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原創(chuàng)作者 魏 乃 昌</p><p class="ql-block">?圖片來源 魏乃昌 網(wǎng)絡(luò)</p><p class="ql-block">?背景音樂《春節(jié)喜慶元旦樂》</p> <p class="ql-block">1965年秋天,長沙縣農(nóng)村供銷社為了活躍農(nóng)村經(jīng)濟,增加農(nóng)民收入,秋收之后,發(fā)動農(nóng)民采集野生植物,出售給農(nóng)村供銷社,這一活動名為"小秋收"。在長沙市財委的部署下,市二商業(yè)局組織三支文藝宣傳隊,去農(nóng)村宣傳和動員農(nóng)民積極參與這一活動。這三支隊伍由蔬菜公司、副食品公司和服務(wù)公司等單位組成,統(tǒng)一稱之為"小秋收文藝宣傳隊"。</p><p class="ql-block">? 一 題 記</p> 我成了隊員 <p class="ql-block">1964年,我在肉食水產(chǎn)公司的水產(chǎn)批發(fā)部工作,一件新聞引起轟動:一些女青年打破世俗,拿起屠刀殺豬,解決了屠宰行業(yè)后繼無人問題。經(jīng)媒體報道,"姑娘殺豬"在社會上引起很大反響,上級指示要用文藝形式進行大力宣傳。于是,公司領(lǐng)導要我編寫劇本,寫出反映"姑娘殺豬"的花鼓戲。我雖從未寫過劇本,但在組織的要求下,只好硬著頭皮寫起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正好,我參加過市文化館舉辦的"戲劇創(chuàng)作班"學習,便去學校向老師請教,開始創(chuàng)作劇本。為了讓劇情寫得真實和生動,公司將一位殺過豬的女孩周榮芳調(diào)到公司,與我一起進行編寫。她一邊做動作,講體會,我一邊加工和潤色,形成對白和唱詞。經(jīng)過一個多月的編寫和修改,終于寫出定名為《殺豬姑娘》的劇本。</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殺豬姑娘》花鼓戲,參加市財貿(mào)和市總工會組織的文藝匯演,均獲得創(chuàng)作一等獎。于是,公司決定由劇組的全班人馬組成"小秋收文藝輕騎隊",到農(nóng)村巡回演出。盡管我不會唱、不會跳,也不會演戲,但因為是編劇和樂隊成員,便名正言順的成為其中一員,經(jīng)常隨隊下鄉(xiāng)演出。</p> 樂隊趣事 <p class="ql-block">我們這支由幾個公司組成的文藝輕騎隊,有領(lǐng)隊、演員、樂手共27人,帥哥靚妹居多。走在鄉(xiāng)間小路上,總會引起小孩跟在后面追跑,還有不少老人滿面笑容的指指點點?;ü膽虻臉逢犈c其他戲劇一樣,分為文武場,互相配合,構(gòu)成戲劇的獨特音樂。樂隊的"文場"指管弦樂和彈撥樂,負責為演唱進行伴奏。樂隊的"武場"指打擊樂,負責烘托和渲染舞臺氣氛。</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在"文場"的樂器中,我們的管樂僅有嗩吶,彈撥樂有揚琴,弦樂器多一些,有大筒、二胡和大提琴。大筒是花鼓戲中重要的弦樂,它獨具特點,演奏聲音洪亮,唱腔、走板都離不開它。拉大筒的樂手姓喻,是北正街一家面包店的面點師,我們叫他"喻大筒"。他拉大筒曲調(diào)婉轉(zhuǎn)、細膩、動聽,仿佛演唱一般。他在演出中節(jié)奏跟著演員唱腔走,表達歡快時讓人激昂,表現(xiàn)哀怨時令人悲傷,所有演員對他的伴奏都非常滿意。</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除了大筒,二胡是最常見的弦樂。輕騎隊拉二胡有張榮耀、柳羅林、陳迪松和我,后來有人提議樂隊應(yīng)有大提琴,才能體現(xiàn)低音和聲的效果。我曾拉過小提琴,于是自告奮勇當了大提琴手。雖然對大提琴不太精通,但它在花鼓戲中只是彈撥節(jié)奏,無需獨奏,所以在演出中從來沒有失誤過。回想起來,就我那點演奏水平,真有點濫竽充數(shù)的味道。