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去過苗寨,去過僮寨,還沒有領略過布依族寨子的風貌。此次貴州石門坎之行,順道尋訪了高蕩千年布依古寨。</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甫近寨子,滿眼都是鋪天蓋地的石頭。石路、石橋、石墻、石瓦、石門框、石橙、石碾、石磨、……儼然石器時代。</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這兒,你會深刻體會到什么叫靠山吃山,你也會贊賞布依族人就地取材,營造安樂窩的智慧。</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布依族人家屋頂的石瓦全是由一片一片厚薄均勻的石片疊壓而成,這取自于當地自然形成的片巖。片巖是在中低溫、中壓條件下形成的,通常與造山帶有關。在造山過程中,沉積巖被壓到地下深處,經歷高溫和壓力作用,逐漸變質形成片巖。這些片巖具有堅硬、耐磨、耐腐蝕、易加工等特點,是很好的建筑和裝飾材料。</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高蕩”是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是一個原汁原味的布依族村寨,位于鎮寧縣城西南12公里處,處于黃果樹大瀑布和龍宮兩個國家5A級風景名勝區之間,海拔1186.20米,氣候涼爽、四季分明。是夏天避暑的好地方,當地建有不少農家樂,每天100多元包吃住。</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高蕩四面環山,一寨端坐,北面靠山有兩處水蕩,山高水高,故稱“高蕩”,村寨因此得名。</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古寨民居始建于明代,至清代漸成規模,距今200~600年不等。石板房從上到下全部用石頭構筑,當地村民就地取材,較厚的切割做墻,平整點的作瓦片。現保存完好的古民居共151棟423間,因山高路遠,地處偏僻,幾乎未被破壞。高蕩古寨是目前保存最為完好的布依族村寨之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盡管有150多棟古民居,但老樹發現,整個古寨并無像江南一樣的深宅大院。大多古民居也就是三間房子,優劣只在石頭用的整齊與否。</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貴州地無三尺平,崇山峻嶺居多,土地很難集中,經濟作物以及水果很難運出來。因此也少有“大土豪、大地主”。記得前些年路過黔東南的黎平,去參觀遵義會議前的一個重要會議——黎平會議的舊址。當時毛澤東尚未謀得中央紅軍的主導權, 還不能享受與周恩來一樣的單間。給人印象深刻的是,舊址中展出的“打土豪,分田地”的勝利果實之一,一只普通的農家吃飯用的白色的瓷碗。紅軍長征兩年時間,在貴州就徘徊了149天。真不知道,在貴州的窮鄉僻壤,紅軍是如何獲取生存資源的?解放以后的大三線建設,也算是掌權之后的毛澤東給當年“叨擾”貴州百姓的一種補償吧。</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高蕩古寨邊的梭羅河,河水由四周高山上的清泉匯流而成</p> <p class="ql-block">片石巖層肌理</p> <p class="ql-block">梭羅河上的古石橋,明永樂年間,朱元璋部下所建</p> <p class="ql-block">古寨最高處防匪望風用的石堡。</p>
主站蜘蛛池模板:
特克斯县|
土默特左旗|
彭州市|
五原县|
中宁县|
固镇县|
三门峡市|
涟水县|
岳阳县|
纳雍县|
库尔勒市|
贵州省|
乐都县|
西畴县|
治多县|
遂平县|
木里|
玉屏|
马尔康县|
黔西县|
景泰县|
富宁县|
孝昌县|
台安县|
泸水县|
周宁县|
邻水|
拉孜县|
衢州市|
海南省|
茌平县|
乌拉特前旗|
东乡县|
微博|
龙胜|
泾川县|
湖北省|
彩票|
布拖县|
兰溪市|
镇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