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 先生的老家位于慈溪觀海衛鎮蔣家橋村</h1> <h1> 2009年隨先生和小叔子來到蔣家橋村尋根。我公公蔣學模先生1918年出生在寧波慈溪觀城鎮衛前蔣家后房。15年前在蔣家橋村和父老鄉親、村干部合影。</h1> <h1> 蔣家祖屋始建于清中期,為四合院式院落。由于年久失修,正屋和柴房破舊不堪。</h1> <h1> 慈北蔣氏宗譜</h1> <h1> 1917年修訂的宗譜只記載了蔣學模先生哥哥蔣學楷的名字,此后1年蔣學模先生出生。</h1> <h1> 2009年的村委會門口</h1> <h1> 2009年的觀海衛北門山</h1> <h1> 從2019年9月復旦校友第一次參訪故居發起故居保護活動至今,5年時間里,寧波市政府、復旦大學經濟學院、復旦寧波校友會、觀海衛鎮政府、蔣家橋村委會不辭勞苦,為故居建設盡心盡力。圖為寧波副市長朱歡在現場指導修繕工作。</h1> <h1> 復旦經濟學院和復旦寧波校友會協商修繕方案</h1> <h1> 寧波復旦校友會冒雨考察故居</h1> <h1> 觀海衛鎮鎮政府召集故居資料收集整理研討會</h1> <h1> 政府出資買下了相鄰的兩間房屋,故居修繕得以全面啟動。</h1> <h1> 修繕前的建筑屋面木基層及瓦件殘損、部分木柱槽朽霉爛、周邊立面墻體多數陳舊、出現受潮發黑、抹灰脫落,整體風貌不統一。</h1> <h1> 2024年1月26日蔣學模故居修繕項目啟動儀式在慈溪市觀海衛鎮蔣家橋村舉行</h1> <h1> 故居修繕工程啟動后,在對蔣學模故居本體進行全面修繕的同時恢復建筑原有風貌,打造具有歷史文化感的外立面。圖為施工現場及200年前的石板。</h1> <h1> 施工采用古建筑的工藝</h1> <h1> 舊貌換新顏</h1> <h1> 外立面施工現場</h1> <h1> 10月26日蔣學模故居落成儀式在寧波慈溪市觀海衛鎮蔣家橋村舉行。經過9個多月的精心修繕,故居正式掛牌對外開放,故居建筑面積308平方米。</h1> <h1> 落成儀式現場</h1> <h1> 蔣學模是我國著名翻譯家、經濟學家,他的哥哥蔣學楷是著名翻譯家。兄弟倆從這座二層的小樓出發,以筆為劍,在中國革命歷史與學術界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h1> <h1> 蔣學楷(1909-1942)1927年畢業于上海澄衷中學,1931年畢業于上海勞動大學社會學系,曾任上海國際貿易局專員、復旦大學《文摘》編委、香港《財政評論》編譯、香港大時代書局經理。<br></h1> <h1> 蔣學楷所翻譯的美國約翰·根室的《亞洲內幕》《歐洲內幕》《拉丁美洲內幕》三本書,在抗日戰爭時期有廣泛影響。香港大時代書局當時是一個進步書店,在蔣學楷任經理期間,出版了抨擊法西斯在“二戰”期間罪行的多本譯著,為日軍所忌。蔣學楷1942年被日軍槍殺于香港,時年33歲。</h1> <h1> 故居存放著蔣學模的生平資料,包括各類照片影像、著作。</h1> <h1> 作為翻譯家的蔣學模給我們留下了《基度山伯爵》,作為馬克思主義經濟學家的蔣學模給我們留下了《政治經濟學教材》。這兩本書凝聚了蔣學模一生的心血。</h1> <h1> 這里展出的是蔣先生作為翻譯家的作品《基度山恩仇記》,是1947年出版的豎排本。這本書是蔣先生在抗戰勝利復旦大學等待回遷上海期間基本完成的,1947年回到上海完成收尾工作,時年29歲。由于當時出版條件受限,這本書一共只印了3000套,現在存世很少。1978年《基度山恩仇記》更名為《基度山伯爵》由人民文學出版社重新出版,這是十年浩劫后解禁的第一本世界名著。