</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拉二胡的張榮耀、柳羅林是1961年高中畢業(yè)生,因出身不好,在那個唯成分論的年代,被大學拒之門外,招工到"沙利文中西餐廳"當了廚師。由于成天煙熏火燎,工余便在宿舍發(fā)牢騷,領(lǐng)導便將他們調(diào)離原崗位,安排到臘味加工廠和蛋品加工廠工作。他倆二胡拉得很好,柳羅林與喻大筒配合默契,但張榮耀卻越拉越快,提出后沒有改正,大家只好隨他去。他熱衷于蘿卜雕花,多年后回到老本行,承包一家餐飲店,干得風生水起。</p> <p class="ql-block">嗩吶是花鼓戲必不可少的一種樂器,它發(fā)音高亢、雄渾,享有"吹奏樂器之王"的美譽。樂隊的嗩吶手叫饒必安,是肉食水產(chǎn)公司的一名電工,雖喜歡吹嗩吶,但技藝欠精,演出時吹奏要么發(fā)不出音,要么吹錯了調(diào),讓樂隊和演員哭笑不得。大家提出后他從不生氣,連連給大家敬禮道歉,演出時還是經(jīng)常掉鏈子。</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彈撥揚琴的樂手叫劉平,是飲食公司面條加工廠的機修工,已成家有了孩子。他話不多,但揚琴彈得很好,音色有如潺潺流水,又好像珠落玉盤,表現(xiàn)力極為豐富。因揚琴又稱洋琴、打琴,會這種樂器的人不多,劉平作為機修工,能有如此音樂造詣,真是不簡單。他不僅自己揚琴彈得好,還培養(yǎng)兒子學習揚琴。他的兒子具有音樂天賦,在父親指導下,自己刻苦鉆研,考入中央音樂學院,專攻揚琴,畢業(yè)后被中央民族樂團錄用。</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以上是輕騎隊"文場"樂手的精彩故事,而"武場"樂手更加齊全,鼓板鑼鈸都有專人演奏。全隊最重要的是鼓師,不僅管理武場,還是整個樂隊的指揮核心,文場的起承轉(zhuǎn)收也離不開他。樂隊鼓師叫李壽泉.是飲食行業(yè)著名的面點大師。他不僅會打鼓,還會演戲,在《打銅鑼》中,他扮演"蔡九哥",唱念做打樣樣在行。后來我調(diào)到長沙市商業(yè)技校主管教學工作,經(jīng)常聘請他來校指導學生制作面點。</p> 演員掃描 <p class="ql-block">在演員隊伍中,三位領(lǐng)隊各有特點。飲食公司領(lǐng)隊姓彭,是一支"筆桿子",經(jīng)常在報紙上發(fā)表新聞報道,平時也寫些快板曲藝,下鄉(xiāng)演出時已50歲,是隊里年齡最大的。肉食水產(chǎn)公司領(lǐng)隊姓易,剛從海軍部隊轉(zhuǎn)業(yè),尚未安排具體工作,正好趕上文藝輕騎隊下鄉(xiāng),在隊里負責后勤保障。服務(wù)公司的領(lǐng)隊叫文萬明,我們叫他文老師,40來歲,是市里"中華美發(fā)店"的美發(fā)師,對造型化妝很在行,每次文藝隊演出,化妝都由他負責。</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們演出的節(jié)目,除《殺豬姑娘》是原創(chuàng)節(jié)目外,其它節(jié)目都是移植的,如《打銅鑼》《彩虹》《小保管上任》等等,都是農(nóng)村喜聞樂見的花鼓戲。由于這些是新排的戲,演員每天必須抓緊時間排練,演員們走在路上,也是邊走邊對臺詞。當時長沙縣農(nóng)村交通很落后,村與村之間沒有公路,不管過河渡水,還是翻山越嶺,我們都是自帶行裝步行。食宿由當?shù)毓╀N社負責,女隊員在供銷社里面住,男隊員就在倉庫里或舞臺后面,鋪上稻草睡一夜。</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殺豬姑娘》這出戲中,有三名女演員,兩名男演員。男演員易允孝飾演購銷站會計,是一個思想保守、反對姑娘殺豬的反面角色。易允孝在水產(chǎn)批發(fā)部擔任出納,平時做事一板一眼,愛鉆牛角尖,我在編劇時將他作為創(chuàng)作原型,后來力薦他飾演會計一角,演出效果非常好。另一名男演員50歲,曾殺過豬,又喜歡花鼓戲,扮演屠宰工再合適不過。公司的團委書記陳惠蘭扮演肉食購銷站的黨支部書記,因平時形成了自己的工作特點,雖然唱腔不對調(diào),但一招一式還真有領(lǐng)導派頭。