跆拳道,波多野结衣结婚了吗,JAPANESE50MATURE亂倫,美女视频黄网站免费观看

浩浩中華魂 塞乎天地間

熊克明

<p class="ql-block"> 浩浩中華魂 塞乎天地間</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散文/熊克明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振衣獨上雨花臺,</p><p class="ql-block">衰草斜陽野望開。</p><p class="ql-block">一塔琉璃平檻立,</p><p class="ql-block">四山蒼翠抱江來。</p><p class="ql-block">臨風懷古頻搔首,</p><p class="ql-block">此地何人數(shù)舉杯。</p><p class="ql-block">久憑闌干和樵唱,</p><p class="ql-block">嚴城畫角喚將回。</p><p class="ql-block"> 這首音韻鏗鏘,舒卷自如,氣勢縱橫的七言律詩,為清代官吏、詩人朱為弼所作。詩篇不僅描述了中國四大古都之一的南京“雨花臺”古貌獨蒼然的景致,也表達了詩人對歷史的感慨和和對未來的期待。</p><p class="ql-block"> 詩人朱為弼筆下的雨花臺,正是坐落在古城南京城南“聚寶門”(今稱中華門)外的“聚寶山岡”。 </p><p class="ql-block"> 據(jù)地質(zhì)考古學家考證,太古時期,由于地殼運動內(nèi)營力的作用,并伴有火成巖多次侵入噴出,最終形成破碎鏈狀的江南寧鎮(zhèn)山脈南支余脈,加上古老的長江自上游滾滾而來沖積的泥沙,以及其支流淮水(今外秦淮河)的泥沙不斷淤積,最終形成了自東北向西南沿長江左岸,海拔高度約100米,長度約3.5公里,由頂部呈平臺狀的三座山峰的東岡(今稱梅岡)、中岡(今稱風臺岡)、西岡(今稱石子岡)組成了一座連綿不斷的聚寶山脈。</p><p class="ql-block"> 據(jù)史籍記載,早在商朝時期(公元前1147年),東吳文化的宗祖、吳國第一代君主吳太伯((又稱泰伯)曾來到東岡“傳禮授農(nóng)”。掐指數(shù)算,距今已有3170多年的歷史</p><p class="ql-block"> 三國時期(229年至280年),東吳大帝孫權(quán)下令將金陵城南唯一登高攬勝之佳地?、滿山都是彩色小瑪瑙石的聚寶山,改名為“瑪瑙岡”,后又改稱“石子岡”。</p><p class="ql-block"> 平面地形呈南北長、東西窄,西瀕長江天塹,北枕“六朝祥土”(今南京幕府山),東依紫金山,南抵聚寶山(雨花臺),素稱“龍蟠虎踞”之地的金陵(南京),因其獨特的地理位置和風水格局,自古以來就被視為“王氣所鐘”之地。</p><p class="ql-block">從地貌形態(tài)上看,坐落于金陵城南聚寶門外的聚寶山,無疑是金陵城南門外一道天然的防御屏障。由此可見,岡巒起伏、地勢險要,具有得天獨厚戰(zhàn)略地位的聚寶山,也就自然而然成為了歷代兵家必爭之地。回眸悠悠歷史歲月,這里不僅響徹過金戈鐵馬的沖鋒號角,更上演過烽火狼煙的悲壯與鑄就家國情懷的歷史大劇。</p><p class="ql-block"> 317年(東晉建武元年),北方胡人進犯東晉都城建康(今南京),時任豫章太守的梅頤將軍率領(lǐng)北府軍駐扎在聚寶山東岡,防范胡人入侵。為了紀念梅頤將軍的英勇行為和高風亮節(jié),后人便在東岡上修建了一座“梅將軍廟”,還在周圍山坡上廣植梅花樹,并將東岡改名叫“梅岡”。光陰荏苒,到了明朝、清朝時期,梅岡上的梅花樹競相綻放,形成了一片如夢如幻的“梅海”,與南京東郊紫金山南麓的“孫陵岡”(今梅花山)并稱為南京東郊、南郊兩大賞梅勝地。如今,這兩座山岡不僅因其婀娜旖旎、嫵媚動人的梅花景觀而遐邇聞名,還成為了中外游客和文人雅士賞梅、詠梅的絕佳去處。</p><p class="ql-block"> 1999年,南京市雨花臺烈士陵園管理局在梅將軍廟旁增建了"訪梅亭"、"問梅閣"、"寒香軒"、"曲廊"等仿古建筑。新建的亭、閣、軒、廊與梅岡上的千余株梅花樹,相映成趣,共繪春日美景。自此而始,這里既成為南京市民的重要賞梅之地,也被作為中國“南京國際梅花節(jié)”的主要分會場。</p> <p class="ql-block">  南朝四國(宋、齊、梁、陳)時期(420年至589年),都城建康(南京)佛教盛行。</p><p class="ql-block"> 502年(南朝梁國天監(jiān)元年),南朝梁國開國之君蕭衍(史稱梁武帝)將佛教推崇到了極致。