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美篇號:9218967</p> <p class="ql-block">岳麓書院是中國歷史上四大書院之一,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學府之一,它那古代傳統的書院建筑,至今被完整保存。可以說,它每一組院落、每一塊石碑、每一枚磚瓦,都閃爍著時光淬煉的人文精神。</p> <p class="ql-block">頭門是進入書院的第一個門戶,現在已是書院的檢票口了。宋真宗御筆“岳麓書院”橫匾高懸門楣,雖然還未進入書院,但書院的書香味似乎已經飄然而來。</p> <p class="ql-block">進入頭門,首先看到的是“赫曦臺”。說起這座赫曦臺,還有一段歷史。南宋乾道年間,朱熹應主管岳麓書院教務的理學大師張栻的邀請,從福建崇安來到長沙岳麓書院講學。在此期間,朱熹與張栻經常清晨登上岳麓山頂看日出,每當旭日東升、霞光萬丈時,兩人都會激動地拍手道:“赫曦!赫曦!”,于是,他們將這個觀日出的地方命名為“赫曦”。后來,張栻在岳麓書院修建了一個戲臺,朱熹題額“赫曦臺”,以示紀念這段難忘的過去。赫曦臺的對聯是:“合安利勉而為學;通天地人之謂才”。此聯告訴學者:無論出于何種學習態度,只要潛心治學,都能取得成功;作為學生必須精通天地人的道理,知廣識博,才能成為真正的人才。這是岳麓書院教育思想的座右銘吧。</p> <p class="ql-block">赫曦臺后面便是岳麓書院的大門。大門兩側的對聯“惟楚有才;于斯為盛”名聞遐邇。楚地人才濟濟,書院尤為興盛,歷史和當代都可證明。門匾“岳麓書院”是宋真宗的御筆賜書,字體挺拔端莊,歷經歲月仍然清晰可見。這塊門匾有其歷史淵源:北宋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宋真宗聽說岳麓書院辦學成績卓著,特別召見首任岳麓書院的山長(就是院長)周式,對其興學頗為嘉許,并親自賜宴。周式請求宋真宗御筆題寫“岳麓書院”匾額,宋真宗欣然應允,于是就有了這塊流傳千年的御書匾額,從而,岳麓書院成了北宋四大書院之一。</p> <p class="ql-block">書院二門的匾額是“名山壇席”。名山,岳麓山;壇,講壇,壇席自然是岳麓書院。一塊四字匾額,把岳麓書院的地理位置和功能概括的清清楚楚,岳麓書院,果然“有才”。二門的對聯是“納于大楚;藏之名山”,意思雖然直白,但對聯的出處頗有文化,上聯出自《尚書.舜典》,“納于大楚,烈風雷雨弗迷”,用來贊揚舜的智慧和勇氣;下聯出自《史記.太史公自序》,“藏之名山,副在京師,俟(后)圣君子”,表達了司馬遷對《史記》的期望和寄托。兩聯八字,既概括了岳麓書院的地理位置,又抒發了潛心學問,培育人才的心愿。岳麓書院,處處有學問。</p> <p class="ql-block">二門后面,左有教學齋,右有半學齋,兩齋是師生的居舍。在岳麓書院,師生大量的活動時間是在這里自修。學以致用,學用結合,兩處“學齋”見證了書院的辦學特色。</p> <p class="ql-block">講堂,是老師講學的地方。講堂的門匾是“實事求是”。堂內正面高懸“學達性天”和“道南正脈”兩塊橫匾,分別是康熙皇帝和乾隆皇帝為表彰岳麓書院對傳播理學,培養人才所作的貢獻所賜。講堂里面有兩把椅子,是朱熹、張式主教時曾經坐過的。</p><p class="ql-block"> 這三塊橫匾來頭不小,堂內兩塊是皇帝所賜,門匾的“實事求是”為中國共產黨所用,成為黨的思想路線。</p> <p class="ql-block">講堂后面有座御書樓,它的歷史悠久,可追溯到北宋年間。岳麓書院創建初始就在講堂后面建有書樓,后來宋真宗賜書后更名“御書閣”。