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8.1 適用范圍: 本操作規范適用于本市各類幼兒園、托兒所的消毒。<br>8.2 教室(活動室)表面消毒<br>8.2.1 消毒方法<br>(1)教室(活動室)表面主要包括墻面、地面以及可以搬動的小型器物和不宜搬動的大型家 具表面,每天進行濕式清潔,室內地面采用濕式清掃法。<br>(2)飯桌每次在開飯前 15~30min,用 250mg/L 含溴消毒劑擦拭,待干后使用。<br>(3)定期或當發生傳染病時可對教室(活動室)四壁、門窗、地面、桌椅、圍欄和大型家具 的表面用 250~500mg/L 含氯、含溴消毒劑擦拭,消毒時可直接將消毒液噴灑到物體表面, 并由左及右,由上及下順序進行,作用 30min 后用清水洗凈。<br>(4)耐熱的小型器物可用煮沸法消毒 15~30min,不耐熱的小型器物可用 500mg/L 二溴海因 或二氧化氯等消毒劑浸泡 30min 處理。<br>8.2.2 要求 教室(活動室)表面細菌菌落總數應≤15cfu/m2,并不得檢出大腸桿菌、致病微生物和乙型肝 炎表面抗原。 <br>8.3 玩具和用品的消毒 <br>8.3.1 玩具的消毒 </h3> <h3>8.3.1.1 消毒方法<br>(1)玩具和大型玩樂器械的表面應定期用清水清洗,可以使用洗滌劑或抗菌清潔劑與溫水清24 洗,以加強污垢的去除效果,有縫隙的玩具還可用刷子刷洗。<br>(2)被傳染病病孩污染過的玩具,要用化學消毒處理法處理,可根據玩具的制作原料選擇適 宜的消毒方法: ①塑料、橡皮、木器玩具可用 250~500mg/L 有效溴的二溴海因消毒劑浸泡 20~30min,消毒 后用清水將殘留藥物沖凈。 ②紙質、長毛絨等玩具可用臭氧熏蒸,可選用有衛生部衛生許可批件的臭氧消毒器,并按使 用說明書操作使用。<br>8.3.1.2 要求 玩具表面細菌菌落總數應≤15cfu/cm2,并不得檢出大腸菌群、至病微生物及乙型肝炎表面抗 原。 <br>8.3.2 體溫表的消毒:<br>8.3.2.1 消毒方法 體溫表消毒主要是采用浸泡消毒法,方法如下 <br>(1)過氧乙酸浸泡消毒:先用 1%過氧乙酸浸泡 5min,然后再放入另一個 1%過氧乙酸溶液 中浸泡 30min,消毒后體溫表應用冷開水沖凈或用酒精擦干后備用。<br>(2)二氧化氯浸泡消毒:使用濃度 1000mg/L,消毒方法同過氧乙酸。<br>(3)含溴消毒劑浸泡消毒:使用濃度 1000mg/L,方法同過氧乙酸。<br>8.3.2.2 要求:體溫表使用中消毒液的細菌菌落總數應≤100cfu/ml。<br>8.3.3 圖書消毒: 圖書消毒主要采用物理消毒方法,可采用的措施如下: <br>(1)太陽曝曬:將圖書翻開后放在太陽光下曝曬 8h。<br>(2)微波消毒:將圖書用濕布包好,至微波爐內,在 650W 功率下作用 4~7min。<br>(3)紫外線消毒:用高強度便攜式紫外線燈距書 3cm 照射 5~30s,翻轉后再用同法照射另 一面。<br>8.4 室內空氣的消毒 <br>8.4.1 消毒方法 <br>(1)開窗通風,每天至少二次,每次打開門窗通風 15―30min。<br>(2)當有呼吸道傳染病發生時,對發病班級室內空氣可用以下方法消毒:<br>①有效含量 1000mg/L 二溴海因溶液進行噴霧或超聲霧化消毒,也可用有效氯含量為 1000mg/L 含氯消毒劑進行噴霧消毒,用量為 15ml/m3,噴霧后密閉 30min 再開窗通風。 ②紫外線消毒:應選擇低臭氧紫外線燈,在燈管上裝上鋁制反光罩,懸掛于天花板下,離地 2~2.5m 處。也可用移動式紫外線燈裝置。消毒時燈的功率以每立方米不少于 1.5W 計算,每 次照射時間≥30min,消毒時房間內應保持清潔干燥,并在無人情況下使用,紫外線燈使用壽 命一般在 1000h。<br>(3)空調系統消毒:在對空氣消毒處理后還應對空調濾網用消毒液浸泡或擦拭消毒,消毒后 用清水沖凈、晾干。參見本規范第 17 執行。<br>8.4.2 要求 幼托機構室內空氣細菌菌落總數應≤2500 cfu/cm2(平板暴露采樣法)。<br>8.5 餐、茶具的消毒方法和要求:<br>8.5.1 消毒方法 餐、茶具應嚴格執行一洗、二刷、三沖、四消毒、五保潔的清潔消毒順序,當發現傳染病時, 餐、茶具的清潔消毒則應采取消毒―清洗―再消毒的順序進行。消毒方法如下 <br>(1).煮沸消毒法:將碗、筷、茶杯、奶瓶全部浸入水中,碗、杯等應灌滿水豎立放置,并 且中間留有間隙,待水沸騰時開始計時,持續 15min,消毒完成后倒干沸水,放在潔凈的碗 柜或冰箱冷藏室中備用。<br>(2)餐具消毒箱:將碗、筷、茶杯等放于消毒箱內消毒。<br>(3)消毒后的餐、茶具不能用抹布擦干,沾附與碗筷上的水分,可讓其自行干燥或用經消毒 處理后的潔凈抹布擦干。