跆拳道,波多野结衣结婚了吗,JAPANESE50MATURE亂倫,美女视频黄网站免费观看

過往的蹤影(34)一一蕭邦之心

孫 榆

<p class="ql-block">木心美術館今年的特展是“蕭邦之心”。</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對古典音樂一竅不通,也沒有蕭邦音樂方面的知識儲備。特展的重點并非是推介蕭邦的經(jīng)典鋼琴曲。欣然前往,純屬出于對名人八卦的好奇心。</p> <p class="ql-block">蕭邦是十九世紀波蘭著名的音樂大師,是歷史上最具影響力的作曲家和鋼琴家之一,被譽為“浪漫主義鋼琴詩人”。他6歲開始學習音樂,7歲創(chuàng)作了《波蘭舞曲》,8歲登臺演出,展現(xiàn)了非凡的藝術天賦。</p> <p class="ql-block">(油畫 兒時的蕭邦)</p> <p class="ql-block">蕭邦的父親是法國移民,母親是波蘭人。從19歲開始,蕭邦離開波蘭(當時波蘭處于亡國時期),以作曲家和鋼琴家的身份在歐洲巡演。迅速成名后,定居巴黎。蕭邦因肺結核病纏身,最終于1849年10月17日在巴黎英年早逝,享年只有39歲。</p> <p class="ql-block">特展的重點是“蕭邦之心”。</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蕭邦死亡時,圍繞在病榻邊的是他的幾位蜜友,還有他的姐姐盧德維卡一一正是她一直照料他,直到他生命的終結。</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蕭邦很清楚自己就快死了,所以早就精心安排了自己的身后事,包括肉體與靈魂的分離。</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蕭邦剛死,負責制作手模、臉模的友人便匆匆趕來,他必須趕在死亡徹底介入之前完成這項工作。這樣,手部和面部的線條就不會顯得過分僵硬。</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蕭邦死亡面具)</p> <p class="ql-block">(蕭邦手模)</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魯迅去世時,一位名叫奧本杏花的日本女雕塑家為魯迅制作了一副“死亡面具”。面具上留下了幾根魯迅的胡須和眉毛,意外地保留了他的DNA信息。</p> <p class="ql-block">(魯迅死亡面具 網(wǎng)絡下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名人留下死亡面具的做法流行于十四世紀,旨在保存對死者的紀念,為將來制作肖像雕塑提供基礎以及顱相學的研究。直到攝影技術發(fā)明后逐步取代了這種方法。牛頓、拿破侖、貝多芬等都留下了死亡面具。</p> <p class="ql-block">(貝多芬死亡面具 網(wǎng)絡下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蕭邦死后第二天,伯爵夫人推薦的一位醫(yī)生用手術刀順暢地切開了死者的胸腔,摘取了蕭邦的心臟。醫(yī)生在水盆里滌凈了心臟,讓姐姐盧德維卡驚訝的是,那顆心是那么的大,形狀難以形容。原先準備安放心臟的罐子太小,醫(yī)生建議換只大點的容器,肌肉組織不能受到擠壓,也不能貼在器皿的內(nèi)壁上。最后,蕭邦的心臟被放進了裝滿酒精的玻璃罐。也有人說是裝滿白蘭地的水晶盒。</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葬禮在巴黎馬德萊娜教堂舉行。蕭邦有自己非常著名的《葬禮進行曲》(世界三大“葬禮進行曲”之一),但他有個遺愿一一在他的葬禮上要演奏莫扎特的《安魂曲》。當時歐洲最好的男低音演唱家拉布拉齊和首席女高音意太利歌手帕尼尼,在葬禮上領唱了《進堂曲》……葬禮過后,蕭邦的遺體被葬于巴黎市內(nèi)的拉雪茲神父公墓。</p> <p class="ql-block">(蕭邦墓地 網(wǎng)絡下載)</p> <p class="ql-block">臨終的蕭邦對姐姐說:請將我的心臟帶回祖國。為完成蕭邦最重要的遺愿,盧德維卡帶著弟弟的心臟坐上公共馬車,前往故鄉(xiāng)波蘭華沙。