唐代著名詩人杜牧曾有詩云: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p><p class="ql-block"> 503年(南朝梁國天監(jiān)二年),梁武帝蕭衍前往東晉(317年至420年)時期修建的名剎“甘露寺”(后改名高座寺)舉辦法事時,寺內(nèi)一位名喚“云光法師”的西域僧人語出驚人道:“蓋因地藏憐憫眾生,故登壇作此神通。因他堅心精進,故能感動觀音大士,變作焦面鬼王,往四大部洲,拘攝幽魂,來受這甘露之味。試思今日這等凡胎頑僧,有何德行而能感動大士乎?此不過佛家一戲場傀儡耳,與眾生何益。若使此而消愆,恐孽更深也。”云光法師的這番慷慨陳詞,無疑是在指摘梁武帝蕭衍為物欲所蔽,而非真心向佛。然而,梁武帝蕭衍聽后反倒龍顏大悅,深為嘆服。</p><p class="ql-block"> 傳說,翌日,梁武帝蕭衍親自邀請云光法師到聚寶山的梅岡設(shè)壇宣講心經(jīng):“心即是佛,無佛非心;佛即是心,無心非佛。……若思見佛,須要明心。倘或迷心,自難成佛。”云光法師以其精微玄奧、洞徹骨髓的講解,意在告誡人們通過修行和悟道,人的內(nèi)心方可以達到與佛相同的境界,這種境界表現(xiàn)為對生命真諦的洞察和對世間苦難的超越?。云光法師正講得入神,忽見天上浮云散盡,紅日當空,緊接著刮過一陣風,然后只見聚寶山的上空如下雨般的飄落下五彩繽紛、異香撲鼻的花瓣,霏霏揚揚的花瓣覆蓋了整個聚寶山,燦若錦繡一般。就在流光瞬息之間,飄落在梅岡上的片片花瓣,竟瞬間變成了一顆顆色彩斑斕的小瑪瑙石。從此,云光法師設(shè)壇講經(jīng)的梅岡被改名叫“雨華臺”,后又易名叫“雨花臺”,并一直沿用至今。這一源于南朝時期的著名“神話”傳說,不僅為梅岡增添了濃郁的民俗文化色彩與韻味,也使其成為南京乃中國歷央文化遺產(chǎn)的重要組成部分。從此,蘊含著美好寓意,讀之朗朗上口的“雨花臺”,聲名鵲起、四海揚名。 </p><p class="ql-block"> 1129年(南宋建炎三年),大金皇族名將金兀術(shù)(漢名完顏宗弼)率10萬鐵騎,進逼南宋朝行都建康(南京)府,南宋朝戶部尚書李棁、顯謨閣直學士陳邦光隨即獻城投降,時任“建康軍府事通判”的楊邦乂,嚴辭拒絕金兀術(shù)的招降。在一片投降聲中,楊邦乂以血字書衣裾曰:“寧作趙氏鬼,不為他邦臣。”所以,在面對金兀術(shù)時,他毅然拒行叩拜禮。足顯其大義凜然之風范!</p><p class="ql-block"> 第二天,金兀術(shù)又派人到楊邦乂處游說勸降,并允諾仍讓其執(zhí)任建康軍府事通判。楊邦乂聽后,用頭顱猛撞石柱礎(chǔ),頓時頭破血流,他對勸降者怒吼道:“世豈有不畏死而可以利動者?速殺我!”勸降者見狀,只好無趣地默然離去。金兀術(shù)仍然不死心,在第三天舉行的招待李棁、陳邦光等降將的宴會上,命人將楊邦乂帶過來。在觥籌交錯的宴會上,楊邦乂昂首橫眉而立。其正義凜然、視死如歸的英雄氣概和血性精神,逼得李棁、陳邦光等降將頭都不敢抬。此時,楊邦乂想想不解恨,于是手指著李棁、陳邦光大聲呵斥道:“天子以若捍城,敵至不能抗,更與共宴樂,尚有面目見我?”慷慨激昂之辭,盡顯出楊邦乂錚錚鐵骨,名節(jié)不墮。無計可使的金兀術(shù)命人將楊邦乂押下去,對他施以嚴刑拷打,妄圖逼其就范。一名對楊邦乂施以了各種酷刑的劊子手,見楊邦乂寧死不降!只得讓“共狀”在空白的“招冊”上寫了個“死”字,對已是遍體鱗傷的楊邦乂說:“你如果一心想死,就在這個‘死’字上畫押吧。”楊邦乂聽后,一把奪過共狀手中的毛筆,飽蘸濃墨,奮筆疾書一個大大的“死”字。在場的劊子手們都被楊邦乂這種“視死忽如歸”的舉動所震惶。第四天,金兀術(shù)又傳見楊邦乂,義憤填膺的楊邦乂,相隔老遠就指著金兀術(shù)大罵道:“若女真圖中原,天寧久假汝?行磔汝萬段,安得污我!”到這時,假仁假義的金兀術(shù)不再裝了,他立即命令劊子手將楊邦乂拉至建康城南門外雨花臺下的土門岡,異常殘忍地割其舌頭,開其胸膛,剜其心臟。一代南宋民族英雄楊邦乂慷慨為國捐軀。時年44歲。</p> <p class="ql-block">  1130年(南宋建炎四年)4月,南宋抗金名將、軍事家、戰(zhàn)略家、詩人岳飛率領(lǐng)岳家軍在建康府(南京)的雨花臺至觀音山(后改名將軍山)、天闕山(又名牛頭山、牛首山)一線,修建堡壘,巧設(shè)伏兵,最終大敗了大金皇族名將金兀術(shù)的虎狼之師,一舉收復失地建康府。從而保住了岌岌可危的南宋王朝。為慶祝與紀念這次戰(zhàn)役的勝利,民族英雄、詩人岳飛即興寫下了著名詞作《滿江紅-寫懷》:“怒發(fā)沖冠,憑闌處、瀟瀟雨歇。抬望眼,仰天長嘯,壯懷激烈。