</p> <p class="ql-block">兩名扮演殺豬姑娘的演員,一個就是參與編寫劇本的周榮芳,20來歲,另一個叫唐幼芬,近30歲,過去演過花鼓戲唱腔很地道。她剛生孩子不久,體形尚未恢復(fù),為了出資殺豬姑娘,特意給孩子斷了奶。劇終時兩位殺豬姑娘挑著肉擔歡快前行,每次都引起觀眾起哄。我們弄不清什么原因,有次文老師悄悄對我說:"小魏,你是編劇,去跟唐幼芬講一下,要她里面穿件內(nèi)衣再上場,那樣觀眾才不會起哄。"我那時才22歲,哪好意思去講。</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飲食公司在輕騎隊有兩名女演員和一個男演員,女演員喻名勝在黃興南路油貨店當核算員,因為長相漂亮,享有"油條西施"的美譽。她在《打銅鑼》中飾演"林十娘",把一個自私、潑辣的林十娘演得活靈活現(xiàn)。另一名女演員叫陳三梅,經(jīng)常扮群眾演員。男演員叫何健濤,長得很英俊,在《小保管上任》中扮演一個自私、貧利的角色,嗓音雖差一點,但表演認真,把這個反面角色演活了。</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服務(wù)公司在隊里有男女演員各兩名,其中男演員叫馬國棟,是南方照相館的攝影師,我們尊稱他"馬老師",是一位非常活躍的京劇票友。他的花鼓戲也唱得不錯,在《郭亮帶兵抓郭亮》中扮演郭亮,演出了英雄人物的精氣神,獲得觀眾好評。另一位男演員叫喻克泉,是服務(wù)公司的干部,在《小保管上任》中扮演老保管員,花鼓戲唱得有板有眼。</p> <p class="ql-block">服務(wù)公司在隊里最年輕的女演員叫易曼平,是五一廣場"瑞華洗染印字店"的營業(yè)員,多次在《小保管上任》和《彩虹》中飾演主角。早在小秋收輕騎隊下鄉(xiāng)前我就關(guān)注過她,因我曾在織機街住過,上下班經(jīng)常在麻石老街碰見。每次相遇,她都雙目平視前方,頭向上微微昂著,挺胸收腹,步履堅定,一付神圣不可侵犯的樣子,給我留下深刻印象。</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她在演出中扮相俊俏,一笑臉上便現(xiàn)出兩個深深的酒窩。她的嗓音很亮,唱腔婉轉(zhuǎn)動聽,花鼓戲味道很濃。每次只要她上場開唱,觀眾便拍手叫好。在下鄉(xiāng)演出行程中,女演員一般要男演員代背行李物品,但她總是自己背,從不讓人幫忙,在我心中留下深深的印象。服務(wù)公司另一名女演員姓劉,與飲食公司的陳三梅一樣,只是飾演群眾演員。</p> 演出紀實 <p class="ql-block">"小秋收文藝輕騎隊"演出首站是望城銅官鎮(zhèn)。那天晚上,我在供銷社刻印《殺豬姑娘》劇本,易曼平?jīng)]有演出任務(wù)也留在供銷社。她見我刻印鋼板,好奇的問我:"這劇本是你寫的?"我告訴她:"是的。"她望了我一眼,沒有做聲。就這樣我們相識了,但以后在下鄉(xiāng)演出中沒有什么交往。接著,文藝隊到了靖港、喬口、新康、茶亭、格塘、烏山、高塘嶺、洞井等地演出,歷時近三個月。每場演出,觀眾推來擁去,圍站在舞臺周圍,用人山人海形容也不過分。</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給我印象最深的演出有兩次。一次是在茶亭,演出之前,一位老人問我:"你們劇團是哪里來的?"我告訴他:"我們不是劇團,是長沙市二商業(yè)局組織的文藝輕騎隊?。⑽翼槺銌査ミ^長沙沒有。老人答道:"去長沙?我想都不敢想!不怕你笑,70多歲了,我還冒離開過茶亭鎮(zhèn)。"聽了他的話,我沉默了:許多老人一年又一年迎來日出,送走晚霞,春夏秋冬生活在生他養(yǎng)他的老家,最終葉落歸根埋葬在自家門口 ……</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另一次在洞井鋪,演出中突然下起大雨,觀眾一陣騷動,把臨時搭建的舞臺撞歪了。供銷社負責人擔心摔傷人,決定停止演出,引起觀眾的強烈反對。群眾站在臺下異口同聲喊道:"繼續(xù)演!繼續(xù)演?。⒐╀N社負責人、公社干部與文藝隊三位領(lǐng)隊緊急商量,找來一些粗大木料,把舞臺加固后,要觀眾后退幾步,才繼續(xù)演出。