跆拳道,波多野结衣结婚了吗,JAPANESE50MATURE亂倫,美女视频黄网站免费观看

屈原:即使被全世界拋棄 也要在大地上詩意地棲居

劉祝君

<p class="ql-block">屈原這輩子,很失意。失意,就是很不如意。但他卻活得很詩意。</p><p class="ql-block">司馬遷在《史記》中這樣評價:信而見疑,忠而被謗。對待君主剖肝瀝膽卻被懷疑,對待國家忠心耿耿卻被誹謗。司馬遷不愧是大文學家大史學家,這八個字把屈原的冤屈概括得太準確了!</p><p class="ql-block">屈原這輩子,可以用四個數字來總結——</p><p class="ql-block">一生只為國家,兩次遭到流放,三番臨危受命,四海漂泊流浪。</p><p class="ql-block">他在這個世界上孤獨地行走,無人理解、無人傾訴,然而他卻把滿腔的失望憤懣化作了一首首瑰麗浪漫的詩,把美和芬芳留在人間。</p><p class="ql-block">屈原,用他的一生向世人宣告:即使被全世界拋棄,也要在大地上詩意地棲居。</p><p class="ql-block">屈原是一個骨子里很驕傲的人,這和他生長的環境有關。公元前340年左右,屈原出生在戰國后期的楚國。雖說是戰國,但出生在別的國家和出生在楚國,幸福指數是大不一樣的。屈原出生在楚國最最最鼎盛時期的“宣威盛世”。楚國那時候真繁榮啊!疆域遼闊、物產豐富、經濟發達,還開辟了海上“絲綢之路”!楚國和中原的文化很不同,比如在對待顏色的問題上:魏國崇尚火德,結果全國上下一片紅;燕國崇尚水德,誰如果到燕國出差,那絕對是進入了藍精靈的世界;韓國崇尚木德,大家都愛穿綠衣服,只有西邊的秦國和南邊的楚國例外。</p><p class="ql-block">秦國人喜歡黑色,管你們什么德,我們就是喜歡黑色!烏鴉是黑色的吧?我們就是你們的喪門星,等著被我們滅吧!楚國人呢?管你們什么審美,我們就是喜歡五顏六色!孔雀是彩色的吧?我們就是驕傲的孔雀!</p><p class="ql-block">其中,最驕傲的一只孔雀,就是屈原。他經常“峨冠博帶”出現在公眾視線里,戴著高高的帽子穿著寬大的衣服,人又長得面如冠玉、目若朗星,端的是拉風啊拉風!</p><p class="ql-block">關鍵人家也有驕傲的資本哪——一來出身好,和楚王一個姓,都姓羋(這個不用注音了吧?感謝《羋月傳》為全國人民普及生僻字)。</p><p class="ql-block">那個年代,“姓”和“氏”是分開的,同一族的人一個姓,但是根據封地、官職等的不同,又有了“氏”。楚王的“氏”是熊,屈原的“氏”是屈,所以屈原和楚王都是老“羋”家的人呀!二來有才華,才二十多歲就把楚國民間祭祀神靈時唱的歌,重新整理改編了十一首,并用楚國詩歌舊題命名為《九歌》,這下子可不得了了!屈原在文學史上開創了一種新的詩歌體裁——楚辭!這也太神奇了!他創造了一個詩歌流派:浪漫主義流派。文學上兩大流派,江湖上人稱“北《詩經》南《離騷》”。《詩經》是現實主義派,掌門人是誰?不知道,那是一群人的智慧,高手在民間嘛!</p><p class="ql-block">而《離騷》是浪漫主義派,掌門人就是屈原。他是第一個在文學史上留下名字的詩人。先秦沒有專業作詩的詩人,屈原是第一個。之后就厲害啦!《詩經》這一支,“詩圣”杜甫杜大爺就是掌門人啊!《離騷》這一支,掌門人是李白大“詩仙”啊,哇咔咔咔!</p><p class="ql-block">出身又好,又有才華,顏值還高,二十三歲就當上了楚國的左徒,相當于國務院副總理,你說他是不是有驕傲的資本?屈原在政治上的蜜月期,是和他的第一個上司楚懷王一起度過的。那可真是一段令人懷念的日子啊!楚懷王坐在王座上托著腮幫,傾聽屈原在自己面前侃侃而談,憧憬楚國的未來。司馬遷說屈原“博聞強志,明于治亂,嫻于辭令”,看看看看,見識廣記性好不說,口才也好,還懂得在亂世中如何治國,簡直是讓人羨慕嫉妒恨的節奏啊!