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劉禹錫被貶和州,在陋室里說,“山不在高,有仙則名”,雖然自況的意味十足,但不是沒有道理的。我到揚州,確實沒有看到一座入得了眼的山巒,這次爬過的蜀岡,就屬是一條橫亙淮揚的“臥龍”了。在修能法師弟子的引帶下,不一會,我們就來到了蜀岡的中峰之上。就像它的名字一樣,蜀岡頂多就是一道岡。不過,因為岡上建了座寺廟,蜀岡便有了與和州一樣的聲名,被廣為傳揚超過了一千年。這座寺廟,就是宋人秦觀所謂的“淮東第一觀”——大明寺。</p> <p class="ql-block">有一天,少游(秦觀字少游)陪著子由(蘇轍字子由)同游大明寺,以詞情見長的他卻詩興大發,和著蘇轍詩作的韻律,揮毫寫就了《次韻子由題平山堂》一詩。到了大明寺,少游的這首詩是繞不過去的,因為它不僅刻在了寺院的墻壁上,更刻在了我們的心坎上。詩的開篇說,“棟宇高開古寺間”,這里的古寺指的當是大明寺。有個古寺算不上稀奇,稀奇的是,在“山浮海上”、“天轉江南”中,自有“幽花滋淺淚”、“清酒漲微瀾”,惹得秦少游止不住要放聲而歌:“游人若論登臨美,須作淮東第一觀。”此處的“淮東第一觀”,說的不是道觀第一,而是天下大觀的意思。大明寺的景致之美,就在秦觀的字里行間慢慢地漾開來。</p> <p class="ql-block">大明寺由南朝宋孝武帝劉駿所建,因建于孝武大明年間(公元457—464年),故名。唐人杜牧《江南春》詩曰,“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詠嘆的就是那個佛學昌明的時代。想必,大明寺也是那個時代里不可或缺者之一。1500年來,大明寺經歷的風雨滄桑,從名字的變化中就可見一斑:隋時,稱棲靈寺;唐末,叫秤平;宋朝時復稱大明寺,明時圮毀后再建,而到了清代,由于眾所周知的忌諱,先是沿稱棲靈寺,后由乾隆敕號“法凈寺”,到1980年大明寺才終又恢復了原名,還與鑒真大師的塑像回揚“探親”密不可分。唐僧鑒真是揚州江陽人,十四歲就在大明寺出家。唐開元元年(公元713年),時年二十五歲的鑒真出任大明寺住持,一做就是十年。天寶元年(公元742年)起,抱著“為是法事也,何惜身命”的決絕,鑒真先后六次東渡,前五次都無功而返,只在最后一次才修成“正果”,將東土大唐的佛學、醫學、文學藝術等傳至扶桑,成為中日文化交流的濫觴者。在今天的鑒真紀念堂內,你還能看到“山川異域,風月一天”的題詞,那就是鑒真東渡的真正緣起,也是扶桑人對大唐佛法的尊崇:“山川異域,風月同天,寄諸佛子,共結來緣。”</p> <p class="ql-block">大明寺的“正道般若”,自有鑒真大師的外向性張揚,而其內向性聚變,或始于隋文帝楊堅時期。據傳,為了慶賀自己的六十大壽,文帝于仁壽元年(公元601年)在大明寺內建了座塔, 以供佛骨,謂之曰“棲靈塔”。唐武宗會昌三年(公元843年),該塔遭遇雷火,可惜一代勝跡化為灰燼。我們現在看到的棲靈塔,是九十年代中期的仿唐建筑。塔高九層,頗有氣勢,所以,在李白的眼里,有“寶塔凌蒼蒼”,可以“登攀覽四荒”。待我登上塔頂的時候,瘦西湖的“凹凸有致”盡收眼底,確實有“頂高元氣合,標出海云長”的氣象萬千。 