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早聽說常平北面有個不大的城堡,名曰“碗子城”,前年去山西澤州聚壽山時路過,但并未停留。</p><p class="ql-block"> 今日探尋的目標就是碗子城。碗子城位于孟良山(因孟良在此山上扎寨而得名)半山腰,太行八陘中的第二陘“太行陘”古羊腸坂穿城而過。因與其北面的古要塞太行關(天井關)同在羊腸坂上的緣故,在戰略上又被視為太行關之門戶。</p> <p class="ql-block"> 關于碗子城的建造時間已無從考證,據《懷慶府志》記載:“在府城北六十里,太行山頂,其路羊腸百折,中有平地,僅一畝,唐初筑城,以控懷慶、澤州之要沖。其城雖小,故名。”</p><p class="ql-block"> 《澤州府志》記載:“縣南九十里,太行絕頂,群山迥匝,道路險仄,中建小城若鐵甕。唐初筑之,以控懷澤之沖,其城甚小,故名。又以其山險峻,形如碗然,云碗子城。”</p><p class="ql-block"> 懷慶、澤州二地府志均認定建造時間為“唐初”,其實現存的碗子城是唐后歷朝歷代多次增建而成。碗子城有東西二門,城堡平面呈圓形,北靠陡壁,南臨懸崖。城堡內有房舍遺址,應為駐守官兵生活所用,城門左右兩側有安裝城門軸的凹坑,城堡外還有牛馬墻。城堡設施完備,如閉關則無法通行。</p> <p class="ql-block"> 碗子城西南的山壁上有“古羊腸坂”四個楷體大字,十分顯眼。字體呈灰白色,依山崖而鐫刻,每字四十五厘米見方。關于“古羊腸坂”為誰所寫,學界存在爭議:一說是清代“兩代帝師”翁同穌所書,然而據《澤州碑刻大全》,“古羊腸坂”四字實則為“全州蔣琦齡題”,勒石者為阮棻。由于多年風雨侵蝕,摩崖石刻左右兩邊的字跡已模糊不清,難以辨認。</p><p class="ql-block"> 登上碗子城,可以清晰看到對面山腳下的十八碓臼,一大一小共九對兒。在古代,用碓臼或石磨來研磨糧食,再把研碎的糧食用細紗籮篩出面粉,以便用來供應軍糧。由此也可看出當年駐軍數量之多。守衛碗子城將士們的后代在不遠處的后山定居下來,逐漸形成了一個村莊,就是澤州縣晉廟鋪鎮的“碗城”村。</p> <p class="ql-block"> 碗子城雖小,卻是太行陘南端第一道關口,是連接中原與晉地的重要通道,戰略意義重大,因此各個朝代都在此駐兵。清朝乾隆時河內知縣范照黎曾在《碗子城》一詩中這樣寫道:“城如碗大踞高山,梁晉稱兵角此關。”</p><p class="ql-block"> 公元207年,曹操北征叛將高干,途中經過羊腸坂。山高路險,適逢大雪,北風呼嘯,虎豹當道,加上羊腸坂崎嶇難行,車輪為之而折斷損毀。面對艱難的羊腸坂,天也不作美。令他愁緒滿腹,抑郁難消,于是仰天長嘆,揮筆寫下著名的《苦寒行》:“北上太行山,艱哉何巍巍!羊腸坂詰屈,車輪為之摧。”唐代大詩人李白也曾寫下走羊腸坂艱難的詩句:“五月相呼度太行,摧輪不道羊腸苦”。</p> <p class="ql-block"> 碗子城與羊腸坂相比,許多人未必知道碗子城,而羊腸坂可是大名鼎鼎,在歷史上知名度頗高。羊腸坂自古為京洛孔道,豫晉交通之咽喉。因其在山間崎嶇纏繞,形似羊腸而得名。《戰國策》中關于“羊腸坂”的重要性是這樣評價的:“得天下要決羊腸之險,塞太行之口”。</p><p class="ql-block"> 唐玄宗時期,安祿山起兵造反,叛軍勢如破竹,很快便攻下了東都洛陽和西京長安,大唐江山搖搖欲墜,大將郭子儀力挽狂瀾,他從太原發兵,沿羊腸坂南下,出太行,收復洛陽。期間曾在碗子城屯兵,郭子儀審時度勢,遂決定修筑“碗子城”要塞,防范叛軍反撲進攻,碗子城由郭子儀所筑的說法就在此。