</p><p class="ql-block">屈原治國的宗旨很明確:在內,仿效商鞅吳起進行變法;對外,聯合齊國對付秦國。此時的戰國,“戰國七雄”只剩下秦國、楚國和齊國還“雄”著,其他幾個都“慫”了。戰國時代,不是你死,就是我亡,沒有誰不是活得戰戰兢兢。屈原是一個在政治上高瞻遠矚的人,他說,楚國只有堅持變法才能強大。屈原不是不知道,變法能強國,變法有風險。秦孝公任用商鞅變法,秦國強大了,商鞅被車裂。楚悼王任用吳起變法,楚悼王死了,吳起被追殺。吳起趴到他的尸體上,結果他倆都被亂箭射成了馬蜂窩。怪不得叫“悼”王,哀悼他三秒鐘。只不過商鞅變法被傳承了下來,而吳起變法卻中斷了。</p><p class="ql-block">屈原覺得,楚國還是要把變法繼續下去。楚懷王說:親,你大膽地放手去做吧!屈原又建議:我們的外交,只有采用“合縱”策略才能贏。</p><p class="ql-block">“合縱”就是幾個弱國聯合起來抵抗一個強國,一群羊抵抗一只狼。</p><p class="ql-block">那只狼,就是秦國。其他幾個國家“合縱”,秦國就“連橫”。這只狼受不了了,就把那些羊逐個擊破,拉攏一些弱國來進攻另外的弱國。在國與國之間來回攛掇的這些名士就叫“縱橫家”。朝秦暮楚,是戰國時不少國家為了生存的常態。屈原不是不知道,那時魏國的縱橫家公孫衍倡導的“合縱”策略剛剛被秦相張儀的“連橫”策略打敗。</p><p class="ql-block">這幾個國家在函谷關群毆秦國,秦國面臨滅頂之災。可是張儀憑借自己的“三寸不爛之舌”,居然把他們的“合縱”給破壞了,并且斬首合縱大軍八萬兩千余人!屈原此時想去拉攏齊國,然后聯合其他國家再次形成“合縱”之勢,難度該有多大!</p><p class="ql-block">楚懷王說:親,你大膽地放手去做吧!于是屈原外交官來到齊國,見到了齊宣王。沒錯,就是那個成語“濫竽充數”里喜歡聽合奏的齊宣王。這位文藝范兒的齊宣王很注重</p> <p class="ql-block">發展文化,據說孟子就經常在齊國“稷下學宮”組織的文學沙龍里講學。</p><p class="ql-block">齊宣王超級欣賞有才華的人,欣賞到什么地步呢?他居然娶了四十歲還沒有嫁人的著名丑女鐘無艷做王后,這位王后是齊宣王的賢內助。</p><p class="ql-block">屈原在齊宣王面前沒有費吹灰之力,就又一次拉起了“合縱”的大旗,而且由楚懷王擔任合約長,合縱典禮要在楚國舉行!楚懷王高興得合不攏嘴,有這個得力的下屬,真是倍兒有面子!</p><p class="ql-block">公元前318年,齊、魏、韓、趙、燕的國家最高領導人齊聚楚國郢都(今湖北江陵縣)。在屈原的主持下,六國領導人進行了多邊會談,他們發表了共同抗秦的聯合聲明,并歃血為盟,共同祭拜祖先和天地諸神。會談結束后,六國領導人一起愉快地觀賞了楚國大型歌舞文藝演出——《九歌》。這一次,屈原的才華大放異彩。想想吧,當編鐘奏響大才子屈原改編的歌曲,巫師巫女們打扮成光彩奪目的神靈在祭臺上起舞,那場面……</p><p class="ql-block">太唯美了!太浪漫了!屈原可謂是策劃“實景演出”第一人。</p><p class="ql-block">下面來觀賞一下這臺兩千多年前的盛大演出吧!</p><p class="ql-block">首先要迎接九位神靈依次出場,然后是祭奠死去戰士的祭歌《國殤》,最后所有人共同演唱送神曲《禮魂》。</p><p class="ql-block">接下來要出場的是觀眾非常盼望的湘君和湘夫人,他們是楚國人的愛神。這個故事來源于舜帝和他的兩個妃子娥皇、女英,著名的“湘妃竹”的傳說就是取材于他們。屈原在這里精心編導了一場很能戳中觀眾淚點的戲:湘君和湘夫人約會,但是陰差陽錯沒有見面。面對著空蕩蕩的水面,湘夫人愁腸百結,她不禁唱道:裊裊兮秋風,洞庭波兮木葉下。