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維也納第二天的行程安排是自由活動,或者參加Gate 1的自費選項斯洛伐克首都布拉迪斯拉發(Bratislava)半日游。我們和大多數團友都選擇了后者,少數幾個團友沒參加,自行游覽維也納。</p><p class="ql-block">今天是整個行程中唯一沒有陽光的日子,天陰偶爾有點毛毛雨。早上8點半我們出發前往<span style="font-size:18px;">布拉迪斯拉發,出城時我們看到了多瑙河運河。</span></p> <p class="ql-block">維也納是多瑙河邊的城市,但多瑙河并不從市中心經過,在市中心經過的是多瑙河運河(Donaukanal)。它是多瑙河的一條支流,自1598年起被管理為一條水道。運河兩側有市場、咖啡館,還有步道供人們休閑鍛煉。</p><p class="ql-block">經過阿斯彭橋(aspernbrücke)時在大巴上拍的運河一瞥。</p> <p class="ql-block">1小時后大巴到達布拉迪斯拉發老城,停在三一教堂邊。我們在這與地導會合。</p> <p class="ql-block">三一教堂(Trinity Church)</p><p class="ql-block">全稱圣約翰馬塔教堂和圣菲利克斯瓦盧瓦教堂<span style="font-size:18px;">(Old Cathedral of Saint John of Matha and Saint Felix of Valois)。</span>它是<span style="font-size:18px;">一座巴洛克風格教堂,</span>建在古老的圣米迦勒教堂遺址上。<span style="font-size:18px;">三一</span>教堂外觀與維也納的圣彼得教堂相似<span style="font-size:18px;">,被認為是從后者</span>復制而來。</p> <p class="ql-block">從三一教堂前廣場南邊過馬路就是老城北門的前門。</p> <p class="ql-block">前門前面是一座<span style="font-size:18px;">磚結構</span>橋。地導說這是米迦勒橋(Michael's Bridge),建于1727年,是這座城市最古老的橋梁。在那之前這里是一座吊橋,橋下是護城河。<span style="font-size:18px;">米迦勒橋是米迦勒街(Michaelska)的起始段。</span></p> <p class="ql-block">橋的兩側各有一座雕像。</p> <p class="ql-block">右側的雕像是大天使米迦勒(St. Michael the Archangel)</p> <p class="ql-block">左側的雕像是圣約翰內波穆克(St. John of Nepomuk)。照片左邊是我們的地導,她的講解非常仔細,是個很好的導游。</p> <p class="ql-block">進入前門,里面是呈“L”形的甕城,左拐就見到了米迦勒門。地導說在中世紀老城東、南、西、北各有一座城門。<span style="font-size:18px;">米迦勒門是北門,因原來在三一教堂現址上的米迦勒教堂而得名。</span></p> <p class="ql-block">甕城的貝尼克斯珠寶店(Klenotnictvo Benix)就在<span style="font-size:18px;">米迦勒門邊上。地導開玩笑說:“這里女士們不能進,進去就不會離開了。”</span></p> <p class="ql-block">米迦勒門(Michael's Gate)</p><p class="ql-block">是唯一僅存完好的中世紀城門。它的歷史可追溯到13世紀,現在的巴洛克門塔是1758年重建的結果。前門與<span style="font-size:18px;">米迦勒門之間是甕城。現在甕城兩邊是商鋪和博物館。</span></p> <p class="ql-block">米迦勒門塔頂的圣米迦勒與龍的雕像。</p> <p class="ql-block">米迦勒門塔里的地面上有布拉迪斯拉發零公里點(Nulty kilometer Bratislavy)。</p> <p class="ql-block">在零公里點向南看米迦勒大街。</p> <p class="ql-block">塔樓內側(南側)大門上方的16世紀徽章。徽章頂部帶十字架的國徽代表下匈牙利國徽,底部中央有一扇大門的<span style="font-size:18px;">三塔城堡是</span>布拉迪斯拉發的城徽。</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劊子手的房子(Dom kata)</span></p><p class="ql-block">是塔門邊上<span style="font-size:18px;">一棟墻上掛著紅頭的房子。