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2008奧運會的閉幕式上,云南民歌《小河淌水》的表演,唱紅了彌渡。這次來大理,就是要了卻某人的一個心愿——去看看《小河淌水》的故鄉。</p> <p class="ql-block">11月30日下午我們離開巍山,沿著彌巍公路,翻越沙帽山到彌渡縣城。</p><p class="ql-block">這里有彌蒙古道,它因連接彌渡和蒙化(巍山)而得名。據史料記載,這條古道為東北——西南走向,總長約70—80公里,是徐霞客所記“迷渡道”向西延伸。是一條連接茶馬古道和南方絲綢之路的重要連接線,也是彌蒙之間有史以來的主要通道。</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從巍山縣城出發沿彌巍公路往東22公里,在巍山縣和彌渡縣交界的隆慶關隘口即是鳥道雄關。</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鳥道雄關是古代“西南絲綢古道”人馬驛站的重要通道,這里植被良好,森林茂盛,環境幽靜。在這個關隘口,刻有一塊“鳥道雄關”的石碑,史料記載這塊碑刻于明朝萬歷年間。</span></p> <p class="ql-block">下午三點多我們到達了彌渡縣城。彌渡縣位于云南省西部,大理白族自治州東南部。在唐代,彌渡是南詔王國的腹心之地。</p> <p class="ql-block">在彌渡的第二天,我們先去了位于彌渡縣西面約6公里的太花鄉鐵柱廟村的“南詔鐵柱廟”。</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孫髯翁在昆明大觀樓“天下第一長聯”的下聯中有寫道:漢習樓船、唐標鐵柱、宋揮玉斧、元跨革囊……,其中的“唐標鐵柱”便是今天我們要追尋的影跡。</p> <p class="ql-block">據介紹,“南詔鐵柱”是彌渡縣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是全國留存下來唯一的唐·南詔時期古鐵柱實物,也是西南地區各民族融合發展的實物見證,顯示了“威鎮彌”、“標績全滇”的神威。南詔鐵柱廟因“南詔鐵柱”立于廟內而得名。</p> <p class="ql-block">南詔鐵柱廟占地面積6000余平方米,為一進三院中軸線對稱布局,由前、中、后、北四院組成一組完整的古建筑群。</p> <p class="ql-block">鐵柱廟廟內環境清幽宜人,高大翠綠的古榕,造型古樸的梅樹,色彩繽紛的茶花、天竺葵、秋海棠,芳香襲人的桂花,幽靜自然的紫竹林……。青石板鋪就的整齊路面和樹木搭配得相得益彰的山石,營造出一種肅穆、優雅的古剎氛圍。</p> <p class="ql-block">南詔鐵柱鑄于南詔建極十三年,柱身中段有直列陽文楷書“維建極十三年歲次壬辰四月庚子朔十四日癸丑建立”(“建極”為南詔第十一代國王蒙世隆年號),即唐咸通十三年(872年)建立。是研究南詔時期歷史、宗教和冶金技術的珍貴文物,具有很高的歷史和科研價值。</p> <p class="ql-block">大門上的匾和兩邊的對聯書寫出自我國著名的社會學家費孝通先生之筆。</p> <p class="ql-block">離開南詔鐵柱廟,我們沿著G214、祥臨公路到達苴力鎮,再沿著一條柏油路上山直達密祉鎮。山路很寬敞,但不是國道,彎道比較多,因此車速不快,大約一個小時左右我們到達了密祉鎮。</p><p class="ql-block">密祉古稱“六詔咽喉”,是聞名全國的“花燈之鄉”、“文化之鄉”、“世界名曲《小河淌水》故鄉”。</p> <p class="ql-block">我們先來到花燈廣場,首先映入眼簾的便是在廣場西面的密祉大寺。大寺始建于清朝乾隆年間,每一磚一瓦都透露出歷史的厚重感。</p> <p class="ql-block">之后按照導航把我們帶到了游客中心。在游客中心不遠處有家“壹號豆腐宴”的家庭餐館。據介紹,密祉豆腐宴是一個專稱,特指以密祉豆腐為主要加工食材做成的“豆腐全席”,地道、耐品、令人回味無窮。村子里有幾家豆腐宴,也許是旅游淡季都沒開門。</p> <p class="ql-block">進入密祉古街,完全沒有商業氣息,滿是鄉土氣息。小鎮非常原始,可以看見幾個老人坐在魁星閣里聊天,時不時還有三五個小孩子在追逐玩耍,五顏六色的燈籠一排排掛在街頭,非常壯觀。