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站在時光的河畔,我已滿懷滄桑,但常常忍不住回頭張望,看我懵懂無知的純真歲月,看我朝氣蓬勃的青春年華,看我跌跌撞撞的忙碌日常……</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一 童年時光</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黃土高坡腳下,北川河緩緩流過,高低起伏綠樹成蔭的村莊,有我生命里的院落,這里有童年的記憶,有父母的愛叫我永生難忘。</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小時候居住過的老院,坐落在雄渾厚重的黃土坡上,老院里有顆粗壯的老榆樹,每年,當第一縷春風徐徐吹來,翠綠色的榆錢便一串串地綴滿枝頭,鳥兒在樹枝上點動葉子鳴叫,一群孩子在樹下嬉笑打鬧,玩泥巴,滾鐵環,轟轟烈烈經久不衰的笑聲響徹整個童年。傍晚時分,母親端出一鍋熱氣騰騰的榆錢窩窩,玩耍中的孩子們一哄而上,咬一口,春的香味潤入心田。隔院鄰居是個智障的大叔,人們都叫他憨奶照,母親會留兩個榆錢窩窩送給他吃。在那吃了上頓沒下頓的年代,母親這個無聲的舉動,為我生命的調色板打好了底色,愛的種子也悄無聲息地在我心底生根發芽。</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豐收的季節,大人們在院子里把農作物秸稈堆起打火堆,孩子們便在火堆里燒土豆,烤玉米,那種煙熏的味道夾雜著濃濃的香甜味,彌漫在清新的空氣里,怎能不叫人回味。</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離老院不遠處,有座廟宇,四合院,它是我們的學校。當晨霧在朦朧里散開,當雞鳴狗叫的聲音響起,上學的小伙伴們三三兩兩篷著頭發、揉搓著眼睛走出院門,一路呼朋喚友結伴而行。每當背起書包,母親總會跟在后面叮囑幾句,聽老師的話啊,好好學才有出息。母親反復的嘮叨,我記在了心里。最難忘開學第一天,發下新書,小心翼翼拿回家,用舊年畫包書皮,然后一口氣先翻一遍語文書,那精美的插圖,淡淡的墨香,令人心曠神怡。學校里的老師用正宗的鄉音講課,很輕松很認真,我們學得也輕松,但很努力。簡單純潔,精神飽滿,一塊石板、二本書、一支鉛筆、兩本作業,煤油燈下,復式班中度過快樂的小學時光。</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忘不了村邊那條奔流不息的北川河,它用涓涓細流滋潤著兩岸的田地,養育了勤苦善良的人們。當五月的暖風吹過,六月的蛙聲響起,七月的熱浪襲來,河水里便流淌著歡樂,溢滿了笑聲。藍天白云,陽光明媚,空氣中散發著泥土的芬芳。岸邊洗衣服的女人,河里抓小魚捉蝌蚪的小孩,橋上走過的行人,肆意奔跑的黃毛大狗,形成了那個年代獨有的干凈畫面,滿滿的都是回憶啊。</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童年不只是快樂,也有辛酸與無奈。由于是“六二壓”家庭,父親當時在縣城工作,隊里分糧食時,母親帶著我們去場子里,去早了,有人說沒勞力,分糧時可積極了;去晚了,隊長說,給吃的還不早點來。秋天的傍晚,河對岸的田里分下土豆蘿卜,大哥二哥挑著大筐在前面走,我挑著小筐跟在后面,要過河上架著的獨木橋,要走黃土坡上彎彎繞繞的小路,走著走著天就黑了,又累又怕。在那青苦酸澀的歲月中成長,吃苦耐勞的品德從那時起就滲透在我蓬勃的血液里。</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歲月在老榆樹掛滿榆錢的枝頭飄逝,時光在黃土坡上吱吱悠悠的扁擔聲中流走。告別承載我童年記憶的老院,跟隨父親來到縣城上學,眼前的世界寬廣了。讀書,畫畫,又喜歡上了二胡。父親用他近半個月的工資給我買了一把二胡,跟老師學了二年,但終究也沒學成個樣子。后來,人到中年,總覺的放不下,又在老年大學學了一年,終于能拉成個象樣的曲子在父親面前展露了,可是父親卻不在了。如今,四十多年過去了,這把二胡還掛在我的墻上,毎每看見,滿是愧疚。</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回首往事,總覺得心里暖融融的。出生在六十年代,生活清貧單純而樸實,是父母的愛點綴了七彩童年。在那充滿變革和挑戰的時期,共和國經歷的政治運動不可避免的烙在成長的記憶里,激情澎湃的歲月中長大,時代造就我熱情善良的性格,父母勤勞儉樸,耿直忠厚的品質,已融入我的骨髓里,流淌在我的血液里,潛移默化中洗滌著我的靈魂,指引著人間正道的方向,給我以抵擋一切的力量!