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王和平 鄧香蓮攜孫子王梓鑒</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書畫作品展示</span></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20px;"> 2024年12月4日,延安魯藝書畫院舉辦了第45次院士書畫作品展示活動,院士王和平、鄧香蓮夫婦攜孫子王梓鑒進行了書畫作品展示。</span></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20px;"> 白生瑞院長主持活動,他在講話中說:為提高本院院士書畫作品的創作水平,已經進行了44次個人書畫作品展示,通過這樣的活動,大家談感受、提建議,對學習書畫起到了極大的促進作用。今天王和平、鄧香蓮夫婦以及他們的孫子共同展示作品,從展示的作品來看,篆、隸、楷、行、草五體兼備,可見他們一家對書畫堅持不懈的學習、傳承的精神值得表揚、值得學習。</span></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20px;">延安魯藝書畫院創始人白崇貴參加了本次活動。</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王和平介紹學習書法歷程。</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老師,魯藝書畫院的全體同仁們,大家上午好!</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今天是魯藝第45期個人書畫作品匯報展,也是我和我的老伴鄧香蓮,我的孫子王梓鑒三人書畫作品匯報展。</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非常感謝魯藝領導對我的鼓勵和支持,使我們一家三口有勇氣走上了這個展示的平臺。更感謝大家在百忙之中來參加我們的書畫展。</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我是延川縣馮家坪人,世世代代務農,父親是老革命。我從小酷愛書法,從上小學起,每遇到好看的字就下苦練習,一遍兩遍十遍八遍地寫,一張紙,反過來正過去常常寫得秘密麻麻。</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73年高中畢業后在生產隊參加勞動,田間休息,別人抽煙拉話,我就用手把黃土抹坪,拿個柴棍棍畫字。</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75年參加工作,在供銷社,工作也不忙,有更多的時間也有更好的條件開始練字。當時得到了兩本字帖,趙孟頫的楷書和行書,如獲至寶,究竟臨了多少遍我也說不清楚。</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96年企業破"三鐵”我成了下崗職工,為了維持生活我推三輪賣些小商品,貨不多買貨的人也不多,閑了我就拿個本本練字,臘月里賣春聯,歪打正著,走村串鄉,春聯很紅火。遇到迎媳婦嫁女兒就留下我寫對聯。</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我愛寫字也愛看別人寫字,看著看著就把出來干什么全忘了。有一次我回到家鄧香蓮問:打發你買一袋鹽買了兩個小時,鹽呢?我才記起我要買鹽哩。這號事不止一次兩次。</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2014年我來到了延安,2015年經朋友介紹上了老年大學,先跟著袁老師學隸書篆書,又跟著劉老師學習行書草書,后又經朋友介紹參加了魯藝書畫院。前前后后學書法也有八九個年頭了,越學越知道書法的深奧,筆法墨法字法章法,枯濕濃淡提按轉折,點線面計白當黑,真是學海無涯,我好比滄海一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尤其參加了魯藝以后我非常高興,還有這么好的組織,經常組織大家學習,五年來我很少請假,無論是討論學習還是現場筆會,無論是詩社活動還是印社活動,我都能從中學到知識,受到啟發,有所受益。</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這次展出的作品共有100多幅,我的作品,有一個部分是平時的臨帖作業,有一部分是我歷次參展的作品,更多的是為這次展覽準備的作品,時間倉促作品粗燥,與前邊展示的44多次相比,我知道我們差得很遠。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我之所以參展,這是咱魯藝三年來一直搞的一個大型活動,我們要積極響應。同時也是對自己的一次極好的鼓勵鞭策,敬請各位領導,各位老師,各位同仁多多批評指正。</span></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鄧香蓮介紹學習書畫歷程。</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我1978年延安師范畢業,先后在延川城關鎮、賈家坪、永坪農村小學任教,尤其在鄉村小學常常是一人一肩挑,既是老師也是校長,又是數學又是語文,又是體育又是繪畫,一攬到底,還要備課、批改作業,常常熬到深夜。</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2014年來到延安,2017年孫子都長大了,王和平動員我也上老年大學學習學法,從此我就愛上了書法。</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我先后學習了《曹全碑》、《張遷碑》、《石門頌》、《散氏盤》、《毛公鼎》,吳讓之、鄧石如篆書,學習了《圣教序》、《十七帖》,孫過庭《書譜》,王鐸黃庭堅的草書,還涉獵了顏真卿的楷書,歐陽詢的《九成宮》,真草隸篆都喜歡,就是什么都沒學好。</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2020年我們加入魯藝,特別高興,我們的生活一下變得豐富多彩,不僅寫字、畫畫,而且還唱歌、跳舞,大家都很團結,都很和諧。我常給王和平說:魯藝的領導沒一點官架子,平易近人,以身作則,魯藝風清氣正,就像一個友好的大家庭,走到這里邊都是正能量,學到的都是知識,接觸的都是有水平的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我更高興的是在我倆的帶動下我的孫子王梓鑒也喜歡上了書法,他在新區一小六年級,他的老師就是咱們的張紅衛,2022年陜西省青少年硬筆書法大賽中榮獲小學組毛筆書法三等獎。