地導說墻上的紅頭表明這里曾經是城市劊子手的住所</span>。這所房子<span style="font-size:18px;">是一座國家文化古跡</span>。城市劊子手<span style="font-size:18px;">是父子相傳的</span>非常受人尊敬的職業。人們認為所有被處決的都是罪有應得,而<span style="font-size:18px;">劊子手作為處決的執行者則是懲惡除奸的化身。那時</span>處決是人人都不錯過的奇觀,第一個處決臺就在老市政廳前面的<span style="font-size:18px;">主廣場。</span></p> <p class="ql-block">米迦勒街一座街頭藝術雕塑,挺有意思。</p> <p class="ql-block">科爾佐石(Kameň KORZO)</p><p class="ql-block">位于米迦勒街南端與塞德拉斯卡街(Sedlarska)和文圖斯卡街(Ventúrska)交匯處。這座石雕非常吸睛,讓過往的游客好奇。地導說在20世紀50年代和60年代,<span style="font-size:18px;">Korzo是每個城鎮都有的街區咖啡館和奶吧。科爾佐</span>餐廳為工薪階層提供便宜快捷的餐食,被笑稱為<span style="font-size:18px;">“共產主義麥當勞”,是年輕男女喜愛聚會的地方。現在</span>Korzo傳統已經消亡,這座<span style="font-size:18px;">石雕</span>大概是一種懷舊紀念吧。</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科爾佐石。</span></p> <p class="ql-block">匈牙利皇家議會宮殿(Palace of the Royal Hungarian Diet)</p><p class="ql-block">是米迦勒大街南端的一座宏偉建筑,Korzo石雕就在它前方。它<span style="font-size:18px;">建于1753-56年,</span>1802-48年間這里是匈牙利議會所在地。現在它是大學圖書館(Univerzitná kni?nica v Bratislave)。</p> <p class="ql-block">文圖斯卡(Ventúrska)街緊接米迦勒街。它和米迦勒街一樣,兩旁林立著反映老城發展歷程的歷史建筑,地導帶我們沿街南行,不時給我們介紹一些路邊建筑。</p> <p class="ql-block">在文圖斯卡街北端看米迦勒街,左側是匈牙利議會宮殿。</p> <p class="ql-block">利奧波德保利宮(Leopold de Pauli’s Palace)</p><p class="ql-block">建于1775-1776年間,第一任主人和建造者是國王莊園皇家財產主要管理人利奧波德·德·保利。這座宮殿現在也是布拉迪斯拉發大學圖書館。</p> <p class="ql-block">宮殿外墻上的牌匾寫著:1820年九歲的弗朗茨·李斯特(Franz Liszt)在這里舉辦了一場音樂會。這場音樂會開啟了他的輝煌之旅。</p> <p class="ql-block">帕爾菲宮(Pálffy Palace)</p><p class="ql-block">是文圖斯卡街上的一座巴洛克風格宮殿,由它的第一任主人利奧波德·帕爾菲伯爵于1747年建造。<span style="font-size:18px;">1993-2012年間這里是奧地利大使館。</span></p> <p class="ql-block">宮殿外墻上的這塊牌匾寫著:1762年6歲的<span style="font-size:18px;">沃爾夫岡·阿馬德烏斯·莫扎特</span>在這座房子里舉辦了一場音樂會。</p> <p class="ql-block">濟奇宮(Zichy Palace)</p><p class="ql-block">建于1775年,第一任主人和修建者為弗朗蒂謝克·齊奇伯爵。宮殿擁有優雅而嚴格的古典主義外觀。19 世紀初,德國浪漫主義歌劇的創始人之一、作曲家海因里希·馬施納(Heinrich Marschner)曾擔任<span style="font-size:18px;">濟奇</span>家族的音樂老師。<span style="font-size:18px;">現在這里是一個畫廊,也是舉行民事婚禮和文化活動的場所。</span></p> <p class="ql-block">文圖卡斯街的南端與潘斯卡(Panska)街相交,這是交口處的街景。</p> <p class="ql-block">地導帶我們轉右來到潘斯卡街的一座大教堂前。