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唐朝詩人王之渙一首“大白話”五言詩,讓黃河邊上一座消失了數百年的樓閣名垂古今,這,就是鸛雀樓。鸛雀樓,又名鸛鵲樓,因時有鸛雀棲其上而得名。鸛雀樓為北周權臣宇文護造,歷隋、唐、宋各代,屹立黃河東岸七百年,文人雅士登樓賞景,吟詩作賦,留下許多不朽佳作,尤以王之渙《登鸛雀樓》最富盛名。</p> <p class="ql-block"> 游鸛雀樓,從永濟市區上黃河一號公路向正西二十里至黃河河岸即到。舊時的鸛雀樓在新樓與市區間約半程的蒲州城西黃河“洲渚之上”,今尚存蒲州古城遺址及唐代黃河鐵索浮橋鐵錨“黃河大鐵牛”。宋末元初,元軍攻蒲州,因鸛雀樓為蒲州城外唯一高點,盡察城內,金軍守將下令將樓焚毀。明初黃河大水將樓基沖刷殆盡,以后河道又向西擺動八九里,鸛雀樓就此消弭在黃河茫茫泥沙之中。</p> 中國古代四大名樓三座在江南,且均在萬里長江一線;北方僅有一座,屹立于天下黃河岸邊。四大名樓皆以詩文而名,黃鶴樓崔顥 《黃鶴樓》、岳陽樓范仲淹《岳陽樓記》、滕王閣王勃《滕王閣序》,或美詩,或美文,狀景抒懷,縱古論今,文辭精妙,氣勢恢宏,篇篇經典。《登鸛雀樓》,短短二十字“大白話”,將壯麗山川,奔騰大河,遠大志向,奮發精神盡納其中,堪稱絕唱。 詩人王之渙,生平資料零星,知其生活于盛唐,祖籍并州(太原),絳州(山西新絳)出生,曾任冀州衡水主簿,賦閑居家十五年,又任文安縣尉,任上去世。王之渙傳世詩作僅六首,亦無到過邊關的記載,他卻與岑參、高適、王昌齡并稱唐代四大邊塞詩人,他的《涼州詞》“黃河遠上白云間,一片孤城萬仞山。 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 恢弘蒼涼,雄渾激昂。<br> 古人常以“四大”評價美好事物,名列“四大”是榮耀,是對其地位和成就的肯定。因鸛雀樓消失數百年造成的四大名樓名額空缺,引來不少地方名樓覬覦,如知名的有南京閱江樓,蘇州越王樓,昆明大觀樓,宣州謝脁樓等。上世紀八十年代國家郵政發行“中國歷代名樓”特種郵票四張,有江南三大名樓,另選了煙臺蓬萊閣,頗有爭議。九十年代末本世紀初,鸛雀樓重建。 <p class="ql-block"> 新鸛雀樓建在距黃河故道西數里的今黃河東岸,為仿唐風格的高臺建筑,外四檐三層,內六層,通高七十多米,樓內各層以書法繪畫、攝影雕塑、實物模型等形式,展現了大唐盛景、華夏根祖文化、黃土高原風韻等。頂層大廳外回廊塑王之渙作詩塑像。站在回廊四望,巍巍中條山起伏跌宕,延綿千里,浩浩平川上,大河洶涌奔流,不禁讓人平生一種“念天地之悠悠”的悲愴……</p> <p class="ql-block"> 游新鸛雀樓,偶爾心里會有些空空的感覺:一座新樓,還有多少歷史文化韻味兒?其實斗轉星移,時代更替,自然規律。據了解,現在的四大名樓皆新樓。史載,黃鶴樓重建七次,今樓為1981遷址重建;滕王閣二十八次重建,今為1989年新修;岳陽樓1983年重建,不過保留了清光緒年間重修時的原址原貌。這才幾十年,江南三樓已為人們所接受,想百年后,新鸛雀樓亦如此。</p>
主站蜘蛛池模板:
大港区|
喜德县|
金溪县|
陵水|
屏东市|
上栗县|
崇州市|
秦皇岛市|
曲阜市|
怀柔区|
治县。|
普安县|
松江区|
金塔县|
朝阳区|
河北区|
临泽县|
奎屯市|
财经|
嘉义县|
曲周县|
浮山县|
绥棱县|
扶余县|
开鲁县|
石屏县|
五指山市|
钦州市|
济阳县|
调兵山市|
克什克腾旗|
龙海市|
达拉特旗|
临沧市|
沙洋县|
铜陵市|
大洼县|
莎车县|
田东县|
盐城市|
石河子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