到元明時期,“御書閣”稱為“尊經閣”。清康熙二十六年,巡撫丁思孔從朝廷請得十三經,二十四史等書籍,建起了“御書樓”。清朝中期,岳麓書院御書樓已經發展成為我國民間一座大型的圖書館,當時藏書已達14130卷。現在藏書已逾五萬冊,所藏古籍圖書專供書院教研人員使用。</p> <p class="ql-block">百泉軒始建于北宋之初,這里地處岳麓山清風峽谷口,百泉薈萃,乃書院風景絕佳之地。南宋乾道三年,朱熹訪院,與山長張式“聚處同游岳麓”,“晝而燕坐,夜而棲居”,都在此軒。相傳,二人在此論學三晝夜而不息。絕佳之地,精深論道,佳話也。</p> <p class="ql-block">百泉軒后面有座擬蘭亭,顧名思義,就是摹仿王羲之《蘭亭序》中的蘭亭而建的亭子。說起《蘭亭序》,自然想到“此地有崇山峻嶺,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帶左右,引以為流觴曲水,列坐其次”之句。百泉軒有“百泉薈萃”,《蘭亭序》有“清流激湍”,場景好有一比。不過,百泉軒沒有“曲水”,只有亭前一灣池水,但要“流觴”,未賞不可。</p> <p class="ql-block">擬蘭亭對面有一亭,名曰“汲泉亭”。據說,這里有一口古井,水清見底,可鑒須發。于是在井上建了這座汲泉亭。亭下有泉,此處別致。倘若井中汲泉水,清茶沏壺中,好友三五人,品茗論儒道,不亦樂乎。</p> <p class="ql-block">我國古代書院有三大功能,分別是講學、藏書、祭祀。岳麓書院講學有講堂,藏書有御書樓,而書院祭祀由文廟完成。岳麓書院的文廟自成院落,在這里,不僅是對孔子的朝拜,也是對傳統文化的尊重和傳承。岳麓書院的文廟祭祀是從北宋時期開始的,歷代都有所增建,至今仍保留著七十二賢、十哲的塑像。</p> <p class="ql-block">文廟的大成門紅墻黃瓦,開三門,莊嚴肅穆。大門懸“大成門”橫匾,兩邊對聯曰:“道若江河隨地可成洙泗;圣如日月普天皆有春秋”。洙,洙水;泗,泗水,它們是魯國的兩條河,孔子曾在洙泗之間聚徒講學,所以“洙泗”代稱孔子及儒家。在儒家看來,圣人之道就像江河之水,流傳到哪里,哪里就成為學術的圣土;圣人就像日月,普天之下都能沐浴到他的光輝下。這就是儒家文化。</p> <p class="ql-block">大成殿是?文廟的主體建筑,主要用于供奉?孔子及其弟子的神位,并在祭孔儀式中作為行禮的場所。大成取意于孔子思想集古往圣賢之大成,達到至高無上之境界。</p> <p class="ql-block">書院頭門前200余米處有座“自卑亭”,它是舊時通往岳麓書院的入口,當時也是書院的一部分。“自卑亭”名稱源自《禮記.中庸》中“君子之道,辟如行遠,必自邇;辟如登高,必自卑”這句話。學子們天天從此過,“自卑亭”也就天天提醒眾學子:不論是道德修養還是學業休習,都必須從近處著眼,從低處入手,循序漸進,持之以恒,正所謂萬丈高臺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啊。</p>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宜兰市|
辛集市|
登封市|
太仓市|
高碑店市|
石楼县|
天台县|
桂阳县|
三穗县|
黄骅市|
霍林郭勒市|
杭锦后旗|
石城县|
沈丘县|
鄂州市|
潼南县|
加查县|
乌拉特后旗|
长春市|
琼海市|
枣阳市|
汾西县|
东城区|
达孜县|
阳朔县|
石城县|
普兰店市|
和政县|
稻城县|
肥城市|
二连浩特市|
安西县|
上蔡县|
华池县|
天长市|
若羌县|
酉阳|
南京市|
德庆县|
吉隆县|
蓬莱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