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泛區,簡指洪水泛濫的地方,這里特指黃泛區,是指1938年6月,侵華日軍占領豫東重鎮開封后,蔣介石國民政府以阻止日軍為借口,以水代兵,悍然炸開鄭州花園口黃河大堤,滔滔黃水一瀉千里,廣闊平原淪為澤國,豫、皖、蘇三省44個縣89.3萬人喪命黃泉, 1200萬人流離失所,黃河復堤后形成了5.4萬平方公里荒沙彌漫的“黃泛區”。</p> <p class="ql-block"> <b style="font-size:22px;">張愛萍 悲歌黃泛區</b></p><p class="ql-block"> 1938年11月,張愛萍將軍任中共豫皖邊省委書記,轉戰黃泛區,曾寫下一首《黃泛區行——經西華到鹿邑》,真實地描繪了當時黃泛區的慘像:</p><p class="ql-block"> “黃河大決堤,一瀉千里澤。</p><p class="ql-block"> 御寇美其名,人民遭浩劫。</p><p class="ql-block"> 遍地若汪洋,水天難分界。</p><p class="ql-block"> 村舍斷殘垣,良田皆湮滅。</p><p class="ql-block"> 尸骨逐水流,人畜喂魚鱉。</p><p class="ql-block"> 屋頂喪家犬,樹梢雞啼血。</p><p class="ql-block"> 不知誰家貓,見主聲凄烈。</p><p class="ql-block"> 敵后黃泛行,扁舟破明月。</p><p class="ql-block"> 悲歌哀生靈,抗日志如鐵。</p><p class="ql-block"> 收復我河山,直搗敵巢穴。”</p> <p class="ql-block"> <b style="font-size:22px;">陳毅 五過泛區留詩篇</b></p><p class="ql-block"> 陳毅元帥為配合劉鄧大軍轉戰大別山,率華東野戰軍征戰豫皖蘇期間,曾先后5次途經“黃泛區”,并于1948年夏寫下了《過黃泛區書所見》詩篇:</p><p class="ql-block"> 一過黃泛區,水茫茫。陷泥過膝及腰腹,人馬欲渡川無梁。</p><p class="ql-block"> 二過黃泛區,草黃黃。蘆花飛白,大好牧場。蔣匪兵來,人民隱藏。</p><p class="ql-block"> 三過黃泛區,走蹌踉。川原水洗,城社荒落,滿目凄涼。內戰罪魁,抗敵無能,不顧人民之死亡。</p><p class="ql-block"> 四過黃泛區,走西華,過淮陽。從前災星,水旱湯蝗。而今苛政,抽丁征糧。</p><p class="ql-block"> 五過黃泛區,人民解放。土地改革,除暴安良。民主翻身,武裝自強。氣象一新,其樂洋洋。</p> <p class="ql-block"> 1949年12月,在新中國成立后的第一次全國農業生產會議上,河南省代表、河南省農業廳廳長許西連就黃泛區復興問題做了大會發言,周恩來總理高度重視,決策組建高規格的黃泛區復興委員會。</p><p class="ql-block"> 1950年2月中央“黃泛區復興委員會”正式成立,中央財經委主任、政務院副總理陳云兼任主任,成員有財政部長薄一波、水利部長傅作義、內務部長謝覺哉、農業部長李書城、衛生部長李德全等。</p> <p class="ql-block"> <b style="font-size:22px;">周恩來 決策建農場</b></p><p class="ql-block"> 1950年3月21日,中央黃泛區復興委員會復興局在河南省會開封成立,局長由河南省政府主席吳芝圃兼任,趙一鳴、路巖嶺任副局長。3月27日,復興局由開封搬到黃泛區的腹心西華縣辦公。在周恩來總理提議下,1951年1月,在原復興局基礎上,黃泛區農場正式成立,路巖嶺任場長,張延積擔任黨委書記。