓下是一家法式餐館,名列南美洲最佳50餐廳之一,我們連著吃了兩個晚餐。</p> <p class="ql-block">開車前往參觀一個家庭經營的可可植物園。公路兩邊的房子、水果攤店多是水泥墻或磚墻鐵皮屋頂,塵土飛揚。經過一個學校,家長騎摩托車接放學的孩子,有如國內舊時的鄉下。</p> 這是個家庭經營的可可與芒果植物園,也有水果制作加工設施。老板有9個兒子,人力充沛、多種經營。我們觀摩和品嘗了從樹上摘下的紅色可可酸甜多汁的新鮮果肉、炒香果仁、制作成可可果汁、研磨成巧克力粉做的可可雪糕等多種可可產品,很有趣。<br> <p class="ql-block">在這里第一次見到大葉子的面包果樹,第一次嘗了樹上的新鮮胡椒,還吃了很多當地水果。風靡全球時尚界的手工編織巴拿馬休閑帽,輕柔軟薄。拔下一條看似普通的植物枝條,一抖散開一大把,這就是用來編織巴拿馬帽的天然纖維。</p> 在瓜亞基爾老城漫步,參觀殖民時期的建筑和主要廣場,波利瓦爾廣場(Parque Seminario)和行政宮(Palacio Municipal),也游覽了海濱紀念長廊和獨立紀念廣場等景點。 蜥蜴公園里有許多蜥蜴自由自在游戲和曬太陽,在公園里休息的當地人和游客們腳邊神出鬼沒,讓對這種長相丑陋的動物怕怕的女生們忍不住尖叫躲閃。 拉斯佩尼亞斯是瓜亞基爾最古老的街區,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遺產。鵝卵石鋪就的街道和小巷兩旁是色彩斑斕的傳統房屋、酒吧,居民和貓狗繼續著他們的閑適時光。我們一步步走上 444 級臺階,登上圣塔安娜(Cerro Santa Ana)山頂,廣場上矗立著一個波希米亞風格的天藍與白色相間燈塔。<br> <div>金黃色的夕陽余暉籠罩著殖民時期的小教堂和它身后的山坡民居,彌漫著時空穿越的迷離氣氛,一幅經典的南美風情畫面。</div> <p class="ql-block">我們開始進入此行另一個重要主題行程,從瓜亞基爾乘飛機前往加拉帕戈斯群島,飛到其中一個機場Baltra。下飛機走向機場大廳,通道兩旁是火山礁石沙漠植物,仙人掌下大蜥蜴爬過來迎賓,群島風貌就此展現眼前。</p> 由于加拉帕戈斯群島有專屬的管轄,在這里需要再辦理進關手續。嚴格檢查行李,防止游客帶入動植物,對島上生態帶來潛在危險。<br> <p class="ql-block">加拉帕戈斯群島(Galápagos)地處離南美大陸1000公里的太平洋上,由19個火山島以及周圍的海域組成,我們帶著興奮和期望前來探索這個獨一無二的“活的生物進化博物館與開放性大展廳”。</p> <p class="ql-block">這艘兩年前下水的國家地理海島二號新船,已靜靜地停在蔚藍海面上等候我們。它是我們未來5天的家園和觀光游覽交通工具。</p> <p class="ql-block">大船不能直接靠岸原生態的小島嶼和沙灘,需以接駁用的橡皮艇上下船,淌水走上沙灘、登島,方能進行各種活動。所以堅實的水陸兩用鞋是必須的,穿著上山下海,干濕照用。</p> 這艘觀光船有5層甲板,可容納48位乘客,56位船員和工作人員,包括多位自然學、人類學專業背景的活動組織者和經國家地理雜志認證的攝影家給我們上課。 <p class="ql-block">加拉帕戈斯群島97%屬于國家公園,嚴格的動物與生態保護管理,決定何時何地可以參觀。每周平均約80多艘觀光船進入,全部由經過訓練的專業人士帶隊上島與水上活動,每隊不超過16人。對游客嚴肅地提示“只帶走照片,只留下腳印”(Take only pictures,Leave only foot prints)就是說用心保護這片原始生態,人人有責。</p> 船上的服務規范、細致、周到、熱情。安全措施與環境保護意識很強,一絲不茍地高標準執行,值得稱贊。 <p class="ql-block">我們這5天主要是在群島東邊的島嶼轉悠,所以風浪不大。餐飲方面,也許因為這次是華人旅行團包船的緣故,除了標準的菜品外,還不時貼心地特別供應五香豆腐干,稀飯和辣菜,炒飯,拌面,豆腐羹等,盡管不怎么地道,也讓團友們感受到暖暖的心意。