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壯志饑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這首語言凝練、情感深沉、氣勢磅礴且具有深厚歷史意義和極高藝術(shù)價值的詞作,不僅淋漓盡致地展現(xiàn)出岳飛個人卓越超凡的文學才華,更是對中華民族不屈不撓、自強不息精神的生動寫照。</p><p class="ql-block"> 岳飛收復失地建康府之后,南宋王朝開國皇帝趙構(gòu)(史稱宋高宗)為褒揚楊邦乂的忠義,即下詔書,追贈楊邦乂為朝奉大夫,賜謚號“忠襄”,并下旨在楊邦乂遇難處賜建一座“褒忠祠”。</p><p class="ql-block"> 1197年(南宋慶元三年),南宋龍圖閣直學士游九言在楊邦乂遇難處設(shè)立墓道碑,詳述楊邦乂遇難經(jīng)過。</p><p class="ql-block"> 1368年(明朝洪武元年)農(nóng)歷二月十五日,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史稱明太祖)登上聚寶門的箭樓遠眺時,詢問謀臣劉基金陵城歷代忠臣軼事,劉基向他講述了楊邦乂為了民族大義舍生忘死的悲壯事跡,朱元璋聽后感慨良久,并作《褒忠詩》贊曰:“天地正氣,古今一人。生而抗節(jié),死不易心。”</p><p class="ql-block"> 楊邦乂為國捐軀、從容就義的愛國主義精神和崇高的民族氣節(jié),一直為后人所敬仰。清朝咸豐年間,楊忠襄公墓和褒忠祠不幸毀于兵火。</p><p class="ql-block"> 1932年(中華民國二十一年),中華民國國民政府重新修建了楊邦乂墓瑩,并在墓瑩旁豎立一座“楊忠襄公剖心處”石碑?。</p><p class="ql-block"> 1975年,南京市“雨花臺烈士陵園管理局”將楊忠襄公剖心處石碑?遷移至梅花簇擁的梅岡上。次年,又在此豎立了“楊邦乂剖心處”標志紀念碑,為方便人們瞻仰和緬懷。</p><p class="ql-block"> 1853年(清朝咸豐三年)3月19日,太平天國軍攻陷江寧府(南京),并將江寧府改名為“天京”,定為都城。同年4月,大清國欽差大臣向榮率江南大營的清軍,以鐵桶態(tài)勢將數(shù)十萬太平天國軍錮禁在江寧府城內(nèi),清軍前鋒直指雨花臺。太平天國軍急忙在雨花臺構(gòu)筑要塞,并與江寧府城南的聚寶門城防堡壘互為犄角,意圖與清軍長期對峙。</p><p class="ql-block"> 1862年(清朝同治元年)秋,太平天國軍為了解除清軍對天京城的長期圍困,便依托雨花臺要塞進行了一次大規(guī)模的攻堅戰(zhàn)役,兩軍經(jīng)過44天的鏖戰(zhàn),最終太平天國軍未能攻破清軍的包圍圈,被迫撤回城內(nèi)。</p><p class="ql-block"> 1864年(清朝同治三年)7月19日深夜,清軍分兵從天京城南的雨花臺、聚寶門,城東北的太平門,對天京城內(nèi)的太平天國軍發(fā)起總攻。此時,盡管天京城內(nèi)還有10余萬太平天國軍,但因城內(nèi)已斷缺糧草多日,致使太平天國軍如同一盤散沙,不堪一擊。翌日清晨,天京城即被攻破,居守天京達11年之久的太平天國,宣告滅亡。</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1912年(中華民國元年)1月1日,中國民主革命先行者孫文先生在南京宣誓就職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tǒng),宣告中華民國正式成立。</p><p class="ql-block"> 1927年(中華民國十六年)4月18日,中華民國國民政府正式奠都南京。</p><p class="ql-block"> 1931年(中華民國二十年)9月18日,日本關(guān)東軍在中國沈陽發(fā)動了“九·一八”事變,自此,中國人民開始了反抗日本侵略、爭取民族解放的抗日戰(zhàn)爭。</p><p class="ql-block"> 1937年(中華民國二十六年)12月5日,日本“中支那方面軍”司令官松井石根下令向中華民國首都南京外圍防線發(fā)起進攻。中華民國國民革命軍(簡稱國軍)與日本侵略軍在南京龍?zhí)丁健⒋净?zhèn)、牛首山等地展開了激烈的陣地爭奪戰(zhàn)。“南京保衛(wèi)戰(zhàn)”是抗日戰(zhàn)爭時期(1931年9月18日至1945年9月2日)的重要戰(zhàn)役之一。雖然中華民國首都南京最終被日本侵略軍攻破,但參與南京保衛(wèi)戰(zhàn)的國民革命軍將士們拼盡了全力,展現(xiàn)出了極高的勇氣和戰(zhàn)斗至死的氣魄,特別是在武器裝備簡陋和兵力嚴重不足的情況下,英勇頑強的國民革命軍依然與日本侵略軍展開了殊死搏斗。