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參觀博物館河北省博物院第二天,把昨天沒時間看的展館看完,還是覺得時間不夠用,同時覺得知識儲備不足,有些內容看不懂。當然也正是如此,在參觀過程中長知識。</p> <p class="ql-block">博物院北廣場</p> <p class="ql-block">名窯名瓷展館</p><p class="ql-block">河北在中國瓷器史上舉足輕重,早在三千多年前的商代,河北人就開始使用原始青瓷。至遲在北朝,河北人已在燒造瓷器。唐宋時期,河北系重要的瓷器產地,邢窯、定窯、磁州窯瓷器遍布國中,聲名遠播。元明清三代,河北地處京畿,因此,世界罕見的元瓷和明清官窯瓷器得以在河北流傳收藏。</p> <p class="ql-block">北朝瓷器</p><p class="ql-block"> 藁城臺西商代遺址出土的原始青瓷,開啟了河北使用瓷器的先河。東漢時期,瓷器走向成熟。北朝時河北開始燒造瓷器,東魏、北齊建都河北,在皇室和貴族墓葬中出土的青瓷,代表了當時中國北方瓷器燒造的最高水平。</p> <p class="ql-block">青釉仰覆蓮花尊</p><p class="ql-block">北朝</p><p class="ql-block">景縣封氏墓出土1948年出土。</p><p class="ql-block">全器上下用7層蓮瓣作裝飾,頸部有貼塑團龍,反映了北朝佛教盛行的社會習俗。器身高大,造型端莊,胎體細密,釉色勻稱,裝飾華麗,是北方青瓷的極品。器主為北朝名門望族。</p> <p class="ql-block">青釉龍柄雞首壺</p><p class="ql-block">北朝</p><p class="ql-block">贊皇西高村趙郡李氏家族墓出土</p> <p class="ql-block">邢窯瓷器</p><p class="ql-block"> 邢窯位于今河北省內丘、臨城一帶,因古屬邢州而得名。創燒于北朝,興盛于唐。主要燒造白釉瓷,兼燒青釉、黃釉、黑釉、醬釉和三彩器。邢窯白瓷造型規整,胎質細白堅致,釉色潔白瑩潤,有"似雪類銀"之稱,與南方越窯分別代表當時制瓷工藝的最高水平,形成唐代南青北白的格局。</p> <p class="ql-block">白釉鸚鵡形杯</p><p class="ql-block">隋代</p><p class="ql-block">內丘縣西關北遺址出土</p> <p class="ql-block">青釉卷云紋扁壺和三彩爐</p> <p class="ql-block">三彩臥兔枕</p><p class="ql-block">唐代</p> <p class="ql-block">三彩鴨形杯 </p><p class="ql-block">唐代</p><p class="ql-block">安新縣出土</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白釉雙魚背壺</p><p class="ql-block">晚唐五代</p> <p class="ql-block">定窯瓷器</p><p class="ql-block"> 定窯位于今河北省曲陽縣澗磁村及東西燕川村,因古屬定州而得名。始燒于唐,終于元。宋代時成為全國五大名窯之一,并為宮廷燒造貢瓷,達到制瓷藝術頂峰。定窯以白瓷著稱,兼燒醬釉、黑釉和綠釉產品。定窯產品有刻花、劃花和印花等各種裝飾,刻劃花線條流暢,印花構圖嚴謹,層次分明,具有極高的藝術水平,影響到山西、四川及江西景德鎮等一批瓷窯。</p> <p class="ql-block">白釉茶具</p> <p class="ql-block">"泰和丙寅"款四季花卉印花碗模</p><p class="ql-block">金代</p><p class="ql-block">曲陽縣北鎮村窖藏出土</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白釉鳳首壺</p><p class="ql-block">晚唐五代</p><p class="ql-block">曲陽縣潤磁村出土</p><p class="ql-block">鳳首壺是受波斯文化影響流行于唐代的一種器型,常見于金銀器。1996年曲陽縣澗磁村一個晚唐至五代的墓葬中出土定窯白釉瓷器30余件,既有器型高大的風首壺、塔形罐,也有小巧玲瓏的海棠杯、茶碾,四方委角盤等,是一次重要的定窯瓷器發現。