</p> <p class="ql-block">圣馬丁大教堂(St. Martin's Cathedral)</p><p class="ql-block">是一座哥特式大教堂,位于潘斯卡街西端北側。它的歷史可以追溯到13世紀,是布拉迪斯拉發最大、最古老的教堂之一。</p><p class="ql-block">地導說公元10世紀起,普雷斯堡(今天的布拉迪斯拉發)就是匈牙利的一部分。1536年匈牙利被土耳其征服,領土被分割成三部分。匈牙利王國的殘余更名為皇家匈牙利,<span style="font-size:18px;">國王由</span>奧地利哈布斯堡王朝統治者出任。普雷斯堡成為皇家匈牙利的首都,是議會和中央當局所在地、和國王加冕之地。圣馬丁大教堂就是<span style="font-size:18px;">1563-1830年間匈牙利國王的</span>加冕教堂,在這加冕的赫赫有名的國王和女王有利奧波德一世、和瑪麗亞·特蕾莎。</p> <p class="ql-block">大教堂的塔頂置放了圣斯蒂芬王冠的鍍金復制品。</p> <p class="ql-block">圣馬丁大教堂周圍環境優美,西邊山上有宏偉的布拉迪斯拉發城堡。大教堂擁有寬敞的階梯式庭院,四周有許多名人雕像。</p> <p class="ql-block">簡·霍利雕像<span style="font-size:18px;">(Statue of Ján Holly)</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簡·霍利</span>是一位斯洛伐克天主教神父、作家、詩人和翻譯家,古典主義的代表。有意思的是,1984年發現的一顆小行星(編號19955)是以他的名字命名為<span style="font-size:18px;">Holly。</span></p> <p class="ql-block">伯諾拉克的半身像(Bust of Bernolak)</p><p class="ql-block">安東·伯諾拉克(Anton <span style="font-size:18px;">Bernolak)</span>是一位斯洛伐克語言學家,編寫了第一個斯洛伐克語言標準。</p> <p class="ql-block">尼奧洛格猶太教堂紀念碑(Neolog synagogue memorial)</p><p class="ql-block">教堂建于1893年,1969年為了斯洛伐克民族起義橋的建設而被拆除。<span style="font-size:18px;">尼奧洛格猶太教堂紀念碑就安放在它的遺址上。</span></p> <p class="ql-block">潘斯卡街南側排列著許多老建筑,最漂亮的卻是一座藥房。</p> <p class="ql-block">救世主藥房(Salvatora Pharmacy)</p><p class="ql-block">正對大教堂庭院廣場,是一座新文藝復興時期的建筑,由藥劑師魯道夫·阿德勒建于1904年。建筑正立面有一座救世主基督的石像。藥房無論從風格到外飾都十分亮麗吸睛,是布拉迪斯拉發新文藝復興時期建筑的杰出典范之一。它是<span style="font-size:18px;">一座受保護的古跡</span>。</p><p class="ql-block">地導說藥房里面更為漂亮,但不接受旅游團訪問。她建議我們自由活動時自己入內參觀。</p> <p class="ql-block">潘斯卡街區南側是維茲托斯拉夫廣場(Hviezdoslavovo námestie)。廣場與潘斯卡街平行,向東一直延伸到國家歌劇院。地導帶我們從廣場西端向東游覽。</p><p class="ql-block">廣場西端是一座瘟疫柱。</p> <p class="ql-block">瘟疫柱(Morovy st?p)</p><p class="ql-block">立于1713年,紀念1712年底襲擊布拉迪斯拉發的鼠疫流行結束。當時這座城市有3,860名居民死于鼠疫。瘟疫柱頂部是一組圣三位一體的雕塑。圍欄內有圣母瑪利亞和第一位匈牙利國王斯蒂芬一世的雕像。這兩座雕像位于瘟疫柱的兩邊,相向而立。斯蒂芬一世將匈牙利王冠放在枕墊上交給圣母瑪利亞。</p><p class="ql-block">瘟疫紀念柱全貌。</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赫維茲多斯拉夫</span>雕像(Statue of Hviezdoslav)位于廣場中央。</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帕沃爾·奧爾薩格·赫維茲多斯拉夫(Pavol Országh Hviezdoslav,1849-1921)是一位偉大的斯洛伐克詩人和作家。他在奧匈帝國最后幾十年馬扎爾化嚴重時期用斯洛伐克語創作,并復興了馬蒂卡--</span>斯洛伐克古老的國家文化和科學組織。廣場就是以他的名字命名。