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9/17/2024 (周二)</b>這一天行程滿滿。一早,我們驅車大約20分鐘從科隆來到近郊的布呂爾市(Brühler),這里有一座德國最具巴洛克風格的宮殿 - 奧古斯都堡。布呂爾位于科隆和波恩之間。若從科隆過來,<span style="font-size:18px;">乘火車僅15分鐘</span>,票價因車次而異,車站對面就是宮殿。如乘電車僅3歐,車程約半小時。</p> <p class="ql-block"><b>奧古斯都堡與獵趣園(</b>Schl?sser Augustusburg und Falkenlust): 于1984年被UNESCO列入<b>世界文化遺產名錄</b>,入選理由有二:奧古斯都堡與獵趣園是代表德國洛可可風格的第一批重要建筑,在完工后一直是德國大多數王宮的楷模(文遺標準二);是18世紀大型皇室住宅的杰出典范(文遺標準四)。參觀票每人9歐,每20人一組,由德文導游引導和講解(<span style="font-size:18px;">可選中文解說器),不能自由參觀。</span></p> <p class="ql-block">奧古斯都堡宮殿是由科隆大主教兼萊茵-普法爾茨選帝侯的克萊門斯·奧古斯特(Clemens August)作為避暑行宮和狩獵休閑地于1725-1768歷時43年建成。若您在18世紀時受邀成為這座城堡的貴賓的話,您將乘坐馬車進入宮殿下方的正門直抵主階梯前。</p> <p class="ql-block">這座由彩色大理石柱和白色眾神石雕像烘托的華麗階梯,以及階梯上方以<span style="font-size:18px;">粉飾灰泥裝飾的眾神影壁</span>是主人向來賓炫富的起點,非常引人注目。</p> <p class="ql-block">這座主階梯是由建筑師巴爾塔薩·諾伊曼(Balthasar Neumann)設計的。在此之前,他剛剛完成了至今仍被視為歐洲城堡之最的維爾茨堡宮(Würzburg Residence)的工程(請參見我2023的美篇《德奧捷三國自駕-1 浪漫之路》)。沿著樓梯往上走,影壁上的人物雕像逐漸清晰起來,天神們在歌頌和平和美德。在繁榮的18世紀,德國的諸侯們紛紛以巴黎的凡爾賽宮為借鑒來<span style="font-size:18px;">翻修或擴建他們的宮殿</span>,<span style="font-size:18px;">奧古斯都堡是這一時期德國第一座洛可可風格的杰出建筑。這里</span>的壁畫也相當富麗堂皇,充滿了諸神的形象,居住在這里的統治者相信他們的權力是由神授予的,而眾神的形象提醒著他們應盡的責任。</p> <p class="ql-block">洛可可風起源于法王路易十四統治后期的法國,在路易十五時期開始大量盛行。洛可可Rococo一詞字是從法文的“Rocaille”和“coquilles”合并而來。 Rocaille指的是白沙做的假山,而coquilles則是用貝殼和粉色石子互相鑲嵌的一種技法,兩者合并以表達洛可可的天然裝飾性。</p> <p class="ql-block">洛可可的建筑主要體現在室內設計,而非建筑的外圍,此圖是標準的洛可可風格的天花板,可以看到比巴洛克有更多的留白,并且在色調上粉嫩化。</p> <p class="ql-block">走上二樓,便會通達禮賓大廳,這里同樣充滿了具有象征意義的粉飾灰泥裝飾,向宗教、貴族、權力、智慧、諫言和正義之神致敬。</p> <p class="ql-block">禮賓大廳的彩繪<span style="font-size:18px;">屋頂。從這里向前則是大主教/選帝侯的生活起居,書房,客廳,音樂室,私人教堂,圖書館,餐廳等很多裝飾精美的房間,可惜不讓拍照。</span></p> <p class="ql-block">這間容許拍照的餐廳是主人用來在夏天招待客人的。為了營造出涼爽的氣氛,四面墻壁鑲滿藍花瓷磚,地面用大理石而非地板或地毯,家具也以藍白色為主調。屋頂的白色吊燈極盡奢華。</p> <p class="ql-block">景觀建筑師多明尼克·吉拉德(Dominique Girard)以法式巴洛克花園的形式來設計宮殿的花園,使得花園與凡爾賽宮的花園風格相似,有著整齊的自然植栽和步道,表現和諧有序的理念。</p> <p class="ql-block">由于地處郊外,奧古斯都城堡在科隆大轟炸時躲過一劫,僅受到有限破壞,如此才有今天看到的世界文化遺產。</p> <p class="ql-block">獵趣園距離奧古斯都堡3公里,是專供主人與客人狩獵時休息使用的,足見其莊園面積之巨大。