</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二 青春瓦大</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做了多少年的大學夢,希望的田野上每年撒一把勤奮的種子,收獲的季節多少有些惆悵。</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那天,來瓦大報道。走進全國最小的大學校園,一眼能望到頭。來到還在施工的宿舍樓,推開宿舍門,只聽一聲“呀,呀”,隨即爽朗的笑聲響起,定睛一看,驚喜來的猝不及防,原來是賀中同窗好友愛俊和燕子,那一刻,我們目光交匯,心中涌動著無盡的喜悅。相識于賀中,又考入同一所大學,同入中文系,并且分在同一個宿舍,這該是怎樣的一種緣分。</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初秋的瓦大,風很輕,云很淡,陽光很溫暖。走在校園里,機器的轟鳴聲夾雜著工人的吆喝聲傳入耳中,一堆一堆的石料、鋼材使你只能繞道而行,然而教學樓左側那片小樹林卻顯得干凈純粹。記不記得那兩顆枝葉茂盛的梧桐樹,照相的后生說,陽光透過樹葉的縫隙灑下斑駁的光影,很出片。你有照過嗎?</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瓦大因為駐扎在瓦窯坡而得名,瓦窯坡因為有呂梁第一所高等學府而逐漸繁華。與瓦大一墻之隔的那條巷子,那是瓦窯坡幾巷?傍晚時分,會突然熱鬧起來,推著自行車賣棗糕的大爺,提著編織袋賣瓜子的大叔,挎著籃子賣碗托的大嫂,布袋袋里放幾個餅子叫賣的大媽,悠閑的村民,三五成群走過的學生。有時候,趁學校門房的老張不注意,小商販會悄悄溜進宿舍樓,輕輕推開門,喂,瓜子,喂,碗托。改革開放的春風已經吹來,小商小販可以放心大膽地把他的商品推送到宿舍里了。</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大一的生活新鮮而燦爛。在圖書室第一次見到有這么多中外名著可以肆意借閱;班里組織朗誦會第一次被迫登臺緊張到心驚肉跳;第一篇習作被校刊選登;加入校女子籃球隊第一次在燈光球場參加市里組織的籃球比賽。太多的第一次如春風般撲面而來,都是永生難忘的刻骨銘心。</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六月,瓦大的操場還在熱火朝天的建設中,而夏季運動會也在如火如荼的進行。坑坑洼洼不太平整的跑道,簡陋的體育器材,絲毫沒有影響為榮譽而戰的熱情。跑道上的我氣喘吁吁,揮汗如雨,然而一聲聲加油,令我熱血沸騰,信心倍增。跳高場地上,伴隨著吶喊助威聲,橫桿升上新的高度。青春因運動而精彩,校園因運動而充滿活力。</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大二的生活熱烈而灑脫。告別大一的懵懂青澀,熟悉了這里的一磚一瓦,一草一木,可以參加自己喜歡的社團活動,可以做自己喜歡的事情。每個人都在書寫自己獨一無二的青春華章。</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清晨的第一縷陽光灑在操場上,我的老鄉同學捧著書在放聲朗讀,聲音渾厚而有磁性,他是學習普通話最努力最刻苦、也是最有成效的那個,是我心中的偶像。</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聯歡會上,臨縣傘頭秧歌最吸引人,兩位同學舞姿穩健,現編現唱,歌聲高亢嘹亮。</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講臺上,詩人“流淌啊流淌”的聲音猶在耳邊,搖頭晃腦激情四射的樣子歷歷在目。然斯人已逝,我心悲涼。</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教室里,燈光陪伴正在深思熟慮、潛心創作的學子。</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寫了又撕,撕了又寫,最后只剩幾頁的那本日記已經泛黃。</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郵箱里寄出的明信片,也不知多久才能送達。</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豐富多彩的校園生活成就了倆對同窗伉儷,滿滿當當的收獲,青春該有的模樣。