</p> <p class="ql-block">廣場南側的麗笙卡爾頓酒店(Radisson Blu Carlton Hotel)。這座建筑內還有奧林匹克賭場。</p> <p class="ql-block">斯洛伐克國家劇院(Slovak National Theatre)</p><p class="ql-block">是斯洛伐克最古老的專業劇院,由三個劇團組成:歌劇團、芭蕾舞團和戲劇團。劇院有兩座獨立的建筑,另一座是位于老城區的<span style="font-size:18px;">斯洛伐克國家劇院新</span>建筑。面前的這座是<span style="font-size:18px;">斯洛伐克老國家劇院,一座新文藝復興風格的歷史建筑。</span></p> <p class="ql-block">歷史建筑前有古城南門漁人門的遺跡,和木衛三噴泉(Ganymede's Fountain)</p> <p class="ql-block">我們的下一站是大主教宮。在一街之隔的潘斯卡街東端我們看到了一座非常有趣的雕像。</p> <p class="ql-block">庫米爾雕像(Cumil Statue)</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安裝于</span>1997年,旨在為城市增添情趣。這是一座古怪的青銅雕塑。描繪一個從下水道井蓋里探出頭來的人物。<span style="font-size:18px;">?umil</span>的意思是觀察者(watcher)。他探出頭來究竟在做什么?人們為此爭論不休,有說他在偷窺,有說他在工間休息...。不管如何解讀,這座雕像整體畫面非常可愛富有創意,是布拉迪斯拉發最上鏡的雕像之一。</p> <p class="ql-block">大主教宮殿(Primacial Palace)</p><p class="ql-block">是1778-1781年間為大主教約瑟夫·巴蒂亞尼(József Batthyány)修建的,故稱大主教宮。1903 年,布拉迪斯拉發市政府購買了這座宮殿。現在它是市長辦公室和市議會的所在地,被稱為新市政廳。</p> <p class="ql-block">地導帶我們來到大主教宮的東側門。</p> <p class="ql-block">東側門入口直通大主教宮的中央庭院。</p> <p class="ql-block">中央庭院中心的屠龍者喬治噴泉(George's Fountain)。</p> <p class="ql-block">地導把我們帶到旁邊的南庭院。這里寬敞安靜,在這她給我們介紹了大主教宮,也講了一些它不為人知的故事。在宮殿發生的最重要的歷史事件之一是拿破侖于1805年在此簽署了和平條約《普雷斯堡和約》<span style="font-size:18px;">(The Peace of Pressburg),</span>結束了第三次反法同盟戰爭。<span style="font-size:18px;">普雷斯堡(Pressburg)是1919年以前布拉迪斯拉發的德語名稱。</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地導還給我們講了在宮殿發生的另外一件轟動一時的事。1903年時任大主教離開時,將宮殿賣給了市政府。他在交易談判中得到了很好的價錢,滿意地走了。市政府隨即對宮殿進行了重建,沒想到</span>在墻里發現了六幅以前不為人知的掛毯。經鑒定這六幅掛毯是1630年代英國皇家編織廠(English Royal weaving factory)制作的17世紀戈布蘭掛毯系列,價值連城,超過了宮殿的售價。賣主聽到后坐不住了,立即向市政府索要掛毯。被拒絕后,他將市政府告上法庭,說他賣的是房子沒有包括家具。法庭認為墻內掛毯是房子的一部分,判歸市政府所有。如今這六幅英國掛毯已成為大主教宮的常設展覽。</p><p class="ql-block">南庭院。</p> <p class="ql-block">南庭院西側內波穆克的圣約翰<span style="font-size:18px;">雕像。</span></p> <p class="ql-block">穿過中央庭院,我們從大主教宮北側正門出來,看到了宮殿正立面全貌。這是一座新古典主義風格的淡粉紅色建筑,高雅漂亮,是斯洛伐克的建筑瑰寶之一。</p> <p class="ql-block">正立面前面是主教廣場(Primate's Square),廣場東側是老市政廳后門。</p> <p class="ql-block">老市政廳(Old Town Hall)</p><p class="ql-block">建筑群先后于14-15世紀之間建成,是斯洛伐克最古老的市政廳。從15世紀到19世紀末,這座建筑一直被用作市政廳。現在它是<span style="font-size:18px;">布拉迪斯拉發市博物館所在地。