</p> <p class="ql-block">菜單每天不同,主菜通常有肉、魚、素三種選擇,此行主要吃魚和水果,堅持健康飲食。這天點了當地水域的野生魚,厚厚的一方魚肉煎得恰到好處,外焦里嫩,香氣撲鼻,誘人食指大動。廚師長開心地向我們展示這魚的照片。長得像東星斑,怪不得肉質鮮美,齒頰留香。</p> <p class="ql-block">活動安排可謂豐富多彩而緊湊。幾乎每天有下海游泳潛浮,上島健行,專業講座,日落酒會等。動靜結合,體現知識性趣味性。</p> <p class="ql-block">加拉帕戈斯群島是個龐大的海洋島嶼野生動物園。每天晚餐前由活動經理介紹第二天的具體安排與活動內容。基本上每天的地點選擇有所不同,力求讓團友看到更多的海洋生物動物和地形地質。</p> <p class="ql-block">開始以為一天上下午兩場健行、兩場下水浮潛太累了,可以忽略一個項目。很快得知每天去不同的火山島或沙灘,都是各有特色的,不但景色各異,而且有些動物被火山爆發后困在某個島上繁殖,形成獨特的領域。從標志性的尖峰巖到獨特的混血鬣蜥廣場島,去了才知道沒去會錯過了什么。</p> <p class="ql-block">這天劃皮艇前往“郵局灣“小島。這可能是世界上最古老持續運作的郵局了。從1793年探險的船員們用這個酒桶作為郵箱,這個海島野外小郵局就開張啦。此刻我們也將寫好的明信片投入230年老酒桶郵箱里,好奇何時才能寄達收件人手上?</p> <p class="ql-block">圣克魯斯島身披落日余暉在海面靜靜矗立。加拉帕戈斯群島海面上常看到各種形狀的無人小島。有些留著火山爆發熔巖的流動痕跡,有些只有石頭沒有植物動物,有些則布滿生命繁衍的生機勃勃。</p> <p class="ql-block">加拉帕戈斯群島企鵝是唯一的野生于赤道上的企鵝,只有1千多只,特點是胸前有黑點。每只企鵝胸前的黑點分布不同,猶如人類的指紋一樣,可以作為識別。這天浮潛時在礁石上看到一只仰倒的小企鵝,在極力掙扎著欲將身體翻轉過來。我們著急地喊來擔任導游的自然學家,詢問是否可以幫小企鵝翻身。他注視了一會兒,對我們說原則上不應以人工干預自然界,如果小企鵝自己無力翻身,那么它也無法經受后續更多的生存考驗。看著可憐的小企鵝無力地獨自掙扎真是令人不忍。</p> <div>群島上的火烈鳥只有不到600只。我們有幸分別在濕地和岸邊看到它們的美姿。這天我輕輕地走到一只翩翩起舞的火烈鳥身后欲跟它拍照,突然一只海獅從海里竄出,快速向我挪來,那架勢不知是示好還是恐嚇,下一秒的鏡頭就留下了我落荒而逃的狼狽相。</div> 這里的南太平洋海獅與我們加州的海獅很相像,具有聰明與好斗的特征。在一個火山石形成的天然港灣里,一只身形較大的雄海獅看到我們的橡皮艇靠近,馬上躍入海中,邊游弋邊嚎叫宣示主權,保護它領地上那些母海獅和小海獅。這是一頭歷經格斗戰勝了其他雄海獅的王者,這一方的“后宮三千”就歸屬于它。可想而知,它既要應付眾多嬪妃,又要巡邏衛護邊境,體力損耗必然極大。有一天它也會因老弱而落敗,拱手交出這方江山與后宮給下一任王者。 加拉帕戈斯群島奇特的鳥類很多。1835年,達爾文隨皇家海軍“貝格爾”號勘探船造訪此地時,第一次采集到了多樣鳥類的標本做對比研究。鳥兒們擁有的共性和特性啟發了達爾文,讓他領悟了演化理論的關鍵,后來發表了震撼世界的《物種起源》。今天我們跟隨達爾文的腳步,雖然沒能力做地質與生物研究,卻有機會了解到自然界的諸多有趣現象。 <p class="ql-block">相對于海獅群的一王多后,島上有一種鳥卻如母系社會,實行一妻多夫。導游告訴我們,研究發現這種母鳥平均會有5位情夫,但只下2、3個蛋。盡管5位情夫不知道孩子是誰的,仍有責任共同完成孵養的責任。</p> 群島上藍腳鰹鳥不少見,在好幾個小島都看到它們胖胖萌萌的身影。紅腳鰹鳥的數量只有藍腳鰹鳥的10%,因為它們秉持一夫一妻與一孩的生活形態。無論藍腳還是紅腳鰹鳥,不能從體型上判斷是孩子還是成年,只能從它們的腳是否轉顏色去區分。當嘴喙和腳掌變色就是成年了。還不會飛的鰹鳥baby們會蹲在地上等候父母叼魚來喂食。 