</p><p class="ql-block">然后就是掌管人類生死的“大司命”(類似閻王爺)、掌管子嗣的“少司命”(類似送子觀音),還有太陽神“東君”、水神“河伯”,美麗的女山神“山鬼”。這讓看慣《詩經》中凡人戀愛故事的北方各國領導眼界大開,尤其是少司命唱的那句——悲莫悲兮生別離,樂莫樂兮新相知。演出到《國殤》時達到高潮,當低沉的音樂在耳邊響起,當雄壯的唱詞在空中回蕩,所有人都一齊起立,為在戰場上犧牲的將士致敬——身既死兮神以靈,魂魄毅兮為鬼雄!他們不是神,可是他們即使變成了鬼,也永遠都是英雄!最后,在舒緩悠揚的《禮魂》樂曲聲中,所有演員集體謝幕,掌聲熱烈。齊宣王的手都拍紅了,心想:有機會一定把屈原挖到我們齊國去。</p><p class="ql-block">就在屈原的事業一帆風順的時候,他的人生忽然發生了大逆轉。首先有小人誣告屈原,耳朵根子軟的楚懷王居然就相信了,生氣地疏遠了屈原。然后強敵出現,這個人,是戰國時代傳奇人物張儀。張儀站在楚國的朝堂上,對著楚懷王鄭重承諾:只要楚國和齊國斷交,秦國就把商於六百里之地歸還給楚國。耳朵根子軟的楚懷王居然也相信了,他坐在王座上托著腮幫,笑瞇瞇地看著張儀說:親,你說話要算話哦!</p><p class="ql-block">屈原表示激烈反對,結果被貶為三閭大夫,從副總理變成了專管祭祀的小官和教授貴族子弟的教師。楚懷王呢?迫不及待地先后派出兩批使者跑到齊國宣布斷交,為了表示決心,甚至還派人到齊國城墻下辱罵齊宣王。結果張儀只給了商於六里地,說這是秦王給他的封地,他取名叫“六百里”。楚懷王一下子就懵圈了。</p><p class="ql-block">公元前312年,惱羞成怒的楚懷王向秦國宣戰,齊國咬牙切齒地幫秦國一起來打楚國。楚國大敗,不僅沒有奪回商於六百里,反而丟失了六百里漢中,死亡近十萬人。楚懷王終于相信屈原是對的,他紅著臉對屈原說:親,麻煩你再跑一趟齊國,和他們結盟吧!屈原臨危受命,齊宣王竟然不可思議地答應了!</p><p class="ql-block">結果就在屈原興沖沖地回來復命的時候,聽說了一件事差點沒氣吐血。原來楚懷王實在氣不過要殺了張儀解恨,便拿黔中之地和秦國換取張儀,張儀還真的來了。可是他竟然說動楚懷王把他放走了!</p><p class="ql-block">張儀回國后沒多久秦惠文王去世,而之后即位的秦昭襄王的母親是楚國人(她就是羋月,中間還夾雜了一個舉鼎把自己砸死的秦武王嬴蕩,這名字真好記),楚懷王居然又一次和齊國斷交,去結交秦國。屈原強烈反對,結果直接被流放。這一年,屈原38歲。齊宣王這次實在是忍無可忍了:楚王你小子耍我是吧?你以為這是過家家呀!是你太飄了還是寡人拿不動刀了?就在屈原離開郢都后不久,秦國找借口聯合其他國家出兵討伐楚國,齊國積極響應。國際形勢,瞬息萬變。“瞬”是眨眼,“息”是呼吸,一眨眼一呼吸之間,整個局勢可能就會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p><p class="ql-block">楚國,再也不是當年那個強大的楚國了。</p><p class="ql-block">屈原被流放四年之后,招架無力的楚懷王召回屈原:親,麻煩你再跑一趟齊國吧。就這樣,屈原護送著太子來到齊國做人質,此時齊宣王已經離世,他的兒子齊泯王即位,齊楚再次結盟。</p><p class="ql-block">公元前299年,秦昭襄王要楚懷王和平談判,楚懷王做出了一個悲壯然而錯誤的決定:去!在人生的最后一刻,他終于強硬了一回,絕不割地,最終死在了秦國。公元前298年,太子回國即位,這就是楚國歷史上的頃襄王。</p><p class="ql-block">屈原苦口婆心地勸頃襄王不要沉迷于聲色,要勵精圖治強大楚國,之后沒幾年,屈原又一次被流放。那一年,屈原45歲。這一流放,就是十六年。屈原被拋棄了,然而他用一生的磨難,為中國文學史書寫了最光輝燦爛的一筆。