他們這種視死如歸、寧死不屈的民族氣節(jié),不畏強暴、血戰(zhàn)到底的英雄氣概,永遠值得中華后人尊敬和紀念。</p><p class="ql-block"> 在南京保衛(wèi)戰(zhàn)中,作為南京城南中華門外唯一的制高點、自古兵家必爭之地的雨花臺,必然成為守衛(wèi)南京的國民革命軍與日本侵略軍激烈交戰(zhàn)的地方。因為,從戰(zhàn)略上看,倘若雨花臺一旦失守,對于整個南京城城防體系較為薄弱的中華門來說,就等于門戶洞開。所以為了守住首都南京,國民革命軍首都衛(wèi)戍司令部下令,調(diào)來了國軍中最有戰(zhàn)斗力的德械第88師(德國裝備步兵師)第262旅、第264旅駐防雨花臺。</p><p class="ql-block"> 堪稱國民革命軍中精銳中的精銳的德械第88師,隸屬國民革命軍第72軍,由軍長孫元良兼任該師師長。</p><p class="ql-block"> 1937年8月13日,國軍德械第88師奉命參加了中日“淞滬會戰(zhàn)”。后因該師將士傷亡慘重以及作戰(zhàn)略性調(diào)整,于11月12日主動撤離戰(zhàn)場,尚來不及修整與補充兵員,便倉促西撤至首都南京,投入南京保衛(wèi)戰(zhàn)中。</p><p class="ql-block"> 1937年11月17日,中華民國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委員長蔣中正在南京黃埔路官邸(憩廬)召開緊急高級軍事會議,討論堅守首都南京的軍事方案。負責守衛(wèi)南京城的國軍第72軍軍長孫元良奉命參加了會議。在會上有少數(shù)將領(lǐng)認為南京在戰(zhàn)術(shù)上是絕地,日軍可以進行合圍,且國軍經(jīng)過“淞滬會戰(zhàn)”后損失嚴重,無力防守南京,主張放棄南京?。但多數(shù)將領(lǐng)主張堅守南京,因為南京作為中華民國的首都,具有重要的政治象征意義。如果不戰(zhàn)而放棄南京,將會被視為失敗,影響中華民國國民政府的抗戰(zhàn)意志和國際形象?。當然,從軍事上看,南京已無堅守之可能,但若采取頑強抵抗和有序撤退的戰(zhàn)術(shù),不僅可以鼓舞士氣,堅定全中國人民的抗戰(zhàn)信心?,也能在一定程度上迷惑敵人,保護國軍主力的撤退和轉(zhuǎn)移?。與會將領(lǐng)統(tǒng)一了堅守首都南京的戰(zhàn)略決策后,蔣中正指著掛在墻上的作戰(zhàn)地圖,對學生孫元良(其為中央陸軍軍官學校第一期學員)軍長嚴肅地說道:“南京有兩個最為重要的防御地,一個是紫金山,另一個就是雨花臺。紫金山的防御面積寬,而雨花臺的防御面積小,防御線不足3000米,因此易守難攻,但整體防御上仍然是不容易守的,雨花臺防線對整個南京而言極其重要,所以好守不好守你都要死守,你明白嗎?”孫元良立刻雙腳一并,腰桿挺直,大聲回應(yīng)道:“校長請放心,我在陣地在,陣地亡我亡。”蔣中正點了點頭繼續(xù)說:“你知道雨花臺土門岡上有一座石碑嗎?碑上刻著‘楊忠襄公剖心處’7 個大字,我不希望你剖心,但我希望你學習楊忠襄忠勇報國的精神,俗話說養(yǎng)兵千日,用兵一時。現(xiàn)在敵人進攻南京,你一定要以楊忠襄的精神,死守南京。”孫元良又大聲堅定地回答道:“學生一定不會辜負校長的栽培,校長請放心”。</p> <p class="ql-block">  孫元良回到72軍軍部后,立刻命令德械第88師 第262 旅旅長朱赤、264 旅旅長高致嵩到軍部召開緊急軍事會議,他首先闡述了首都南京當前的嚴峻形勢,然后具體部署了雨花臺的防御方案,最后他對兩位旅長嚴厲地說道:“你們必須死守雨花臺,丟了雨花臺就提著人頭來見我”。</p><p class="ql-block"> 朱赤、高致嵩兩位旅長各自返回旅部后,</p><p class="ql-block">立即率領(lǐng)全旅將士開始修筑戰(zhàn)壕、碉堡等防御工事。 </p><p class="ql-block"> 1937年12月7日上午,“南京保衛(wèi)戰(zhàn)”正式拉開序幕。日本“中支那方面軍”開始向南京城發(fā)起全面進攻,中日兩軍在中山門、光華門、雨花臺等地展開了激烈的陣地爭奪戰(zhàn)。</p><p class="ql-block"> 據(jù)日軍《熊本兵團戰(zhàn)史》?記載,在“南京攻略戰(zhàn)”中,日本中支那方面軍共出動了8個師團和1個旅團,總兵力21萬多人,對中國軍隊守衛(wèi)的南京城展開攻勢。日軍每名士兵配發(fā)了200多發(fā)子彈,?機槍手則配備了1000多發(fā)子彈,同時還配屬了陸軍航空隊、裝甲部隊和獨立山炮兵第2聯(lián)隊,這支炮兵聯(lián)隊僅75毫米口徑以上的火炮就配置了120門。 