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互助組、合作化、初高級社當事者逐步離世,盡管有七十、八十歲老人殘存記憶,但受各種因素所限,難以準確描述當時境遇。《父親57年工作曰記》幾乎倒背如流,但許多事仍難以準確描述,此事我多次與侯啟山老師吐露擔憂,一直掛懷。剛好近日與鎮海老同學談及合作化一事,他提供了上世紀八、九十年代農工部安廣禮副部長寫就的汾陽縣合作化史,見書如獲至寶,連夜通讀,摘錄涉小相村合作化史有關章節。如此天助,真慶幸!見書敘事一掃半年來愁緒,更慶幸大體對得上自已對父親曰記理解及對這段史實的猜想,僅理解猜想還遠不夠,如今慶幸見此書,以此書為證,則一段史實將準確厘清!。</p> <p class="ql-block">1942一1950年3月為變工隊時期;</p><p class="ql-block">1950一1953年為互助組時期;</p><p class="ql-block">1954一195年為初級社時期;在1952年試辦2個,1953年試辦9個初級社成功的基礎上,1954年發展為66個……;</p><p class="ql-block">1956年一1957年為高級社時期。56年春掀起合合化高潮,全縣不到一個月時間,建立210個高級社,X社農戶44898戶,占總戶的98.7%;</p><p class="ql-block">1958一1978年為人民公社時期。</p><p class="ql-block">1958年10月全縣5個人民公社,12月又合并為4個公社,下設29個管理區;</p><p class="ql-block">1959年3月,人民公社劃為12個,管理區為300個。并改公社核算為以管理區核算。</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1962年春,人民公社劃為18個,管理區改稱為生產大隊,劃小生產隊,建立了以生產隊為基礎核算單位“三級所有,隊為基礎"的體制。</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45年8月日本投降后,邊山一帶的小相…村(即半老區)又建立了人民政權。</p><p class="ql-block">1946年夏閆錫山政權強行了”兵農合一”和“三自傳訓"暴行,閆軍到處敲榨勒索,槍糧抓了,殺人盈野,無惡不作,苛捐雜稅不下三、四十種,成千上萬的人民死于戰爭和病餓災荒中,致使大半土地荒蕪,生產力遭嚴重破壞,人民生活又陷入水深火熱之中。</p><p class="ql-block">1946年春,四區的小相村,在開展減租減息、增資、回贖土地斗爭中……。</p><p class="ql-block">1947年10月10日,中共中央公布《中國土地法大綱》……。開展首批土改,運動于1948年5月大體結束。</p><p class="ql-block">1948年7月12日汾陽全境解放,當年10月,晉中二地委書記甘一飛同志帶領工作組,搞新區土改試點。新區土改于1950年3月底全面結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初級社時,一般小村小莊為一村一社,中大村均為一村多社。而高級社則是大村為一村一社,中小村絕大多數均為多村一社的聯村社。</p><p class="ql-block">初級社社型小,一般生產由社干直接領導,較大一些的社,也只設生產隊,社干也不脫離生產,而高做社因社型大,一般都設有 </p><p class="ql-block"> <b>管理委員會,監察委員會。耕作區,管理部或股,生產隊,生產小組等5一6個層次。</b></p><p class="ql-block"><b> </b><b style="font-size:18px;">精簡壓縮機構,改進工干部作風,通過采取大社撤銷耕作區,管理部與股適當合并,管委副主任兼任股長,中小社管委委員兼任股,隊長、副隊長兼任作業組長等辦法,緊縮了機構,大大減少了非生產人員。</b></p> <p class="ql-block">高級農業合作社的成就</p><p class="ql-block">兩年中,根據毛主席1955年對汾陽”應該使每人有一畝水澆地"的批示,在國家幫助下,依靠集體力量,大興了農田小利基本建設。平川打新井1237眼……。</p><p class="ql-block">杏花鄉小相紅光農業社,共有17800畝耕地,過去只有水地700畝,高級化兩年中,他們打破村界,小塊變大塊新打井41眼,修水渠6條,水地發展到4900畝,同時改良堿地2000畝,在丘陵區打旱井70眼,使這個社的生產條件得到較大改變,連質兩年獲得大豐收。1956年糧食畝產達到220斤,棉花畝產40斤,分別比上年增產42%和30%,1957牟大旱比1956年分別增產14%和25%。</p><p class="ql-block">1958年底到1959年上半年,縣委根據中央精神,1959年3月5日將原來的10個人民公社劃小為30個,同時劃小管理區,其中汾陽部分劃為12個人民公社,300個管理區(基本上以村),改公社核算為管理區核算,并普遍制定和恢復了高級社時期的生產、計劃、財務、勞動定額、三包一獎,基本勞動日等管理制度。5一6月清算了“一平二調"問題,6月3日縣委下發了“關于自留地規定"。</p><p class="ql-block">1966年縣委錯誤將社員自留地墳歸集體食堂經營,頂了口糧…,1961牟春自留地面積由原來占總土地的5%擴大為7%,……,人均0.21畝落實到社員。</p> <p class="ql-block">1966年6月小四清結束,</p><p class="ql-block">后大四清運動開始。</p> <p class="ql-block">山西省農業豐產勞動模范代表會議</p><p class="ql-block">(1952年)</p><p class="ql-block">二等水利摸范 宋長春 小相村</p><p class="ql-block">山西省農業社會主義建設先進單位代表會受獎名單</p><p class="ql-block">(1958年度)</p><p class="ql-block">蔬菜增產先進社</p><p class="ql-block">杏花鄉小相村農業社</p><p class="ql-block">谷子</p><p class="ql-block">杏花鄉小相農業社</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五十年代初農村互助合作帶頭人名錄</p><p class="ql-block">張振鈺 杏花莊上村 54年1月7日 紅莊農業社 社長 </p><p class="ql-block">任德智 下堡 54年1月10日(辦社時間) 紅星農業社 社長</p><p class="ql-block">賈維德 上堡 54年1月10曰 光星農業社 社長</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更準確全縣三農工作時間節點,應按此逐一核對。</p><p class="ql-block">如1953年,4月28日,縣人民政府召開了全縣劃鄉工作擴干會議,在七個區內設67個鄉人民政府。管轄373個自然村。</p><p class="ql-block">1956年1月28日,全縣完成了建立全社會主義性質的農業生產合作社任務……,占總農戶的99.8%。</p><p class="ql-block">等等……。</p>
主站蜘蛛池模板:
台安县|
常熟市|
开远市|
松阳县|
凤台县|
五莲县|
尤溪县|
鄯善县|
德庆县|
昌平区|
孟津县|
留坝县|
诸暨市|
资阳市|
葫芦岛市|
甘洛县|
土默特左旗|
安丘市|
福海县|
邓州市|
潞西市|
临城县|
黎川县|
汨罗市|
略阳县|
壤塘县|
眉山市|
大荔县|
德令哈市|
芮城县|
台前县|
梧州市|
贞丰县|
台南县|
江城|
灵丘县|
通化县|
慈溪市|
黄浦区|
射阳县|
梨树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