2024年9月趣味筆墨杯首屆全國書畫大賽中,榮獲學生組書法類三等獎。借此機會,我代表我們全家向張紅衛老是表示感謝。謝謝你的辛勤培養。</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也感謝袁茂林老師、劉小民老師,讓我們學到了許多書法理論知識和筆法技巧。</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我更要感謝魯藝,為我們爺孫三人提供了這么好的平臺,在這里不僅學到了知識,而且還學會了為人處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我的書法不行,但因為書法我遇到了這么好的團隊,結識了這么多的朋友,讓我快樂,讓我開心,讓我健康讓我長壽,這就是我最大的收獲!</span></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20px;">劉愛琴誦讀王和平哥哥王延平發來的賀信。</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延安魯藝書畫院:</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悉聞我弟王和平弟媳鄧香蓮夫婦攜孫子王梓鑒書法作品在貴院匯報展出,我表示熱烈的祝賀,同時對書畫院領導和全體院士表示衷心感謝!</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王和平酷愛書法,勤于摯練,弟媳受他影響,也深悟書運,伉儷情深,陶治情操,在家族中印象很好,聲望很高,親朋好友每到春節索要春聯,和平書法曾榮獲全國網絡書法大賽一等獎,是他的光榮,也是家族的榮耀。這次書法展,平臺厚實,意義深遠。</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我相信和平、香蓮夫婦,將會以此為動力,更加努力,不斷邁上一個新臺階,創寫出更多更好的書法作品。</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也祝愿延安魯藝書畫院凝聚更多的人才,迎接更美好的明天!</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北京.華北電力大學</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退休干部:王延平</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2024年12月4日</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薛淑娟誦讀陜西中科天地航空模塊有限公司發來的賀信。</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賀 信</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span><span style="font-size:20px;">尊敬的王和平老師,鄧香蓮老師,聞訊二位即將在延安魯藝書畫院舉辦書畫作品展,我們非常高興。</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兩位老師德藝雙馨,平易近人。去年閆良之行,為我公司揮毫潑墨,留贈墨寶,所求者人皆有之,大家非常感動。</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今日書展,也是兩位老師追求藝術,沉醉書畫,嘔心瀝血,多年積淀的成果。公司要贈送花藍,兩位老師一再婉言謝絕,因路遠不能面賀,特發此信誠表祝賀!</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祝賀兩位老師繼續以筆墨為媒介,以紙硯為舞臺,用漢字的韻律,演繹更精彩的人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祝賀兩位老師書畫作品展圓滿成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陜西中科天地航空模塊有限公司</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2024.12.4</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王和平、鄧香蓮女兒王琳發言。</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尊敬的各位領導,魯藝書畫院的叔叔、阿姨們:</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大家上午好!</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金色的秋天已漸漸遠去,銀裝素裹的冬天已悄然而至,在北國風光的美好季節,我踏進了父親、母親口中念念不忘的魯藝,這里充滿了藝術的氛圍,空氣中揮酒著墨寶的清香,談笑中蘊含著書畫的魅力。</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我非常高興魯藝為我的父母提供了這么好的平臺,讓他們展示自己的興趣愛好,展示自已用心血凝成的書畫作品。在此我代表我們全家向大家表示真誠的感謝!感謝大家對我父母的支持,對我父母的鼓勵!</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我的父母忠厚善良、勤勞艱樸。父親一生都在平凡的崗位上,干著平凡的工作。母親是人民教師,為人師表、嚴于律己。他們教給我們最多的兩句話就是:做人要誠實,處事要低調。</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父親退休后喜歡上書法,天天伏案,非常入迷。在父親的影響下,母親也愛上了書法,他們一起上老年大學,一起走進了魯藝書畫院。一起創作,一起參加各類書畫大賽,走也成雙,進也成對,開口曹全,張遷,閉口鄧石如,孫過庭。在他們的影響帶動下,我大哥的兒子他們的大孫子王梓鑒也揮毫潑墨,在自己的學校里多次獲獎,已小有名氣。</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書畫使父母的生活豐富多彩、書畫使我們的家庭溫馨陽光,書畫使我們子女也有了書香門弟的自豪。</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我的父母熱愛書畫,我的父母也熱愛魯藝,這里邊許多的叔叔阿姨都是父母口中,經常念念叨叨的朋友,看到你們也很親切。