</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難忘的是同舍女生的磧口之行。那一天剛好沒課,大家相約去愛俊的老家磧口古鎮游玩,汽車站坐公交,一路顛簸中午到達。走了古鎮坑坑洼洼的青石板路,看了古街古巷承載歷史記憶的建筑,嘗了古鎮特有的鋤片餅子,目睹了滔滔黃河水的壯觀,在棗樹下摘的吃鮮棗,脆爽甘甜。愛俊花了十元錢請來了照相館的攝影師,為我們在黃河邊留下了永久的記憶。第二天趕回學校,已經上第二節課了,五個人低著頭溜進教室,好在老師也沒說什么。</b></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看看我們,穿的還時髦了吧,那時《街上流行紅裙子》。</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大三的生活是…… 算了,還是說說我們仨吧。她樂觀豁達,理智善良。腦子里成語多、典故多,才思敏捷,滿腹經綸,說話出口成章。與她交談,與她辯論,那清脆悅耳的聲音里一串串詞語飛出,用詞準確無誤,直扣心扉。她又幽默風趣,是笑聲的杰出代表,那一次班里舉行詩歌朗誦會,輪她上場了,只見她雄赳赳氣昂昂登上講臺,還未開口,卻貓腰鉆在講臺桌下咯咯咯笑個不停,全班同學也跟著哄堂大笑,突然她從講桌下站了起來,一本正經,字正腔圓“白日依山盡……”,聲音洪亮擲地有聲,全班響起熱烈的掌聲。同學三年,大家都叫她“老百姓”“劉縣長”,雅稱的來歷就不必說了,直到現在,四十多年過去了,大家見面,還是這樣稱呼她。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再說燕子,聰明上進,含蓄內斂,從容沉穩的氣質中帶著與生俱來的自信。她長相甜美,學習好,是班里的學習委員,屬于傳說中別人家的孩子。</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當同學成為朋友時,大學的生活會更加溫暖有趣。我們有共同的話題,有相同的搗亂風格,一起在河邊嬉鬧,傷心時不會覺得絕望無助;一起在鳳山吟唱,分享成長的快樂;騎著二八杠自行車,一起在校園瘋轉,有一張照片,記錄下我們仨騎車的精彩瞬間,發型、衣著帶著那個年代的質樸,二八杠自行車留有歲月的痕跡,黑白的色調掩不住內心的火熱,風塵仆仆,洋溢著青春的朝氣。昨天,兒子看了照片,哈哈大笑,說,怎么越看越像敵后武工隊來了。</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周日,我們跟著燕子回家改善一下生活,燕子親自下廚,豆豆飯、炒擦擦、紅辣椒拌黃瓜,還有蒸土豆、蒸南瓜,清新爽口,不由得贊嘆,美味美味。還記得離校的那個晚上,我們仨擠在燕子父親辦公室一張不大的床上徹夜長談,憶往事,敘友情,想未來。也談“洛陽城東桃李花,飛來飛去落誰家”,也談當我們兒孫滿堂,是否會記得那些令我們捧腹大笑的點點滴滴。天亮了,夏日的暖風吹過門前的柳樹,樹葉沙沙作響,我們相擁道別,流下了不舍的眼淚。</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以后,各奔東西,走上了工作崗位,再以后,結婚生子,都在為雞零狗碎的生活努力。不知多久才能收到的一封信成為彼此情感傳遞的紐帶,一筆一劃傾注著真心,一詞一句飽含著深情。</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忘不了,那年秋天,兒子出生,蝸居在家幾個月,一地雞毛的日子讓我很焦慮,很迷茫。隔三差五,燕子會來家里,聊家常,哄孩子。愛俊因為遠,交通又不便,畢業后再沒見面。突然有一天,愛俊老公來了。他說因公出差來離石,受愛俊之托,看望我們母子。給兒子買的衣服、帽子、奶粉,特別暖心的是帶來了愛俊婆婆一針一線做的一雙圖案精美的小鞋鞋。在那物資匱乏的年代,都在為碎銀幾兩奔波時,還守著這份真情,熱淚在我心底流淌。</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以后,在煙熏火燎的日子里,在忙碌的工作中,雖然不常聯系,但彼此沒有忘記,正所謂,見與不見,都在彼此心里。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再以后,有了微信,聯系方便了,“吉祥三寶”成為主要的溝通方式。聊生活、說近況、分享孫輩的成長喜悅。</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這樣的朋友你有嗎?從青春年少到白發蒼蒼,我們的故事還在繼續。