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簡介</p><p class="ql-block">別稱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p><p class="ql-block">節日時間每年的12月13日</p><p class="ql-block">節日意義牢記歷史、勿忘國恥</p><p class="ql-block"> 1937年12月13日,日軍侵占南京后,公然違反國際公約,大肆屠殺手無寸鐵的平民和放下武器的中國士兵,南京三分之一的建筑被毀壞,市內發生近兩萬起強奸、輪奸的暴行,大量公私財物被掠奪,死難者總數根據戰后南京審判戰犯軍事法庭判決達30萬以上,古都南京遭受了一場空前的劫難。南京大屠殺慘案發生后,美國《紐約時報》、《生活》雜志、英國《泰晤士報》、蘇聯《真理報》、中國《中央日報》《新華日報》等中外媒體,均對日軍在南京的暴行作了大量的報道。留在南京的中外人士以及陸續回到南京的歐美外交官記錄或秘密拍攝了日軍在南京的暴行。當年親歷或目睹日軍暴行的南京軍民,留下了大量的證言。曾經參與南京大屠殺的日軍官兵,也留下了相關記錄。戰后,遠東國際軍事法庭和南京審判戰犯軍事法庭均對日軍在南京的暴行進行了審理與判決,做出了法的定論。2015年10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南京大屠殺檔案”列入《世界記憶名錄》。南京大屠殺慘案是日軍在侵華戰爭期間制造的無數暴行中最具代表性的一例,是野蠻對文明的扼殺,是人類的一場浩劫。一切愛好和平的人們,都不應忘記。</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重大意義</p><p class="ql-block"> 以中國國家名義進行正式紀念與公祭,其世界意義在于,促使人類歷史記憶長久保持喚醒狀態,而避免出現哪怕是片刻的忘卻與麻木,共同以史為鑒、開創未來,一起維護世界和平及正義良知,促進共同發展和時代進步。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勝利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作出了不可磨滅的歷史貢獻,共同消除了威脅世界和平的法西斯邪惡勢力,壯大了人類的進步力量,促進了全球的民族解放運動,對世界和平事業產生了深遠影響。“國家公祭日”古已有之,在古代稱為“國祀”,在中國,向來是先人們精神生活中的大事,《左傳》謂:“國之大事,在祀與戎”。歷朝歷代,在復雜的禮儀中,始終凝結成一個不變的核心,一個最根本的認識。如果說過去的祭天、祭地、祭祖的祭祀文化,反映的是一個文明成熟程度的話,大家對一段歷史的復原以及回憶,乃至將其定格、固化為一個“公祭日”,反映的則是整個民族的成熟與強大。任何歷史都是現代史,都對現實有著巨大的警鑒價值,而對歷史銘記,就是樹起了一面鏡子,無論是對企圖顛覆歷史的人,還是渴望和平的人,都需要這個鏡子隨時折射提示,從這個角度上說,中國的“國家公祭”,小而言之是中國人對自己同胞的記憶、緬懷,是對國人應有歷史價值觀的培養;大而言之,是中國人在替世界保留的一份珍貴遺產,是中國人就此確立與國際社會相處的尊嚴方式。</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歷史背景</p><p class="ql-block"> 南京大屠殺是中國抗日戰爭初期侵華日軍在當時的中國南京犯下的大規模屠殺、強奸以及縱火、搶劫等戰爭罪行與反人類罪行。日軍暴行的高潮從1937年12月13日攻占南京開始持續了6周,直到1938年2月南京的秩序才開始好轉。據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后遠東國際軍事法庭和南京軍事法庭的有關判決和調查,在大屠殺中有20萬以上乃至30萬以上中國平民和戰俘被日軍殺害,約2萬中國婦女遭日軍奸淫,南京城的三分之一被日軍縱火燒毀,財產損失不計其數。在中國,自1947年南京軍事法庭審判以來,普遍認為約有30萬人在大屠殺中遇難。在日本,日本政府承認“發生過殺害非戰斗人員和掠奪等行為”,但對遇難人數則曖昧不清,也有認為南京大屠殺不存在的“否認派”?!胺裾J派”的論調得到部分日本政商勢力的支持,在華人世界引起強烈反感,這也使得南京大屠殺成為嚴重影響中日關系的主要歷史問題之一。</p>
主站蜘蛛池模板:
梅河口市|
徐水县|
清河县|
阿拉善盟|
巴林左旗|
开鲁县|
阿克陶县|
米泉市|
台安县|
平和县|
竹溪县|
台南县|
阳原县|
晋州市|
乌拉特后旗|
民和|
宁乡县|
西昌市|
保亭|
巴里|
英山县|
九江市|
龙海市|
清苑县|
鄂托克旗|
辽中县|
蓝田县|
沙坪坝区|
治县。|
阆中市|
南漳县|
马龙县|
丹江口市|
静乐县|
关岭|
正安县|
孟津县|
东海县|
屯门区|
钟祥市|
华池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