在黨的召喚下,一大批干部和農村積極分子從祖國的四面八方云集到這片荒漠貧瘠的黃泛區腹地,開始了艱苦創業的偉大歷程。</p> <p class="ql-block"> 初建的黃泛區農場,直屬中央農業部農墾處,1954年改為省屬國營農場。該場地處豫東平原,地跨西華、扶溝兩縣,擁有土地15萬畝,職工2萬多人。總場下轄16個分場,9個場控、參股工商業,3個境外控股公司。經過70多年的建設發展,昔日茫茫荒漠的“黃泛區”建設成為關內規模最大的農工商綜合經營的現代化國有農墾企業。</p> <p class="ql-block"> 在農場建設和特殊的歷史時期,黃泛區農場有眾多名人在此工作生活過,留下了許多動人佳話。</p><p class="ql-block"> 原河南省委書記潘復生、省長文敏生、省委副書記王維群、王近山將軍、齊心、萬伯翱 、郭冠英、白危以及常香玉、于黑丁、蘇金傘、謝瑞階等一大批藝術家都曾下放過黃泛區農場,留下了眾多名人趣事。</p> <p class="ql-block"> <b style="font-size:22px;">王近山 農場臥虎將</b></p><p class="ql-block"> 2005年,電視劇《亮劍》成為中央電視臺電視劇全年收視冠軍,收視熱度經久不衰,《亮劍》的主角“李云龍”的主要原型就是王近山。隨著《亮劍》的熱播,王近山在黃泛區農場的下放地也成了人們競相游覽的熱門景點,不斷有人慕名拜訪將軍舊居。</p> <p class="ql-block"> 王近山的一生頗具傳奇色彩,他出生在著名的將軍之鄉湖北紅安縣,從小就給地主放牛,15歲參加紅軍,20歲當師長,是從大別山走出來的一代戰將。這位劉鄧麾下六縱司令員,二、三兵團副司令兼十二軍軍長,是令反動派軍隊聞風喪膽的二野名將,劉伯承元帥稱他在作戰中為“ 拼命三郎”“王瘋子” 。他參加過抗日戰爭、淮海戰役、抗美援朝,因善打硬仗惡仗而勇冠三軍,獨樹一幟,屢建奇功,1955年被授予中將軍銜。</p> <p class="ql-block"> 抗美援朝歸國后,未到不惑之年的王近山出任北京軍區副司令員、公安部副部長,可謂是春風得意,然而此時他與妻子卻出現了感情危機。他的妻子韓岫巖向組織上告了狀,組織上派人來做王近山的工作,王近山的“瘋勁”又上來了,一不做二不休,向組織遞交了離婚申請。鑒于當時入城后高級干部換媳婦的事情時有發生,中央把王近山的離婚官司當做了典型,王近山因“生活作風問題”受到嚴厲處分:開除黨籍,連降三級,軍銜從中將降為大校,轉地方安排工作,由首都北京貶職到黃泛區農場任副場長,一代戰將就此淡出人們視野。</p> <p class="ql-block"> 為照顧王近山的生活,原在他家做公務員的黃慎榮毅然跟著王近山來到了黃泛區,倆人結為患難夫妻,在農場共同度過了近五年的時光,并生下了兩個孩子。</p><p class="ql-block"> 黃泛區農場黨委書記、場長都是三十年代(上世紀)參加革命的高干,也都早知王近山的大名,對王將軍態度親切。農場給將軍安排了一間辦公室,給他和家人安排的住房,當時在農場也屬高級待遇,里外兩間房子,屋外帶一個小廚房。</p> <p class="ql-block"> 他到農場后坦然面對,踏實工作,待人真誠,農場職工了解到他是戰爭年代立下赫赫戰功的大英雄,大家都很喜歡他,關照他。也因為是在黃泛區農場,“文革”時才沒有受到更多的傷害。</p><p class="ql-block"> 王近山身處逆境,不失將軍風度,依然敢于“亮劍”,旗幟鮮明的制止造反派對農場生產的干擾破壞。1967年農場蘋果大豐收,但當時正處于”文革”高潮,鐵路運輸處于半癱瘓狀態,1000多萬斤蘋果運不出去,農場干部職工心急如焚。王近山主動請纓上北京,拖著傷殘之軀到處求人,最后找到當時的農墾部部長王震,終于將報告轉給了日理萬機的周總理,經總理批示,省軍區調來了汽車把成箱蘋果拉到鄭州火車站外運,為農場解了“燃眉之急”。