迄今為止,《基度山伯爵》已發行100萬冊。</h1> <h1> 這個展柜里依次擺放的《人類社會發展史話》、《政治經濟學講話》、《政治經濟學常識》和《政治經濟學教材》反映了蔣學模先生普及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40多年的歷程。</h1> <h1> 故居內的藏書都來自蔣學模先生后人的捐贈,不少書中還留有先生的親筆批注。</h1> <h1> 故居二樓展示了蔣先生生前的生活工作場景</h1> <h1> 屋中懸掛的《學術泰斗》牌匾是錢君陶老先生90歲時為蔣先生80歲生日所題。錢君陶(1907-1998)浙江桐鄉人,是當代"一身精三藝,九十臻高峰"的著名篆刻書畫家,其字畫不可以出境。錢老先生此次題字后不到一年就仙逝了,差不多算是絕筆了。 書桌上的卡片箱是蔣學模做學問的“秘密武器”——用于分類檢索的卡片箱也得到了1:1復原。</h1> <h1> 蔣先生后人捐贈的這套紅木家具原汁原味地還原了當年的客廳</h1> <h1> 故居落成后,遠在陜西榆林蔣學楷的長孫攜妻子及一雙兒女也來故居尋根。</h1> <h1> 在上海親人們歡聚一堂</h1> <h1> 時隔開幕式一月,哥嫂由美返滬,三兄弟攜妻 一起回故居尋根,受到了當地村委會熱情接待。</h1> <h1> 村委會對面的惠民樓曾經是曾祖父蔣魯丞創辦的蔣家橋小學舊址,后經幾代族人的捐資改建。</h1> <h1> 蔣家橋村的鄉風文明館</h1> <h1> 展示楷模精神</h1> <h1> 蔣家橋村人才輩出,村干部興致勃勃地介紹。</h1> <h1> 村里還有不少清中期的建筑</h1> <h1> 這幅壁畫經歷了百年的日曬風雨還栩栩如生</h1> <h1> 放大看仕女畫,還有精美的屋檐,可見當時的蔣家橋村是富裕的江南魚米之鄉。</h1> <h1> 九間頭建于乾隆年間,欽旌《兩葉清芬》以表彰蔣家治家有方。</h1> <h1> 作為九間頭組成部分之一的《大成行》現作為慈溪市歷史保護建筑。坐北朝南多進院落,前、中、后進均為二層建筑。</h1> <h1> 村里的古橋:明鏡橋</h1> <h1> 村里的古橋:彩虹橋</h1> <h1> 后房橋路上的古橋:聚洄橋</h1> <h1> 蔣家前輩贈送的慈北蔣氏宗譜</h1> <h1> 和蔣家橋父老鄉親村干部合影</h1> <h1> 鳴鶴古鎮,位于寧波市慈溪市觀海衛鎮南部,是千年古鎮,中國歷史文化名鎮。鳴鶴古鎮依山成街,因河成鎮,鎮邊有寺,漁耕人家枕河而居。鳴鶴素有”鶴皋風景賽姑蘇”的美譽。</h1> <h1> 白洋湖七塔</h1> <h1> 古戲臺</h1> <h1> 年糕餃:面皮用米粉蒸制而成,餡料可咸可甜;輕咬一口,齒頰留香。</h1> <h1> 在鳴鶴古鎮白洋湖年糕坊看到,幾只大水缸里泡著晚稻米,一旁的磨粉機不停轉動。制作米粉選用觀海衛產的優質稻米,有了品質上乘的米粉,師傅們就能做出糯嘰嘰的年糕。</h1> <h1> 從空中俯瞰鳴鶴古鎮真的是太美了,忍不住截圖分享給大家。蔣家橋村、鳴鶴古鎮我會再來的,再來品嘗糯嘰嘰的年糕餃,帶些家鄉的年糕,炒個薺菜肉絲年糕,鄉情難忘。</h1>
主站蜘蛛池模板:
高青县|
阿坝县|
凤城市|
定远县|
武邑县|
如皋市|
德化县|
化州市|
镇安县|
丹巴县|
吉林省|
盈江县|
酒泉市|
阿城市|
乌审旗|
青岛市|
黄浦区|
宽甸|
栾城县|
历史|
昂仁县|
台山市|
景东|
井冈山市|
专栏|
浦县|
云霄县|
壤塘县|
昭苏县|
宣恩县|
罗山县|
嫩江县|
岳普湖县|
琼结县|
钟山县|
克什克腾旗|
鸡西市|
江孜县|
克山县|
德江县|
怀集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