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秋末天涼,我與親友山西之行。游“雁門關”,想來是一個意外的收獲……</p> <p class="ql-block"> 經查閱資料:“雁門關”“南控中原,北扼漠原”,地理位置險要,有“關山雄固、北塞門戶”之稱?!疤煜戮耪⒀汩T為首”,被譽為“中華第一關”,是我國古代關隘工程宏偉的軍事防御體系……</p> <p class="ql-block"> 我們自景區南門一路前行,來到了“雁門關”口……</p> <p class="ql-block"> 只見“雁門關樓”橫亙于群山之間,“中華第一關”赫然入目……</p><p class="ql-block"> “關樓”兩側,高山峻嶺、連綿不絕。關塞扼要、獨擋一身,大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勢……</p> <p class="ql-block"> “關樓”之下,古道嶙峋、怪石突兀,碎石成片、山路崎嶇……</p><p class="ql-block"> 相傳,南北遷徏的大雁難以逾越這些叢山峻嶺,只能從關口飛過,因此故名:“雁門關”……</p> <p class="ql-block"> 這里曾經發生過許許多多的歷史故事……</p> <p class="ql-block"> 雄偉高聳的“雁門關樓”,“天險門”上刻有武則天的題字“天險”,其中“天”為武則天造字:草頭上、田為中,下似弋。</p><p class="ql-block"> 有人理解為:馬有草,田有糧,手中有箭戈……</p><p class="ql-block"> 也可以理解為:草原與田園(關塞內外)交界,地勢險峻,兵家必爭,兵戎相見,箭戈守衛……</p> <p class="ql-block"> “關樓”上不時有人擂鼓,鼓聲陣陣,讓人很容易聯想起遠去的古戰場上的撕殺。據史料記載:歷史上,這里曾經發生過大小戰事1700余次……(圖片來自網絡)</p> <p class="ql-block"> “鎮邊祠”:始建于1506年,供奉著自西周至明代2600年間鎮關的名將……</p> <p class="ql-block"> “偃公堂”內供奉著周朝文王之子、武王之弟姬偃,鎮守“雁門關”功勛卓著;</p><p class="ql-block"> “文定堂”內供奉著漢、唐、宋、明朝的文武名將; </p><p class="ql-block"> “群英堂”內供奉著歷代鎮守或征戰“雁門關”內外的李廣、衛青、霍去病等名將……</p> <p class="ql-block"> “武安堂”內供奉著鎮關名將李牧,被譽為“守關第一名將”……</p><p class="ql-block"> “忠武堂”內供奉著楊業(謚號“忠武”)、楊大郎至楊八郎等滿門忠烈楊家將……</p> <p class="ql-block"> 在“雁門關”口的山腳下,建有兩座飛檐相連的“和親亭”,相傳王昭君和親,曾經在此休憩,從此出塞遠行……</p> <p class="ql-block"> 登上“雁門關”景區的最高處:“雁塔”挺拔、“敵樓“高矗。舉目遠眺:長城蜿蜒,猶如兩條巨龍沿山勢起伏;關樓、教練場、烽火臺等,歷歷在目……</p> <p class="ql-block"> 放眼塞外:山巒疊嶂、連綿逶迤,秋風咋起、草木凋零……</p><p class="ql-block"> 蒼涼、雄渾和凝重,不禁讓人想起了范仲淹的那首《漁家傲?秋思》中的詞句:“塞下秋來風景異,衡陽雁去無留意……濁酒一杯家萬里,燕然未勒歸無計……”</p> <p class="ql-block"> 有人說:“一座雁門關,半部華夏史”……“雁門關”是一個讓人發思古之幽情,感歷史之厚重,嘆英雄之偉烈,處其中而震撼的地方。它見證過古代守關將士們的艱辛,也記載著那些逝去的歷史煙云……</p> <p class="ql-block">圖片:郁楠(署名網絡圖片除外)</p><p class="ql-block">文字:郁楠</p><p class="ql-block">2024年12月</p>
主站蜘蛛池模板:
泗洪县|
翁牛特旗|
百色市|
马尔康县|
韶山市|
克什克腾旗|
仪陇县|
新巴尔虎左旗|
柏乡县|
南漳县|
深州市|
巴东县|
谢通门县|
长海县|
新化县|
桐庐县|
莆田市|
台山市|
光山县|
正安县|
施秉县|
博乐市|
门源|
吉林市|
宣恩县|
宾阳县|
麦盖提县|
丹凤县|
成都市|
临江市|
根河市|
韶山市|
河西区|
南安市|
常山县|
孙吴县|
偏关县|
松桃|
健康|
大英县|
临朐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