當時天氣已經(jīng)冷了,細雨霏霏,農(nóng)民們赤腳站在稻田中,津津有味的看著演出,不時傳來喝采聲和掌聲……可見農(nóng)村對文化、對文藝的需求是多么強烈!</p> <p class="ql-block">當年12月底,文藝輕騎隊完成下鄉(xiāng)支援小秋收的任務(wù),回到長沙市,在二商業(yè)局工人俱樂部召開總結(jié)會。三個月朝夕相處、艱辛與共,隊員之間有了兄弟姐妹般的情誼,難免依依不舍。文老師提議照相留作紀念,大家便到凱旋門照相館照了一張珍貴的合影。</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拿到合影照片后,我在照片反面寫下一首小詩:</p><p class="ql-block">? 一張照片,攝下多少友情佳話。</p><p class="ql-block">? 付付笑臉,像朵朵盛開迎春花。</p><p class="ql-block">? 九峰山下,高山松林映晚霞。</p><p class="ql-block">? 湘江河畔,共舟飛渡濺浪花。</p><p class="ql-block">? 曾記否:</p><p class="ql-block">? "洞井"途中暴雨下,</p><p class="ql-block">? "高橋"演出觀眾嘩?</p><p class="ql-block">? 曾記否:</p><p class="ql-block">? "茶亭"山上砍樹杈,</p><p class="ql-block">? "靖港"田邊摘"五八"?</p><p class="ql-block">? 曾記否:</p><p class="ql-block">? 去"喬口"路上泥路滑,</p><p class="ql-block">? 有隊員巧刻"蘿卜花"……</p><p class="ql-block">? 啊,如今雖然返回家,</p><p class="ql-block">? 心呵,心卻仍然在鄉(xiāng)下。</p><p class="ql-block">? 我,我多么想寫支贊歌,</p><p class="ql-block">? 獻給這難忘的新春年華!</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未曾想到,這首小詩被易曼平看見,由此引來一段風流佳話。1968年中秋節(jié),我倆攜手走進婚姻殿堂,至今風雨同舟度過56個春秋。這次雖參加的是"小秋收",而我獲得的卻是人生中的"大豐收"!</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小秋收文藝輕騎隊"的成員,都是來自長沙市二商業(yè)局各個基層單位,有營業(yè)員、核算員、機修工、廚師、面點師、攝影師、美發(fā)師、會計、出納等等。他們雖然工作崗位不同,演奏、演戲水平不高,但每個人都聽從黨的召喚,不辭辛勞,盡心盡力為農(nóng)村"小秋收"服務(wù)的精神是難能可貴的,心誠可鑒,無愧于那個時代。</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時光荏苒,人生匆匆。這些往事雖過去近60年,最年輕的隊員也到耄耋之年,還有不少隊員已經(jīng)作古,但"小秋收文藝輕騎隊"下鄉(xiāng)演出的往事猶存,隊員們的音容笑貌仍歷歷在目,一切仿佛發(fā)生在昨天。</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恭迎您讀拙作,為您敬茶問安!????????????</b></p>
主站蜘蛛池模板:
石棉县|
清水河县|
太仆寺旗|
盖州市|
波密县|
德钦县|
浦北县|
巴彦县|
凤山县|
青海省|
长沙市|
天津市|
孙吴县|
山东省|
揭东县|
于田县|
清徐县|
交城县|
博兴县|
马公市|
信丰县|
湘潭市|
南靖县|
平度市|
五台县|
大同市|
铜川市|
治多县|
奎屯市|
武功县|
海原县|
武定县|
平凉市|
麻栗坡县|
河源市|
沅陵县|
滕州市|
阿巴嘎旗|
弥渡县|
永康市|
冀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