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點擊標題下Joe Xu可閱讀作者其他美篇</p> <p class="ql-block">1952年父母與江西省公路局的一批技術人員到海南組建華南公路工程指揮部第三工程局修建國防公路。朦朧的記憶中父母是在一個下雨天離開。黃包車的前面遮著一塊擋雨的帆布。就這樣外婆帶著兩歲的我和姐姐哥哥成為中華人民共和國最早的留守兒童待在南昌。直到1959年父母調歸廣東省交通廳我們才搬到廣州全家團聚。</p><p class="ql-block">今年12月初我參與廣州醫學院七七級1班的同學組織的海南游。大哥告訴我可以趁此機會去看看父親當年在儋州那大鎮附近修建的大溪橋。萬分感謝同學們的理解支持,修改路線使我得以憑吊父輩工作過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海南島的原住民是黎族同胞。其歷史可以追溯到3000年前的先秦時期,是古代越族駱越部支系的后裔。海南島于西漢武帝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被納入中原王朝的統治。海南島自古以來是中原王朝的流放之地。歷代不少宰相名臣被貶到這里。最著名的應該是蘇東坡了。海南也出了不少名人。古代有海瑞,現代有宋氏三姐妹家族。當然還有瓊崖縱隊和紅色娘子軍等。</p> <p class="ql-block">參加海南游的同學除了廣州的,還有來自美國,澳洲和香港的同學。畢業后大家各奔東西。在不同的國度和崗位上奮斗拼搏。有的同學四十多年來第一次見面,真有少小離家老大回 鄉音無改鬢毛衰的感覺。</p><p class="ql-block">第一天從廣州飛海口。午餐后游騎樓街。騎樓就是臨街建筑物底層沿街面后退留出公共人行通道,在炎熱多雨的城鎮為行人遮陽擋雨。在中國<span style="font-size:18px;">南方和東南亞很常見。</span></p> <p class="ql-block">街邊的小攤販擺賣當地的水果和特產。</p> <p class="ql-block">各種海產品</p> <p class="ql-block">始建于元代的媽祖廟。祭拜媽祖是廣東福建和臺灣沿海漁民禱求保佑的風俗。</p> <p class="ql-block">第一張“全家福”??</p> <p class="ql-block">游覽完海口騎樓街區后驅車前往瓊海。沿公路兩側都是椰子樹和檳榔樹。經導游小謝指點才知道盡管椰子樹和檳榔樹的樹干和葉子乍看都很像。但檳榔樹干較細且直,葉片較小。而椰子樹干較粗而且多數有點彎曲。當然等結了果椰子比檳榔大多了就很好辨認了。</p> <p class="ql-block">檳榔樹</p> <p class="ql-block">樹上的檳榔</p> <p class="ql-block">椰子樹</p> <p class="ql-block">到瓊海后先去海灘游玩。海浪、沙灘、沿岸的椰子樹,讓人心曠神怡。沿著海灘很多飯店,酒吧和賣水果的攤販。</p> <p class="ql-block">在這家歺廳吃晚飯。</p> <p class="ql-block">海南島的四大名菜。今天吃了文昌雞?? 其他三樣也在這次旅游中品嘗了。</p> <p class="ql-block">第二天一早去博鰲亞洲論壇成立會址參觀。博鰲亞洲論壇(Boao Forum For Asia,BFA)是一個總部設在中國的非官方、非營利性、定期、定址國際組織,由29個成員國共同發起,于2001年2月在海南省瓊海市博鰲鎮正式宣布成立。博鰲鎮為論壇總部的永久所在地,每年定期舉行年會。論壇成立的初衷,是促進亞洲經濟一體化。</p><p class="ql-block">第一屆論壇由于準備時間倉促,使用的會址比較簡陋,是個大帳篷。后來蓋了永久會址。</p> <p class="ql-block">離開博鰲后從東到西橫跨海南島向儋州進發。于下午兩點多到達白沙黎族自治縣的大溪橋。該橋于1954年建成通車。是當時全國第一座雙懸臂梁橋。全長172米。由父親負責設計并施工。隨著改開后基建的發展大溪橋于2012年重建。橋下的珠碧冮江水滾滾流淌,不知道綠水青山還能否記得70年前在這里日夜奮戰建橋修路的工程人員。</p> <p class="ql-block">晚上入住海花島歐堡酒店。海花島是一座由三個獨立的離岸式島嶼組成的人工島,因其形態像三朵盛開的花朵而得名“海花島”。海花島由恒大集團2009年耗資1600億打造,2021年啟動開放使用。總面積達7.8平方公里。不知道在恒大目前的狀態下誰來接手這物業。</p> <p class="ql-block">島上的希爾頓星月酒店</p> <p class="ql-block">高大上的會議場館</p> <p class="ql-block">商店攴飲區</p> <p class="ql-block">我們入住的歐堡酒店</p> <p class="ql-block">酒店夜景</p> <p class="ql-block">巨大的歐堡酒店大堂</p> <p class="ql-block">燈光秀</p> <p class="ql-block">第三天我們先去檳榔谷參觀黎族民俗村。