</span></p> <p class="ql-block">建筑群內是一個文藝復興和意大利風格的庭院。</p> <p class="ql-block">我們沒在庭院停留,直接從前門出去,進入主廣場。</p> <p class="ql-block">主廣場(Hlavné námestie)</p><p class="ql-block">位于老市政廳前,是布拉迪斯拉發的中心廣場。廣場中央是羅蘭噴泉(<span style="font-size:18px;">照片中位于右邊黑帳篷后面</span>)。</p> <p class="ql-block">老市政廳塔樓(Tower of Old Town Hall)</p><p class="ql-block">建于1370年,是建筑群最古老的部分,也是布拉迪斯拉發現存最古老的石頭建筑之一。它歷經炮火硝煙屹立不倒,今天塔身仍嵌著一顆1809年拿破侖軍隊炮轟城市時發射的炮彈。照片中塔樓二層哥特式窗戶左邊的一個黑色圓點就是當年留下的炮彈。</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位于老市政廳塔樓左邊的</span>耶穌會教堂<span style="font-size:18px;">(Jesuit Church)。它的大門和門廊上方有著十分精美的雕飾。</span></p> <p class="ql-block">導覽在主廣場結束,剩下有1個半小時的時間自由活動。雖然很想看大主教宮內的6幅珍貴掛毯,我們還是放棄了,選擇了去布拉迪斯拉發城堡。</p> <p class="ql-block">途中我們順道進了救世主藥房和圣馬丁大教堂內參觀。</p> <p class="ql-block">進入藥房,里面的美讓我們驚呆了。柜臺后的店員問我們有什么需要。我們說是慕名前來的游客,想在這看看拍拍照片。她笑笑說ok。</p> <p class="ql-block">藥房內最令人矚目的是前耶穌會藥房的古董藥柜。它們是1727年左右為普雷斯堡(今布拉迪斯拉發)圣馬丁住宅的需要而制作的,一些部件可以追溯到1658年。</p> <p class="ql-block">精美的天花板壁畫和雕飾。</p> <p class="ql-block">每件家具都透露著歲月滄桑的氣息。</p> <p class="ql-block">這家藥房一定要進來參觀。</p> <p class="ql-block">我們接著參觀了對面的圣馬丁大教堂。</p><p class="ql-block">大教堂中殿。</p> <p class="ql-block">時光倒退幾百年,這里的主角可是加冕的君王啊。物是人非,徒生感慨。</p> <p class="ql-block">教堂里面正在進行彌撒,錄了一段視頻。</p> <p class="ql-block">教堂邊的路牌指向去城堡的路。這條路一步一景,一定要走。</p> <p class="ql-block">沿臺階登上古老的城墻。</p> <p class="ql-block">大教堂的塔樓就在城墻上,是當年防御系統的一部分。</p> <p class="ql-block">城墻上有一座保存完好的半圓形建筑,看上去就像粘在防御墻上。它叫鳥堡(Bird Bastion),可能建于十四世紀。</p> <p class="ql-block">鳥堡曾經是城市防御工事的重要組成部分。周邊地區同樣迷人,鵝卵石街道和迷人老建筑將帶你回到過去的時代。</p><p class="ql-block">這是城墻內的通道,右邊是鳥堡內側。</p> <p class="ql-block">在這條街上可看到圣十字高地教堂(Church of the Elevation of the Holy Cross)的尖塔。</p> <p class="ql-block">行人天橋通往對面山腰,在這可以欣賞老城墻全貌。</p> <p class="ql-block">這座美女雕像位于上山的路上,命名為女巫(Bosorka)。它是由學院派雕塑家蒂博爾·巴特費伊 (Tibor Bártfay)創作。作者表示這件作品是為了向中世紀被燒死的女巫致敬而創作的。她們是聰明的女性,想要獻身于草藥學和醫學,在中世紀卻受到無端指控和殘酷懲罰,最終被燒死。<span style="font-size:18px;">到瑪麗亞·特蕾莎統治時期,燒死“女巫”才被禁止。</span></p> <p class="ql-block">雕像左邊是上山的臺階。</p> <p class="ql-block">布拉迪斯拉發城堡(Bratislavsky hrad)</p><p class="ql-block">坐落在多瑙河邊的一座巖石山上,它的歷史可追溯到8世紀末。那時它是<span style="font-size:18px;">尼特拉公國修建的一座帶有木制城墻的斯拉夫城堡</span>。現在的城堡是從那時起到18世紀之間重建和擴建的結果。