跆拳道,波多野结衣结婚了吗,JAPANESE50MATURE亂倫,美女视频黄网站免费观看

紅色太行的前沿堡壘——獲嘉縣徐營鎮記行

老馬識圖

<p class="ql-block">在河南省北部、太行山南麓,曾經存在過一個名字挺奇特的縣,叫修獲武縣。</p><p class="ql-block">這個修獲武縣,其實是中國共產黨在抗日戰爭后期建立的一個縣級政權,因地處河南省修武、獲嘉、武陟三縣交界地帶,故名。</p><p class="ql-block">幾乎與修獲武抗日民主政府建立同時,縣的基干武裝——太行軍區第四十四團成立。</p><p class="ql-block">修獲武縣委、縣政府和太行四十四團成立時的駐地設在獲嘉縣徐營鎮。</p><p class="ql-block">這里,地處太行敵后抗日根據地的最南端,被人們稱為紅色太行的前沿堡壘。</p><p class="ql-block">這里,也是父輩曾經戰斗過的地方。</p><p class="ql-block">金秋十月,我們老兩口驅車南下,經邯鄲,過峰峰礦區,走涉縣,行黎城,穿壺關,抵林州,在飽覽南太行濃郁秋色后,于10月27日來到徐營鎮,參訪修獲武縣委縣政府舊址和太行軍區四十四團團部舊址。</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位于徐營鎮西街的修獲武縣委縣政府舊址</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知名書畫家徐方聞(徐營鎮人)為修獲武縣委和縣政府舊址題寫的扁額</span></p> <p class="ql-block">中共修獲武縣委和抗日民主政府成立于1945年2月。</p><p class="ql-block">抗日戰爭進行到戰略反攻階段后,八路軍一二九師領導下的太行軍區、冀南軍區相繼發動了林南戰役、道清戰役等,從日偽軍手中收復了太行山南麓的大片領土。修獲武縣委和縣政府就是在新收復的地區建立的。</p><p class="ql-block">修獲武縣委和縣政府屬太行區七地委和七專署,其管轄和活動范圍包括修武縣郇封鎮,獲嘉縣中和鎮、徐營鎮,武陟縣謝旗營鎮、喬廟鎮、屹垱店鎮等周邊一百五十多個自然村,人口近十五萬人。縣委和縣政府駐獲嘉縣徐營鎮西街(后曾移至武陟縣謝旗營鎮北大段村等地)。</p><p class="ql-block">原七分區南進支隊政委梁心明任修獲武縣委書記。</p><p class="ql-block">修獲武縣地處太行根據地最南端。這里地勢平坦,物產豐富,進可東出華北平原,退可北撤太行山區,戰略地位十分重要。</p><p class="ql-block">修獲武縣委縣政府成立后,領導群眾開展了除奸反霸,實行合理負擔的斗爭,各村建立了農民抗救會。在邊沿地區,建立兩面村政權,配合部隊,抗擊敵偽派糧派款。根據地建設全面展開。</p><p class="ql-block">補遺:筆者在拙作《我的父親——馬勇烈士》一書中,由于掌握資料不全面,加之寫作時正值疫情,無法外出考察,故在講到修獲武縣委和縣政府駐地時只寫了謝旗營鎮的北大段村,而漏寫了徐營鎮,這是寫作中的一大遺憾,也是這次來徐營鎮的一大驚喜和收獲,借此機會特作補遺。</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修獲武縣委書記兼四十四團政委梁心明</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梁心明是河南林縣人,生于1918年,鄉村師范學歷,1938年參加革命,同年3月入黨,長期在豫北地區做黨的工作,地方工作經驗非常豐富。</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舊址內展示的修獲武縣地圖</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從圖中可以看出,徐營鎮正處于修獲武縣的中心,位置十分重要。徐營鎮內分東街村和西街村,修獲武縣委縣政府舊址在西街村,今徐營鎮鎮政府駐東街村。</span></p> <p class="ql-block">修獲武縣委縣政府成立時,在境內的道清鐵路(滑縣道口鎮至博愛縣清化鎮)等交通要道沿線還為日偽軍占據,而在廣大農村地區,國民黨正規軍潰退后,一些民團保安團等地方頑雜武裝也還占據著不少地盤,敵我頑交錯,情形十分復雜。</p><p class="ql-block">新生的政權要在這種錯縱復雜的環境下立足,首要條件就是要有強大的武裝。而修獲武當時只有一支幾十人的縣武工隊,軍事力量比較單薄。</p><p class="ql-block">于是,太行七地委(書記高揚)和七分區(首任司令員皮定均,皮定均率部挺進豫西后由張廷發接任)決定并報請軍區批準,在修獲武組建一支團建制的基干武裝。</p><p class="ql-block">3月上旬,即修獲武縣成立不到一個月,這支團建制的基干部隊正式組建。按太行軍區排序,這支部隊被命名為太行軍區第四十四團。