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在天臺星羅棋布的風景名勝中,歡岙這個地名顯得有些低調。如果不是每周末一爬選在歡岙古道,我們這群人中也沒幾人知曉歡岙,更別說走過歡岙古道。其實,歡岙大有來歷。</p> 歡岙的由來 <p class="ql-block"> 歡岙,是天臺山儒學文化的發脈地。公元五世紀中葉,名儒顧歡從家鄉海寧鹽官翻山越嶺來到天臺山楢溪山岙開館講學,時長近30年。特別他在此撰寫的《夷夏論》,以儒家的華夷之辨為出發點,尊崇道教,排抑佛教,借儒家“夷夏之防”的民族觀否定佛教在中國傳播。《夷夏論》收錄到《隋書》《舊唐書》《新唐書》中,影響世人。當地后人為了紀念他,將他的姓名和思想言論觀點融入轄區內的山、溪、岙、嶺之中,因此就有了顧儒嶺、歡山、歡溪、歡岙等等。</p> 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p class="ql-block"> 歡岙,在近代影響也比較深遠。天臺瓦窯(歡岙一個自然村)革命運動在這里起步。期間,歡岙農民運動轟轟烈烈,并建立歡岙赤衛隊,后并入浙南紅軍第二獨立團。如今,這里建立了瓦窯革命紀念館、天臺縣委會議舊址、浙南紅軍第二獨立團碑,成了天臺愛國主義教育基地。</p> 歡岙古道 <p class="ql-block"> 12日7日,純粹爬山的閑三群友19人并沒有如文人墨客、先鋒黨員他們在瓦窯留停研究、感悟初心。我們在江副的帶領下,按照設定的爬山軌跡,匆匆地從歡岙下周村起步,環線下周~瓦窯~牛及坑~閘魚頭~石羅灣~巖門~犁壁巖~馬鞍鳥~廿里岢~大路吳~歡東~百丘~下周等十幾個自然村和拐點,全程11公里。</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原以為走了這么多地方,能把歡岙翻個底朝天。沒想到,網上事先查的軌跡里的地方,走到的了了無幾。什么小吉嶺、蒼龍嶺、東門嶺,什么天然土洞、巨石搖鈴,什么石研古村、歡山煙雨,什么石浪櫻花、吊船巖崗,在哪哪都不知道。</p> <p class="ql-block"> 或是走的太快忽略了,又或是在另條道上。既定的目標,沒有找全。可見,歡岙之大,歡岙之懸。難怪,天臺瓦窯革命能從這里起動,天臺縣委會議也能安全在這里召開。古道尚未走全,群友仍需努力。</p> <p class="ql-block"> 這次徒步,這個季節,最美的當屬紅楓、銀杏、烏桕、水杉、高粱藨了。或紅或黃,或白或青,滿山斑斕,美輪美奐。每當遇到成片,群友們都合不攏嘴巴、移不動眼睛、邁不開步伐,只想停留會兒、再停留會兒……</p> <p class="ql-block"> 其次,就是滿山的茅草被霜凍的火紅,如革命的旗幟,在寒風中飄揚,讓人感受到生命的壯烈和堅韌。</p> <p class="ql-block"> 再是,百丘路上罕見成排多肉缸栽。說是缸栽,其實就是盆栽。只是這花盆,是人為割缸變盆。獨具匠心,非常美觀。山上隨處可見的多肉隨手插上,都是份藝術品。可見,百丘人家極其用心。</p> <p class="ql-block"> 從清晨趕到歡岙,到大正午環線一圈,肚子早已唱空城計了。本來在百丘找好人家已開始自燒,奈何群友把肉漏忘在車里,只得好事多磨收菜打包回到終點下周文化禮堂自燒。不過,文化禮堂場地寬敞、廚具齊全,群友們動手能力又強。一鍋面條,幾個小菜,瞬間完成,味道超贊。這氛圍,尤似過大年,紅紅火火。</p> <p class="ql-block"> 半天的古道徒步在我們的賞楓追史中悄然而過。雖然我們沒有找到既定的目標,但是徒步路上能夠了解到歡岙的由來、親臨瓦窯革命歷史紀念館學習,能將紅色革命精神傳承出去。如此,足矣。</p>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宝山区|
苏尼特右旗|
会东县|
郁南县|
阜康市|
靖远县|
久治县|
千阳县|
即墨市|
巴林左旗|
靖远县|
武平县|
米林县|
洪江市|
东海县|
洛南县|
莱西市|
武隆县|
沁源县|
常山县|
两当县|
闽清县|
临高县|
刚察县|
白城市|
郎溪县|
永春县|
崇仁县|
石门县|
陕西省|
龙川县|
进贤县|
嘉祥县|
绵竹市|
金溪县|
突泉县|
盐山县|
双江|
和硕县|
若尔盖县|
洪湖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