</p> <p class="ql-block">魁星閣位于文盛街北出口處,青瓦覆蓋和鉤角飛檐,頂層高高掛著“魁光普照”的匾。</p> <p class="ql-block">密祉的古建筑群文盛街是一條自唐代至民國時期的古驛道,是滇西茶馬古道的重要組成部分,有“中國歷史文化名村”之稱。文盛街茶馬古驛道也是國家級文保單位。街道兩旁保存著眾多文物古跡,如馬店、馬廄、馬鞍等,每一處都透露出古樸典雅的氣息。</p> <p class="ql-block">馬店是茶馬古道上來往馬幫住宿歇腳的地方。自明清以來,地處滇西的邊陲小鎮密祉因為馬幫來往頻繁,開設了不少馬店,如文盛街的聶家馬店、楊家桂花店、楊家馬店等。</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楊家馬店</span></p> <p class="ql-block">聶家馬店</p> <p class="ql-block">道路中間的長石條便稱為“引馬石”。</p> <p class="ql-block">又是一個收獲的季節。</p> <p class="ql-block">難怪曬玉米的簸箕要這么大</p> <p class="ql-block">也來感受這豐收的喜悅</p> <p class="ql-block">石家耕讀大院</p> <p class="ql-block">很想參觀馬幫陳列館,可惜陳列館的大門緊鎖,只能拍張照。</p> <p class="ql-block">文昌宮國學館</p><p class="ql-block">文昌宮國學館由近現代文明的文盛街“大木匠”劉京安負責設計建造的傳統建筑,也是民國以前當地鄉紳文士摩拜文昌帝君,開展祭孔崇文活動的重要場所。隨著歷史變遷,文昌宮曾幾易其用。如今,文昌宮也作為傳承教育文化事業,開展愛國主義教育的重要場所。</p> <p class="ql-block">我們在文盛街中央的一條小巷里找到了尹宜公故居。</p> <p class="ql-block">這是一座土木結構,青瓦屋頂,為明清時期的走馬轉閣樓。</p> <p class="ql-block">故居基本形成了以介紹尹宜公生平及歌曲《小河淌水》為主題,兼具歷史紀念性、藝術性的立體多元陳列展覽體系,充分體現了歌曲《小河淌水》與“民歌之鄉密祉”的天然聯系。</p> <p class="ql-block">《小河淌水》的粉絲</p> <p class="ql-block">走在文盛街,仿佛自己穿越時光,來到這座古老的鎮子,感受那古色古香的韻味,聆聽那悠遠的歷史回響。似乎能看到青石板路上,行人匆匆,馬蹄聲聲……</p> <p class="ql-block">古街的盡頭是鳳凰橋,它是古驛道上極負盛名的古橋梁之一,歷經近千年風雨,如今依然是南來北往進出文盛街與外界溝通的主要道路。2013年,鳳凰橋及茶馬古道驛站文盛街被國務院列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p> <p class="ql-block">據說《小河淌水》里阿哥阿妹離別的橋頭就是這座鳳凰橋,</p> <p class="ql-block">鳳凰橋旁邊的服務站,是熱播劇《去有風的地方》的取景地之一。</p> <p class="ql-block">穿過鳳凰橋,從文明閣下通過,往右轉便去往珍珠泉。珍珠泉的水非常清澈,周圍有震動時就會冒出一串串水泡,像一串串珍珠,因此得名。</p> <p class="ql-block">亞溪河是密祉鎮的母親河,也是世界名曲《小河淌水》的發源地。</p> <p class="ql-block">密祉因《小河淌水》而聞名于世。但這里不僅有世界名曲,更有古道情韻。走在這茶馬道上,暢想古街人文,上千年的文明通過這條小小的驛道得以傳承,經過歲月的洗禮,昔日的繁榮雖然早已不見蹤影,但留給我們的是深厚的文化底蘊。</p>
主站蜘蛛池模板:
大连市|
长子县|
南召县|
临澧县|
娄底市|
琼结县|
射洪县|
蒙城县|
蒙自县|
平泉县|
淮滨县|
望城县|
隆德县|
迁安市|
泰来县|
定陶县|
平利县|
邯郸县|
阳谷县|
水城县|
连南|
彰武县|
桐柏县|
金寨县|
普兰店市|
林西县|
奉新县|
鲁山县|
文水县|
西和县|
镇安县|
绵阳市|
马山县|
那坡县|
綦江县|
舞钢市|
滦南县|
盐源县|
泸州市|
怀宁县|
八宿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