在“雨花臺攻略戰(zhàn)”中,日軍出動了第6精銳師團、第114師團和第9師團第19聯(lián)隊共40000多人。</p><p class="ql-block"> 據(jù)國民革命軍《戰(zhàn)時日報》報道,在南京保衛(wèi)戰(zhàn)中,國民革命軍南京衛(wèi)戍軍擁有8個軍、1個教導總隊及憲兵部隊,共計80000人。負責防守雨花臺的國軍德械第88師第262旅、第264旅的將士一共有6000人。</p><p class="ql-block"> 顯然,在南京保衛(wèi)戰(zhàn)中,日本侵略軍的單兵裝備和火力配置遠遠超過了中國軍隊,這使得日軍在這場攻防戰(zhàn)中占據(jù)了明顯的兵力優(yōu)勢。</p><p class="ql-block"> 不言而喻,在雨花臺保衛(wèi)戰(zhàn)中,國軍德械第88師第262旅、第264旅面對的是以裝備精良、戰(zhàn)斗作風野蠻彪悍著稱,總兵力達40000多人的日軍第6甲級師團(亦稱熊本師團)、第114乙級師團和第9甲級師團第19聯(lián)隊。為什么攻打僅有中國軍隊兩個旅兵力防守的雨花臺陣地,要動用3個師團的兵力呢?這是因為狡猾的日軍第6師團長“谷壽夫”清楚地知道,只要一舉攻破雨花臺這道防線,拿下入中華民國首都南京便易如反掌了。</p><p class="ql-block"> 由此,一邊是日本侵略軍的3個精銳師團,一邊是中國軍隊的王牌德械樣板師,中日兩軍將在雨花臺展開一場空前慘烈的攻防戰(zhàn)。</p><p class="ql-block"> 駐守雨花臺防御陣地的國軍德械第88師將雨花臺防御陣地分為左翼陣地、中央陣地和右翼陣地。左翼陣地以石子岡為主陣地,包括天隆寺、安德門、菊花臺;中央陣地以鳳臺岡為主陣地,包括花神廟、洑家水洞;右翼陣地以梅岡為主陣地,包括周家樓子、毛家營、土城頭等。</p> <p class="ql-block"> 國軍德械第88師第262旅負責守衛(wèi)中央陣地和左翼陣地;第264旅負責守衛(wèi)右翼陣地。</p><p class="ql-block"> 1937年12月8日午后,日軍第6師團、第114師團從溧水方向偷偷地向國軍防守的雨花臺陣地逼近。此時,國軍德械第88師第262、第264旅的6000名將士早已隱蔽在雨花臺防御工事里。日軍第6師團前鋒首先撲向雨花臺左翼和中央陣地,當肆無忌憚的日軍沖至前沿陣地時,國軍第262旅旅長朱赤突然率部奮力發(fā)起阻擊,一向驕橫跋扈的日軍第6師團的前峰被打了個措手不及,頓時亂作一團,連忙停止進攻,向后撤退下去。不一會兒,被打退下去的日軍重新組織進攻。而足智多謀、英勇善戰(zhàn)的朱赤旅長在驕狂的日軍面前顯得非常冷靜,他告誡部下不要沖動,一定要等日軍沖到一定距離再打,這樣既能夠有效地殺傷敵人,又能夠節(jié)省彈藥。就在日軍離陣地只有十幾米距離的時候,朱赤大吼一聲:“兄弟們,給我狠狠地打!”緊接著前沿陣地上一排德式機關(guān)槍便噠噠噠地響了起來,日軍怎么也沒想到中國軍隊競敢跟他們進行近距離戰(zhàn)斗。要知道,日軍第6師團是一支最善于打近戰(zhàn)的部隊,因為他們的士兵槍法都比較準。可是沒想到中國軍隊的“朱赤旅”居然毫不膽怯的和他們打近戰(zhàn)。</p><p class="ql-block"> 在一陣近距離槍戰(zhàn)過后,國軍德械第88師第262旅與日軍第6師團展開了白刃戰(zhàn),一時間,雨花臺左冀和中央陣地上殺聲震天,戰(zhàn)況異常慘烈,鮮血灑滿了整個前沿陣地。雖然日軍人多勢眾、拼刺刀也非常兇狠,兩軍一直激戰(zhàn)到黃昏時分,雨花臺中央、左翼陣地依然在國軍第262旅手中。</p><p class="ql-block"> 次日上午,惱羞成怒的日軍出動了幾十架轟炸機,對雨花臺陣地進行狂轟濫炸,頃刻間,整個雨花臺陣地變成了一片火海,仿佛要山崩地裂。</p><p class="ql-block"> 根據(jù)日軍《熊本兵團戰(zhàn)史》記載,在1937年12月8日至12月12日的南京雨花臺攻略戰(zhàn)中,日軍第6師團、第114師團,第9師團第19聯(lián)隊僅子彈就發(fā)射了272079發(fā),口徑75毫米以上的炮彈發(fā)射了9540發(fā)。</p><p class="ql-block"> 又據(jù)國民革命軍《戰(zhàn)時日報》實時報道,原本蒼松密集、青草蔥翠的雨花臺,在遭到日軍飛機轟炸后,變成了一座光禿禿的山岡,到處是被炸起的碎山石、浮土和被燒焦的樹木。