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今天去滕王閣,路過圖書館</p> <p class="ql-block">有一個智能背書亭</p> <p class="ql-block">按要求背誦通過即可免門票</p> <p class="ql-block">《滕王閣序》原文全文為:豫章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軫,地接衡廬。襟三江而帶五湖,控蠻荊而引甌越。物華天寶,龍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靈,徐孺下陳蕃之榻。雄州霧列,俊采星馳。臺隍枕夷夏之交,賓主盡東南之美。都督閻公之雅望,棨戟遙臨;宇文新州之懿范,襜帷暫駐。十旬休假,勝友如云;千里逢迎,高朋滿座。騰蛟起鳳,孟學士之詞宗;紫電青霜,王將軍之武庫。時維九月,序屬三秋。潦水盡而寒潭清,煙光凝而暮山紫。儼驂騑于上路,訪風景于崇阿;臨帝子之長洲,得天人之舊館。層巒聳翠,上出重霄;飛閣流丹,下臨無地。鶴汀鳧渚,窮島嶼之縈回;桂殿蘭宮,即岡巒之體勢。披繡闥,俯雕甍,山原曠其盈視,川澤紆其駭矚。閭閻撲地,鐘鳴鼎食之家;舸艦彌津,青雀黃龍之舳。云銷雨霽,彩徹區明。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p> <p class="ql-block">滕王閣,位于江西省南昌市東湖區沿江路,地處贛江東岸、贛江與撫河故道交匯處,為南昌市地標性建筑、豫章古文明之象征。始建于唐永徽四年(653年),為唐太宗李世民之弟滕王李元嬰任江南洪州都督時所修,現存建筑為1985年重建景觀;因初唐詩人王勃所作《滕王閣序》而聞名于世;與湖南岳陽岳陽樓、湖北武漢黃鶴樓并稱為“江南三大名樓”,是中國古代四大名樓之一、“中國十大歷史文化名樓”之一,世稱“西江第一樓”。</p> <p class="ql-block">滕王閣主體建筑高57.5米,建筑面積13000平方米;其下部為象征古城墻的12米高臺座,分為兩級;臺座以上的主閣取“明三暗七”格式,為三層帶回廊建筑,內部共有七層,分為三個明層、三個暗層及閣樓;正脊鴟吻為仿宋特制,高3.5米。</p> <p class="ql-block">宋代滕王閣圖</p><p class="ql-block">唐永徽四年(653年),滕王李元嬰任江南洪州都督,于洪州建閣名“滕王閣”。</p><p class="ql-block"> 唐大中二年(848年),滕王閣毀于大火,江西觀察使紇干于次日在原址上重建,同年八月竣工。</p><p class="ql-block"> 宋大觀二年(1108年),江西洪州知府范坦重建滕王閣。</p><p class="ql-block"> 元初,滕王閣幾經戰亂破敗不堪。</p><p class="ql-block">元至元三十一年(1294年),重修滕王閣,閣高五丈六尺。</p><p class="ql-block"> 明嘉靖五年(1526年),都御史陳洪謨重建滕王閣,閣凡七間,高四十有二尺,視舊有加。</p><p class="ql-block">明萬歷四十四年(1616年),滕王閣毀于大火,江西左布政使王在晉、大中丞王佐發起募資重建。</p><p class="ql-block">清順治五年(1648年),清軍圍攻南昌,滕王閣毀于兵火。</p><p class="ql-block">清順治十一年(1654年),江西巡撫蔡士英重建滕王閣。</p><p class="ql-block">清康熙十八年(1679年),滕王閣毀于大火,由安世鼎重建。</p><p class="ql-block">清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滕王閣毀于大火,安世鼎重建。</p><p class="ql-block">清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滕王閣毀于大火,由中丞宋犖重建。</p><p class="ql-block">清康熙四十一年(1702年),滕王閣毀于大火,江西巡撫張志棟重建。</p><p class="ql-block">清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滕王閣毀于大火,惟“御碑亭”幸存,江西巡撫郎廷極重建。</p><p class="ql-block">清雍正九年(1731年),滕王閣毀于大火。