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斯科古城 <p class="ql-block"> 這次南美之行,在南美五國,乘坐飛機13趟。以前曾聽人說過坐飛機的感覺,言者有點故弄玄虛,令我心有余悸。這次坐后感到不錯,不是服務有多好,而是比之前的預期要好,相比在歐洲游,有時坐大巴一次7-8小時要輕松許多。當然,從北京到圣保羅的航程17584(巴黎轉機)公里,還是有些辛苦。</p><p class="ql-block"> 飛機降至庫斯科機場。</p> <p class="ql-block"> 庫斯科是古印加帝國的首都和神圣的城市,也是印加文明的搖籃,巨石建造的古堡。位于秘魯安第斯托山脈海拔3410米(與拉薩市海拔高度相近)的山谷中。十一世紀印加帝國初期,皇帝曼科卡巴克主持興建了這座城市。十六世紀西班牙人入侵后,保留了原有的建筑,但同時又在古城內建造了巴洛克風格的教堂和建筑。</p><p class="ql-block"> 1983年,聯合國教科文將其列入世界《世界遺產名錄》。</p> <p class="ql-block"> 主教座堂于1559年建造于印加王宮的遺址上,1654年完工,建造工程長達近百年。它不僅是一個宗教場所,也是庫斯科殖民地的藝術寶庫,擁有許多考古文物,展示了古印加國的歷史。</p> <p class="ql-block"> 天主教堂。</p> <p class="ql-block"> 在庫斯科城內,印加帝國時期的街道、宮殿、廟宇和房屋仍保存完好。在城中心的武器廣場正中,18世紀反殖民的秘魯民族英雄,拉美民族解放運動的先驅圖帕克·阿克魯二世的全身雕像聳立在那里。</p> <p class="ql-block"> 在秘魯幾乎每座城都有一個武器廣場,不僅融合了印加文明和西班牙文明,更承載了這座城市的歷史、文化和藝術。</p> <p class="ql-block"> 在印加,大陽神崇拜是印加的國教。印加人不僅僅單純地崇拜太陽,而且還將這種信仰融入到自己的文化。傳說,印加的第一代國王和王后是太陽神的子女,太陽遺送他們到人間教化未開化的印加先民,并開創了印加文明。</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太陽神廟不僅是古印加帝國的宗教中心,而且也是太陽神在人世間生活的宮殿,所以又被稱為“太陽宮”。太陽神廟在帕查庫蒂(第九任)國王統治時期,這里曾有700塊純金片鋪滿墻壁,相鄰的庭院充滿了各種金色的雕像和純金打造的物品,金壁輝煌,熠熠生輝。</p><p class="ql-block"> 太陽神殿夜景。</p> <p class="ql-block"> 1513年之后,西班牙人皮薩羅帶領不足200人的隊伍,在與數萬印加人的第一次交鋒中,就成功地俘虜并挾制了印加王。從此,強大的印加帝國在傾刻間走到了命運的盡頭。</p> <p class="ql-block"> 庫斯科城民居和古戰場。</p> <p class="ql-block"> 西班牙殖民者在16世紀入侵南美洲后,印加帝國也淪陷為西班牙的殖民地。他們占領秘魯的每一塊地方后,為了炫耀自己的實力,都在當地的市中心建起了廣場,并冠以“武器廣場”之名。這個攝像完整地展現武器廣場的全貌,它們是西班牙殖民者在廣場周圍印加宮殿的遺址上,建起了教堂和大廈,建立了環繞廣場的石拱廊。不遠處,依山而建的一幢幢民居透出的燈光,猶如燦爛的星辰,使古城璀璨輝煌。 </p><p class="ql-block"> 雖然已是深夜,但廣場上仍然是燈火通明,人聲鼎沸。</p> 薩克塞瓦曼 <p class="ql-block"> 印加帝國的第九位印加王帕查庫蒂。</p> <p class="ql-block"> 為了拱衛首都,印加人在庫斯科城周圍建起了許多巨石堡壘,其中以“薩克塞華曼”古堡最為著名,迄今保存完好。城堡占地約4平方公里,主體由里外三層圍墻組成,高數10米左右,全部用巨型石塊堆砌,共用了30多萬塊石料。</p> <p class="ql-block"> 在這些精雕細鑿的巨石中,其中最大的石塊高達9米,寬5米,約361噸重。令人不可思議的是,這些巨大的石塊還被精雕細鑿后,又巧妙地拼合在一起,天衣無縫,堅固不倒。游客在這些組合的石塊中,若想在縫隙中插入一張紙片也全無可能。