</p> <p class="ql-block">白釉銅口碗 </p><p class="ql-block">宋代</p><p class="ql-block">宋代定窯以覆燒法燒造瓷器時,因器口緊貼墊圈,形成無釉的"芒口"。為了彌補芒口的缺陷,就用金、銀、銅等金屬片包鑲在口沿處,來美化器物。</p> <p class="ql-block">磁州瓷器</p><p class="ql-block">磁州窯位于今河北省磁縣觀臺鎮和彭城鎮一帶,始燒于北朝,宋、金達到高峰,延燒至今。磁州窯瓷器造型豐富,品種繁多,胎質較粗,格調粗獷產品以白地黑褐彩及剔、劃花瓷器著稱,并有綠釉黑彩、白釉紅綠彩及低溫黃、綠、褐彩色釉制品。紋飾灑脫活潑,富有濃郁的生活氣息,山水風景、動物花鳥、人物故事、詩詞歌賦、民謠俗曲皆可入畫。磁州窯是當時北方影響最大的民間窯場,影響遍及河南、山西、陜西、山東、江西、安徽和廣東等地,形成龐大的磁州窯系。</p> <p class="ql-block">三彩塔式罐 </p><p class="ql-block">晚唐五代</p><p class="ql-block">曲陽縣澗磁村出土</p> <p class="ql-block">三彩鳳首壺 </p><p class="ql-block">晚唐五代</p><p class="ql-block">曲陽縣澗磁村出土</p> <p class="ql-block">白釉黑彩詩文四系大瓶</p><p class="ql-block">元代</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白釉黑彩牡丹蘆雁圖梅瓶 </p><p class="ql-block">金代</p><p class="ql-block">獻縣出土</p><p class="ql-block">腹部繪纏枝牡丹。下腹部位荷塘蘆照圖,三只大雁信步葦品,幾點殘荷點罐其間,采用繪、刻結合技法,花葉,水草等用黑彩</p> <p class="ql-block">鎮館之寶</p><p class="ql-block">元青花釉里紅鏤雕開光蓋罐</p><p class="ql-block">是一件元代時期的青花釉里紅瓷器,通高41cm,口徑15.5cm,足徑18.5cm。罐體采用彩繪、鏤雕、堆貼等多種裝飾技法,共有11層紋飾。腹部作四組菱花形開光,開光內鏤雕四季花卉和山石,枝葉用青花渲染,花朵和山石用釉里紅涂繪。青花色澤濃艷,釉里紅顏色純正,藍紅輝映,工藝高超。</p><p class="ql-block">該開光蓋罐是元代青花瓷器的代表作之一,具有重要的歷史意義和藝術價值</p> <p class="ql-block">明清官窯精品</p><p class="ql-block">明清瓷器達到中國古代制瓷藝術高峰。瓷器品種增多,燒造技術純熟,既有青花、釉里紅、三彩、五彩、斗彩、粉彩、琺瑯彩等彩繪瓷、也有黑、白、藍、紅、黃、綠、青、紫等單色釉,還有各種窯變釉,五彩紛呈,絢麗可觀。除內銷外,大量瓷器遠銷歐、亞、非幾大洲,對世界瓷器制造業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專供宮廷和官府使用的官窯瓷器,更是精益求精,華美富麗。</p> <p class="ql-block">青花纏枝蓮紋雙獸耳罐 </p><p class="ql-block">清.乾隆</p> <p class="ql-block">藍釉描金博古紋天球瓶 </p><p class="ql-block">清.乾隆</p> <p class="ql-block">"儲秀宮"藍釉綠彩龍紋盤 </p><p class="ql-block">清.光緒</p><p class="ql-block">儲秀宮是故宮西六宮之一,慈禧入宮后曾居住在儲秀宮后殿,光緒十年慈禧太后五十大壽時又移居儲秀宮。此盤為儲秀宮之物,可能曾為慈禧太后所使用。</p> <p class="ql-block">走到下面展廳已經時值中午,講解老師均已休息,一些壁畫、石雕等精髓自己看不懂,因此簡單記錄于此。</p> <p class="ql-block">北朝壁畫展廳</p><p class="ql-block">壁畫是最早的繪畫形式之一,自古及今,盛衰有時,不絕如縷。今人談壁畫,言者必稱漢唐。殊不知北朝壁畫的藝術水平其實不在漢唐之下,只不過被歷史長久地湮沒了。</p><p class="ql-block">上世紀50年代以來,河北省境內陸續發現了一批北朝墓葬,其中東魏茹茹公主墓、元枯墓,北齊高洋墓、高潤墓、高孝緒墓,均有壁畫出土。這些壁畫,胡漢交融,奇幻瑰麗,驚世駭俗,獨具異彩,上承大漢遺風,下開盛唐先聲,用線自由飛動,揮灑自如,有滿壁風動之感,展現了北朝繪畫藝術的巨大成就。