</p><p class="ql-block">清乾隆元年(1736年),江西總督趙宏恩、巡撫俞兆岳重建滕王閣。</p><p class="ql-block">清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滕王閣毀于大火,后重修。</p><p class="ql-block">清道光二十八年(1848年),滕王閣毀于大火,江西巡撫傅繩勛重建</p><p class="ql-block">清咸豐三年(1853年)四月,太平天國起義軍翼王石達開奉命出征安慶,賴漢英、胡以晃率軍進攻南昌,圍城三月,滕王閣毀于兵火,后重建。</p><p class="ql-block">清光緒末年(1908年),滕王閣毀于大火。</p><p class="ql-block">清宣統元年(1909年),重建滕王閣,規模減小。</p><p class="ql-block">1983年10月1日,滕王閣重建工程正式奠基。</p> <p class="ql-block">一級高臺之上為二級高臺(城墻臺座),由高臺登閣有三處入口,正東登石級經抱廈入閣,南北兩面則由高低廊入閣。正東抱廈前,有青銅鑄造的“八怪”寶鼎,鼎座用漢白玉打制,鼎高2.5米左右,下部為三足古鼎,上部是一座攢尖寶頂圓亭式鼎蓋。</p> <p class="ql-block">滕王閣夜景</p> <p class="ql-block">為了看夜景我們又買了一次門票進去</p> <p class="ql-block">八一廣場</p> <p class="ql-block">八一廣場,位于江西省南昌市東湖區,位置在八一大道、北京西路、中山路、孺子路等市區主干街道的交匯處,原名人民廣場,始建于1952年。</p><p class="ql-block">八一廣場占地面積7.8萬平方米,主要包括以紀念塔為標志的紀念區、南端的追憶區、以8塊浮雕為載體的懷念區和北端的市民休閑區等四大功能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八一廣場是南昌市的心臟地帶,江西省最大的城市中心廣場,南昌市和江西省政治、經濟、文化、娛樂休閑等活動的重要場所,佇立著由葉劍英元帥題寫的“八一南昌起義紀念塔”。</p><p class="ql-block">2010年,南昌八一廣場南昌起義、秋收起義、井岡山斗爭、紅都瑞金、萬里長征、敵后抗日、解放戰爭、鋼鐵長城等8塊“軍史浮雕”獲住房和城鄉建設部、文化部頒發的“新中國城市雕塑建設成就獎”。</p> <p class="ql-block">八一南昌起義紀念塔</p> <p class="ql-block">紀念塔位于八一廣場中心,為廣場中的標志性建筑,高53.6米,由臺基、塔座、塔身、塔頂四部分組成。塔座正面鐫刻“八一南昌起義簡介”碑文,東、南、西三面各有一幅反映武裝起義的人物浮雕。塔身正面為“八一南昌起義紀念塔”銅胎鎏金大字。塔頂由一支直立的巨型“漢陽造”步槍和一面八一軍旗組成。</p> <p class="ql-block">紀念塔位于八一廣場中心,為廣場中的標志性建筑,高53.6米,由臺基、塔座、塔身、塔頂四部分組成。塔座正面鐫刻“八一南昌起義簡介”碑文,東、南、西三面各有一幅反映武裝起義的人物浮雕。塔身正面為“八一南昌起義紀念塔”銅胎鎏金大字。塔頂由一支直立的巨型“漢陽造”步槍和一面八一軍旗組成。</p> <p class="ql-block">花2塊錢買了一面小國旗</p> <p class="ql-block">品嘗南昌小吃</p> <p class="ql-block">白糖糕</p> <p class="ql-block">南昌有名的瓦罐湯</p> <p class="ql-block">韭菜炒煙筍</p> <p class="ql-block">炒粉</p> <p class="ql-block">南昌油浸魚</p>
主站蜘蛛池模板:
正蓝旗|
达日县|
凤山县|
铜川市|
临朐县|
盐源县|
枣强县|
玛纳斯县|
南京市|
始兴县|
昆明市|
昭平县|
谷城县|
晋宁县|
桂东县|
黔江区|
安宁市|
河南省|
钟山县|
扶沟县|
安化县|
达州市|
福州市|
东阳市|
镇江市|
锦州市|
桃源县|
平定县|
永寿县|
石台县|
松阳县|
扶余县|
玉溪市|
汝阳县|
唐海县|
墨竹工卡县|
建宁县|
察雅县|
靖江市|
阆中市|
金堂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