跆拳道,波多野结衣结婚了吗,JAPANESE50MATURE亂倫,美女视频黄网站免费观看

七彩云南快樂行(四)1.云南保山市龍陵縣 松山大戰遺址紀念園 2.騰沖滇西抗戰紀念館 國殤墓園

劉俊玲

<p class="ql-block">2024.11.12.</p><p class="ql-block"> 11.15.</p> <p class="ql-block">照片文字</p><p class="ql-block">孫長喜</p><p class="ql-block">劉俊玲</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i> 沉痛悼念</i></b></p><p class="ql-block"><b><i> 在抵抗日寇侵略戰爭中為國捐軀殉難犧牲的</i></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 1, 1);"><i><u> 遠征軍將士們</u></i></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去云南騰沖,一定不可錯過這個地方,它改變了騰沖乃至中國的歷史。</b></p> <p class="ql-block">  從大理古城往騰沖市方向出發,我們途經保山市龍陵縣遠征軍戰役遺址,瞻仰抗日戰爭時期的堅貞不屈的中國遠征軍英雄們,以了卻我們的心愿。 </p><p class="ql-block"> 松山戰役遺址在保山市龍陵縣臘勐鄉,從大理古鎮出發可以走杭瑞高速公路,大概四個小時就到了,再去騰沖市,走保騰高速轉松龍段,大概在87公里,全程高速公路,路況很好。</p> <p class="ql-block">  在拜祭松山戰役遺址之前,我對松山戰役那段歷史的了解是模模糊糊的。</p><p class="ql-block"> 但我知道,他們是中國的抗擊日寇的英雄,是英勇的烈士,是最可愛的人,是父母的寶,是我們敬仰和愛戴的革命烈士。</p><p class="ql-block"> 為了更深入了解歷史,我們在遺址紀念園服務中心請了一個講解員,陪同我們去遠征軍英雄雕塑群為我們講解當年的歷史。</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中國遠征軍紀念碑,總高約17米,占地8400平方米,碑體正面朝著祖國方向,上面鐫刻著“中國遠征軍紀念碑”八個大字。</p> <p class="ql-block">  云南保山騰沖龍陵,是世界二戰戰場遺址之一、松山大戰遺址。整個遺址也是二戰中保存最完整的戰場遺址。當年大部分背井離鄉的遠征軍英雄長眠于滇緬邊陲。</p><p class="ql-block"> 過往雖如云煙,但是曾經的歷史不該被遺忘,紀念園的講解員說得非常好,當時抵御外敵能挺身而出的都是民族英雄!</p> <p class="ql-block">  首先要登上 這九十六級臺階,它象征著遠征軍艱苦卓絕奮戰的96天。</p><p class="ql-block"> 我們年邁的雙腳踏上這高高的臺階,感到格外地沉重,這里將為我們揭開當年戰爭中的殘酷與艱辛的歷史。</p> <p class="ql-block">  占據松山的是日軍第56師團的113聯隊等三個大隊,約3400余人,而遠征軍方面派出了第11集團軍約10個團2萬余人。戰斗從6月4日開始至9月7日結束,共96天,遠征軍方面傷亡7763人(其中陣亡4000人),占領松山的日軍被全殲,其中日軍113聯隊被滅門,要知道這個聯隊的軍旗是由當年日本天皇親授的。</p> <p class="ql-block">  此次戰役成功收復松山,為打通滇緬公路奠定了堅實的基礎。</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i><u> 松山戰役遺址雕塑群</u></i></b></p> <p class="ql-block">  2013年9月3日,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和中國抗戰勝利68周年紀念日,龍陵縣在松山戰役遺址上修建的“中國遠征軍雕塑群”正式落成。 </p><p class="ql-block"> 保山遠征軍烈士陵園雕塑群共有12個方陣?,人物以士兵為主。</p><p class="ql-block"> 分為將軍方陣、娃娃兵方陣、跪射方陣、炮兵方陣、女兵方陣、戰馬方陣、戰車方陣、老兵方陣、秋裝士兵方陣,還有盟軍與駐印軍方陣等。還有兩座孫立人將軍和史迪威將軍的雕塑,展示了東方戰場中國軍隊的英姿。</p><p class="ql-block"> 這些方陣的雕塑按真人尺度1:1.2的比例塑造,栩栩如生地再現了當年遠征軍的英勇形象。</p><p class="ql-block"> 中國遠征軍雕塑群由著名雕塑家李春華創作并出資捐款而建,歷時三年,于2013.9.3.正式落成,占地8400平方米,共有402件作品。</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旨在紀念和緬懷為國家和民族獨立而戰的遠征軍將士們?。</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i><u> 娃娃兵方陣</u></i></b></p> <p class="ql-block">  每一個來到這里的人心情都無法平靜,心中涌動著對這些當年的娃娃兵英雄們深深的敬意。</p><p class="ql-block"> 曾經還是活潑可愛的孩子,當年為了保衛祖國的大好河山,堅定地參加抗日救國,使自己的生命永遠定格在那個年幼的模樣。</p><p class="ql-block"> 站在這些可愛的小戰士身旁,每一個人都無法控制住自己悲痛的心情,淚流滿面。</p> <p class="ql-block">  娃娃兵方陣的雕塑群,一共塑造了21座小兵立像。</p><p class="ql-block"> 帶頭的娃娃兵,是按照當年一張美軍隨軍記者拍攝的娃娃兵照片為樣本制作成的。照片拍攝的時間為1942年,當時遠征軍進入緬甸抗擊日軍,美軍記者發現隊伍中這名僅有13歲的貴州人李占紅(音),便用相機留下了這張珍貴的照片。李占紅(音)沖著相機鏡頭,豎起大拇指,露出了天真的笑容。