可愛的信天翁體型較大,毛色光滑,形體健美,黃色的長喙令其形象十分醒目。它們是無比忠誠的終生夫妻,不但相伴相隨,還喜歡相互示愛。那天隨著導游健行,輕手輕腳地走過一群信天翁旁邊,不想打攪在忘情地卿卿我我的那一對。誰知人家是全情投入,旁若無人。后來我們干脆蹲下來,近距離靜靜地觀看了一場精彩動人的愛情劇。這對情侶時而互碰長喙,擊劍般的調情方式令人忍俊不禁,時而深情款款地向對方引吭高歌,時而又磨頭擦頸。示愛花樣層出不窮,讓人嘆為觀止。 <p class="ql-block">在Champion Island乘坐玻璃底小船,觀看海水下游動的魚類和海龜。導游指給我們看一種會變性的藍鷸鸚嘴魚(bluechin parrotfish),它們有些產卵后由雌轉雄,從此就是雄性,不能再逆轉。魚類性變之謎還有待科學研究解開,此行學到了很多新鮮知識。</p> <p class="ql-block">地質三大類巖體:沉積巖、火沉巖、變質巖。此地有前兩種。登島健行多是在布滿原始火山石的山路行走,有一定的挑戰性。</p> <p class="ql-block">登山之路崎嶇,山頂景色絕美。不少藍腳、紅腳鰹鳥在樹上歇息,勤勞的鰹鳥父母飛下山崖海中為孩子覓食。</p> <p class="ql-block">在天然環境中很多動物都是適者生存的結果。它們從外形、色素、習性,到器官功能都在長久的環境適應中形成變化。群島的蜥蜴屬于美洲鬣蜥科,我們所見種類不少。一種身披黑斑紅袍、脊背與雙袖青綠色,在同類中顯得特別英武出眾。</p> 上船后感到這片海域風平浪靜,船行速度緩慢平穩。雖然出行前請醫生開了暈船耳貼,上船后覺得沒必要就沒使用。 <div>到第三晚參加餐前酒會聽活動安排,照例喝一杯可口的水果雞尾酒。不久出現暈眩,走向餐廳時腳步輕飄如騰云駕霧。心中奇怪今天酒力為何如此糟糕?待上菜后面對美食卻反胃,食欲全無,加上越發頭暈,方意識到可能是暈船來襲。搖搖擺擺地回到房間,貼上暈船耳貼就無力地躺倒了。耳貼沒那么快起作用,躺平仍感胸悶欲吐,非常難受。幸好海明前天有過一點不適,找船醫拿了一些暈船藥丸,馬上給我服下一顆,很快就昏睡過去。處方耳貼可以三天有效,之后一直到下船都沒再出現暈船情況。</div> <p class="ql-block">在島上和沙灘邊不時看到風化的動物化石、頭骨。實際上美麗的細白沙灘是由海水長年沖刷珊瑚、貝殼、石灰巖、海洋動物殘骸和碎屑所形成的。</p> <p class="ql-block">麗日、藍天、白沙、碧海,身心在這里得到盡情舒展。</p> <p class="ql-block">前往Santa Rosa 象龜自然棲息地。在這里象龜采用放養保護,所以在通往El Manzanillo Ranch的路上,不時遇到從兩旁的植物園爬出來的象龜慢悠悠地過馬路,有些堂而皇之躺在路中央我自“龜”然不動。這時司機只能耐心地等待,小心地在它們身邊繞過。畢竟這是象龜的家園,我們是客人,得尊重主人。</p> <p class="ql-block">象龜的名字是因為粗壯的四肢長得像象腿。100多年前達爾文在此地考察時,象龜數量有25萬只之多。18至19世紀的捕鯨者及海盜經常捕捉象龜作為在船上糧食,數量曾一度下降至幾千只,瀕臨滅絕。近代政府與民眾有了保護意識 ,采取各種措施之后,逐漸增加到如今2.5萬只。</p> <p class="ql-block">象龜是兩棲動物,喜歡潮濕環境,所以我們到這里要穿上長筒雨靴走濕瀝瀝的草地觀看它們。這個池塘里聚集了很多象龜在舒服泡澡,可以稱為“象龜洗浴中心”。</p> <p class="ql-block">雖然事先沒意識到這段海上旅程并非自在地觀光,而是需要每天早起,上山、登島、下海、淌水的運動探索方式,好在我們還是經受了5天密集活動的體能考驗,收獲甚多,不虛此行。</p> <p class="ql-block">結束了達爾文島豐富多彩的探索旅程,我們在Santa Cruz上岸,乘車至Baltra機場,飛往厄瓜多爾首都基多。</p> <p class="ql-block">基多老城是南美洲第一個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保護的地方。