當年的自然村已經成為商業氣息濃郁的旅游景點。推銷黎綿,黎藥和銀制品。</p> <p class="ql-block">黎寨</p> <p class="ql-block">黎族老人展示編織黎綿。注意老人的臉上和腳上都有紋身。黎族婦女有紋臉紋紋身的傳統。解放后逐漸消失。所以現在只在老人中能看到。</p> <p class="ql-block">然后驅車前往陵水品嘗疍家美食。疍家是中國沿海地區的一個水上居民群體,主要分布在福建、廣東、廣西和海南等省份?。疍家人以船為家,世代耕海為生,不在陸地上置業。學術界主流觀點認為疍家人是福家人是福建閩越族的后裔,與畬族同源。?</p><p class="ql-block">疍家人被稱為“水上吉普賽人”,因為他們一生都在海上漂泊,沒有固定的居住地。他們的生活方式和習俗也與陸地上的居民有所不同,例如他們使用的語言包括福州話、潮州方言、福佬話和粵方言等。在明朝時期,疍家人被列為疍戶,在戶籍上自成一類,不能與漢族通婚,不許住在陸地上,也不許讀書應試。這種歧視政策使得疍家人長期處于社會的底層,受到不公平的待遇。解放前珠江上有不少花艇就是疍家人做皮肉生意的場所。</p><p class="ql-block">60年代珠江上還有不少疍家。小時候從大沙頭坐船去珠江泳場游泳時會坐他們的船。小孩子身上綁著兩塊木頭防止意外落水。船上非常干凈整潔。全部家當衣食住行都在一條小船上。后來在河南濱江路為他們蓋了樓房上岸。珠江上的疍家就消失了。</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在疍家人開的水上歺廳吃的各種海鮮</p> <p class="ql-block">晚歺后去三亞入住國光豪生度假酒店。第二天一早去海邊看日出。美不勝收!</p> <p class="ql-block">早歺后去蜈支洲島。蜈支洲島坐落在三亞市北部的海棠灣內,北面與南灣猴島遙遙相對,南鄰美譽天下第一灣的亞龍灣。蜈支洲島距海岸線2.7公里,方圓1.48平方公里,呈不規則的蝴蝶狀。坐船15分鐘后上島坐電動車沿海邊建在懸崖峭壁之上的小徑左右盤旋上下翻動。只見身邊的海水拍打在崢嶸怪石上激起白色的浪花。極目遠眺湛藍的大海與蔚藍的天空融為一體。美不勝收。</p> <p class="ql-block">海龜石</p> <p class="ql-block">望夫石</p> <p class="ql-block">午餐后到冬季碼頭旁的海邊游玩。風和日暖忍不住下海游泳。不料沙灘上布滿破碎的小珊瑚技有點扎腳。圈起來供游泳的區域又小。勉為其難泡了十來分鐘就上岸了。</p> <p class="ql-block">水上運動</p> <p class="ql-block">旅游最后一天上午去南山文化區。進入景區首先看到的是號稱世界最高(108米)的三面觀音。</p> <p class="ql-block">可惜上午背光,看不淸觀音像</p> <p class="ql-block">繞到南山寺才從側面著清三面觀音向陽的一面。</p> <p class="ql-block">觀音像前來張“全家福”。希望南海觀音能保佑各位同學身體健健康康平平安安!</p> <p class="ql-block">午餐后去天崖海角公園打卡。走到天崖海角石前只見人頭涌動,都擠在一塊刻有“天崖”二字的巨石前拍照。字很小而且是橫向。記得父親當年有張天崖海角的照片,石頭沒這么大,字是豎著寫的。</p> <p class="ql-block">長在樹上的西瓜</p> <p class="ql-block">到此一游</p> <p class="ql-block">海南游的最后一張集體照</p> <p class="ql-block">從天崖海角公園出來直奔鳳凰機場打道回府。五天來從北(海口)到南(三亞),從東(瓊海)到西(儋州),一路歡聲笑語,好吃好喝,上山(黎寨)下海,新朋舊友回憶當年讀書時的糗事,分享幾十年來的經歷……是一次完美的難忘之旅!</p>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安多县|
马尔康县|
杭锦后旗|
怀化市|
榆林市|
绥中县|
永顺县|
玉林市|
赤峰市|
集安市|
登封市|
乐昌市|
阳西县|
筠连县|
博乐市|
巴彦淖尔市|
隆尧县|
榆树市|
伽师县|
尉犁县|
原阳县|
樟树市|
德州市|
岗巴县|
琼结县|
防城港市|
松潘县|
襄樊市|
通州市|
攀枝花市|
萍乡市|
黎城县|
桐庐县|
岑巩县|
孙吴县|
黄陵县|
友谊县|
铜川市|
永川市|
敦化市|
洱源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