</p><p class="ql-block"> 大宋建隆元年,潞州節度使李筠起兵反宋,他從潞州南下,占領了澤州城,計劃從碗子城南出太行下中原,直取東京汴梁。</p><p class="ql-block"> 趙匡胤派自己的把兄弟石守信掛帥前去征討。石守信不負眾望,與高懷德一起在長平把叛將李筠的部隊打敗,李筠狼狽撤回澤州城堅守不出。石守信索性把澤州城圍了個水泄不通。遂向趙匡胤稟報:“城破在朝夕,大駕親臨,一鼓可平。”</p> <p class="ql-block"> 趙匡胤接信后當即決定親自上前線督戰。他沿羊腸坂入太行,路經碗子城時,“山多石,不可行”,趙匡胤就帶頭用自己的馬馱石頭,其他的將士也紛紛行動,能馱則馱,能搬則搬,硬是用一天工夫“平石為道”。越過碗子城、天井關,順利到了澤州城下。皇帝親臨,三軍頓時士氣大增,很快攻下了孤城澤州,平叛取得成功。直到今天,碗子城下趙匡胤率士兵平整出的道路仍然清晰可見。</p><p class="ql-block"> 1939年的抗戰初期,這里曾發生過著名的“碗子城阻擊戰”,日本為了打通豫晉通道,包圍中國軍隊,分割并摧毀晉冀豫地區的抗日根據地。日軍氣勢洶洶一路北上,不惜動用飛機、大炮以及坦克等重型武器對駐守碗子城一帶的中國守軍發起攻擊。當時國民革命軍第40軍115旅,奉命在太行關、碗子城一帶阻擊日軍,中國守軍英勇作戰,奮勇殺敵,前前后后打了47天,共消滅日寇2000多人,但我軍也付出了慘重的代價,3000多抗日將士長眠于此。關于此役,常平村北面山坡上的“祭奠常平阻擊戰四十軍抗日陣亡將士紀念碑”上有專文介紹。</p> <p class="ql-block"> 站在紀念碑前,仿佛聽到了漫山遍野的沖鋒喊殺聲,密集炮彈呼嘯而來的爆炸聲,仿佛看到了頭頂飛機投擲下來的航彈,將山上燃燒成了一片火海。將士們視死如歸,打退了日本鬼子一次又一次地進攻,陣地前尸體遍地,鮮血浸透了山上的泥土。此刻,我心里升騰起對日本鬼子的痛恨,默默向長眠在這里的烈士們致敬!</p><p class="ql-block"> 漫步羊腸坂,青石鋪就的道路高低不平,想想這腳下的古道,戰國時期秦國大將白起、三國梟雄曹操、唐朝宰相狄仁杰、大宋皇帝朱元璋等歷史名人都曾在此留下足跡。也不知經歷多少年了,石頭上竟然還殘留有深深的馬蹄窩。</p> <p class="ql-block"> 是啊,羊腸坂古道,還有這碗子城,不知道經歷過多少千軍萬馬,見證過多少次刀光劍影,聽過多少回馬幫商隊那清脆的銅鈴聲。</p><p class="ql-block"> 遠望,夕陽余暉中的碗子城好似一位風燭殘年的老人,在莽莽山嶺間顯得那樣的古老滄桑,唯有城頭門楣上鑲嵌著的“南通伊洛”“北達京師”的石匾,還能感受到羊腸坂、碗子城昔日南來北往的繁盛場景。</p><p class="ql-block"> 冷風陣陣,山間的野草在風中瑟瑟發抖,一派蕭條,唯有那羊腸坂古道蜿蜒曲折,孤獨伸向暮色中的遠方。</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寫于2024.12.31夜</p>
主站蜘蛛池模板:
连江县|
壤塘县|
乌恰县|
通渭县|
中阳县|
娱乐|
合水县|
崇礼县|
德惠市|
太湖县|
商城县|
二连浩特市|
和静县|
永川市|
尚志市|
奉化市|
平阳县|
阿勒泰市|
海淀区|
吴桥县|
东辽县|
稷山县|
北京市|
乌苏市|
昂仁县|
广南县|
远安县|
灌南县|
徐水县|
林芝县|
磐安县|
香港
|
毕节市|
万源市|
津市市|
泰和县|
土默特右旗|
翁牛特旗|
天津市|
重庆市|
滨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