</p><p class="ql-block"> 在日軍飛機連續(xù)兩天對雨花臺防御陣地進行地毯式轟炸以及密集的地面火炮炮擊后,國軍德械第88師第262旅的傷亡慘重,旅長朱赤的雙腿也被炮彈炸傷,當衛(wèi)生員想要給他包扎流血的傷口時,他拒絕了,他對部下們說道:“兄弟們,打仗就會有流血犧牲,你們不要管我,敵機轟炸過后,必然會發(fā)起地面進攻,大家一定要誓死守住陣地。”</p><p class="ql-block"> 不出朱赤旅長所料,日軍飛機轟炸結(jié)束后,日軍步兵便跟在坦克后面對雨花臺陣地發(fā)起了新一輪進攻。腿部受傷的朱赤只得趴在戰(zhàn)壕沿口頑強地指揮戰(zhàn)斗。</p><p class="ql-block"> 在12月8日至12月12日的雨花臺保衛(wèi)戰(zhàn)中,盡管國軍第262旅拼盡全力擊退了日軍對雨花臺左翼和中央陣地的多次進攻。但雨花臺左、中、右翼陣地的防御工事已全部被炸毀。原有3000名將士的國軍德械第88師第262旅,打的僅剩下80余人。而最為慘烈的是因負傷而只能趴在戰(zhàn)壕上指揮戰(zhàn)斗的少將旅長朱赤,于12月12日上午不幸被日軍的一發(fā)迫擊炮彈擊中,英勇犧牲。年僅33歲。</p> <p class="ql-block">  此時,僅剩下80余名將士的國軍德械第88師第262旅,在副旅長華品章的指揮下,繼續(xù)死守在雨花臺陳地上。最終80余名將士于當天下午在與日軍的白刃戰(zhàn)中全部壯烈殉國。</p><p class="ql-block"> 1937年12月12日下午3時許,日軍第6師團、第9師團第19聯(lián)隊占領(lǐng)了雨花臺左翼和中央陣地。與此同時,國軍德械第88師第264旅守衛(wèi)的雨花臺右翼陣地,也被日軍第114師團攻陷。</p><p class="ql-block"> 1937年12月8日下午,日軍第114師團對雨花臺右翼陣地發(fā)起進攻。</p><p class="ql-block"> 國軍德械第88師第264旅旅長高致嵩臨戰(zhàn)前曾動員全旅將士:“戰(zhàn)斗就要開始了,我們現(xiàn)在擔負著保衛(wèi)首都的重任,身為一名軍人,丟失陣地是可恥的,臨陣退縮更是可恥的,你們都知道秦檜這個人,我們不能學這樣遺臭萬年的人,兄弟們,世上什么苦都能吃,什么罪都能受,就是亡國的苦不能吃,亡國奴的罪不能受。現(xiàn)在敵人來了,誰不抵抗,打得不積極,誰就是犯了亡國罪。兄弟們,為了我們的祖國、我們中華民族的今天和明天,我們要與侵略者拼到底!”</p><p class="ql-block"> 通過旅長高致嵩的臨戰(zhàn)動員,第264旅全體將士抱著必死的決心,誓以日軍血戰(zhàn)到底。</p><p class="ql-block"> 一開始,狂妄自大的日軍第114師團長末松茂治認為,用兩個聯(lián)隊的兵力足可以輕松地吃掉中國軍隊的“高致嵩旅”。但是,隨著第一輪進攻很快被中國守軍打退下來后,他才明白自己完全小看了這支中國軍隊。</p><p class="ql-block"> 在雨花臺右翼陣地上,面對日軍的每次進攻,旅長高致嵩總是手提一挺機關(guān)槍,身先示卒地從戰(zhàn)壕中一躍而起,一邊向敵人掃射,一邊大聲吼道:“誓死不做亡國奴,兄弟們,給我狠狠地打這些犯我河山的侵略者!”在旅長高致嵩親自率部沖鋒陷陣下,日軍第114師團的兩個聯(lián)隊被打得叫苦不迭,特別是在兩軍進行白刃戰(zhàn)的時候,看著不要命一樣沖過來進行廝殺的中國軍隊的將士,日軍士兵們傻了眼,他們沒想到中國軍隊竟如此英勇無畏、斗志頑強,簡直就是一群戰(zhàn)神!就這樣,雙方從12月8日一直鏖戰(zhàn)到12月12日。4天當中,雖然日軍第114師團不斷補充兵力,一次次地對國軍第264旅發(fā)起進攻,均被其擊潰。當然,國軍第264旅也為此付出了慘重的代價,至12月12日中午,全旅3000名將士已陣亡了2700多人,僅剩下200多人。而最糟糕的是此刻子彈已經(jīng)全部打光。</p><p class="ql-block"> 見雨花臺右翼前沿陣地上沒有了動靜,狡猾的日軍估計中國守軍已經(jīng)沒有彈藥,于是,日軍一邊發(fā)起進攻,一邊叫囂著要中國守軍放下武器舉手投降。可是,就在日軍士兵沖至雨花臺右翼陣地戰(zhàn)壕時,只見國軍第264旅旅長高致嵩抱著一個炸藥包,突然從殘存的戰(zhàn)壕里跳起來,飛快地沖向敵群,并沖著跟隨其后的十幾名將士大喊一聲:“拉導火索!”剎那間,響起一陣陣劇烈的爆炸聲,濃煙滾滾的陣地上又堆積了一批日軍士兵的尸體,以及十幾名抱著炸藥包與敵人同歸于盡的國軍第264旅的敢死隊員,這其中就有奮勇當先為國捐軀的少將旅長高致嵩。</p><p class="ql-block"> 原來,國軍第264旅雖然打光了子彈,但還剩有十幾個炸藥包。