</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馬車在有規(guī)律的顛動中,來到了波蘭邊境。邊境上的憲兵要求所有乘客全部下車,嚴格檢查隨身物品,確保這些女人沒有攜帶任何可能煽動波蘭獨立運動的可疑物品進入波蘭。</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當然,什么都沒有發(fā)現(xiàn)。盧德維卡把裝有心臟的罐子藏在了支撐裙擺的裙撐上,躲過了檢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才華屬于世界,心靈屬于故鄉(xiāng)。蕭邦終于魂歸故土,盧德維卡淚如泉涌。</p> <p class="ql-block">(蕭邦姐姐 盧德維卡)</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蕭邦的心臟一直由姐姐保管,近20年。老去的盧德維卡最終將弟弟的心臟托付華沙圣十字教堂。水晶盒被嵌入教堂內(nèi)的石柱,飾以碑面,上有蕭邦雕像。</p> <p class="ql-block">(嵌入蕭邦心臟的石柱)</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二戰(zhàn)期間,德國人出于對蕭邦的仰慕,在轟炸華沙之前告知了波蘭人。教會提前把蕭邦的心臟從石柱中取出,藏在一個隱秘之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德國占領波蘭后,以“更安全地存放偉大音樂家遺產(chǎn)”的借口,公然帶走了蕭邦的心臟。直到戰(zhàn)爭結束,為了展示德國對文化的尊重,德國專門舉行了一場盛大儀式,送回蕭邦心臟。波蘭總統(tǒng)取回心臟,即持之繞行蕭邦故居,隨后放回圣十字教堂石柱。</p> <p class="ql-block">(德國送回蕭邦心臟儀式)</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60多年后,除了德國人對蕭邦的心臟充滿好奇外,許多國家的科學家也議論紛紛。一位法醫(yī)學家提出了一項警告,這么多年的酒精蒸發(fā),很可能導致心臟變干和變黑。</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014年4月14日午夜時分,一個由13人組成的秘密組織聚集在圣所中。這些人包括華沙大主教,文化部長,科學家等。行動的目的是要從石柱里取出裝有蕭邦心臟的罐子,以檢查心臟組織的現(xiàn)狀。取出罐子后發(fā)現(xiàn),存放心臟的是個水晶瓶。他們拍攝了超過1000張照片,然后將瓶子以熱蠟密封放回了原處。五個月后,波蘭官方向社會公開了檢查的所有細節(jié)。向美聯(lián)社展示的器官照片,證明了蕭邦的心臟仍然完好,器官被盛放在一個有琥珀色液體的水晶瓶中。美國科學家建議做必要的檢測后,換一種更為先進的液體以保存器官,被波蘭拒絕,理由是波蘭教會和政府拒絕任何侵入性測試。</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這就是蕭邦之心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波蘭華沙圣十字教堂)</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特展非常疏朗,蕭邦的遺物極其有限。這里有個故事,蕭邦的妹妹保存了蕭邦的全部遺物,包括蕭邦的鋼琴。當時俄國人統(tǒng)治華沙,蕭邦妹妹住的公寓里有個愛國者,他自制了炸彈,等俄國總督的馬車途徑公寓時丟下炸彈,爆炸只傷到了幾個衛(wèi)兵,沒傷到總督。于是,總督下令,逮捕這座公寓的所有男人,包括蕭邦的妹夫。并慫恿士兵搶劫公寓里財物,最后把整座公寓燒毀。所以,蕭邦的遺物在這一事件中消失殆盡。</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波蘭人與俄國人的世仇,僅此,窺見一斑。</p> <p class="ql-block">(蕭邦妹妹 伊扎貝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特展有面展墻,特有意思,專門展示了蕭邦女友們的圖片。