</p><p class="ql-block">此期,奉獻給觀眾的即是北朝壁畫的部分精品原件,以及為使觀眾更清楚的觀看而按原件繪制的臨摹品</p> <p class="ql-block">曲陽石雕展廳</p><p class="ql-block">曲陽是中國石雕藝術之鄉,白石雕刻尤為著名。從西漢開始,曲陽人開采當地白石,走上雕刻之路。世間所稱漢白玉即源于此。</p><p class="ql-block">河北省滿城縣西漢中山靖王劉勝墓出土的漢白玉石俑,是目前所見最早的曲陽石雕。</p><p class="ql-block">北朝時期,曲陽成為北方佛教造像中心。北魏晚期開始大量出現白石佛教造像,東魏、北齊又普遍運用了鏤雕、描金彩繪、圓雕大像等技法,藝術水平達于高峰。</p><p class="ql-block">隋唐時期,曲陽石雕超于純熟自然,人物形象或挺拔剛健、或婀娜多姿,雍容華貴,別開生面。五代王處直墓出土的伎樂圖女伶豐腴飽滿,浮雕門神威武雄壯,氣韻逼人,不遜盛唐,世所僅見。</p><p class="ql-block">元代,代表曲陽石雕最高水平的楊瓊主持了元大都建設,石雕藝術在建筑領域大放異彩,開辟了一個新的方向,影響及于以后各代。</p><p class="ql-block">明清兩代,京城的宮殿、亭臺、牌樓、廟宇、橋梁等建筑中,曲陽石雕無處不在,遺存至今。</p><p class="ql-block">以人民英雄紀念碑、毛主席紀念堂等為代表的當代建筑,深深鐫刻著曲陽工匠的印記。曲陽石雕以其特有的魅力和活力延續了兩千余年而長盛不衰。</p> <p class="ql-block">河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成果展</p> <p class="ql-block">皮影</p> <p class="ql-block">燕京八絕</p><p class="ql-block">即景泰藍、玉雕、牙雕、雕漆、金漆鑲嵌、花絲鑲嵌、宮毯、京繡八大工藝門類,它們充分汲取了各地民間工藝的精華,并逐漸形成了"京作"特色的宮廷藝術。</p><p class="ql-block">廊坊屬京畿之地,文化資源與北京一脈相承,尤其幾百年以來形成的以宮廷技藝為代表的區域性工藝美術種類"燕京八絕"傳統技藝。據記載,明清時期廊坊郊縣中就有藝人在北京學習,從事燕京八絕傳統技藝,20世紀五六十年代北京工藝品外貿公司在廊坊多個郊縣開辦了燕京八絕項目分廠。如今燕京八絕在廊坊遍地開花,使這種代表中華傳統工藝高峰的精湛技藝得以傳承。同時燕京八絕也是河北傳統工藝高水準的體現</p> <p class="ql-block">◆布糊畫</p><p class="ql-block">◆第四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名錄項目◆項目類別:傳統美術</p><p class="ql-block">◆屬地:承德市豐寧滿族自治縣</p><p class="ql-block">布糊畫是在繼承清代皇家宮廷傳統布糊藝術基礎上,集繪畫、堆秀、絹人、浮雕、唐卡、布貼畫等傳統制作技藝于一體的傳統美術類項目,至今已有200多年的歷史。布糊畫堅持對民間"補花"傳統技藝的繼承與創新,以真絲等面料包裹海綿制作成立體造型組件,加以色彩點染,配以絹花、金銀絲、珠飾等制作而成。</p> <p class="ql-block">《梅蘭竹菊》</p><p class="ql-block">作者:蒲德榮</p><p class="ql-block">項目 蛋雕 屬地:保定涿州市</p> <p class="ql-block">抗日烽火英雄河北展廳</p><p class="ql-block">自古燕趙多悲歌,這個展廳介紹了河北人民在抗日戰爭時期英雄故事,地道戰、地雷戰,英雄王二小,英雄母親,柯棣華,白求恩……,可歌可泣。</p> <p class="ql-block">博物院北區大廳</p> <p class="ql-block">河北省博物院具有國寶級的歷史意義和文化價值的十大藏品(十大鎮館之寶)匯總</p> <p class="ql-block">透雕龍鳳紋銅鋪首:</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透雕龍鳳紋銅鋪首</span>出土于燕國,它不僅反映了戰國時期燕國的政治和文化,還為考古學提供了解戰國時期建筑的信息。它的精美制作和獨特的藝術風格,展現了古代鑄造工藝的高超水平,具有濃厚的歷史厚重感。