團部起初設在徐營鎮望高樓獅口村,不久后移至鎮內西街村。</p> <p class="ql-block">七分區調南進支隊支隊長馬勇任新成立的四十四團副團長(行團長職,半年后任團長),并任縣委常委;修獲武縣委書記梁心明兼任政委;原縣武工隊隊長李壽山任副政委;一二九師司令部通訊隊隊長何雨農調任參謀長。</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四十四團剛成立時的團部,設在徐營鎮望高樓獅口村崔家</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四十四團老戰士崔容光晚年回憶說:“1945年二三月我參加了四十四團,團部就住在大望高樓村我家。”</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徐營鎮西街村四十四團團部舊址</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這是一座清同治十年建的老建筑,南面還留存著舊式的門樓。</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團部舊址的門樓。依稀可以看出,這里曾是鎮中的一個大戶人家</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四十四團團部舊址內分兩間,外間專門辟為馬勇團長的展室,詳細介紹了馬勇的革命生涯</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內間是一間臥室。據陪同我們參觀的祁書記介紹,室內這些簡陋的家具都是當年的遺物</span></p> <p class="ql-block">梁心明在其晚年寫的回憶錄中回憶說:“一九四五年三月上旬,馬勇同志來到望高樓,同我見面,宣布太行七地委和七軍分區的決定,修獲武縣建立四十四團,團長馬勇,政委梁心明。副政委李壽山。老戰友又到一起來了,縣委都很高興。”</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四十四團團長馬勇</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馬勇是河北藁城人,生于1922年,初中學歷,1938年2月參加八路軍一二九師東進縱隊,同年10月入黨,在冀南敵后打游擊5年,在參加林南戰役后調入新成立的太行七分區。</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馬勇(左)和四十四團參謀長何雨農</span></p> <p class="ql-block">梁心明和馬勇調入四十四團,但他們倆已經不是第一次在一起搭擋了。</p><p class="ql-block">1944年5月,為擴大在道清路南八路軍的影響力,并為挺進豫西預作準備,七分區決定組建一支南進支隊,皮定均司令員親自點將,調輝縣獨立營副政委馬勇任南進支隊支隊長,林縣宣傳部長梁心明任支隊政委,深入道清路南,打開南進通道。</p><p class="ql-block">在隨后幾個月的時間里,馬勇和梁心明密切配合,圓滿完成了分區首長交代的任務。</p><p class="ql-block">梁心明后來回憶說:“馬勇是從冀南來的干部,對平原游擊戰頗有經驗;我對路南的情況,風土人情也很熟悉。所以,我和馬勇同志相處得很好。”</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舊址外的這組塑像,分別是(從左至右)馬勇、張廷發、梁心明</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據展覽工作人員講,當時請塑像廠制作時是把這三人的多張照片發到廠里,然后廠里根據照片制作和修改的。</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在父親的塑像旁留個影</span></p> <p class="ql-block">四十四團初創時主要組成部分是原有的武工隊和新收編的保安隊,兵力只有五個連,而且成分復雜,武器簡陋,彈藥奇缺,甚至有一個連是由會道門師徒組成的。</p><p class="ql-block">在困難面前,團領導率領全團指戰員采用邊作戰邊整訓的治軍方針,經過艱苦細致的工作和實際戰斗的錘煉,使部隊逐步發展壯大起來。</p> <p class="ql-block">四十四團成立后的第一仗是黃村反搶糧戰斗。</p><p class="ql-block">當時,修武縣偽軍出動一個大隊三百多人到城南十幾里外的黃村搶糧。正在徐營鎮組織部隊訓練的馬勇得到消息后,決定吃掉這股偽軍。</p><p class="ql-block">馬勇帶領部隊奔襲黃村,首先命一連向搶糧的偽軍發起攻擊。敵人見勢不好便向西黃村逃竄。馬勇帶領二連馬上向西黃村追擊。不料西黃村敵人火力很猛,竟被阻擋在一片開闊地里。