</p> <p class="ql-block"> 1969年蘇聯對我珍寶島發起挑釁,并在中蘇邊境陳兵百萬,大戰一觸即發。“九大” 召開前夕,時任南京軍區司令員的許世友將軍借機會見到毛主席時說:“ 主席,戰爭年代有幾個人很能打仗,現在日子很不好過,建議主席過問一下。”毛主席問:“是誰呢?”許說:“王近山,周志堅,他們雖然有錯,但處理太重,應恢復工作。”</p><p class="ql-block"> 毛主席微微一笑,略一思考:“行啊,請恩來同志處理一下,不過,放虎歸山,你們哪個敢要他們?”</p><p class="ql-block"> “王近山,我要!” 許世友一個立正。</p> <p class="ql-block"> 1969年7月的一天,王近山離開黃泛區農場,前往南京軍區就職,南京火車站上,3名當年手下悍將迎候在月臺上,他們是27軍軍長尤太忠、12軍軍長李德生(一說為60軍軍長吳仕宏)、南京軍區裝甲兵司令肖永銀。當穿著一身舊軍裝的王近山挈婦將雛拎著兩只老母雞走下火車硬座車廂時,三人急忙上前立正,給老首長敬禮。不久,王近山被任命為南京軍區副參謀長,主管作戰、戰備。 </p> <p class="ql-block"> 1974年年初,王近山被查出得了胃癌,在之后的四年里,這位當年叱咤風云的戰將開始與病魔進行殊死戰斗。1978年5月10日,一代戰將王近山中將在南京病逝,時年63歲。</p> <p class="ql-block"> 王近山舊居坐落在黃泛區農場總場場部“三八河”南岸,居室后是一片菜地。王近山舊居在一排房居中,右鄰是上世紀八十年代住進去的,后進行了翻修。</p> <p class="ql-block"> 2021年12月,王近山將軍在黃泛區農場的舊居被河南省人民政府核定為省文物保護單位,農場按照“修舊如舊”原則進行了修繕。</p> <p class="ql-block"> 王近山舊居前門大門緊閉,門口墻上掛著“王近山舊居”的牌子,墻體是新粉刷過的。</p> <p class="ql-block"> 王近山舊居暫不開放,從門縫中可以看到院內雜草叢生,臥室窗臺上放著“王近山舊居”的牌匾。</p> <p class="ql-block"> <b style="font-size:22px;">潘復生 下放黃泛區</b></p><p class="ql-block"> 潘復生,戰爭年代曾任冀魯豫區黨委書記兼軍區政委,1949年8月后任中共平原省委書記、河南省委第一書記兼軍區政委。1958年6月,因反對浮夸風和反右擴大化,與省政府主席吳芝圃有不同意見,被打成“潘楊王”(省委第一書記潘復生、副書記楊玨、省委副秘書長王庭棟)右傾機會主義分子,遭到錯誤批判和撤職。</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1959年3月,潘復生被下放到黃泛區農場擔任副場長,在農場分管園藝工作。他豁達大度,心胸寬廣,從不計較個人得失,沒有一點架子,經常騎自行車到園藝場與干部職工聊天,大家都很尊重他。當時正值困難時期,糧食不夠吃,潘復生就親自采集苜蓿和野菜拌糧食充饑。1962年4月,中央批準為潘復生徹底平反,潘離開農場調任全國供銷合作總社主任,1965年5月調任黑龍江省委第一書記兼省軍區政委,1980年4月在哈爾濱因病去世。</p> <p class="ql-block"> <b style="font-size:22px;">文敏生 蒙冤下農場</b></p><p class="ql-block"> 1966年,“文革”開始,省長文敏生代理河南省委第一書記,面對造反派活躍、武斗頻發、社會秩序受到嚴重影響,文敏生多次召開會議,防止局勢進一步惡化。然而,1967年7月21日,陳伯達、康生等人在大會堂河南廳接見河南赴京匯報代表團時,給文敏生扣上了“貌似忠厚,內藏奸詐”的帽子,被污為“劉少奇在河南的代理人”,之后,紅衛兵沖到了文敏生居住的北京西苑飯店,砸開房門,把文敏生抓到了北京航空學院批斗。