<span style="font-size:18px;">具有國寶級的歷史意義和文化價值。</span></p> <p class="ql-block">中山王鐵足銅鼎:</p><p class="ql-block">中山王鐵足銅鼎是中國迄今為止發現的最大的鐵足銅鼎之一,它是漢代中山王厝墓出土的珍貴文物,反映了漢代貴族社會的政治、經濟和文化狀況,對于研究漢代歷史和青銅器的制作工藝具有重要價值。</p> <p class="ql-block">錯金銀虎噬鹿屏風座:</p><p class="ql-block">錯金銀虎噬鹿屏風座是戰國時期中山國的青銅器,它是研究中國春秋戰國文化的珍貴實物資料,呈現了當時社會的生活形態和審美風格。具有重要的歷史意義和藝術價值。</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錯金銀四龍四鳳銅方案:錯金銀四龍四鳳銅方案出土于古中山國王厝墓,它展示了戰國時期中山國的社會制度和文化風貌,對于研究戰國時期的政治、經濟和藝術具有重要價值。此外,它的制作工藝精湛,動物造型生動細膩,呈現了少數民族的藝術風格,體現了鮮卑族的藝術風格和民族智慧,具有極高的史料價值和工藝美術價值。</p> <p class="ql-block">劉勝金縷玉衣:</p><p class="ql-block">劉勝金縷玉衣是我國首次發現、規格最高、最完整的玉制葬衣之一,它展示了漢代的皇家制度和貴族文化,對于研究古代服飾、葬俗和藝術工藝具有重要價值。</p> <p class="ql-block">透雕雙龍高鈕谷紋白玉璧:玉璧是西漢時期玉器中的珍品,出土于劉勝墓,它展示了西漢時期玉器雕刻工藝的精湛技藝,同時也反映了當時的審美趣味和文化風貌。</p> <p class="ql-block">長信宮燈</p><p class="ql-block">長信宮燈是中國迄今為止發現的最早、最大的青銅燈之一,它不僅展示了古代青銅鑄造技術的高超水平,還反映了古代宮廷生活的光亮和華麗。</p> <p class="ql-block">元青花釉里紅鏤雕開光蓋罐:</p><p class="ql-block">該開光蓋罐是元代青花瓷器的代表作之一,具有重要的歷史意義和藝術價值。它展示了元代瓷器制作工藝的精湛技藝,同時也反映了元代社會的繁榮和文化發展。</p> <p class="ql-block">錯金博山爐</p><p class="ql-block">錯金博山爐出土于劉勝墓。它展示了西漢時期青銅器制作工藝的高超水平,并且被認為是漢代文物中罕見的藝術珍品。錯金博山爐被譽為"史上最豪華的香薰",其精湛的工藝和奢華的裝飾彰顯了古代社會的繁榮和文化品位。</p><p class="ql-block">本次參觀這件寶物在養護中沒能見到真容,圖片來自網絡。</p> <p class="ql-block">白石彩繪散樂圖浮雕</p><p class="ql-block">白石彩繪散樂圖浮雕是五代時期的石雕藝術珍品,具有重要的歷史意義和價值。它展示了五代時期曲陽石雕的藝術風采,為研究中國音樂史提供了難得的形象資料。這件浮雕不僅彰顯了五代時期藝術的精湛技巧,也證明了曲陽石雕藝術在唐代至五代時期的卓越水平。</p><p class="ql-block">本次參觀這件寶物出差巡展中,沒能見到真容,圖片來自網絡</p> <p class="ql-block">美篇后記:</p><p class="ql-block">參觀博物館收獲之一,看人類發展200多萬年,我們個體生命不足百年,純屬一剎那,因此應該好好活著。</p><p class="ql-block">參觀博物館收獲之二,每件文物都是活的歷史,閃耀著中華文明的璀璨光輝,蕩漾其中,滋養身心,倍感幸運。</p><p class="ql-block">參觀博物館收獲之三,參觀兩天,做美篇用兩周多時間,費時費力,但是體會到了孔子說的“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p>
主站蜘蛛池模板:
库车县|
宜兰市|
安宁市|
介休市|
西昌市|
马公市|
松潘县|
灵寿县|
萝北县|
慈利县|
娱乐|
灵山县|
陇西县|
黄骅市|
勃利县|
阳谷县|
合江县|
柞水县|
湾仔区|
达日县|
斗六市|
峨边|
洛浦县|
吴忠市|
都安|
女性|
保亭|
丽江市|
雅江县|
莲花县|
瓦房店市|
彰武县|
东乌珠穆沁旗|
集贤县|
黄大仙区|
云阳县|
秭归县|
固镇县|
望都县|
华阴市|
新郑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