</p><p class="ql-block">城堡防御堅固,是匈牙利王國少數幾座能夠抵御蒙古人1241-1242年間襲擊的城堡之一。1552-1784年間,城堡是匈牙利神圣王冠收藏之地。它的重要性使它成為<span style="font-size:18px;">布拉迪斯拉發的主城堡。</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城堡在望。</span></p> <p class="ql-block">城堡位于山頂,坐北朝南。城堡后面(北面)是城堡花園,花園在圍墻內。</p> <p class="ql-block">這是一座美麗的巴洛克花園。</p> <p class="ql-block">城堡東側的圣西里爾、圣麥托迪和圣戈拉茲德三圣雕像。</p> <p class="ql-block">城堡正立面。</p> <p class="ql-block">城堡前的斯瓦托普盧克騎馬雕像(Equestrian statue of Sv?topluk)</p><p class="ql-block">斯瓦托普拉克一世是大摩拉維亞的統治者,在他統治期間(870–871 年、871–894 年)<span style="font-size:18px;">大摩拉維亞</span>領土擴至最大,其中包括現代斯洛伐克。在斯洛伐克民族覺醒時期他被描述為“斯洛伐克國王”。他也<span style="font-size:18px;">被稱為斯瓦托普拉克大帝。</span></p> <p class="ql-block">雕像特寫。</p> <p class="ql-block">城堡前有一個觀景平臺,可以俯瞰城堡下方的多瑙河以及南岸城區。</p> <p class="ql-block">照片中橫跨多瑙河的大橋是斯洛伐克民族起義大橋((Most Slovenského národného povstania)。它<span style="font-size:18px;">是世界上最長的單塔單索面大橋,單塔頂部是一個像</span>UFO的大圓盤,所以又被稱為<span style="font-size:18px;">UFO大</span>橋。</p> <p class="ql-block">從南往北看城堡的西草坪廣場。</p> <p class="ql-block">城堡西立面。</p> <p class="ql-block">從北向南看城堡的西草坪廣場。</p> <p class="ql-block">城堡西大門。</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位于西南角的</span>皇冠塔是城堡現存四座塔樓中最大的一座。<span style="font-size:18px;">它建于13世紀,也是城堡內現存最古老的建筑。</span></p> <p class="ql-block">城堡東大門。</p> <p class="ql-block">下山過行人天橋時拍的UFO大橋。</p> <p class="ql-block">離開老城時,大巴經過UFO大橋。下圖是在橋上拍到的多瑙河。</p> <p class="ql-block">斯洛伐克是一個熟悉的名字,我們對這個國家卻知之甚少,它的首都布拉迪斯拉發更是此行才知道。今天雖然只有半日游,卻讓我們較好地了解了布拉迪斯拉發這座多瑙河上美麗的城市。布拉迪斯拉發與布達佩斯有許多相似之處。兩城都有城堡山,山上是歷史悠久的壯麗城堡,多瑙河從山下流過...。布拉迪斯拉發曾是長達近千年的匈牙利城市,甚至還曾是長達二百多年的匈牙利首都,比布達佩斯作為匈牙利首都時間還要長久。布拉迪斯拉發老城雖小,它那方磚鋪就的街道和街道兩邊的建筑卻散發出迷人的魅力,訴說著小城古老的故事。天氣雖不給力,卻掩不住小城的美麗,和我們尋幽探秘的熱情。</p><p class="ql-block">感謝我們的地導,帶我們一路行來,一路講訴著這座城市、這個國家經歷的事件。她對斯洛伐克與捷克的“天鵝絨分離”有一個非常平實的講述,讓我們大長知識;她甚至毫不諱言地提到今年斯洛伐克總理被刺前后發生的事情,客觀公正不帶個人好惡。大到國家大事,小到街頭雕塑,她都能解讀到位,有如一本百科全書。非常慶幸遇到了一位如此優秀的導游。強烈推薦布拉迪斯拉發,到中歐一定不要錯過,你一定會迷上這座美麗的多瑙河古城。</p>
主站蜘蛛池模板:
天等县|
吴忠市|
专栏|
化州市|
江城|
长葛市|
共和县|
图们市|
和静县|
闸北区|
濮阳市|
正安县|
虎林市|
平舆县|
延安市|
平谷区|
克什克腾旗|
尚志市|
普陀区|
梅河口市|
黄山市|
嘉禾县|
天柱县|
新平|
祁连县|
凤翔县|
湾仔区|
丰原市|
江川县|
大荔县|
阳东县|
苍溪县|
重庆市|
宜良县|
钦州市|
新密市|
龙南县|
杭州市|
元氏县|
巴青县|
宣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