蕭邦有許多與他生命交集的女友,那些剪不斷理還亂的關系,一直是后人津津樂道的八卦。那就簡單消費一下蕭邦最有名的天才女友一一喬治·桑。</p> <p class="ql-block">喬治·桑,一個匪夷所思的牛人。她是法國巴爾扎克時代最具風情的浪漫主義作家。她以驚人的創(chuàng)作力,一生寫了244部作品,其中包括100多部文藝作品、20卷回憶錄《我的一生》,以及大量書簡和專欄政論文章。她的才華和作品不僅在法國文學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也對歐洲文學和其他著名作家產(chǎn)生了深遠影響,如陀思妥耶夫斯基、惠特曼、勃朗特姐妹等等。同時期的大文豪雨果曾稱頌她“在我們這個時代具有獨一無二的地位。其他偉人都是男子,唯獨她是偉大的女性。”</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不可思議的是,與此同時,她又是巴黎社交圈風頭最勁的狠人。抽雪茄,飲烈酒,穿男裝騎馬。這個文采出眾,多才多藝的女人,終日周旋于眾多的追隨者之間。她有洞穿男人世界的非凡智慧,理性的思考和感情的沖動,這兩種極端的特質在她身上切換自如,使她獲得了眾多優(yōu)秀男人的愛慕和信任。她的家里接待了一大批文學史藝術史上名垂青史的顯赫人物:雨果、巴爾扎克、小仲馬、福樓拜、左拉、繆塞、梅里美、屠格涅夫、蕭邦和李斯特、畫家德拉克洛瓦……還有拿破侖的小弟弟波拿巴親王。這些人中的大部分都成為她龐大情人隊伍中的一員。但時間持續(xù)最久,并在歷史上傳為佳話的,則是她與蕭邦長達十年的同居生活。</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喬治·桑18歲時嫁給一個貴族青年成為男爵夫人。但她因不能忍受丈夫的平庸和缺乏詩意,堅決與丈夫分居,帶著一雙兒女棄家出走,來到了巴黎開辟新的生活。</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當初,喬治·桑喜歡鋼琴家李斯特,李斯特的情人十分擔憂,便攛掇李斯特把蕭邦介紹給喬治·桑。蕭邦與喬治·桑相識時,對這個拖著一雙兒女大他6歲的女人并不看好,表現(xiàn)冷淡。喬治·桑初見蕭邦,一見鐘情。她對人說“我喜歡蕭邦,但我也能讓蕭邦喜歡我”。喬治·桑對蕭邦的自信來源于她對自己的自信。</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幾個月后,他們同居了,那是1837年,蕭邦27歲,喬治·桑33歲。</p> <p class="ql-block">(巴黎的鋼琴家 后排C位李斯特 前座右一蕭邦)</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對蕭邦而言,喬治·桑的美和吸引力并非來自于皮囊。深邃的思想和浪漫的生活使蕭邦的身心得到了極大的舒展。喬治·桑對蕭邦獨具魅力的滋養(yǎng),使蕭邦越來越依賴喬治·桑。</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蕭邦肺結核病纏身,時常神情恍惚,憂郁傷感。為了蕭邦的健康,喬治·桑帶著蕭邦和一雙兒女赴西班牙的馬約卡島,那里氣候適合養(yǎng)病。適宜的療養(yǎng)環(huán)境使蕭邦逐漸顯的英俊健康,情緒活躍,充滿自信,大大激發(fā)了音樂創(chuàng)作的靈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838年12月,某日,喬治·桑帶著兒子外出購物。沒想到歸途中突遭暴雨傾盆,馬車夫因積水難行,擱下這對母子,讓她們自行想辦法回家。喬治·桑和兒子赤腳拔山涉水,直到夜晚才抵達家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打開家門,喬治·桑被蕭邦嚇到了。當時蕭邦淚流滿面,在琴鍵上彈奏從未聽過的奇怪樂曲,臉上盡是絕望的神情。看到母子平安歸來,蕭邦不禁大喊“啊!我還以為你們死掉了!”。蕭邦在焦急的等待中,聽到屋檐落下的雨滴聲產(chǎn)生了幻覺。他告訴喬治·桑,恍恍惚惚中他以為母子倆發(fā)生了意外,坐下彈琴想讓自己平靜下來,但感覺冰冷的水滴規(guī)律地滴落在他的胸膛上……</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這就是蕭邦《雨滴前奏曲》的誕生瞬間。