有一年,白居易在揚州偶遇了劉禹錫,兩人在一起玩了足有半個月的光景,可謂不亦樂乎。登上棲靈塔,白居易賦詩曰:“半月騰騰在廣陵,何樓何塔不同登。共憐筋力尤堪任,上到棲靈第九層。”劉禹錫也不遑多讓,趕緊和詩道:“步步相攜不覺難,九層云外倚闌干。忽然笑語半天上,無數游人舉眼看。”難怪,宋人宋庠拖著病體登上棲靈塔,忍不住有慨然一嘆,我是有同感的:“浩蕩佛界寬,凌兢客心折。”</p> <p class="ql-block">在“棲靈遺址”的山門牌樓上,有一副對聯是這么題的:“千年寶剎,崇德高范,正道般若大明寺;百代文宗,華章妙詞,風流宛在平山堂。”理解了這副對聯,也就基本上讀懂了大明寺的“不可一世”。按理說,大明寺也好,棲靈塔也罷,都是“崇德高范”的佛門凈土,與“風流宛在”是根本扯不到一塊的,但因為有了歐陽文忠這位“百代文宗”在平山堂里的“觥籌交錯”,大明寺就有了與眾不同的文采風流,真是令人欲說還休,這是南朝里其他四百多座寺廟都難以比肩的。</p> <p class="ql-block">慶歷新政失敗后,歐陽公被貶滁州,成就了“文章太守”的一世英名。慶歷八年(公元1048年),歐陽修知守揚州。雖然在揚州待了不到一年的時間,但他在大明寺內建了個平山堂,作為文人雅士吟詩作賦的場所。堂前的匾額上,赫然有“放開眼界”四個大字。坐在堂上,極目遠眺,“江南諸山,拱揖檻前,若可攀躋”,仿佛有“遠山來與此堂平”的意境,故名“平山堂”。堂上,有一幅徐仁山集句題平山堂聯對此作了形象的描繪:“銜遠山,吞長江,其西南諸峰,林壑尤美;送夕陽,迎素月,當春夏之交,草木際天。”不過,我還是喜歡清人朱公純的題聯,把歷史和現實都交融在一起:“曉起憑欄,六代青山都到眼;晚來對酒,二分明月正當頭。”</p> <p class="ql-block">平山堂建成后,歐陽修時與同好們一邊飲酒,一邊玩著擊鼓傳花的游戲,鼓聲落下后花落誰家,誰就得賦詩一首。大概8年后,歐陽永叔填了一首詞,名曰《朝中措·平山堂》,追憶了與眾賓客當年在平山堂“坐花載月”的情景,可謂是“風流宛在”:“平山欄檻倚晴空,山色有無中。手種堂前垂柳,別來幾度春風?文章太守,揮毫萬字,一飲千鐘。行樂直須年少,尊前看取衰翁。”四十余年后,歐陽修的得意弟子蘇東坡也做了揚州太守,他不僅在平山堂后修建了谷林堂,還賦詞曰《西江月·平山堂》,表達了對恩師的懷念:“三過平山堂下,半生彈指聲中。十年不見老仙翁。壁上龍蛇飛動。 欲吊文章太守,仍歌楊柳春風。休言萬事轉頭空。未轉頭時皆夢。”被貶黃州后,東坡居士依然念念不忘平山堂,快哉亭上的高聲吟唱,仍是風流不止,我是感佩不已的:“長記平山堂上,欹枕江南煙雨,杳杳沒孤鴻。認得醉翁語,山色有無中。”</p>
主站蜘蛛池模板:
逊克县|
乌兰察布市|
健康|
东阳市|
吉隆县|
额尔古纳市|
房产|
崇阳县|
宣汉县|
长宁县|
永仁县|
科技|
黎平县|
连平县|
松桃|
启东市|
德安县|
织金县|
大悟县|
正镶白旗|
东安县|
始兴县|
罗平县|
会同县|
东城区|
竹北市|
思南县|
天门市|
黄山市|
社旗县|
宜春市|
鄂州市|
电白县|
遂川县|
张北县|
河曲县|
北票市|
额尔古纳市|
攀枝花市|
连云港市|
从化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