</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總想說感謝,熱烈的青春我們一起走過,漫漫人生路,有同學+知己+閨蜜陪伴,從此,簡單的日子多了幾分嫵媚與激情,從此,無論日子多艱難,我都能感受到生活的五彩斑斕。內心純粹而無所畏懼。</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三 不得不說</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有人說,職場是人生的縮影,如果說人生是一場修行,職場亦是如此。</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對我而言,幾十年修行,雖歷經千錘百煉,但終沒閃出炫目的輝煌,所以寫到這里,我不知道說點什么,但又不得不說。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我只想說,走出校門,執教十年,默默耕耘,潛心修煉,努力做學生心中的好老師。也曾獲得幾張獎狀,也曾發表過幾篇論文。后調入教育局從事招生考試工作,事關公平公正,涉及千家萬戶,所以工作起來總是小心謹慎,絲毫不敢懈怠,唯恐出現差錯,有辱我薛門家風,有損教育形象,做事循規蹈矩,不敢越雷池半步,有人說我死腦筋,也有人調侃,說我是當代活雷鋒,但不管怎么說,我只想踏踏實實做個好人。</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四 陽光正好</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忙忙碌碌,急急匆匆,不經意間我已成為光陰里的故事,把一半拋在陽光下,把一半埋在黃土里。</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當千帆過盡,常熱血沸騰。感恩父母養育之恩,受益于父母敦厚溫良之品性;感恩生活賜予酸甜苦辣,但無論如何,選擇善良;感恩緣分,茫茫人海中相遇,從攜手起步到歷盡溫暖寒涼,在日復一日的尋常里,在年復一年的四季里,承蒙厚愛,可以托付終身;感恩上蒼,賞我鎧甲,予我歡喜,給我暖陽,血脈相承的驚喜,生生不息的希望,他們就是我生命里的萬丈光芒,因為有他們,我的內心溫暖而強大!</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那一天,我退出江湖,留下傳說不再回味,滿懷豪情,開啟人生下半場。佛曰,生命的實相只在現前。正所謂,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以后的時光,在柴米油鹽醬醋茶中品味生活的瑣碎,在含飴弄孫中享受人生的樂趣,在三五好友聽雨觀云聞香品茶,亦或奔赴山海中感受詩和遠方的美好。</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年過六旬,不再熱烈的年齡,一支葫蘆絲,一群志同道合的追夢人,靠興趣聚合,用激情伴奏,性格不同,意氣相投,無論風晴雨雪,無論舞臺大小,兄弟姐妹一起經歷。我們的時間停留在枯燥無味的訓練里,停留在演出前的化妝間里,停留在展演的辛勤汗水里,停留在舞臺上悠揚的絲聲里,停留在慶功宴上舉起的酒杯里。歷練蘊甘苦,和弦注非凡,絲聲在心中回蕩,快樂永遠在路上。從社會團體組織的演出到民族樂器進校園主體音樂會,從各地愛好者的交流活動到遠赴云南絲韻尋根追風逐夢,生活因一支葫蘆絲忙碌而充實。</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那年那月,我心追夢,當繁華落盡,我才發現找到了自己。著戲裝,化靚妝,昂首走上紅地毯,弄丟了絲友,自己卻走的飛揚跋扈;自信滿滿登舞臺,伴奏響起,才發現老眼昏花,D調拿成了C調,怎辦,繼續,即使跑調也要跑的豪邁。有生以來第一次濃妝艷抹,還貼了個假眼睫毛,到晚上也沒舍得扯下,哈哈哈,你該不會像我一樣吧。</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縱使夕陽西下,我心依然燦爛!</b></p>
主站蜘蛛池模板:
合作市|
涪陵区|
浦东新区|
宜兴市|
水富县|
吴江市|
湟源县|
岢岚县|
连州市|
肥乡县|
高平市|
江西省|
宜丰县|
保靖县|
隆回县|
威宁|
黔东|
南和县|
互助|
丰台区|
健康|
呈贡县|
霍山县|
屏东市|
子长县|
惠水县|
龙口市|
阳曲县|
绥德县|
罗山县|
土默特右旗|
互助|
开阳县|
梁山县|
烟台市|
苍梧县|
东明县|
乌拉特中旗|
陆川县|
黔东|
潍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