馬勇見狀,馬上命令:機槍掩護,部隊快速沖過開闊地!發布命令的同時,馬勇身先士卒,沖在隊伍前頭。這時,一顆子彈飛來,把馬勇頭皮劃開一道大口子,立刻血流滿面。一名戰士把他背下來包扎好傷口,他又命令小號長用號聲命一連向西猛攻,三連四連從左右兩側包抄。在我軍三面夾擊下,偽軍亂了陣腳,節節敗退,最后丟下幾十具尸體,以及槍支和搶來的糧食,落荒而逃。</p><p class="ql-block">馬勇在戰斗中曾多次負傷。梁心明回憶說:“馬勇養傷回來,對我說,這是他第二次受傷,第一次是在冀南日本鬼子進行大掃蕩時,腿部中了一槍。但沒傷筋動骨,還跑了幾里路。”</p><p class="ql-block">黃村一仗雖未全部吃掉搶糧之敵,但沉重打擊了敵人的氣焰,四十四團和團長馬勇名聲大振,極大地鼓舞了當地抗日軍民的熱情。從此以后,駐扎在修獲武一帶的偽軍聽到四十四團和馬勇的名字都膽戰心驚,龜縮在炮樓里不敢出來。</p><p class="ql-block">在之后的幾個月里,四十四團在修獲武范圍內拔除了多處日偽軍據點,并以攻打收復木欒店(即武陟縣縣城)為最后一仗,迎來了抗日戰爭勝利的光榮時刻。</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四十四團官兵嚴陣以待</span></p> <p class="ql-block">日本投降,國民黨卻急不可待地開始同共產黨爭搶地盤。地處軍事要沖的豫北地區是兵家必爭之地。</p><p class="ql-block">1945年10月始,國民黨派重兵沿平漢路北上,直逼豫北,相繼占領了新鄉、安陽、獲嘉、武陟和修武等縣城。</p><p class="ql-block">在敵強我弱的態勢下,我太行軍區決定避其鋒芒,退出了修獲武地區。修獲武黨政機關退至焦作,四十四團駐守到武陟以西的楊梧槚村一線。</p><p class="ql-block">1945年12月,中共代表周恩來、國民黨代表張群(后改張治中)和美國總統特使馬歇爾組成的“軍事三人小組”成立,會商停止軍事沖突、恢復鐵路交通以及有關受降事宜等問題。</p><p class="ql-block">一個月后,由中共代表葉劍英、國民黨代表鄭介民、美國代表羅伯遜在北平組成軍事調處執行部(簡稱“軍調部”),監督停戰協定的執行。軍調部同時下設若干軍事調處小組,分赴各地。</p><p class="ql-block">停戰期間,在武陟縣發生了一件讓人啼笑皆非的故事——</p><p class="ql-block">此時,四十四團駐防的武陟縣楊梧槚村一帶,正處于國共軍隊的停戰交界線上。馬勇率部構筑數十里的防御工事,把守著焦作解放區的東南門戶。</p><p class="ql-block">而相隔幾百米,我軍陣地對面則是國民黨武陟保安團的陣地。兩軍相對,虎視眈眈。</p><p class="ql-block">初夏的一個早上,武陟保安團團長樊鴻賓指揮一個連的兵力向我四十四團陣地挑釁攻擊。這個樊鴻賓就是在收復武陟縣城時被我軍打敗后狼狽逃竄的武陟縣偽軍警備大隊的大隊長,后被國民黨收編,搖身一變又成了縣保安團團長。</p><p class="ql-block">馬勇得到報告,立即和政委盧路(四十四團成立不久,梁心明專職地方工作,政委由李壽山接任;李壽山他調后政委是盧路)、參謀長何雨農和政治處主任崔殿宸趕到陣地前沿。</p><p class="ql-block">馬勇觀察了地形,聽取了陣地守護連長的報告,判斷是國民黨軍有意挑釁,決定以牙還牙,給予迎頭痛擊。他命令部隊 :放敵人到五十米內,然后輕重火力一齊打,狠狠地打,決不放跑一個來犯之敵。</p><p class="ql-block">敵軍試探性進攻到距我陣地一百余米處,見我軍沒任何動靜,以為是我軍怕了,便大著膽子繼續向我陣地逼近。待敵人進入五十米范圍以內,馬勇一聲喊 :“打! ”我軍戰士一齊開火,輕重機槍、步槍、手榴彈雨點一般打向敵人,敵見我火力如此之猛,丟下二十多具尸體,狼狽回逃。</p><p class="ql-block">樊鴻賓偷雞不成蝕把米,氣急敗壞,于是倒打一耙,向駐新鄉市軍事調處執行小組狀告我軍侵犯蔣軍陣地,要求軍調小組立即前來查處。</p><p class="ql-block">馬勇早已料到敵人肯定會惡人先告狀,于是命令前沿部隊保護交火現場,委派何雨農參謀長以我軍前線中校指揮官的身份與軍調小組周旋。</p><p class="ql-block">上午十時半左右,兩輛美式軍用吉普向我陣地開來。我哨兵舉旗示意停車驗證,第一輛車不但不停,反而踩足油門向我方沖來,我哨兵立即鳴槍示警,命令停車。第一輛車聽到槍聲立即停車,美方和蔣方代表從車內鉆出來,連連解釋。</p><p class="ql-block">這時,從第二輛車中走出我方代表黃鎮將軍。黃鎮時任太行軍區副政委,這次設立軍調小組,被軍區委派為新鄉第十中心執行小組中共首席代表,臨時授少將軍銜。</p><p class="ql-block">何雨農立即上前向黃鎮將軍報告了情況。</p><p class="ql-block">三方代表來到交火現場。