為了最大程度地消滅敵人,舍生忘死的旅長高致嵩當即決定“以命換命”,于是,組織了一支十幾人的敢死隊,然后每人抱著一個炸藥包,等到日軍靠近戰(zhàn)壕時,敢死隊員們便迅速拉開炸藥包的導火索,與日本侵略者同歸于盡。</p> <p class="ql-block">  1937年12月12日下午,由于國軍德械第88師第264旅旅長高致嵩已壯烈殉國,再加上國軍第264旅此時已真的“彈盡糧絕”。故此,國軍第264旅副旅長廖嶺奇被迫于下午14時許放棄雨花臺右翼陣地。然后率領(lǐng)剩下的100多名將士撤至中華門內(nèi),與友軍一起依托中華門城垣,繼續(xù)阻擊日軍。黃昏時分,日軍調(diào)集了第6師團、第114師團、第9師團、第13師團、第18師團等,輪番向南京城的中華門發(fā)起進攻。在日軍異常猛烈的火力攻擊下,南京中華門于當晚21時許被日軍攻破。從當晚21時許至次日凌晨,駐守中華門的國軍第51師第306團(包括國軍德械第88師第264旅余部)與日軍在中華門內(nèi)展開了激烈的巷戰(zhàn)。最終國軍第51師第306團1500多名將士和德械第88師第264旅余部,全部在中華門內(nèi)的夜間巷戰(zhàn)中壯烈殉國。</p><p class="ql-block"> 1937年12月13日清晨,中華民國首都南京淪陷。南京保衛(wèi)戰(zhàn)宣告結(jié)束。</p><p class="ql-block"> 據(jù)歷史文獻記載,在這場“南京攻防戰(zhàn)役”中,日本侵略軍一共調(diào)動了8個精銳師團和1個旅團,總兵力21萬多人,這些日軍師團包括第3甲級師團、第6甲級師團、第9甲級師團、第13甲級師團、第16甲級師團、第18甲級師團、第101乙級師團、第114乙級師團和國崎支隊?。除日軍第101師團外,其他日軍師團均參與了舉世震驚、慘絕人寰的“南京大屠殺”。</p><p class="ql-block"> 在日軍《南京作戰(zhàn)之真相-熊本第6師團戰(zhàn)記》中有這樣一段描述:“他們面對日本軍隊阿修羅般的浴血奮戰(zhàn)并沒有逃跑,而是豁出性命阻擊日本軍隊,猛烈地反攻了整整一晝夜,在‘全部戰(zhàn)斗到死’為口號鼓舞下打到最后,有的被槍打死,有的被刺刀戳死。戰(zhàn)壕里留下成堆的步槍、機槍的彈殼,以及倒下的無數(shù)尸體……和第47聯(lián)隊并列進攻的第23、第13、第45聯(lián)隊,傷亡人員都不斷增加,相比而言,進攻卻無進展。畢竟是中國守軍大喊‘絕對不敗’的首都防御戰(zhàn),這個戰(zhàn)場上的中國兵,其勇猛程度與華北作戰(zhàn)時的對手完全不一樣。尤其是他們的射擊技術(shù)不容忽視。在如蛛網(wǎng)般縱橫交錯的陣地上,依托每個據(jù)點頑強戰(zhàn)斗。一個據(jù)點被摧垮了,下一個據(jù)點立刻又噴射出猛烈的火力。日本軍隊確實必須一個據(jù)點、一個據(jù)點地逐個擊垮后才能前進。在這里前進每一寸土地,奪取每一個土丘,都必須付出血的代價。”</p><p class="ql-block"> 又據(jù)日軍《第6師團轉(zhuǎn)戰(zhàn)實錄-南京篇》記載,日軍在南京“雨花臺攻略戰(zhàn)”中傷亡人數(shù)為1264人,占到整個“南京攻略戰(zhàn)”傷亡人數(shù)一半以上,且其中包括5名中隊長被擊斃。</p><p class="ql-block"> 當然,毋庸諱言,在南京雨花臺保衛(wèi)戰(zhàn)中,國民革命軍為此付出了極其慘重的代價!據(jù)國民革命軍《戰(zhàn)時日報》報道,在首都南京雨花臺戰(zhàn)役中,國民革命軍德械第88師第262旅、第264旅的6000名將士全部壯烈殉國。其中包括朱赤、高致嵩兩位少將旅長。”中華民間亦有贊為證:“鐵骨錚錚雨花臺,六千勇士赴國難。血染山河志未酬,英魂永駐天地間。”</p><p class="ql-block"> 由此可見,南京保衛(wèi)戰(zhàn)不僅是抗日戰(zhàn)爭中的一次重要戰(zhàn)役,更是中華民族意識覺醒的重要標志?。中國軍隊在戰(zhàn)斗中表現(xiàn)出了讓日本侵略者震驚的極高戰(zhàn)斗意志和不怕犧牲精神。盡管中國守軍在武器裝備和兵力上與日軍不可比擬,但他們依然在極其艱難的條件下與日軍展開了殊死血戰(zhàn),雖然最終未能成功保衛(wèi)南京,但給日軍造成了重大傷亡。為最終贏得抗日戰(zhàn)爭的偉大勝利奠定了堅實基礎(chǔ)。</p><p class="ql-block"> 南京保衛(wèi)戰(zhàn)結(jié)束后,為褒揚朱赤、高致嵩抗日救國、英勇殺戰(zhàn)的英雄事跡,中華民國國民政府軍政部追授予朱赤、高致嵩國民革命軍陸軍中將軍銜。 </p><p class="ql-block"> 1983年,抗日名將朱赤被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追認為抗戰(zhàn)烈士。</p><p class="ql-block"> 1986年3月,抗日名將高致嵩被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追認為抗戰(zhàn)烈士。 </p><p class="ql-block"> 2014年9月1日,抗日名將朱赤、高致嵩被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列入第一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集體名錄。</p> <p class="ql-block">  一言蔽之,舉世聞名的雨花臺不僅在歷史文化名城南京的地理上占有舉足輕重的位置,它還見證了中華民族在各個歷史時期為保衛(wèi)祖國、抗擊外來侵略所作出的巨大貢獻和犧牲。</p><p class="ql-block"> 1949年12月12日,為緬懷與瞻仰民族先烈,南京市人民政府決定在為民族獨立而英勇獻身的愛國仁人志士最集中的殉難地一一雨花臺(今南京市雨花路215號),興建“雨花臺烈士陵園”。</p><p class="ql-block"> 據(jù)考證,以雨花臺主峰風臺岡為中心、形成南北向全長1500米中軸線,占地面積52萬多平方米的雨花臺烈士陵園,是迄今為止國內(nèi)規(guī)模最大的國家級紀念性陵園。</p><p class="ql-block"> 1988年1月13日,南京雨花臺烈士陵園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wù)院列為第三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p><p class="ql-block"> 2016年9月29日,南京雨花臺烈士陵園被中國文物學會、中國建筑學會聯(lián)合公布為首批中國20世紀建筑遺產(chǎn)。</p><p class="ql-block"> 古臺遺韻今何在,唯見松柏映雄碑。曾經(jīng)作為中國歷史上重要戰(zhàn)場之一的南京雨花臺,如今已是一個集紀念性、遺址性、標志性、人文歷史景觀與自然風光于一體、森林植被覆蓋率達90%以上的國家首批4A級風景名勝區(qū)。其主要景點有雨花臺烈士陵園、楊邦乂剖心處石碑、雨花閣、二忠祠、木末亭、乾隆御碑亭、辛亥革命人馬冢、甘露井、曦園、梅岡等。</p><p class="ql-block"> 如今風景如詩如畫、且令世人無比敬仰的民族圣地雨花臺,以其獨特的魅力,吸引著無數(shù)慕名而來的探訪者,在這里,人們既可以感受到一種獨特的歷史厚重感,也可以欣賞到許多歷史名人雅士(如李白、王安石、陸游、趙謙等)留下的詩篇或碑刻,更可以領(lǐng)略到大自然賜予人們的那份難得的寧靜與安詳。</p><p class="ql-block"> “蒼松似海雨花臺,翠柏成林千古懷。”筆者以為,無論是聆聽歷史的回音、感受華夏千年文化傳承,還是清明時節(jié)緬懷先烈、遙寄哀思,南京雨花臺風景名勝區(qū)都是非常值得一去的地方。且有詩為證:</p><p class="ql-block"> 雨花臺上望江流,</p><p class="ql-block"> 煙雨蒙蒙古韻悠。</p><p class="ql-block"> 石徑踏霜尋舊夢,</p><p class="ql-block"> 碑林拂露憶前修。</p><p class="ql-block"> 英雄冢里埋忠骨,</p><p class="ql-block"> 烈士陵前祭酒籌。</p><p class="ql-block"> 此地風光無限好,</p><p class="ql-block"> 人間何處不風流。</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2024年12月5日拙于南京</p>
主站蜘蛛池模板: 壶关县| 论坛| 西贡区| 九龙县| 定结县| 东乌珠穆沁旗| 泰顺县| 南郑县| 黑龙江省| 湖北省| 阜新市| 鹰潭市| 简阳市| 斗六市| 疏附县| 紫云| 屏东县| 达日县| 昂仁县| 广州市| 灌阳县| 聂拉木县| 四会市| 札达县| 常德市| 蓬溪县| 浦县| 蒙城县| 修水县| 长泰县| 鹰潭市| 新营市| 嘉禾县| 汶上县| 象山县| 明溪县| 富锦市| 二连浩特市| 富源县| 平南县| 星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