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是日,我們從福建寧化縣出發(fā),目的地湖南平江縣,全程554km。<br>用導(dǎo)航查看路線,發(fā)現(xiàn)途經(jīng)江西泰和縣。<br>我們一致決定,要在泰和縣去看看。<br>為什么要多走幾十km,去泰和縣呢?<br>泰和縣是我們?nèi)防蠎?zhàn)友的家鄉(xiāng),那里有泰和將軍園。</h1> <h1>11:30,我們到達泰和將軍園。<br>泰和將軍園位于泰和公園內(nèi),與泰和縣革命烈士紀念館相鄰。<br>泰和將軍園有18位開國將軍的雕像。<br>我們首先找到袁光將軍的雕像。</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袁光將軍</h1> <h1>袁光(1909-1998),曾用名袁邦光。江西泰和人。<br>1927年參加農(nóng)民暴動后加入農(nóng)民赤衛(wèi)軍。<br>1930年參加紅軍,同年10月加入中國共產(chǎn)黨。<br>土地革命戰(zhàn)爭時期,歷任排長、連長、紅軍總司令部無線電分隊指導(dǎo)員、紅八軍團無線電分隊政治委員,是我軍無線電通信事業(yè)資歷最老的同志之一。<br>參加了二萬五千里長征。<br>長征時,毛主席在無線電分隊參加黨小組活動。<br>抗日戰(zhàn)爭時期,參加我軍第一個炮兵團的創(chuàng)建工作,任八路軍總部炮兵團政治處主任。<br>1939年春,任八路軍留守兵團特務(wù)團政治委員。<br>1942年,在延安中央黨校學(xué)習(xí),先后擔(dān)任甘寧晉綏聯(lián)防軍政治部秘書處處長、綏蒙軍區(qū)騎兵旅政治部主任。<br>解放戰(zhàn)爭時期,任綏蒙軍區(qū)第十一軍分區(qū)副政治委員。<br>1949年任第一野戰(zhàn)軍三軍七師副政治委員、第二兵團政治部組織部部長,參加了扶眉、蘭州等戰(zhàn)役。<br>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1950年任鐵道兵團二師政治委員,修建來賓-睦南關(guān)鐵路。<br>1951參加抗美援朝,19天搶通被炸的安東鴨綠江鐵路橋。<br>入朝作戰(zhàn)后,擔(dān)負著名的 “三角地區(qū)”鐵路和護路,迎擊敵人空中絞殺戰(zhàn),確保“三角地區(qū)”運輸,打破了敵人對“三角地區(qū)”的封鎖;抗擊敵人對公路段的重點封鎖,最終打通;抗擊夏季洪水,復(fù)舊正橋,加固便橋。<br>任志愿軍鐵道兵團干部部部長。<br>1953年任志愿軍鐵道兵指揮所政治委員,志愿軍鐵道兵指揮所下轄5個師,保障了拖不垮,炸不爛的鋼鐵運輸線。<br>抗美援朝結(jié)束時,獲朝鮮二級國旗勛章、二級自由獨立勛章。<br>回國后,任鐵道兵政治部副主任。<br>1955年后,先后任軍事審判庭副庭長、最高人民法院軍事審判庭副庭長。<br>1955年,任特別軍事法庭副庭長、沈陽特別軍事法庭審判長,對日軍中將師團長藤田茂、中將師團長鈴木啟久、偽滿總務(wù)廳次長古海忠之、師團長佐信之介、師團長齊藤美夫、少將旅團長上□勝、用毒氣毒死400多人的船木健次郎和730部隊支隊長木神原秀夫等30名罪犯進行審判;親自找浦儀談話,使溥儀出庭作證,證明古海忠之等人的罪行。<br>1961年1月兼任總政治部保衛(wèi)部副部長。<br>1966年任軍事法院副院長。<br>文化大革命期間,受到迫害。<br>1979年1月后,先后擔(dān)任總政治部信訪工作領(lǐng)導(dǎo)小組組長,中央軍委紀律檢查委員會委員、常委。中國人民政治協(xié)商會議第五、六屆全國委員會委員。<br>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獲二級八一勛章、二級獨立自由勛章、二級解放勛章,一級紅星功勛榮譽章。<br>1998年10月29日,因病醫(yī)治無效,在北京逝世,享年90歲。<br></h1> <h1>我們先是列隊行鞠躬禮,再照相留念。</h1> <h1>然后,我們依次瞻仰了其他17位將軍雕像。