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 我來非洲將近5個月了,去了3個國家,一是,幾內亞(3個月);二是,利比里亞(1個月);三是,塞拉里昂(1個月),都是非洲西部靠近大西洋的國家,其中幾內亞原來是法國殖民地,現在的官方語言是法語;利比里亞原來是美國殖民地,官方語言是英語;塞拉里昂原來是英國殖民地,官方語言是英語。<br> 相同的是這3個國家的首都都設在靠近大西洋半島上,曾經都是西方國家的殖民地,經濟及基礎設施都很落后,他們都有共同的文化。殖民文化、宗教文化、酋長文化。<br>一、殖民文化:<br> 近代早期的殖民主義更是以赤裸裸的經濟掠奪為主,在文化方面一開始是赤裸裸的文化侵略,強迫殖民地人民接受西方教育,進行同化政策,隨著殖民地人民對于自己本民族文化的堅守和抵抗,近代中后期,資本主義國家開始注重隱秘性的文化侵略,主要利用宗教來進行文化滲透,對殖民地國家的宗教文化的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非洲伊斯蘭教和基督教為主。<br>在被殖民期間,都建立了比較完善的法律制度,但執行的很糟糕,但對自己有利西方的福利制度卻基礎的非常好,星期六、星期天幾乎所有的個人和企業都要休息、停業;本國的工會組織維護本國職工的權益意識非常強烈 ,幾乎每一起罷工事件都是本國的工會組織組織發起的;<br>二、宗教文化<br> 隨著西方殖民者的到來,非洲逐漸形成了伊斯蘭教、基督教、傳統宗教三足鼎立的宗教格局。而西方殖民者的入侵給伊斯蘭教帶來的影響是多方面。首先,基督教的入侵并沒有使伊斯蘭教的傳播受到影響,相反,還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發展。一方面,在以英國為代表的歐洲列強到來之時,伊斯蘭教已經在薩赫勒地區、撒哈拉沙漠邊緣的草原地區、紅海南岸及印度洋島嶼有好幾個世紀的歷史了。西方殖民者利用先進的技術改善非洲的交通、通訊等基礎設施,加大基督教的覆蓋地區。而穆斯林正是利用了這一時機加大了伊斯蘭教的深入發展,交通的發達使得穆斯林人員能夠深入到許多偏遠地區去傳播伊斯蘭教。<br>三、酋長文化<br> 在非洲現代國家管理體制中,總統雖然由民眾推選產生,作為國家元首掌握國家權力,在國家權力階層內部,仍然活躍著一批掌握傳統權力的人物----酋長;今天的許多非洲國家,實際上并存著兩套權力機構:一是從中央到地方的總統、省長(州長)、縣長(區長)和鄉長的現代權力系統;另一套則是農村地區的大小酋長領地也叫做傳統權力系統。<br> 一個部落的首領是酋長,酋長制度是一種傳統的權力體制。通常是指氏族部落共同體的首領、頭人乃至早期王國的統治者和管理者。在非洲的不同地區,不同的部落和民族,對其酋長都有各自特定的稱謂和具體內涵。<br>酋長還分為若干等級。酋長制度的底層是村社的頭人,也稱酋長。酋長由村中的議事會選舉出,必須根據議事會的意見合理使用權力。村長是部落議事會的成員;部落議事會的酋長又是部落聯盟議事會的成員,部落聯盟的酋長相當國王的地位。<br>非洲國家獲得民族獨立之后,國家政府出于安定政權的考慮,對酋長制度基本保留下來,但也有限制和改造,以便使國家的方針政策在酋長的支持與幫助下全面地得到貫徹落實。酋長們同政府之間建立起一種相互信任、相互利用的新型關系。<br>他們古有部落中大量好地,掌握著全部氏族公共上地。村民得向酋長提出申請租種土地,要為酋長義務勞動并且付給酋長一定的報酬。<br> 酋長們住著比較華麗舒適的房屋。小酋長住的房子是常見的尖頂圓形的典型非洲住宅,但是建筑規模室內擺設都要高級一些。大酋長的王宮則更加富麗堂皇,雄偉壯觀。<br>酋長還是一夫多妻制度的最大受益者。在黑非洲地區,一個小酋長一般有十來個妻子;一個大酋長有上百個妻子不算新鮮事。<br>
主站蜘蛛池模板:
邹平县|
平江县|
达孜县|
明水县|
梁山县|
于都县|
嘉义县|
巨野县|
阿拉善右旗|
横峰县|
鄂州市|
建水县|
霸州市|
盐亭县|
江华|
西藏|
陆川县|
五常市|
赣州市|
平乡县|
揭东县|
健康|
余干县|
大足县|
蒲城县|
兴国县|
兰考县|
岑巩县|
盐山县|
曲阳县|
青川县|
监利县|
连江县|
阿图什市|
海口市|
浮梁县|
海伦市|
苍溪县|
漠河县|
阿勒泰市|
桑植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