樊鴻賓到場,搶先誣告共軍違反停戰協議,首先發動進攻,打死士兵二十多人,要求三人小組嚴懲共軍前線指揮官。</p><p class="ql-block">何雨農理直氣壯地反駁說:請談判小組的將軍們看看蔣軍死在我軍前沿陣地的尸體,就會明白是誰在挑釁,是誰違背停戰協定!蔣軍尸體距我方陣地不到五十米,都是胸前中彈、面向我軍陣地倒下,這分明是蔣軍先攻擊我軍、我軍被迫自衛反擊所致,這是最起碼的常識。</p><p class="ql-block">蔣方代表在事實面前啞口無言,美方代表也無異議,只好點頭默認。</p><p class="ql-block">黃鎮將軍對我軍的相機處理給予了贊揚, 對何雨農說 :是非明白,事實如鐵,我軍完全是自衛,你們打得好!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p><p class="ql-block">這時,何雨農參謀長通過和蔣方代表核實,認出了樊鴻賓,立刻氣不打一處來,指著樊的鼻子大罵:你算是什么中國人!抗戰期間你投靠日本鬼子當漢奸,日本人投降了,你還勾結小鬼子在木欒店打死打傷我八路軍戰士,現在日本人走了,你又成了國民黨團長來搶奪人民的抗戰果實,你有什么資格來同我軍談判!</p><p class="ql-block">樊鴻賓當著三方代表的面被罵了個狗血噴頭, 一句話也不敢回,悄悄溜走了。</p><p class="ql-block">停戰協定簽訂僅僅半年,蔣介石便撕毀協定,調集大批軍隊大舉進攻中原解放區,并由此向各解放區發動全面軍事進攻。美方宣布調處失敗,全國性內戰爆發。</p> <p class="ql-block">解放戰爭中,修獲武縣在國民黨軍占領期間曾一度和武陟縣合并,梁心明改任武陟縣委書記。半年后修獲武縣再次恢復,梁心明仍為縣委書記。1948年夏,修武、獲嘉、武陟縣先后解放,修獲武縣完成了它的歷史使命,縣黨政機關并入獲嘉縣。</p> <p class="ql-block">四十四團則在同國民黨軍的斗爭中不斷發展壯大,從一個只有5個連建制的小團,發展為3個營9個連的大團,一千二百多人。</p><p class="ql-block">在劉鄧率晉冀魯豫軍區主力部隊挺進大別山、開展外線作戰后,四十四團成為太行軍區的主力部隊,馳聘豫北。</p><p class="ql-block">1948年正式編為野戰部隊(華北一兵團),又在徐向前司令員率領下進軍山西,參加了解放山西的三大戰役。</p><p class="ql-block">1949年1月,四十四團改編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十八兵團六十一軍一一三師五四五團。在太原戰役結束后,改隸一野,由彭德懷司令員率領轉戰陜西。最后,在賀龍(時任西南軍區司令員)率領下由陜入川,駐守川北,執行剿匪建政工作。</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這次到徐營,受到當地有關部門和領導的熱情接待。從左至右:徐營鎮副鎮長崔會武、獲嘉縣退役軍人事務局局長張紅波、徐營鎮黨委書記祁廷梁、筆者、獲嘉縣老區建設促進會會長(原縣人大主任)李淑萍、魯玉玲、縣老區建設促進會秘書長(縣委辦副主任)鄧昌亮</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聽取講解</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相互交流</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捐贈拙作——《我的父親——馬勇烈士》</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在望高樓四十四團團部舊址前留念</span></p> <p class="ql-block">修獲武縣委、縣政府和太行四十四團在抗戰烽火中誕生,在解放戰爭中成長,譜寫了紅色太行一段光榮的歷史。</p><p class="ql-block">感謝獲嘉縣各級組織,感謝徐營鎮黨政部門,你們不僅精心尋訪和保存下這些戰爭年代的紅色遺址,而且投入人力財力,辟為弘揚革命傳統的教育基地。你們做了一件功德無量的好事,做了一件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大好事!</p>
主站蜘蛛池模板: 砀山县| 新丰县| 琼中| 陆川县| 黔西| 文昌市| 北京市| 会昌县| 蒲城县| 洮南市| 建阳市| 监利县| 锦屏县| 湾仔区| 阿鲁科尔沁旗| 沁源县| 铜鼓县| 德阳市| 龙里县| 木里| 吴忠市| 玉屏| 福泉市| 河源市| 汝城县| 浠水县| 泉州市| 万年县| 沂源县| 龙山县| 鄢陵县| 延寿县| 通州区| 和林格尔县| 承德县| 屯留县| 冕宁县| 铜梁县| 莱西市| 华亭县| 惠东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