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云岡石窟位于大同西郊,是中國第一個皇家授權開鑿的石窟。</p> <p class="ql-block"> 景區入口處的塑像,是云岡石窟的開創者曇曜高僧,他櫛風沐雨,風塵仆仆,仿佛從千年歷史中走來。</p> <p class="ql-block"> 過了景區入口,就是禮佛大道,十三對千佛列柱依次列于大道兩側,氣勢非凡。</p> <p class="ql-block"> 穿過靈巖寺就到達了第1窟。洞窟編號不是按照建造時間先后排列,而是以空間順序排列的。每個洞窟門口都有一個洞窟簡介,右下角還有二維碼,掃碼即可免費聆聽語音講解。強烈建議在入洞窟之前先掃碼,邊聽講解邊游覽,會有不一樣的體驗。</p> <p class="ql-block"> 第3窟是云岡規模最大的洞窟,據說可以容納上千人同時禮佛。</p> <p class="ql-block"> 第5窟與第6窟是一組統一設計、建造的雙窟,窟外各有一座清代加蓋的四層五間式木構閣樓,除了具有佛殿功能外,還起到了為石窟遮風擋雨的作用,所以第5、6窟的造像雕刻保存狀態遠優于其它無窟檐的洞窟。參觀的游人也是最多的。</p> <p class="ql-block"> 第5窟有云岡第一大佛,高17.40米,周圍眾多小佛環繞,構成一幅和諧畫面。<span style="font-size:18px;">據說</span>第6窟是云岡最富麗堂皇的,有云岡唯一身著龍袍的佛像。只是不巧石窟正在維護,沒有開放。</p> <p class="ql-block"> 在云岡石窟,我看到有很多組的佛像是兩尊佛對坐的,很是不解。回來后查閱資料才了解到,這樣的造像形式,<span style="font-size:18px;">與當時的政治環境密不可分。暗合著一個由皇帝和太后共同統治的時代,是對北魏朝堂的真實反映。這種二佛并坐的造像組合,</span>在佛教的寺廟和石窟中并不多見,但在云岡卻有300多組。</p> <p class="ql-block"> 第16窟到20窟是云岡最早開鑿的一組洞窟,由著名高僧曇曜主持營建,所以通常稱“曇曜五窟”。這些洞窟的頂部都是橢圓形的,為北魏時期的獨特創新,很像草原穹廬,讓人不由聯想起那首敕勒民歌“敕勒川,陰山下。天似穹廬,籠蓋四野”。洞內主佛均身軀高大,頂天立地,雕飾奇偉,冠于一世,是以北魏前期五位帝王的形象塑造,寓意禮佛與禮帝等同,佛法與皇權同在,反映了北魏王朝的政治雄心。</p> <p class="ql-block"> 這尊大佛身披千佛袈裟,尤為醒目。有學者推測,這件袈裟暗含贖罪之意。他的原形是北魏武力最強的皇帝太武帝拓跋燾,也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發起滅佛運動的皇帝。大佛左手捂胸施懺悔印,象征了對滅佛感到懺悔。</p> <p class="ql-block"> 終于一見云岡最著名的“露天大佛”,由于窟前立壁與窟頂早年崩塌,而形成露天造像。他是依照北魏開國皇帝道武帝的形象雕刻的,身軀挺拔健碩,氣韻雄放,完美詮釋了北方游牧民族的彪悍與強大。這尊塑像是云岡石窟雕刻藝術的代表與象征,也是中國早期佛教雕刻藝術的空前杰作。</p> <p class="ql-block"> 欣賞藝術,也是感悟文化,更是認識歷史。歲月失語,唯石能言。云岡石窟留給我們的不僅是嘆為觀止的精湛工藝,更是獨特的融合性,多元文化的交融。</p>
主站蜘蛛池模板:
新密市|
大渡口区|
维西|
馆陶县|
渝中区|
察雅县|
南平市|
丹巴县|
伽师县|
缙云县|
平顶山市|
华坪县|
手游|
永新县|
郴州市|
德格县|
同仁县|
十堰市|
南安市|
原阳县|
龙门县|
陇川县|
子长县|
乃东县|
济源市|
新安县|
禹城市|
浠水县|
驻马店市|
鄂托克旗|
宝清县|
尚义县|
城步|
聂拉木县|
明溪县|
丹东市|
甘德县|
万州区|
泽州县|
千阳县|
沾化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