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關于給與拿</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給是送與;拿是手取。人與人交往的時候,其實就是一個不斷給、不斷取的過程。唯一不同的是,有的人給是出于精神需求,有的人給則更多的是為了追求可預見的物質回報,如果說給的目的在于獲得,那么前者就是一種必然的因果關系,后者則多了些索取的意味。</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生活中,鄰里、朋友、同事之間的互相幫助,誰在乎那幾塊、幾十塊錢呢,今天,你請我吃飯 ,改日,我送你一件衣服,…… 生活中,如果只知道“拿”坐享其成,是不行的。一味地拿,總有一天會迷失生活的方向。只知道“拿”,不會“給”,永遠是單調乏味的,而且總有一天會被吃光用盡。不斷“索取”會使自己成為一個懶惰、自私的人。而“給”不但能創造物質財富,還能創造出豐富多彩的精神食糧。</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給”是寬容的,大度的,俗話說,宰相肚里能撐船,他帶著芳香;“拿”有些小氣,寧可少拿一點也不給予,有些大大咧咧,整天嘮嘮叨叨地說著李家少給一點大米,王家少給一點油。你想成為哪一種人?“給”是“拿”,還是“給”“拿”兼得?我認為“給”是快樂的,“拿”是心情沉重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高爾基的《花》里有這樣一段話:當你留給人們都是美好的東西,那么,你就會感到所有的人都需要你,你的心靈是豐富的,你的生活會輕松而愉快。他又告誡人們:在任何時候都要記住,給永遠比拿愉快。“給”可以使自己從心靈上得到快樂,同時,充實自己的生活,總有一天,也會有真正的回報,留給別人一份美好,自己也會得到一份美好。</p><p class="ql-block"> 有個朋友跟我聊天不小心說漏了嘴,她說:人與人之間都是利益關系,如果沒有利益關系就遠離。我聽了她說的話后打算慢慢遠離她,我不喜歡和利用自己的人打交道。生活中,人與人之間相處普遍是利益在維持,那么,在有人為了你全心全意付出的時候,你一定要珍惜,不能讓他(她)失望和傷心。畢竟,自愿給你物質的人,一定在心里也很在乎你,而那些嫌棄你的人,就連你伸手要,都不可能為了你付出。所以,每個人都應該珍惜那個愿意為你付出的人,遠離那個對你虛情假意的人。</p>
主站蜘蛛池模板:
彝良县|
都昌县|
怀宁县|
六枝特区|
海口市|
焉耆|
台山市|
娱乐|
布尔津县|
齐河县|
绥德县|
彰武县|
宝山区|
忻州市|
循化|
松原市|
长顺县|
麻栗坡县|
孟村|
定南县|
高雄县|
大安市|
五常市|
朝阳市|
磐石市|
绥阳县|
黄梅县|
阜平县|
奉化市|
闽清县|
河间市|
荔浦县|
宣恩县|
双辽市|
德格县|
荥阳市|
新绛县|
同仁县|
安仁县|
通州市|
格尔木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