</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在德國旅游,</span><u style="font-size:18px;">神圣羅馬帝國</u><span style="font-size:18px;">和</span><u style="font-size:18px;">選帝侯</u><span style="font-size:18px;">的歷史知識會對理解和欣賞沿途很多人文景觀大有幫助。</span></p><p class="ql-block"><b>神圣羅馬帝國</b>,史家亦稱德意志第一帝國”(Erstes Reich),是一個曾存在于962年-1806年間的歐洲國家,領土以今德、捷、奧為中心,還包括今日之法東、意北、瑞士以及荷、比、盧的低地區域,版圖橫跨中歐與南歐地區。</p> <p class="ql-block"><b>選帝侯:</b>指德意志諸侯中有權選舉神圣羅馬帝國皇帝的諸侯。1356年,查理四世皇帝頒布了《黃金詔書》,確認神圣羅馬帝國的皇帝由七個選帝侯選舉產生。這包括三個教會選侯(科隆大主教、美因茨大主教、特里爾大主教)和四個世俗選侯(萊茵-普法爾茨伯爵、薩克森-維騰堡公爵、勃蘭登堡藩侯與波希米亞國王)。該制度在實行五百余年之后,于1806年與神圣羅馬帝國一起被拿破侖勒令解散。而奧古斯都城堡宮殿的主人既是科隆大主教又是萊茵-普法爾茨伯爵,獨占兩席,難怪有如此實力建立自己的夏宮和獵趣園。作為大主教,不能娶妻生子,但私底下他啥都不差,在自己的領地上,過著不是皇帝勝似皇帝的生活。</p> <p class="ql-block">奧古斯都堡的外觀宏偉壯麗,內部裝飾精美絕倫,宮殿的每一處細節都在細說著巴洛克-洛可可風格的獨特魅力,是一處不可錯過的景點。這里雖然比不上歐洲四大皇宮(巴黎凡爾賽宮,維也納美泉宮,圣彼得堡夏宮,馬德里皇宮)的高大上,但沒有了排隊和倉促,沒有了擁擠和喧鬧,可以悠哉細品,漫步花園,又何嘗不是參觀這種小眾景點的可貴之處呢。</p> <p class="ql-block">中午離開奧古斯都堡后,我們駕車沿A3高速前往荷蘭的阿納姆,170公里,2小時車程。途經德荷邊界時,除了路邊<span style="font-size:18px;">提示過客的</span>歐盟國家邊境牌以外,無卡、無閘、無收費,無減速。唯一的變化是高速路由德國的3號路變成荷蘭的12號,邊境一閃而過,真正的有邊無防。</p> <p class="ql-block"><b>阿納姆</b> (荷蘭語: Arnhem)位于荷蘭東部,是海爾德蘭省的首府,荷蘭第二大城,人口17萬。這里綠蔭環抱、熱鬧繁華,充滿藝術和文化氣息,被譽為歐洲時尚之都。主要景點包括:阿爾特茲藝術學院,荷蘭露天博物館,空降兵博物館,皇家比赫爾斯動物園和約翰·福洛斯特大橋。由于我們在此僅停留半天和一晚,參觀的重點放在了<span style="font-size:18px;">荷蘭露天博物館和約翰·福洛斯特大橋。</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荷蘭露天博物館</b><span style="font-size:18px;">(荷蘭語:Nederlands Openluchtmuseum)</span>成立于1912年。博物館建在一個很大的<span style="font-size:18px;">公園里,</span>收集了荷蘭各個歷史時期<span style="font-size:18px;">有代表性的各式荷蘭老房子。</span></p> <p class="ql-block">在這里,你不僅可以從外到里地仔細參觀這些老房子還可以看到身著古裝的荷蘭人現場表演展示各種古老的行業,手工作坊和各類產品的生產過程,對荷蘭的社會演變有了直觀的了解。</p> <p class="ql-block"><b>約翰·福洛斯特大橋(John FrostBrug)</b>之所以能列入阿納姆的觀光景點是因為這里曾是二戰中阿納姆戰役的主戰場。阿納姆戰役(Battle of Arnhem)是1944年9月17日至9月26日盟軍與納粹德國國防軍在此進行的一場戰役,它是盟軍“市場花園”行動的一部分。此戰被公認是1944年二戰歐戰盟軍損兵折將最重,德軍大勝的戰役,導致擊敗納粹的時間比預計的推遲了五個月。大橋原名為《萊茵河大橋》,戰后修復后以英軍少將約翰·達頓·弗羅斯特(John Dutton Frost,1912-1993 年)的名字命名。他曾在阿納姆戰役中在此<span style="font-size:18px;">指揮英軍</span>與德軍激戰。