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沈陽市,古稱盛京、奉天,遼寧省省會。</p> <p class="ql-block">沈陽是清朝發祥地,素有“一朝發祥地,兩代帝王都”之稱。明代天啟五年(1625年),清太祖努爾哈赤遷都于此,皇太極建盛京城,并在此建立清朝,沈陽一躍為清代兩京之一的盛京皇城。</p> <p class="ql-block">沈陽故宮清朝初期的皇宮,在清朝遷都北京后被稱為“陪都宮殿”或“留都宮殿”。沈陽故宮是中國僅存的兩大皇家宮殿建筑群之一,也是中國關外唯一的皇家建筑群。</p> <p class="ql-block">沈陽故宮經歷了努爾哈赤、皇太極和乾隆三個朝代的興建,歷時近160年,形成了現在100余座建筑、500余間房間的規模?。</p> <p class="ql-block">沈陽故宮的建筑風格獨特,融合了漢族、滿族和蒙古族的建筑藝術,具有極高的歷史和藝術價值。</p> <p class="ql-block">沈陽故宮分東路、中路、西路三部分,東路建筑以大政殿和十王亭為代表,展現了努爾哈赤時期的建筑風格;中路建筑則見證了皇太極的繼位與清朝的興盛;西路建筑則是乾隆皇帝東巡時增建。</p> <p class="ql-block">大政殿是沈陽故宮的標志性建筑之一,八角重檐攢尖式建筑,殿頂滿鋪黃琉璃瓦,鑲綠剪邊,八條垂脊上各立著一個琉璃燒制的蒙古力士,栩栩如生?。</p> <p class="ql-block">張氏帥府又稱“大帥府”或“少帥府”,位于沈陽市沈河區朝陽街少帥府巷46號,是張作霖及其長子張學良的官邸和私宅。張氏帥府始建于民國三年(1914年)9月,總占地3.6萬平方米。</p> <p class="ql-block">民國五年(1916年)張作霖正式入住,以后又不斷擴建,逐步形成了由東院、中院、西院和院外建筑等四個部分組成的的建筑體系。各個建筑風格各異,有中國傳統式、中西合璧式、羅馬式、北歐式、日本式。主要有大青樓、小青樓、西院紅樓群及趙四小姐樓等建筑。</p> <p class="ql-block">大青樓是張氏帥府的標志性建筑,建于民國七年(1918年),民國十一年(1922年)建成,為仿羅馬式建筑,因該樓采用青磚建造,故稱大青樓,堪稱民國時期東北建筑的經典之作。大青樓融辦公與居住為一體,作為張作霖、張學良父子兩代主政東北時期的重要辦公場所。</p> <p class="ql-block">小青樓位于張氏帥府的東院,由于地處舊居花園的中心,又有“園中花廳”的美譽,是一座中西合璧式的二層磚木結構小樓,建成于民國七年(1918年),因其采用青磚青瓦建筑而成,俗稱小青樓。它是張作霖為他最寵愛的五夫人壽氏專門修建的。</p> <p class="ql-block">九·一八”歷史博物館是國內外迄今為止唯一全面反映“九·一八”事變史的博物館,“九·一八”歷史博物館始建于1991年“九·一八”事變六十周年之際,并由江澤民同志題寫了館名。</p> <p class="ql-block">博物館共設有7個展廳,展覽照片800余幅;實物300余件;文獻、檔案資料近100件;大小型場景19組;雕塑4尊;油畫、國畫等20余幅, 為國家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國家一級博物館、遼寧省對臺交流基地。</p> <p class="ql-block">來東北不能不看二人轉,把二人轉推向全國的趙本山就是遼寧省人。二人轉史稱蹦蹦,是一種有著三百多年歷史,悠遠的原始文化傳承的獨具特色的民間藝術形式。</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二人轉表現形式為一男一女,服飾鮮艷,手拿扇子、手絹,邊走邊唱邊舞,表現一段故事,唱腔高亢粗獷,唱詞詼諧風趣。</p> <p class="ql-block">在這個多彩的世界里,每一寸土地都藏著無盡的故事與風景,我要去細細品味,慢慢看看。已步入老年的我,踏上這場說走就走的旅行,不僅是在追尋遠方的風景,更是在夕陽的余暉中,編織屬于自己的金色傳說。每一步腳印,每一聲笑語,都在為生命的長卷添上絢爛的一筆,留下那些溫暖人心、值得回味無窮的美好瞬間,讓心靈在旅途中再次年輕。</p>
主站蜘蛛池模板:
简阳市|
德钦县|
通河县|
温宿县|
盈江县|
南丰县|
鲁甸县|
北川|
睢宁县|
台前县|
高碑店市|
高安市|
祁阳县|
来宾市|
海丰县|
叶城县|
宜兰市|
赞皇县|
崇文区|
即墨市|
芮城县|
宁河县|
垣曲县|
定结县|
天全县|
阳东县|
无锡市|
乌拉特后旗|
承德县|
平凉市|
象州县|
海伦市|
遵化市|
万宁市|
东明县|
大连市|
江安县|
建阳市|
阳城县|
宜宾县|
抚宁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