屈原從小就有著強烈的使命感,屈原被拋棄了,然而他用一生的磨難,為中國文學史書寫了最光輝燦爛的一筆。屈原從小就有著強烈的使命感,屈原的父親為他取名為“平”,愿他像“天”一樣公正;字是“原”,意為又寬又平的大地。屈原的名字中藏著一個天地啊!屈原提出了“美政”的政治理想,為了這個理想,他對自己要求嚴格,一定要做一個賢臣;為了這個理想,他對國君要求嚴格,一定要做一個明君。在“楚才晉用”的戰國時代是沒有“愛國”這個概念的,很多人為了個人的功成名就,哪里有發揮自己才華的舞臺就去哪里。屈原不是沒有機會,齊宣王屢次向他伸出橄欖枝,都被他拒絕了。他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愛國主義詩人。</p><p class="ql-block">就在他被流放之后,他寫出了偉大的政治抒情長詩——《離騷》。離者,別也;騷者,愁也。流放不是旅游,把人扔到偏遠荒僻的地方自生自滅,還有人監管不得自由。可是被全世界拋棄又能怎樣?屈原的心里自有一個詩意的世界。</p><p class="ql-block">在長詩《離騷》中,屈原描繪了兩個世界:一個是人世間的現實世界,一個是天上的神靈世界。在這兩個世界里,他下見不到君王、上見不到天帝,這都是他對現實世界深深的失望啊,于是他只有在他想像出來的這個瑰麗迷離的世界里,用“香草美人”來表達自己的高潔志向: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遲暮。歲月無情,草木在不斷地凋零,美人的青春啊,終有一天也會一去不復返。時光像流沙從指縫里溜走,而我屈原,空有一腔忠誠,到頭來卻是一場空。</p><p class="ql-block">在屈原的詩歌里,他總是那樣浪漫。他穿的是用荷葉制成的衣服、荷花縫制的下裙:制芰荷以為衣兮,集芙蓉以為裳。早晨,他飲用的是木蘭花上滴落的露水;傍晚,他咀嚼的是秋菊初開的花瓣:朝飲木蘭之墜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可是“信而見疑,忠而被謗”啊,誰又能真正忘卻?他只好擦擦辛酸的淚水,感嘆一下自己一生的艱難: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可即使是這樣,他也沒有忘記“美政”的理想。一定要做一個賢臣,騎著千里馬縱馬奔騰,為君王開啟圣賢之路!乘騏驥以馳騁兮,來吾道夫先路。只要是合乎心中的理想,縱然死一萬次也絕不后悔!亦余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明明知道前方的路還有很長、很長,但是,我將不遺余力、全力以赴、上下求索!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p><p class="ql-block">然而,屈原再也不會實現他的理想了。公元前278年,秦軍大舉南下,勢如破竹,攻占郢都,這座美麗的都城一夜之間變為廢墟。還在外流浪的屈原聽說郢都失守的消息后,痛哭失聲。哭過之后,他擦干眼淚,整了整頭頂的帽子,把衣服上的灰塵撣掉,坐在汨羅江邊開始唱一支憂傷的歌:《哀郢》。花兒聽見,花兒落淚;鳥兒飛過,鳥兒悲傷。周圍的人聽見了,也陪著他們愛戴的三閭大夫一起默默流下傷心的淚水。</p><p class="ql-block">一個人在困厄的環境中還能堅強地活下去,是因為他對未來抱有希望。當希望失去,結局只會有兩個:或者行尸走肉,或者灰飛煙滅。</p><p class="ql-block">此刻的屈原已經決定,如果自己此生再回不到郢都,就讓靈魂也在外漂泊流浪吧!鳥飛反故鄉兮,狐死必首丘。他從容地找出自己這些年來寫的詩稿,一篇一篇看過去:《橘頌》,那是他年輕時為自己最喜愛的橘樹寫的贊歌:后皇嘉樹,橘徠服兮。受命不遷,生南國兮。獨立不遷,豈不可喜兮。