<br>(4)營養室的熟食盛器、用具等,可采用流動蒸汽消毒 20min~30min<br>8.5.2 要求 餐、茶具表面細菌菌落總數應≥10cfu/cm2,不得檢出大腸桿菌和致病微生物。<br>8.6 嬰幼兒衣物、手的消毒方法和要求:26 <br>8.6.1 織物消毒方法: 嬰幼兒使用的毛巾、衣服、被褥、尿布等織物必須消毒,可選用以下方法: <br>(1)煮沸消毒:嬰幼兒使用的毛巾、尿布一般情況下應專人專用,使用后分類清洗消毒,可 用洗衣粉清洗后再煮沸 10min,曬干即可備用。當嬰幼兒有腹瀉、腸炎等癥狀時,煮沸時間 應延長至 10~20min。<br>(2)消毒劑浸泡消毒:毛巾、尿布、被褥等可使用 500mg/L 含溴消毒劑、二氧化氯浸泡 30min 后再清洗,在傳染病發病班級,毛巾、衣服、尿布應與其他未發病班級分開清洗消毒,并延 長浸泡時間至 1 小時。對不能清洗的被褥等可用床單位消毒器消毒,在沒有條件時也可將外 面的布套和內里的棉絮分別處理,布套用上述消毒液浸泡,棉絮污染較輕的可放在日光下曝 曬,污染嚴重的先用上述消毒液噴霧后再放日光下曝曬或丟棄。<br>(3)床單位消毒器消毒,按使用說明書操作。<br>8.6.2 手的消毒方法: 幼兒的手在飯前便后可用肥皂或抗菌洗手液在流動水下洗手,洗手時要充分搓洗手背面、手 掌面及手指間各個部位。當有傳染病發生時,可在 250mg/L 有效碘的消毒液中浸泡 1~2min 后,用清水沖洗干凈。擦手毛巾要專人專用。 8.7 飲用水的消毒方法和要求: <br>(1)嬰幼兒不能直接飲用生水。取自來水在常壓下煮沸,待水沸騰后,方可食用。<br>(2)飲用桶裝凈水的,應加強飲水機的消毒,定期用 250mg/L 的二氧化氯進行沖洗消毒, 消毒后應用清水沖洗干凈。<br>8.8 工作人員的清潔消毒方法和衛生要求: <br>(1)建立幼托機構從業人員健康檢查制度,定期體檢。<br>(2)工作人員工作時應穿工作服,工作服每周清洗 1―2 次,如被污物污染時應及時更換清 洗,接觸食物時應加帶口罩和帽子。<br>(3)營養室工作人員應注意個人衛生,勤理發,勤洗澡,勤換衣,勤剪指甲,工作前及便后 要用肥皂流動水沖洗雙手。<br>(4)經常用肥皂在流動水洗手,接觸排泄物等污物后應用 250mg/L 有效碘的消毒液浸泡 1~ 2min 消毒。<br>(5)從事消毒工作的人員必須經消毒知識和技能培訓后方能上崗工作,并定期接受衛生知識27 業務培訓。<br>(6)工作人員、營養員手表面細菌菌落數應≤300cfu/只手,不得檢出致病微生物。<br>8.9 隔離觀察室消毒方法和衛生要求 <br>(1)隔離觀察室不能同時隔離 2 種不同病種的患兒。室內用品必須專用,使用后須經過徹底 的消毒后方可帶出室內。<br>(2)工作人員進入隔離室,必須穿上隔離衣(或以專用工作服代替),出室時必須脫下隔離 衣,掛在固定處,隔離衣應單獨清洗消毒,可用 500mg/L 二氧化氯或二溴海因消毒劑浸泡 30~ 60min,然后用清水漂洗。<br>(3)隔離觀察室的環境、物體表面平時應加強消毒,當患病幼兒離開隔離觀察室后必須對觀 察室的墻面、地面、家具等物體表作徹底的消毒處理,可用 1000mg/L 有效氯消毒劑拖檫、 浸泡,作用 1 小時。<br>(4)發生呼吸道傳染病時應作空氣消毒,可用紫外線燈照射 1 小時或用 3%過氧化氫,按 15ml/m3 計算用量,在無人情況下熏蒸 30min。<br>(5)工作人員做好手的清洗消毒。<br>8.10 衛生間的消毒、便器的消毒方法和要求 <br>(1)衛生間的地面每天用清水拖擦清潔,當發現腸道傳染病流行時可用含有效溴 500mg/L 的含溴消毒劑拖擦,每天 2 次。<br>(2)幼托機構公用痰盂、蹲板必須消毒,對疑為腸道傳染病病孩以及腸道傳染病發病觀察班 級使用的專用痰盂,必須單獨消毒處理,痰盂可用 0.5%過氧乙酸或用 1000mg/L 有效溴或氯 消毒劑浸泡 30min,糞便可用有效溴含量 5000mg/L 的二溴海因消毒粉消毒 1~2h 后倒入化糞 池。<br>(3)清潔工具應分班專用并每天清洗。</h3>
主站蜘蛛池模板:
潞城市|
宁安市|
贵德县|
友谊县|
子洲县|
天水市|
明溪县|
玉屏|
怀集县|
盘锦市|
安乡县|
贺兰县|
洮南市|
湖口县|
镇巴县|
沂源县|
新蔡县|
湖州市|
湖北省|
武冈市|
罗平县|
洛隆县|
屏东市|
巴东县|
方山县|
横山县|
兴和县|
龙南县|
湖南省|
萨迦县|
福泉市|
疏附县|
九台市|
西乡县|
喀什市|
蓬安县|
黄石市|
武清区|
弋阳县|
昭苏县|
息烽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