不久之后,文敏生被強行押回鄭州,繼續受到河南造反派的批斗,并被打成重傷。</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1975年11月,原河南省長、省委代理書記文敏生下放到黃泛區農場,任場革委會副主任,在這里度過了兩年時光。在農場,一間房子,即是辦公室,又是住室。</p><p class="ql-block"> 1977年離開農場,先后任哈爾濱市委第一書記、革委會主任,黑龍江省委書記、省革委會副主任,1981年任郵電部部長。</p><p class="ql-block"> 文敏生在黃泛區農場期間從南方引種的水杉樹,在原場部和賓館門前種植,共82棵,已長成參天大樹。</p> <p class="ql-block"> <b style="font-size:22px;">王維群 降職園藝場</b></p><p class="ql-block"> 1979年5月,原任河南省委副書記的王維群調任黃泛區農場園藝場副場長,在這里度過了半年時光,后回到鄭州。1984年離職休養回山東濟南。</p> <p class="ql-block"> <b style="font-size:22px;">萬伯翱 青春獻農場</b></p><p class="ql-block"> 1962年9月,時任北京市委書記處書記、副市長萬里的大兒子萬伯翱18歲高中畢業,萬里要求兒子響應國家號召上山下鄉,到黃泛區農場安家落戶,萬伯翱在黃泛區農場度過了10年青春時光。 1963年9月,《中國青年報》曾就他落戶黃泛區農場勞動進行了報道,周總理曾在首都中學畢業生代表大會上稱贊萬伯翱是干部子弟下鄉的典型。</p> <p class="ql-block"> 1972年,萬伯翱被推薦到開封師院(現河南大學)外語系學習,畢業后分配到周口師專,后到鄭州炮院當教員,后調入北京武警總隊,1987年轉業到國家體育總局宣傳司任外宣處處長,后任中國體育雜志社社長、總編,中國作家協會會員。</p><p class="ql-block"> 萬伯翱將黃泛區農場視為第二故鄉,與黃泛區農場職工結下了深厚友誼,退休后2008年6月和2021年4月曾兩返黃泛區農場故地重游。</p> <p class="ql-block"> <b style="font-size:22px;">郭世英 改造到農場</b></p><p class="ql-block"> 1963年春季,郭沫若的二兒子、當時在北京大學哲學系讀書的郭世英,因所謂社會研究被批有嚴重政治問題,在周總理安排下,被公安部門暫時安排到黃泛區農場勞動改造,在這里度過了兩年時光,與農場職工結下了深厚的友誼,決定將大學志愿改為農學,畢業后還回農場工作。</p><p class="ql-block"> 1965年秋上級批準郭世英返校學習,并根據本人志愿從北京大學轉入北京農業大學。“文革”中再次受到殘酷迫害, 1968年4月22日凌晨不甘受辱,從關押地跳樓自殺。消息傳到黃泛區農場,大家都為他感到難過和惋惜。</p> <p class="ql-block"> <b style="font-size:22px;">齊心 勞動在干校</b></p><p class="ql-block"> 五七干校,是上世紀中國文化大革命時期,全國各地各部門根據毛澤東《五七指示》興辦的農場,是集中容納中國黨政機關干部、科研文教部門的知識分子,對他們進行勞動改造、思想教育的地方。</p><p class="ql-block"> 1969年3月以后,根據中央安排,中央黨校、中央工交政治部先后到黃泛區農場設立“五七干校”。同期,河南省革委會也安排省直一些機關到黃泛區農場辦“五七干校”,駐場“五七干校”6000余人。</p> <p class="ql-block"> 1962年秋,康生在中共八屆十中全會上,對時任國務院副總理兼秘書長的習仲勛搞突然襲擊,誣陷習仲勛勾結《劉志丹》小說作者李建彤,授意炮制《劉志丹》小說為高崗翻案,說習仲勛是掛帥人物,是大陰謀家,大野心家。