蘇世獨立,橫而不流兮。喜歡橘樹,不為別的,就為它專一、獨立、不隨波逐流。《思美人》,這里的美人就是指楚懷王啊,本想勸懷王做一個明君,誰知這個“美人”不明白他的心;他心里多么難過啊,為懷王寫下了表明忠心的《惜誦》,可是后來竟然遭到流放;在他心如亂麻之際,是那首《抽思》,記錄下了他絲絲縷縷的愁緒。枉我屈原心懷天地,卻落得個在天地間流浪的下場!《悲回風》兮志不改,秋風蕭瑟兮欲斷腸。</p> <p class="ql-block">一個賢臣能遇到一代明君是多么難得的事情啊!然而忠臣就一定會得到重用嗎?賢臣就一定會得到推薦嗎?忠不必用兮,賢不必以。屈原看著這首《涉江》苦笑了,他深情地望著這片他深深愛著的土地,寫下了懷念往昔的《惜往日》和表明自己必死之心的《懷沙》,把前面幾首詩連同那篇《哀郢》合在一起,命名為《九章》。</p><p class="ql-block">人生,無非就像他寫的一首詩那樣,就是一場《遠游》。他抬頭望著天空,想到自己曾經寫過一篇《天問》,他向上天提了170多個問題,可惜得不到上天的回答了。他不知道他的這篇文章因為涵蓋了天文、歷史、地理、哲學等多方面的內容、以及他瑰麗的想像,會被后世稱為“千古萬古至奇之作”。</p><p class="ql-block">公元前277年五月初五,63歲的屈原穿上他最喜歡的五彩衣、頭上戴著高高的帽子、腰間配戴一把寶劍向汨羅江走去。一個漁父大聲喊道:“那不是三閭大夫嗎,為什么你的臉色看起來那么憔悴呢?”屈原道:舉世皆濁我獨清,舉世皆醉我獨醒。漁父劃著小船,大聲唱著歌走了: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纓;滄浪之水濁兮,可以濯吾足。</p><p class="ql-block">他實在不明白:水清了就洗洗帽子,水濁了就洗洗腳,清與濁,能有多大影響?這個世界有一種人,他們的信仰別人永遠不會懂,那就是:寧為玉碎,不為瓦全.</p><p class="ql-block">當屈原投江的消息傳來,人們紛紛跑去打撈,他們悲傷地呼喊著:靈魂啊,你回來吧!回來吧!回來吧!不要離開軀體到處游蕩!水里太冷,天上太寒,還是回到我們的人間來吧!湛湛江水兮,上有楓。目極千里兮,傷春心。魂兮歸來,哀江南!清澈的江水流潺潺,岸上的楓林成片片。極目四望人不見,春色雖暖心中憐。靈魂啊,你回來吧!回來吧!回來吧!再看一眼我們的大江南!屈原死后,一些風俗保留了下來。賽龍舟,意為拼命劃船去打撈屈原;包粽子,意為怕江水中的魚兒啃噬屈原的遺體。屈原投江而死的那天是端午節,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端午節一定是為了紀念屈原。每年端午節,屈原的名字都會被許多人提起:父母老師會給孩子講屈原的故事;商家會用屈原的頭像打粽子的廣告;上班族學生黨會感謝屈原給的三天假期;各地也會發起紀念屈原的活動……但是,請務必不要忘了我們為什么要紀念屈原。紀念他,是因為他骨子里的那份驕傲與浪漫:即使被全世界拋棄,也要在大地上詩意地棲居。紀念他,是因為他對國家有著始終如一的摯愛,矢志不渝的忠誠;紀念他,是因為他為中華民族傳承下來了一種寶貴的精神,這種精神,已經滲入到每一個中國人的血脈,這種精神,必將——與天地兮同壽,與日月兮同光!</p>
主站蜘蛛池模板: 隆子县| 汕头市| 兰考县| 长垣县| 宜章县| 中超| 商丘市| 达州市| 勃利县| 两当县| 正安县| 中超| 兴隆县| 丹江口市| 泽普县| 辽中县| 连江县| 苍溪县| 玛多县| 大厂| 额济纳旗| 泰安市| 阿克陶县| 正蓝旗| 将乐县| 太仓市| 蒙阴县| 玉山县| 安阳县| 茶陵县| 政和县| 胶南市| 东海县| 馆陶县| 台南县| 金秀| 天水市| 青龙| 思南县| 光泽县| 黄骅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