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這條渠稍稍有點兒特別,既不是用來灌溉的,亦不是用來防洪的,而是附屬于澗西大廠,為工業生產服務,集中排放工業廢水而專門開挖的。因為全程敞開,過去的人們都管其叫大溝或大明溝,我在此文中就稱之大明渠吧。至于這個″大明渠”是官方命名,還是民間的約定俗成,也就不去考證了。</p><p class="ql-block"> 大明渠位于洛陽澗西工業區的建設路和中州西路之間。開端于西邊的重慶路,穿越洛礦,一拖,洛軸,黃冶(洛銅)四大廠的門前道路和華山路,在七里河村北向南拐彎進入中州路下的隧道,進入七里河村后露頭,再以明渠的形式繼續向東連通澗河,出口的南邊緊挨著一座石拱老撟。而北邊不遠即為新建的中州橋。</p><p class="ql-block"> 澗西大明渠始建于上世紀五十年代中期,應該比北邊的工業區,南側的生活區稍晚一些建設的。最初是以收納工業廢水為主,后來也收納了生活污水。</p><p class="ql-block"> 上世紀五十年代澗西是按功能劃分的,以建設路,中州西路,景華路,西苑路為分界線,建設路以北為工廠區。中州西路與景華路之間為蘇式街坊生活區。景華路與西苑路之間是以上海市場和廣州市場,河南市場為主的商業區。而西苑路以南是科研院所,大中專院校聚集的區域。</p><p class="ql-block"> 非常有意味的是,建設路和中州西路之間這塊區域,以全長5公里左右的大明渠為核心,兩岸廣種桃樹和其它綠植,形成一個綠色的隔離區域,象是一道天然的屏風把機器隆隆的工廠區和安靜祥和的生活區分隔開來。工人們上下班走過一片綠蔭,會生發出一種悅詩風吟的感覺。</p><p class="ql-block">由于工??區和生活區之間被大明渠阻斷,而一拖等四個大廠廠門之間又距離過遠,為便職工上下班,從東邊的黃冶開始,一路向西,在明渠上修建了許多兩米多寬的小鐵橋。五、六十年代,幾個大廠的職工包括單身職工,基本上都住在蘇式街坊里,而且那個年代很少有自行車,都是步行,所以這些小鐵橋為職工上下班提供了很大的便利,其特殊的使命在那個年代可以居功自偉了。</p> <p class="ql-block">(洛軸門前天津路西的小鐵橋)</p> <p class="ql-block">記得上世紀六十年代時,我在四中上學,同班的同學有不少洛銅子弟,住34號街坊,與大明渠邊的桃林僅隔一條中州西路。經常去找他們玩,星期天的時候,就結伴到渠邊的桃林里打牌。當然,桃熟了的時候摘毛桃吃,也一定是水到渠成的快樂。</p><p class="ql-block">其實,我最喜歡的是釣魚。一根竹桿一根線,一個浮子一個鉤,再掛上一條蚯蚓,便可以做釣魚翁了。不過不是在大明渠里釣,而是在澗河邊的大明渠入口。</p><p class="ql-block"> 有一位網友回憶說,最初大明渠的水里有魚,他曾經在一拖大門外東邊的渠里釣過魚,渠邊有一個小小的制針廠,也往渠里排水,他也曾在渠水中拾到過縫衣針。可見最初的幾年,渠水還不太渾濁,只是水面上附著片片油污。</p><p class="ql-block"> 在入河口,渠水成扇形嘩啦啦流入澗河,河里的魚兒喜好逆水上游尋求食餌,只需在扇形的邊上,朝上方甩入魚鉤,讓浮子順水流漂下,浮子一旦下沉便抖腕起鉤,一般不會落空。只是釣的魚回去炸了吃,有一股煤油味,這是大明渠的水含有油污的緣故。</p><p class="ql-block"> 進入七十年代,大明渠的水油污越來越重,澗河水也嚴重污染,無魚可釣了。渠邊的桃樹也被鏟除,蓋上了大片平頂的樓房,為了與中州西路南的蘇式樓街坊有所區別,對應的街坊是5號的話,渠邊的就叫北5號。我們兒時在桃園玩的那一片樓就叫北34。這是渠南,而渠北建了許多小工廠,如潤滑工具廠,蓄電池??,衣針廠等,大明渠收納的工業廢水和生活污水更多了,也更臟了。</p><p class="ql-block">那時候,在銅加工廠門前的渠北,有一個足球場,踢球時常常把球滾入渠內,落入水中,這時得沿坡跑到渠下,順水流追上去用事先準備好的,頭部帶網套的長長竹桿把球撈起來。水流的比較緩,球可以追回,只是球沾了油污臭臭的,十分不爽。</p> <p>(治理前的大明渠)</p> <p>也不知什么時候,華山路以西的大明渠被復蓋成了暗渠,在上邊蓋了房子,建了菜市場等。而華山路以西仍是明渠。但隨著時代的變革,明渠上的小鐵橋己失去了原有的作用,大多廢棄了。只有嵩山路南頭的小鐵橋,十分繁忙,早己不堪大用,因此在前年改建成了稍寬一點兒的水泥橋,改善了一下通行條件。但由于這條路是嵩山路到大明渠南廣州市場一帶唯一的直行通道,路窄人流量大,再加之機動車不可通行,仍是一個瓶頸。人們希望嵩山路能從這里打通到中州西路,不知何時能付之實施。