康生還在會上給毛主席寫了一個條子:“利用小說進行反黨,是一個大發明。”毛主席當時在會上念了一下條子,康生竟然就以此來作為毛主席語錄一時間被廣為流傳。此后習仲勛受審查迫害達 16年之久。</p> <p class="ql-block"> 在習仲勛被審查和受迫害的日子里,夫人齊心和孩子們也都受到了株連。“文革”中齊心因沒有和習仲勛劃清界限一直在受審查,僅在黃泛區農場中央黨校“五七干校”勞動就近7年, 1978年2月,一家人才在北京團聚。</p> <p class="ql-block"> 黃泛區農場中央黨校“五七干校”大禮堂</p> <p class="ql-block">中央黨校“五七干校”學員宿舍</p> <p class="ql-block"> 齊心在黃泛區農場中央黨校“五七干校”的學員宿舍房間。</p> <p class="ql-block"> <b style="font-size:22px;">白危 創作《墾荒曲》</b></p><p class="ql-block"> 白危(1911~1984年),原名吳渤,著名左聯作家,是中國作家協會會員,是一位有成就的專業作家。</p><p class="ql-block"> 1950年,參加黃泛區土改工作隊。1952年冬起,到河南省國營黃泛區農場深入體驗生活7年,任農場副場長,和職工們朝夕相處,患難與共,寫出了上下兩部共55萬字的長篇小說《墾荒曲》,熱情謳歌了農墾人白手起家、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的革命精神,由作家出版社出版。1961起在上海文學工作者協會從事專業創作。</p> <p class="ql-block"> 黃泛區農場“五七”干校學員聚集了一大批河南文藝界的知名藝術家,常香玉、閻立品、于黑丁、謝瑞階等等。</p> <p class="ql-block"> <b style="font-size:22px;">常香玉 農場看蘋果</b></p><p class="ql-block"> 1966年文化大革命開始,著名豫劇大師常香玉被造反派污為“大戲霸”,遭到批斗,1969年底被下放到黃泛區農場勞動,主要在園藝場當警衛,負責看護蘋果,后在果園勞動。在果園無人時也不忘練功喊幾嗓子,為復出豋臺演出保持基本功,1973年離開農場。常香玉平易近人,和農場職工建立了深厚的感情。</p> <p class="ql-block"> <b style="font-size:22px;">謝瑞階 高齡下農場</b></p><p class="ql-block"> 謝瑞階(1902—2000年),中國現代著名國畫家、書法家、教育家,河南省美術家協會、書法家協會主席,其創作的《大河上下,浩浩長春》國畫被北京人民大會堂陳列,《中流砥柱》被河南人民會堂陳列。1969年,70歲高齡的謝瑞階被下放到黃泛區農場。</p> <p class="ql-block"> <b style="font-size:22px;">蘇金傘 集體下農場</b></p><p class="ql-block"> 著名作家、詩人,河南省文聯第一屆主席。“文革”期間,文聯撤銷,蘇金傘和文聯的一些作家、藝術家被集體流放到黃泛區農場,后又到附近農村插隊。</p> <p class="ql-block"> <b style="font-size:22px;">于黑丁 下放到干校</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b><span style="font-size:20px;">河南省文聯主席,著名作家,1969年底到黃泛區農場“五七干校”參加勞動,在園藝場果園當警衛,和常香玉住前后排房。1974年10月結束干校生涯返回鄭州。