</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蕭邦的音樂靈感不僅來源于鍵盤本身,也來自于蕭邦音樂背后的女人。</p> <p class="ql-block">(蕭邦半身雕像)</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人們稱他們?yōu)椤笆挵钚〗恪焙汀皢讨巍どO壬薄P愿裆系幕パa,極大地拓展了蕭邦音樂的創(chuàng)作維度。喬治·桑為蕭邦營造了一種刺激又寧靜的自然狀態(tài),這使蕭邦找到了一種新的音樂語言,也為鋼琴帶來了一種撞擊心靈的聲音。這個時期,蕭邦的音樂創(chuàng)作進入了巔峰期和高產(chǎn)期,成就了一批不朽的名曲。</p> <p class="ql-block">(油畫 喬治·桑肖像)</p> <p class="ql-block">(蕭邦簽名肖像畫)</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他們同居十年。后期由于喬治·桑的兒子叛逆和前夫提出子女監(jiān)護權問題,家庭的和諧關系被打破。最使喬治·桑顯的十分無奈和痛苦的是,長大了的女兒居然愛上了蕭邦。蕭邦自身也存在性格上的缺陷:敏感,神經(jīng)質,強迫癥。凡此種種,蕭邦與喬治·桑最終選擇分手。分手之后蕭邦的病情迅速惡化,兩年后即離開人世。</p> <p class="ql-block">(喬治·桑女兒索郎熱素描肖像)</p> <p class="ql-block">(油畫 蕭邦最后的和弦)</p> <p class="ql-block">蕭邦、喬治·桑事業(yè)上的輝煌,確確有他們的天賦和緣分。而真正成就他們的是巴黎自由、開放和包容的社會環(huán)境。</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蕭邦時期的巴黎,藝術思潮空前活躍,吸引了來自世界各地的藝術家。不管是非常精致的“雅痞”,還是具有非常才華的浪子,巴黎都張開雙臂擁抱他們。人們可以妄議名人的私生活,也可以八卦他們品行上的不堪。但這,都不影響他們開展自己的藝術活動和展示自己的藝術成就。</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狹隘的文化思維和脅制的社會風氣,必然導致文化荒漠的出現(xiàn)。自由創(chuàng)作的人文生態(tài),開放包容的社會氛圍,昌明和諧的政治環(huán)境,永遠是藝術家的靈魂家園。</p> <p class="ql-block">(德拉克羅瓦繪制的蕭邦像)</p> <p class="ql-block">蕭邦的鋼琴聲,曾喚醒了中國幾代鋼琴家的音樂天賦。</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蕭邦國際鋼琴比賽是全球最具影響力,含金量非常高的賽事,每五年舉辦一次,已有百年歷史。賽項的最大特色是,評委團認為無人有足夠資格獲獎,就讓它空缺,寧缺毋濫。</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55年第五屆比賽,傅雷的長子傅聰獲得第三名和“瑪祖卡”最佳演奏獎,成為開賽以來首位獲獎的中國人,隨即留學波蘭。1957傅雷被打成“右派”(“文革”中不堪凌辱,夫婦雙雙自縊身亡),迫不得已傅聰選擇出走英國。他以傳統(tǒng)中國詩詞融合蕭邦音樂而享譽國際樂壇。他兩次擔任蕭邦國際鋼琴比賽的評委,被評價為蕭邦音樂的真正詮釋者。60年代《時代周刊》評其為當今時代最偉大的鋼琴家之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020年12月,傅聰感染新冠肺炎在英國去世。藝術和靈魂都背離了故土……</p> <p class="ql-block">(網(wǎng)絡下載圖片)</p> <p class="ql-block">巧合的是,與傅家緊鄰而居的顧家長女顧圣嬰也是個極富鋼琴天賦的女孩。兩家關系甚密,顧圣嬰小傅聰3歲,時常一起練琴。在傅聰獲獎的那年,16歲的顧圣嬰首次登上舞臺,與上海交響樂團合作演奏了一曲蕭邦的《第二鋼琴協(xié)奏曲》引起極大轟動。在傅聰出走英國的同一年,顧圣嬰在日內(nèi)華國際鋼琴比賽中名震世界樂壇,榮獲女子組最高獎(男子組最高獎就是世界著名鋼琴大師波利尼)。