</p><p> 進入新世紀以來,城市面貌日新月異,穿越市中心的澗河由于幾十年的工業廢水排入,水流緩慢,顏色灰暗,成為一條臭水河,尤如人臉上的一道流膿的瘡疤,給美麗的洛陽畫了一個問號。市政府痛下決心,一定要徹底治理澗河。第一步就是在沿澗河鋪設排污管道進行截污,并在澗河下游建污水處理廠。而大明渠是最大的截污節點。</p><p> 幾十年的收納工業廢業和生活污水,大明渠水下沉淤嚴重,水面油污重重,岸坡雜亂無章,空氣飄浮惡臭,而兩岸的居民樓越蓋越多,居民的生活感受極差。因此,配合澗河的治理,大明渠也開始截污,斷流,清淤,修整。</p><p> 明渠斷流后,露出的淤泥層不僅厚,而且淤滿亂七八糟的雜物。據當年的新聞報導,在軸二中后邊的明渠中還挖出了一只駁殼槍,也算是奇聞了。</p><p> 沉集了幾十年的淤泥被徹底清除后,整修了漏斗形的兩岸護坡,在坡底砌筑了石塊,渠道煥然一新。因為我在嵩山路住,經常從小鐵橋上過,比較關注這條渠的變化。前些年聽說要在大明渠建“水街"。我理解的意思是,渠中還會通水(當然不是污水),岸上建小型的商街,很期待。不過,道聽途說的事情也不必完全當真的。</p> <p class="ql-block">也就是近幾年吧,欣喜地看到,華山路以東到洛銅門前長春路這一段,沿渠建了幾個小游園,修了步道,植樹種花,附近的居民早起晨練,傍晚散步有了舒心的環境。去年,我在嵩山路住時,經常聞雞起舞,到嵩山路路南的鐵橋(現為水泥橋)邊,順著渠邊寬3米的紫紅色步道,向西跑到天津路附近,以前的洛軸萬人大食堂后邊,再往回跑。一般跑三個反復后,順便在嵩山路口買兩個雞蛋果子煎餅回家打發早餐,倒也有一丁點兒今非昔比的滿足感呢!</p><p class="ql-block">從網上看到的信息,華山路以西到重慶路,復蓋為暗渠幾十年的大明渠段,也要重新打開,恢復敞開形態。原來渠上的建筑物都要拆遷。最讓附近居民戀戀不舍的是,從武漢路到0號街坊建在大明渠上的這一段的重輝菜市場也讓步于環境優化的大局,全面拆遷。目前,華山路以西的大明渠段全封閉了檔板。相信,當這些檔板移除的那一天,浴火重生的大明渠西段,一定會清新脫俗,妝扮新顏,讓人耳目一新。</p><p class="ql-block"> 大明渠全線治理,仍在緊鑼密鼓,按部就班的進行之中。待全線完工后,兩岸的步道綠植,渠下的親水棧道,一個連一個的綠地小游園,將給沿渠的市民提供持久的,亮麗的,空氣清新的休閑娛樂之地。</p><p class="ql-block"> 位于澗西建設路和中州西路之間的大明渠,許多人不知道它的存在,更多的人不知道它的來歷和建設這條渠的初衷。其實,在澗西這片原野上,五十年代拉開了工業大建設的序幕之時,就注定了這條渠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它收納和排放了澗西幾個萬人大廠的大部分工業廢水,也收納了部分生活污水。但它的副作用就是排放到澗河里,長年累月,給這條城中之河造成了嚴重污染,也幾近毀了這條河。然而在解放初期,為改變一窮二白的現狀,進行大規模的工業建設,才是重中之重,環景的污染忽略不計了。改革開放以后,隨著國民經濟的突飛猛進,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對環境的重視和治理成為精神文明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洛陽市區4河3渠的治理也勢在必行了。</p><p class="ql-block"> 今日的大明渠,經過截污斷流,油污絕跡了,臭氣消失了,渠底整潔了,兩岸也綠了。但總覺得少了點什么?對,缺了“點睛”的那一筆:一渠清流。岸綠水清才是絕佳的組合。據說不久的將來,也會引黃河水入渠,昔日的污水渠將會變身為清流潺潺的小河。期待吧,棲身于澗西半個多世紀的大明渠,會迎來"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的美艷之日。</p> <p>(渠邊游園步道)</p> <p>原重輝市場段</p>
主站蜘蛛池模板:
阿鲁科尔沁旗|
镇坪县|
濮阳市|
汶川县|
惠来县|
乌海市|
礼泉县|
高安市|
岳池县|
图木舒克市|
兴仁县|
彭阳县|
常熟市|
浏阳市|
丁青县|
裕民县|
万荣县|
睢宁县|
建昌县|
西乌珠穆沁旗|
莆田市|
安阳县|
沈丘县|
常宁市|
喜德县|
仁寿县|
开化县|
瑞安市|
阳新县|
瓦房店市|
静海县|
红桥区|
陇西县|
宜川县|
浦县|
双桥区|
遂溪县|
枞阳县|
玛纳斯县|
宁南县|
五常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