</span></p> <p class="ql-block"> <b style="font-size:22px;">華國鋒 題詞勵泛農</b></p><p class="ql-block"> 1996年3月,泛區農場通過從黃泛區農場走出的華國鋒的貼身警衛王耀武,請求離職賦閑休養的原中共中央主席華國鋒為黃泛區農場題詞,華主席題了“堅持社會主義方向,辦好國有農墾事業。丙子春,華國鋒”,表達了對社會主義事業的堅定信念,對辦好國有農墾事業的的殷切希望。</p> <p class="ql-block"> <b style="font-size:22px;">馬忠臣 題詞黃泛區</b></p><p class="ql-block"> 時任河南省省長、后任省委書記的馬忠臣,為黃泛區農場題詞“弘揚農墾精神,再創泛區輝煌”。</p> <p class="ql-block"> <b style="font-size:22px;">邵文杰 題詞贊農場</b></p><p class="ql-block"> 時任河南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的邵文杰,1986年為黃泛區農場題詞“中原明珠”。</p> <p class="ql-block"> “<b style="font-size:22px;">三八河” 畔風光美</b></p><p class="ql-block"> 黃泛區農場場部,有一條寬10至20米、深3至5米、長約1800米的人工河。它環繞著老場部辦公院,而后穿越小城鎮緩緩向南流去,河兩岸垂柳依依,河邊游園更是游人眾多,這里已成為黃泛區農場一道亮麗的風景。</p><p class="ql-block"> 1957年秋季,農場男職工大都去大田勞作,女職工利用晚上、星期天經過四個多月的苦戰,終于把一條十幾米寬、幾百米長的彎曲不直的橫溝,初步改造成既能排水又比較美觀的河道。1958年3月,在場部舉行的慶祝三八國際勞動婦女節大會上,當時的場黨委書記路巖嶺代表場黨委將此河命名為“三八河”,以此表彰女職工艱苦頑強的創業精神。</p> <p class="ql-block"> <b style="font-size:22px;">黃泛區農場場史館</b></p><p class="ql-block"> 原黃泛區農場場部的一部分,現在成了黃泛區農場場史館。館內有九個展廳,通過大量實物展品,展示了農場的歷史和發展歷程。</p> <p class="ql-block"> 進入場史館大門就是“奮進園”,矗立著周恩來總理和幾位墾荒者的巨型塑像。巨雕基座的正面有簡短說明,背面鐫著”滄桑巨變“四個大字。</p> <p class="ql-block"> 巨雕的西面是群體雕塑“周恩來決策建農場”群體雕像</p> <p class="ql-block"> 館內的“福滿路”上錯落分布著五個最大的蘋果門,寓意著五谷豐登和平安。</p> <p class="ql-block"> 黃泛區農場的這些名人蹤跡,趣事佳話,是農場的寶貴財富,應該充分發掘、保護、發揚。</p> <p class="ql-block"> 一天多的黃泛區農場行,了解過去幾十年的名人信息不夠全面,部分資料來源于網絡,不當之處敬請批評指正,謝謝閱覽!</p>
主站蜘蛛池模板:
绥宁县|
西平县|
沐川县|
苍山县|
财经|
长丰县|
博爱县|
云梦县|
昌邑市|
邮箱|
波密县|
东乌|
靖宇县|
呼伦贝尔市|
江都市|
饶阳县|
措美县|
溆浦县|
响水县|
河北省|
拉孜县|
扶沟县|
乌海市|
延安市|
龙口市|
武安市|
随州市|
乌拉特前旗|
三亚市|
宁波市|
镇坪县|
菏泽市|
张家川|
巫溪县|
正镶白旗|
泸西县|
靖安县|
河北区|
区。|
新野县|
临清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