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朋友囑我刻一方“東麓園”。</p><p class="ql-block"> 我設計了一朱一白兩種印稿。朱文豎排三字,參古璽和金文字法。</p> <p class="ql-block"> 白文我本想把“東麓”兩字排一列,“園”字獨占一列撐滿,但設計好印稿又覺得“園”字有點兒空,于是想起齊白石刻的“老手齊白石”和“以農器譜傳吾子孫”二印,“石”字和“孫”字都是獨占兩格,下留空白;莊新興編的《古璽印精品集成》也收有一方漢印,忘了是三個字還是五個字,最后一個字占了左上邊一半空間,左下邊留紅(可惜未找到這本書),我想效仿一下,就設計了一方印稿。</p> <p class="ql-block"> 刻成以后,還沒來得及鈐個印花,洗印時就摔到了地上,成了這個樣子。</p> <p class="ql-block"> 沒辦法,只好重刻一個,但效果并不令人滿意。仔細想了一下,因為這樣的排列在漢印里僅此一例,似是古人偶然的嘗試,并不成功;而齊白石的兩方印,“石”字和“孫”字都有垂筆伸到下面的界格中,因此留紅并不突兀。</p> <p class="ql-block"> 十一月初,張公者老師安排在國家畫院給我們上課,讓我們帶一方印石,說是要示范刻邊款,我就帶上了這一方摔殘的印石。</p><p class="ql-block"> 張老師拿過印章,看了看印面,說這一方刻得還可以,只是留紅不合理,可以加個“主”字。說完,他就從一位同學那兒拿過一把刀,動手刻了起來,無奈刀不順手,他又有事兒,刻完也沒有鈐個印花看看效果。他讓我回去自己鈐出來看著再改一下,這個“主”字和其他三字要協調一致。</p><p class="ql-block"> 我回家以后做了修改。過了幾天去拜訪張老師,他囑咐我帶上這方印,看最后改成什么樣了。</p> <p class="ql-block"> 見面以后,張老師看了印花,又指出幾點:一是部分線條起筆和收筆是尖的,這種錐形的線條不高級;二是“園”字外框呈梯形,應改為方形;三是“東”字第一筆的橫左邊長右邊短沒有道理,右邊應該拉長,和左邊對稱;四是留邊不夠自然,應再略作殘破。</p> <p class="ql-block"> 回來以后,我又按照張老師說的做了修改。雖然這方印基礎不好,但最終和以前的相比,已經大有改觀。</p> <p class="ql-block"> 通過張老師的這兩次指點,我對于刻印有了進一步的理解。首先是認識要跟上去,知道篆刻美學的一些常識,明白什么樣的結構、什么樣的線條才是好的,才是美的;二是刻一方成功的印必須經過反復推敲,每個細節都要考慮到,頭發絲那么微小的差距就可以毀掉一方印;三是一方印刻壞了,要看看有無辦法補救,如果能起死回生,就不要輕易放棄,即使改到最后還是無法挽救,但修改和補救的過程對自己也是個鍛煉。</p>
主站蜘蛛池模板:
彰化市|
桑日县|
新丰县|
会东县|
呈贡县|
石城县|
阿合奇县|
香河县|
镇康县|
鹰潭市|
密云县|
恩平市|
小金县|
辽源市|
东城区|
安丘市|
八宿县|
包头市|
内乡县|
夏河县|
海城市|
商丘市|
焦作市|
马龙县|
德江县|
敖汉旗|
武邑县|
屏东市|
鄂尔多斯市|
丰原市|
开远市|
乐业县|
攀枝花市|
逊克县|
泌阳县|
江口县|
鹤山市|
武平县|
禹州市|
东方市|
凭祥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