</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感謝你們來參加我父母的書畫展,為父母帶來了友誼送來了祝福!</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我愛你們,祝你們笑口常開!健康長壽!</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祝魯藝書畫院帶領著我的父母和魯藝所有的叔叔阿姨在藝術的道路上,越走越遠,藝術之花越開越鮮艷!生活越來越豐富!生命越來越精彩!</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王和平鄧香蓮的女兒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王琳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2024.12.4</span></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20px;"> 王和平、鄧香蓮介紹作品的創作經過。</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觀賞之后點評作品。</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認真聽取書友的評點。</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張愛軒、李丁旺、李廣全、馮志華、劉邦治、陳培紅、楊嵐山、吳歡顯、楊延哲、劉鳳蓮、王虎林、邵忠民、張 煒、王慧萍、張超先后發言。</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大家在點評時說:王和平對書法的熱愛達到了至誠至癡的程度。70年代參加生產隊勞動,就在那樣的強體力勞動之中,他還利用歇息時的須之時,用柴棍在地上平整一下,拿一根柴棍子就開始畫字,這樣艱苦條件,這樣的學習精神,這樣堅持不懈地學習的人真是少之又少。而王和平就是這樣學習的人。鄧香蓮在一個人的鄉村學校當老師,一人肩負多種職務,還堅持學習書法,精神可嘉,值得學習。</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王和平在老年大學學習其間,更是不錯過任何一次學習機會,涉獵廣泛,真、草、篆、隸都能學習,他不只自己學習,還把老伴鄧香蓮帶到老年大學學習書法,鄧香蓮的大篆作品很有意思。在他倆的帶動影響之下,他的孫子王梓鑒也鐘愛上了書法,步入了書坦,已經成績斐然。</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在魯藝,王和平、鄧香蓮能積極參與魯藝的各項活動,為人淳樸厚道,關心集體,認真出色地完成領導分配的任務,深受同志們的好評。</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今天展示三人163幅書畫作品,數量多,真、草、隸、篆兼備,從作品中可以看出他們學習書法路子正,重傳統,有很多上乘之作。</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建議;根據自己的年齡情況,在以后的學習中收縮學習面,在涉獵百家的基礎上守住一家、兩家、三家就行了,達到精準臨創,創作更加優良的精品作品。同時在臨帖時注重讀帖,在精讀的基礎上對臨、背臨,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延安魯藝書畫院創始人白崇貴點評作品時說:</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看了王和平、鄧香蓮夫婦及孫子王梓鑒的書畫作品展示,很受啟發,謹表祝賀。</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觀看他們展示的書畫作品后,我的感受概括為三句話:路子正,肯下功,有成就。</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路子正:是重入古,追傳統,守法度。</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肯下功:是學習書法,舍得投入,拿出這么多的作品,家里可能藏了更多,說明是他們非一天、兩天所作,而是用多少年的汗水澆灌出來的。</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有成就:作品中的草書,隸書,篆書,不乏上乘之作。參展過的作品更有特色。</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對今后的建議也是三句話:再努力,求精到,伴終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再努力:學書法路很長,走不到頭;水很深,探不到底。要堅持下去,再邁新征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求精到:在入古的基礎上求創新,寫出自己的創作內容,有思想性、藝術性,也有個人特點的作品。</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伴終生:活到老,學到老,以書法為伴,陪自已到終生。學書法,不僅能啟迪智慧,也利于身體健康。你帶了個頭,孫子輩也跟著學了。這應成為你們家的好傳統,優良家風。</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附 部分展示作品</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審核 馮學榮</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攝影 李文安</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編輯 強宏斌</span></p>
主站蜘蛛池模板:
龙游县|
西藏|
兰考县|
齐河县|
马关县|
沅陵县|
阿荣旗|
拉萨市|
榆树市|
开化县|
义马市|
嵩明县|
阿合奇县|
大石桥市|
广元市|
自贡市|
静海县|
绥中县|
岱山县|
麻栗坡县|
安仁县|
开封市|
沁水县|
内黄县|
寿光市|
华安县|
万年县|
康定县|
新宁县|
噶尔县|
海宁市|
壶关县|
滁州市|
夏河县|
德阳市|
曲水县|
顺平县|
全椒县|
出国|
昌黎县|
安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