這是中國人首次在世界高級別鋼琴比賽中獲得第一名金獎。國際權威評論稱她是“天生的蕭邦音樂演奏家,真正的鋼琴詩人”。波蘭政府特別邀請她到波蘭巡演。為表彰她對蕭邦音樂的出色演繹,送給她一份珍貴的禮物:蕭邦的石膏手模。</p> <p class="ql-block">(網(wǎng)絡圖片 動亂年代造反派批斗顧圣嬰時當著她的面打碎了手模。后修復手模時缺損了兩個手指)</p> <p class="ql-block">顧圣嬰的父親顧高地受“潘漢年冤案”株連,被判20年徒刑。風雨如晦的年代,顧圣嬰遭受了殘酷的迫害。心靈的頹喪和藝術的頹廢,萬念俱灰。在傅雷夫婦自殺五個月后的1967年1月31日深夜,她與母親和弟弟打開煤氣,滿門自殺,年僅30歲。如此決絕的滿門了斷,這得有多大的絕望啊!</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顧高地昭雪后第一時間尋找親人骨灰,竭盡全力,不知所蹤。</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顧圣嬰,中國的鋼琴詩人,好像從未來過這個世界……</p> <p class="ql-block">(網(wǎng)絡圖片)</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蕭邦國際鋼琴賽第十二屆十三屆兩屆比賽沒有一人令評委們滿意,冠軍空缺。2000年第十四屆比賽,冠軍空缺被一個來自中國的男孩打破,結束冠軍連續(xù)空缺兩屆,長達15年的沉寂,一舉奪冠,成為開賽以來首位獲第一名的中國人。他還創(chuàng)造了該項賽事有史以來最年輕的冠軍得主,在比賽期間度過了他18歲的生日。當最后一個音符的回響淹沒在如潮的掌聲中,觀眾全體起立為他喝彩,由23位來自世界各地音樂權威組成的評委團也十分罕見地為他鼓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一位極有才華的藝術家,一個單身年輕人,就因為臍下三寸那檔事,于是……后來……然后……就沒有然后了。</p> <p class="ql-block">(王徜徉粉畫作品)</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物有千般樣貌,人有萬般姿態(tài)。藝術家的成就有些與其人格的另一面是相背的。這,一點都不值得大驚小怪。畢加索有許多下半身的故事,他一生至少與七個有名有姓的女人翻來覆去的折騰,西方人給了他一個“世界渣男”稱號。但這絲毫沒有影響他作為一個偉大藝術家的存在。他的作品不也被隆重邀請進入最高藝術殿堂展示嗎?他的代表作《格爾尼卡》被聯(lián)合國放置在安理會入口的正壁顯眼處。所以,全世界還是很包容他的,沒人在乎他褲襠里的那點事。這方面的事例多了去了,如雨果、巴爾扎克、托爾斯泰、雪萊、盧梭、易卜生、海明威、羅素、薩特……還有康有為、徐志摩、郁達夫……,現(xiàn)在的馬斯克,等等。大師們的思想和成就,對人類的命運和未來無不抱有宏大的歷史使命。但他們品行的另一面,確也唏噓良多。奇怪嗎?不奇怪!人生沒有說明書,上至帝皇下至庶民,是人都會犯錯。要求人人都做道德完人,必然出現(xiàn)很戾氣的社會情緒,這種風氣所產(chǎn)生的投射效應,會導致對一些小事偏向嚴厲處罰的激進心理狀態(tài),這就令人可怕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好了,此番議論限于膚表,不再細論,懂的都懂。有興趣可以去閱讀保羅·約翰遜的《知識分子》,里面揭示的都是上述這些大師類似的故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扯的有點遠了,就這樣吧。</p>
主站蜘蛛池模板: 无为县| 崇信县| 四子王旗| 巴里| 额敏县| 迭部县| 克山县| 宾阳县| 成武县| 太湖县| 永寿县| 汪清县| 北海市| 庆安县| 大同市| 广州市| 宣恩县| 社会| 闽清县| 松潘县| 西贡区| 阜城县| 昭觉县| 浦城县| 长宁县| 远安县| 桦川县| 肥东县| 广南县| 布拖县| 江华| 房山区| 资源县| 武清区| 阳信县| 深水埗区| 金塔县| 弥勒县| 新平| 南康市| 仪征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