我們到達之日恰逢阿納姆戰役80周年紀念日,當地將于當晚在當年的戰場舉辦紀念集會。圖為大橋和正在布置中的會場。</p> <p class="ql-block">在這場戰役中,英國與波蘭的空降部隊始終無法奪取納粹德國控制的“阿納姆大橋,英國陸軍第30軍也無法推進到阿納姆大橋,最后英波的空降部隊被迫突圍,戰役結束時英波軍隊有1984人陣亡,6854人被俘,納粹德國方面則有1300人陣亡,2000人受傷。多年后,<span style="font-size:18px;">這場戰役</span>由作家科尼利厄斯·瑞恩撰寫成小說 “A BRIDGE TOO FAR”<span style="font-size:18px;">《遙遠的橋》</span>并于1974年出版。</p> <p class="ql-block">1977年被拍成了同名電影。因時間關系,沒能參觀空降兵博物館的機會,有些遺憾。</p> <p class="ql-block">當晚,紀念會在華燈初上的大橋下舉行。次日在酒店早餐時,遇到很多特意從英、加、波、荷、比等國家趕來參加前晚紀念活動的老人。非常敬佩他們這種不忘過去,緬懷先烈,追思親人的情懷。人生總會有一些巧合。我此生初次或是唯一一次來阿納姆就趕上這八十年一遇的活動也算是一次巧合吧。</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奧黛麗?赫本與阿納姆</b><span style="font-size:18px;">:每</span>年的5月4日是荷蘭的二戰死難者紀念日,也是影壇巨星奧黛麗?赫本(1929年5月4日-1993年1月20日)的誕辰紀念日。她曾同千千萬萬的荷蘭人一起,在阿納姆經歷了二戰期間的艱難歲月。1939年9月,英國正式向德國宣戰后,荷蘭尚處中立暫時未被戰火波及。為了安全,10歲的赫本隨母親和兩個同母異父的哥哥從英國回到故鄉-阿納姆避禍。1940年5月德國入侵荷蘭后,身為貴族的姥爺<span style="font-size:18px;">(荷蘭男爵)</span>一家也難逃戰爭的厄運,不但財產被占領軍沒收,兩位哥哥也被納粹抓到德國的軍工廠做苦力。赫本和母親被迫過著貧困的生活。在戰爭的饑荒期間,赫本經常靠郁金香球莖以及由烘草做成的“綠色面包”來充饑,并喝大量的水填飽肚子。長期的營養不良促成她日后瘦削的身材。雖然如此,赫本仍然不斷的練習她最愛的芭蕾舞,即使窮到要穿上最難捱的木制舞鞋也沒關系。在此期間,赫本曾為荷蘭地下游擊隊秘密工作(包括募捐和傳遞情報。</p> <p class="ql-block">在阿納姆期間,赫本一家住在外祖父家里,她在當地的學校上學。并在阿納姆音樂學校學習芭蕾。1944年9月,盟軍為奪取荷蘭境內萊茵河上具有戰略意義的橋梁,與德軍在艾因霍溫、奈梅亨和阿納姆等三地進行浴血大戰。此時的赫本成為一名志愿護士,參與救助送到醫院的盟軍傷員。其中一名受傷的英國傘兵在赫本和其他護士的照護下康復。這名傘兵就是后來的導演特倫斯?楊(Terence Young),他在1967年執導了赫本主演的《盲女驚魂記》。赫本曾經憑借這個角色獲得第五次也是她最后一次奧斯卡影后提名。</p> <p class="ql-block">阿納姆市中心的圣史蒂芬大教堂建造于13世紀,其建筑的線條與光影設計均令人印象深刻。二戰時期,教堂東側部分被炸彈毀壞,在戰后經重修后開放。</p> <p class="ql-block">阿納姆因二戰中著名的“阿納姆戰役”(市場花園行動)而被嚴重摧毀,許多建筑在戰后重建,形成了歷史與現代建筑并存的獨特風貌。市中心有許多現代化的商場和辦公樓。</p> <p class="ql-block">阿納姆是一座將歷史記憶、自然之美和現代生活完美融合的城市。無論是靜謐的公園、動感的市中心,還是歷史悠久的建筑與文化遺產,阿納姆都呈現出荷蘭城市獨特的多樣性。對于喜歡歷史與自然的人們來說是個不錯的選擇。</p> <p class="ql-block">明天去羊角村和阿姆斯特丹,期待著……。</p><p class="ql-block"><b>待續</b></p>
主站蜘蛛池模板:
嘉禾县|
蓬莱市|
嵩明县|
定安县|
南和县|
娱乐|
许昌市|
太仓市|
高青县|
股票|
南木林县|
佳木斯市|
永福县|
科技|
察雅县|
高唐县|
陆河县|
梅州市|
思南县|
黔江区|
合川市|
芜湖县|
额尔古纳市|
广昌县|
枞阳县|
阳泉市|
囊谦县|
雅江县|
宁远县|
丰宁|
蒙自县|
盐边县|
武夷山市|
虹口区|
泊头市|
白朗县|
黄石市|
泰兴市|
竹北市|
临澧县|
安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