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都喜歡觀賞銀杏黃葉,看那樹上金燦燦的黃色,或隨風飄落的黃雨,每片黃葉均呈扇形,由葉緣一分為二,相互依賴,不可分離,寓意著和諧和堅韌。也寓意著長壽,因為銀杏樹是我國古老樹種之一。研究表明,銀杏樹最早出現(xiàn)于3.45億年前的石炭紀,分布廣泛,白堊紀晚期開始衰退,至50萬年前發(fā)生第四紀冰川運動,大多數(shù)銀杏類植物瀕于絕種,只有中國亞熱帶山岳地區(qū)成為避難所,奇跡般保存了下來,所以被科學家稱為“活化石”,“植物界的熊貓”。國外銀杏均是直接或間接從中國傳入的。雖然我們看到的大多不是野生狀態(tài)的銀杏樹,但是我愿意把這古老樹種的銀杏,同我們居所南面的古鎮(zhèn)黃龍溪聯(lián)系起來。黃龍溪古鎮(zhèn)距今1700多年歷史,保存有明清時代的建筑風貌,一條水龍貫穿街頭巷尾青石板路和亭臺樓閣之間,而古老樹種的銀杏樹也在其間扮演了重要角色,大大加重了古鎮(zhèn)的歷史厚重感。銀杏和古鎮(zhèn)兩者之間,真是相得益彰。我最近兩次去黃龍溪古鎮(zhèn),拍了有歷史氛圍的照片,在此加以呈現(xiàn)。 踏入黃龍溪正門,一條長長的甬道引導我們走向西寨門前的“神龍?zhí)ь^”景觀。可以望見神龍身后西寨門洞里露出的黃葉。 登上西寨門,門洞里面的銀杏樹在歡迎我們的到來。 第一次我們老年科協(xié)活動,從西寨門左側(cè)進入園中。高處看老磨坊屋頂上落下很多銀杏黃葉 下石階站在水渠中間的石塊上,轉(zhuǎn)身拍下銀杏樹葉下的古磨坊和后面的西寨門城樓。 再往下游方向,有另一頂磨坊。 我在這里給老年朋友取景 第二次來是這個周末的晴天,天氣暖和,人們紛紛來古鎮(zhèn)玩耍和曬太陽。我從西寨門右側(cè)進來,古磨坊房頂上落下的黃葉更加厚重了。 順水渠旁石階慢慢度步,拍出不同高度的銀杏樹景況。 我讀到宋代李清照的《瑞鷓鴣·雙銀杏》:“風韻雍容未甚都,尊前甘桔可為奴。誰憐流落江湖上,玉骨冰肌未肯枯”。表示銀杏的風姿氣韻整個形體看來并不起眼,但是較之樽前黃澄澄的甘桔來說,甘桔卻只堪稱奴婢。銀杏那“玉骨冰肌”的高潔品質(zhì),在逆境中“未肯枯”表現(xiàn)出來的堅持自我、不屈不撓的精神,反映了詞人自身在流離失所、顛沛流離的生活中的孤獨與堅韌不拔的寫照。 李清照把銀杏的“風韻雍容”形容得這么高傲,不禁讓我從下面仰視它。 這里風景獨好,我們一起贊美銀杏。 往下游方向走去 <p class="ql-block">看到這顆高大銀杏樹在“傷心涼粉”鋪面屋頂上落滿的黃葉,不知李清照在顛沛流離的“傷心”中,會發(fā)出怎樣的感慨。</p> 第一個十字路口旁牌坊前的銀杏樹黃葉的飄落,正與牌坊上的題詞“無礙飛天”詞意相吻合。 龍?zhí)逗苓呌袔最w銀杏樹,這是在湖西側(cè)雙樓中“誠樓”旁的銀杏樹。 高大粗壯的樹枝,說明它經(jīng)歷了太多年的變遷。 過湖的東側(cè),也有兩顆銀杏樹。 最后,在東寨門內(nèi)側(cè)看到一顆像是護衛(wèi)城樓的銀杏樹。 黃龍溪景區(qū)的銀杏樹數(shù)量可能不是太多,但是一顆顆都是老樹了。它們與黃龍溪古鎮(zhèn)一起,傳唱著成都歷史的變遷和社會的進步,也成就了今天的繁榮。
主站蜘蛛池模板:
张掖市|
井研县|
武邑县|
屏东市|
龙门县|
彝良县|
滨海县|
田阳县|
读书|
苍山县|
正定县|
鱼台县|
基隆市|
汪清县|
尉氏县|
巴林右旗|
武汉市|
鹤庆县|
拜城县|
玉田县|
泊头市|
宁安市|
建瓯市|
颍上县|
德州市|
平陆县|
阳城县|
河曲县|
长寿区|
康保县|
绥宁县|
万荣县|
万宁市|
资兴市|
淮滨县|
九寨沟县|
墨竹工卡县|
临安市|
阜城县|
怀化市|
扬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