首都基多170萬人,城市海拔高度9350尺。我們以往在滑雪山區有過高原反應癥狀,因此在下船前就事先服下高原反應藥。</p> <p class="ql-block">我們下榻的酒店是老城區歷史建筑,曾是國王的宮殿,毗鄰大教堂。基多在印加帝國時期是南美洲最早的城市。1534年西班牙入侵,國王眼看難以阻擋,下令燒毀整個城市,不給西班牙侵略者留下。因此這個San Francisco廣場是16世紀在廢墟上重建的,之后一直保存原建筑沒大的改變。89%人口是混血。大概10%原住民,比較黝黑矮小。</p> <p class="ql-block">基多市位于高原,火山形成地勢高低不平,很多峽谷。人口密度高,一般人月收入低于500美元。道路交通不佳,公共大巴是市內主要交通工具,兩年前才開通地鐵。</p> <p class="ql-block">該國超過80%國民信奉天主教。老城有兩個主要教堂博物館。國家投票教堂,哥特式建筑。圣母教堂,金碧輝煌的巴洛克風格。</p> 雙翼圣母像,共用了734塊鋁片,在馬德里制作、編號,1975年在高度9800尺的山上拼起。這是世界上最高的鋁片雕像,面對城市,是基多的保護神。<br> <p class="ql-block">午餐后乘坐纜車20分鐘慢慢上到1萬2千尺高的山峰。山上的氣溫和氧氣降低了30%。同行的朋友開始頭疼不舒服,一些恐高癥的團友留在咖啡廳觀景。我除了服高反藥后雙手有點麻痹和輕微顫抖,沒有別的不適,于是選擇再健行2000尺登頂。路不難走但因氧氣不夠,氣喘吁吁,走走停停深呼吸補氧。終于成功登上近1萬4千尺的頂峰,一覽眾山小。</p> <p class="ql-block">厄瓜多爾在基多市有兩座赤道紀念碑,早期建造紀念碑的地理位置,根據后來精確測量實際上偏離了赤道約240米左右。現在這里仍舊開放參觀,成為一個赤道游樂體驗場所,諸如在赤道線上嘗試立雞蛋、閉眼在赤道線前行、穿上大靴子雙腳分踏南北球等等。</p> <p class="ql-block">1982年,厄瓜多爾政府又在距原碑四公里處建造一座新的花崗巖赤道紀念碑(La Mitad del Mundo),新碑是當今世界最準確的赤道標記。碑高30米,碑底為一個直徑100米的圓盤,碑頂是一個巨大的石刻地球儀。新碑東西兩側刻有當地經緯度(西經78°27'8",緯度為0°0'0")。</p> <p class="ql-block">通往紀念碑的大道兩側是多位研究赤道科學的著名人物雕像。紀念碑內是5層展館,沒有電梯,要走旋轉式樓梯,邊上邊看厄瓜多爾的民族與自然介紹展覽。</p> <p class="ql-block">兩座赤道紀念碑相隔很近,我們有時間分別游覽。赤道線將地球劃分成南半球和北半球,站在世界肚臍上無疑是難得的經歷。人們紛紛隔著赤道線牽手、親吻。花招繁多,不亦樂乎。</p> <p class="ql-block">基多市雖然是首都,但是治安口碑不佳,交通非常堵塞。導游一再提醒小心扒手和被搶手機,晚上不要外出,游覽時不要離隊成為作案目標。因此我們只在該市一天時間游覽主要景點,平安結束了厄瓜多爾的行程。</p> <p class="ql-block">這趟拉丁美洲旅行,達成了到訪巴拿馬運河、加拉帕戈斯群島和赤道線的心愿,見識了人工力量與自然力量兩大海洋傳奇,完成了一番獨特難忘的探索體驗。</p>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乡城县| 吉木萨尔县| 梨树县| 吐鲁番市| 汝阳县| 桂阳县| 志丹县| 万州区| 巩义市| 永登县| 安康市| 南投县| 保德县| 巴彦淖尔市| 桐庐县| 治县。| 全州县| 博罗县| 田林县| 封开县| 确山县| 赣榆县| 儋州市| 德化县| 永春县| 阜宁县| 巴里| 三明市| 焦作市| 永定县| 通州市| 扎赉特旗| 交口县| 沧源| 略阳县| 应城市| 抚顺县| 喀什市| 西林县| 沛县| 宣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