</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羅元炘將軍</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張濟民將軍</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羅維道將軍</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蕭峰將軍</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蔡永將軍</h1> <h1 style="text-align:center;">康莊將軍</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嚴俊將軍</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李世才將軍</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袁佩爵將軍</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陳云開將軍</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易耀彩將軍</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陳德先將軍</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劉興隆將軍</h1> <h1>劉興隆(1917-1994),1929年參加紅軍,1933年入黨,廣州軍區(qū)副參謀長,1955年少將。</h1>作者注:<div>由于匆忙和粗心,漏拍了劉將軍的雕像。<div>通過上網(wǎng)反復(fù)搜索,找到一張網(wǎng)絡(luò)圖片。<br>通過比對將軍園對稱的平面布局,其他將軍照片拍攝時間順序,網(wǎng)絡(luò)圖片雕像間相互位置,確定上圖側(cè)身像為劉將軍雕像,遂從圖片中截取。</div></div>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曾威將軍</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林茂源將軍</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尹明亮將軍</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王英高將軍</h1> <h1>再后,我們想?yún)⒂^泰縣和革命烈士紀念館。<br>然而,中午是閉館時間。<br>我們向保安說明情況,保安破例讓我們進入。</h1> <h1>革命戰(zhàn)爭時期,泰和人民付出巨大犧牲,全縣共有烈士6095名。<br>紀念館第一展室陳列了第一次國內(nèi)革命戰(zhàn)爭時期犧牲的十二名烈士的事跡。<br>袁玉冰(1899-1927年),與方志敏并稱江西三杰,中共贛西特委書記,1927年12約7日在南昌就義。<br>肖華燧(1906-1928年),1926年10月入黨,中共湘贛邊區(qū)特別委員會秘書,1928年4月4日在贛州犧牲。<br>……<br><br>第二展室展示了第二次國內(nèi)革命戰(zhàn)爭時期犧牲的三十五名重點烈士的事跡。<br>康純(1894-1928),1924年入黨,發(fā)動和領(lǐng)導(dǎo)泰和“三十都農(nóng)民暴動”,1928年在萬安縣犧牲。<br>郭紹香(1902-1933年),1927年入黨,泰和縣縣委書記,1933年犧牲。<br>劉球賢(1912-1935年),1930年入黨,江西省蘇維埃政府執(zhí)行委員,1935年在南昌犧牲。<br>楊超(1898-1931年),1928年入黨,紅二十軍團長,在第三次反圍剿中犧牲。<br>鐘能俊(1901-1931年),1926年入黨,紅三軍六團政委,1931年與黃公略軍長在東固犧牲。<br>萬正享(1904-1935年),1928年入黨,江西省蘇維埃政府副主席,1935年在大雷縣犧牲。<br>戴元淮(1911-1935年),1929年入黨,中共川南特委組織部長,1935年3月在川滇黔邊境犧牲。<br>陳橋(1910-1935年),1930年參加革命,紅一軍團團長、政委,1935年在田咀突圍戰(zhàn)中犧牲。<br>鄭士志(1915-1935年),1931年入黨,團長,1935年1月在搶占金沙江絞車渡時犧牲。<br>……<br><br>第三展室則記錄了抗日戰(zhàn)爭和解放戰(zhàn)爭、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shè)時期的十四名烈士的事跡。<br>賴懃(1906-1945年),1928年入黨,冀南銀行總行行長,1945年在冀南犧牲。