千百年來,這些石墻歷經風雨,飽受戰亂,卻能巍然屹立,不能不說是一個奇跡。</p> <p class="ql-block"> 印加帝國被西班牙征服后,這里的巨型石磚被移去用于其他建設,尤其是在20世紀40年代。當地政府鼓勵居民利用石塊,造成了嚴重的破壞。到目前,只保留下來原址的五分之一。</p> <p class="ql-block"> 這層層疊疊的巨石高墻,在沒有任何工具的情況下,真是神來之筆。</p> <p class="ql-block"> 這用巨大石壘砌成的隘口,真是一夫當關,萬夫莫敵。</p> <p class="ql-block"> 這片開闊地曾經是通往庫斯科城的必經之地。</p> <p class="ql-block"> 這段攝像攝入的寬闊場面是曾經的古戰場,在這里描述發生的西班牙人和印加人進行殊死戰斗的簡要情況(其中有口誤,西班牙人不足200人,印加人是1萬余人)。</p> <p class="ql-block"> 這段攝像記錄了一塊塊大小不等的石頭壘起的石墻,整齊劃一,層層遞進,綿延起伏,高達數十米。墻體分為內外墻,相互關聯,相互制約,易守難攻。</p> 皮斯科(納斯卡線條) <p class="ql-block"> 納斯卡地畫(納斯卡線條)位于秘魯西部的納斯卡荒原上,這個默默沉寂了幾千年的荒漠地畫,卻在1939年被美國科學家保羅·科素克的科學家乘座飛機考察中,偶爾的一次低頭,發現了這個震驚世界的秘密。</p><p class="ql-block"> 我們乘坐了只能搭乘12人的小型觀光飛機來到了納斯卡荒原上空。</p> <p class="ql-block"> 地畫圖案的輪廓類似動物、植物和人類等,部分形成的時間可追溯至公元前400年。由于圖案十分巨大,只能在三百米以上的高空,乘坐小型飛機才能看到圖案的全貌。下面的圖片是一位攝影師高手拍攝的,雖然它們不及網上的圖片,但它們是帶有溫度的真實感受(我已在飛機上手足無措)。</p><p class="ql-block"> 螺旋。</p> <p class="ql-block"> 納斯卡地畫被稱為“世界十大未解之謎”之一,它占地面積50平方公里,截至2022 年,已知的納斯卡線條數量達到358個。納斯卡線條圖是一種巨型的,鏤刻在納斯卡山谷中的一些巨大圖型,有直線型、幾何圖形,還有人類和飛禽走獸等各種各樣的圖型。在地面上,它們似乎像在暗紅色的砂礫上一條條彎彎彎曲曲的小徑,只有在高空鳥瞰時,才能呈現出各種巨大的圖型。這些線條的數量、自然狀態、大小以及連續性,在沒有現代測繪儀器的情況下而做出,是考古學家最難解開的謎題。因此,有人甚至認為是外星人的杰作。</p><p class="ql-block"> 1994年,納斯卡線條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評選為《世界文化遺產》。</p><p class="ql-block"> 禿鷹。</p> <p class="ql-block"> 蜂鳥。</p> <p class="ql-block"> 鯨魚。</p> <p class="ql-block"> 鵜鶘。</p> <p class="ql-block"> 旅行者。</p> <p class="ql-block"> 王室家庭。</p> <p class="ql-block"> 出生率 繁衍</p> <p class="ql-block"> 鸚鵡。</p> <p class="ql-block"> ??子。</p> <p class="ql-block"> 這是乘飛機之前發的納斯卡線條(地畫)示意圖。</p> <p class="ql-block"> 快樂的旅行者。</p>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云南省|
兰西县|
施甸县|
津南区|
广水市|
博兴县|
定日县|
嘉定区|
大连市|
依兰县|
京山县|
渝北区|
侯马市|
财经|
共和县|
蚌埠市|
石台县|
崇仁县|
扶绥县|
安福县|
潜江市|
吉林省|
海淀区|
台中县|
威信县|
云南省|
浦江县|
达日县|
桓台县|
富蕴县|
尉氏县|
宁安市|
岫岩|
南充市|
泌阳县|
兴和县|
敦煌市|
新邵县|
天津市|
商城县|
庆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