<br>郭輝勉(1914-1939年),1930年參加紅軍,八路軍旅參謀長,1939年在陳莊戰(zhàn)斗中犧牲。<br>曾榮樊(1916-1947年),1930年參加紅軍,八路軍六八六團參謀長,1947年在延安保衛(wèi)戰(zhàn)中犧牲。<br>林春鈁(1907-1948年),1929年參加革命,團政委,1948年12月在淮海戰(zhàn)役中犧牲。<br>郭德明(1911-1950年),1930年參加革命,民勤縣區(qū)委書記,1950年在剿匪中犧牲。</h1><h1>……</h1> <h1>泰和縣革命烈士紀念館也有18位將軍的照片。</h1> <h1>泰和縣革命烈士紀念館簡介中,經(jīng)過戰(zhàn)爭的洗禮,泰和縣124名經(jīng)過長征的老革命跨入了新中國,其中走出18位將軍和19位部(軍)級干部,并有姓名和照片。</h1><h1>鄧典桃(1910-1987年),1930年參加紅軍、入黨,中辦副主任,兼中直機關(guān)事務(wù)管理局局長,中直黨委書記。</h1><h1>池龍(1919-2010年),1931年參加革命,1933年入黨,空軍指揮學(xué)院副政委,1955年大校。</h1><h1>肖赤(1911-2006年),1927年參加革命,1928年入黨,中央調(diào)查部管理局局長,國家安全部咨詢委員。</h1><h1>李華楷(1899-1997年),1928年入黨,華東軍區(qū)后勤部生產(chǎn)部政治委員、徐州辦事處政治委員,文化速成中學(xué)政治委員,1955年大校。</h1><h1>羅志敏(1913-1997年),1929年參加革命,1932年入黨,四川省政協(xié)副主席。</h1><h1>羅日運(1914-2011年),1930年參加革命,1931年入黨,第六機械工業(yè)部副部長。</h1><h1>卓雄(1915-2009年),1927年參加革命。1930年入黨,民政部副部長。</h1><h1>郭應(yīng)椿(1914-1987年),1931參加紅軍,1932年入黨,北京軍區(qū)裝甲兵副司令員,1955年大校。</h1><h1>康一民(1918-1999年),1929年參加革命,1935年入黨,中央辦公廳副主任兼秘書局局長。</h1><h1>戴忠信(1915-2005年),1930年入團,1933年入黨,北京市民政局局長、黨委書記,1955年大校。</h1><h1>劉明一(1915-2002年),1930年參加紅軍,1936年入黨,總后勤部高級后勤學(xué)校副校長。</h1><h1>朱世鈞(1914-1995年),1931年入團,1933年入黨,內(nèi)蒙古軍區(qū)顧問,1955年大校。</h1><h1>嚴東江(1915-2009年),1930年參加紅軍,1933年入黨,吉林省軍區(qū)司令部顧問,1963年晉升大校。</h1><h1>黃瑜(1918-2005年)。</h1><h1>曾賢柱(1914-1996年),二級紅星勛章。</h1><h1>溫良(1916-2005年),1931年參加紅軍,1934年入黨,石家莊軍分區(qū)副政委,1955年上校。</h1><h1>彭渤(1914-2007年),1930年參加紅軍,1931年入黨,總后原白城子辦事處548部隊政委,1955年大校。</h1><h1>曾正文(1916-2008年),1931年參加紅軍,1934年入黨,空軍大連療養(yǎng)院院長。</h1><h1>廖德桂(1916-2010年),1931年參加革命,1934年入黨,北京軍區(qū)后勤部物資工廠管理部部長,1962年晉升大校。</h1> <h1>參觀結(jié)束后,我們顧不上吃午餐,又匆匆趕路了,湖南平江的戰(zhàn)友還等著我們共進晚餐呢!</h1> <h1>鏈接:</h1><p class="ql-block"><a href="http://www.xsjgww.com/3evwje0o" target="_blank">神州游足跡04-江西</a></p> <h1>謝謝瀏覽!</h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图们市|
长子县|
广德县|
安徽省|
鄂伦春自治旗|
上犹县|
嫩江县|
隆子县|
黑山县|
浦城县|
石林|
吉隆县|
望奎县|
湖南省|
祁东县|
奇台县|
年辖:市辖区|
泸水县|
渝中区|
县级市|
随州市|
鄂托克前旗|
哈密市|
读书|
韶关市|
新巴尔虎左旗|
铜陵市|
普定县|
临洮县|
重庆市|
湟源县|
鹤峰县|
德安县|
凤山县|
江永县|
黔西|
沅陵县|
长治市|
西乌珠穆沁旗|
龙山县|
湾仔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