</p><p class="ql-block"> 沒有史料記載李占紅(音)后來怎么樣了,但以他照片而塑造的雕像,足以讓后代人永遠銘記住他。</p><p class="ql-block"> 在這個雕像前,前來瞻仰的人們擺放上糖果、飲品和糕點,因為在他們那個年代,或許從沒有吃過一塊糖果,卻勇敢地挎起比他們個子還高的槍上戰場了。</p> <p class="ql-block">  現在人們來這里祭典小英雄們,都帶上鮮花糖果,以表心意。</p> <p class="ql-block">“在我走向戰場的時候,我已經死了,來生我還要打鬼子”</p> <p class="ql-block">  他們沒有吃過一顆糖,沒有喝過一口牛奶,面對敵人,他們沒有絲毫的畏懼。</p><p class="ql-block"> 孩子們稚嫩的臉龐,深深地印在我的腦海里,是他們用生命用鮮血換來了松山戰役的勝利,他們是偉大的中國軍人的代表!</p><p class="ql-block"> 在戰場上,他們面對殘酷的戰爭和強大的敵人,沒有絲毫退縮,用稚嫩的肩膀扛起了保家衛國的重任。他們或許還不懂得戰爭的意義,但知道家鄉需要守護,國家需要捍衛。</p><p class="ql-block"> 此情此景,怎不讓人痛徹心扉呀!</p><p class="ql-block"> 為了這些孩子,多么希望他們還有來生呀!</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i><u> 女兵方陣</u></i></b></p> <p class="ql-block">  女兵方陣由18座女兵雕像組成。女性柔弱善良,而血腥殘酷的戰爭卻無法讓她們回避。遠征軍部隊里的女兵主要承擔通信、醫護任務,給前線提供后勤幫助,她們為抗擊日寇做出了犧牲。1942年遠征軍入緬作戰失利, 4萬多人的部隊退入野人山,在走出野人山的幾千人中,女兵活下來的只有1名。</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i><u> 將軍方陣</u></i></b></p> <p class="ql-block">? 松山將軍方陣中有22位將軍。?這些將軍包括衛立煌、戴安瀾、孫立人、史迪威等著名將領,他們是中國遠征軍的重要人物,為保衛祖國邊疆、捍衛民族尊嚴做出了重要貢獻。?</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i><u> 老兵方陣</u></i></b></p> <p class="ql-block">  老兵方陣由28座2013年9月3日前尚在世的遠征軍老兵雕像組成。雕像以付心德、劉桂英、鮑直才等28位中國遠征軍老兵為原型塑造,代表了所有當時還健在的中國遠征軍老兵。這些在世老兵經歷了戰爭的硝煙,見證了侵略者被趕出國門。</p><p class="ql-block"> 他們是國家和民族的驕傲,他們是不屈的戰士,是我們應該永遠銘記的英雄。</p> <p class="ql-block">  2013年9月3日,幸存的13名抗戰老兵在自己的雕塑前合影。</p> <p class="ql-block">  講解員介紹說:</p><p class="ql-block"> 參加松山戰役的遠征軍老兵李光鈿在回憶松山戰役當時的情景,“日軍的陣地在上面,我們是從下面往上沖,他們的機槍噠噠噠地響個不停。我們上去一個,滾下來一個,上去一個,又滾下來一個。(日軍陣地)是個一人多高的坎子,硬是拿人的尸體填平。填平了,踏著尸體沖,才把它拿下來。拿下來一數,100多個人的連隊,最后只剩8個人。”</p><p class="ql-block"> 李光鈿的話語可見松山戰役的激烈,完全是以血肉之軀殺出一條前進的道路。</p><p class="ql-block"> 遠征軍第八軍軍長何紹周在松山戰役的總結大會上幾度哽咽,他說:“總計傷亡官兵的鮮血,可以染紅松山了。”</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i><u> 跪射兵方陣</u></i></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i><u> 炮兵方陣</u></i></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i><u> 夏、秋、冬裝士兵方陣</u></i></b></p> <p class="ql-block">  他們全部面朝松山主峰,(海拔2200米)那里是當年戰斗最慘烈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i><u> 盟軍方陣</u></i></b></p> <p class="ql-block">? 盟軍在松山戰役中扮演了重要的支援角色。?盟軍通過提供情報和物資支持,幫助中國遠征軍取得了松山戰役的勝利。</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i><u> 戰馬方陣</u></i></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i><u> 戰車方陣</u></i></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i><u> 孫立人將軍雕塑</u></i></b></p> <p class="ql-block">  1942年2月,中國遠征軍成立。</p><p class="ql-block"> 孫立人第一次于1942年4月率領新三十八師進駐緬甸曼德勒,參加曼德勒會戰,在仁安羌以解救大量英軍而受到嘉獎。仁安羌之戰是中國遠征軍入緬后第一個勝仗,孫立人以不滿1000的兵力,擊退數倍于己的敵人,救出近7倍于己的友軍,轟動全球。</p><p class="ql-block"> 1942年10月開始向緬北反攻,這便是第二次入緬作戰。1942年他的新38師給日軍王牌第18師團等部給予毀滅性打擊,殲滅日軍2萬多人,一血兩年前退兵緬甸的恥辱。</p><p class="ql-block"> 史迪威將軍稱此戰為“中國歷史上對第一流敵人的第一次持久進攻戰”。</p> <p class="ql-block">  約瑟夫·沃倫·史迪威(1883年3月19日-1946年10月12日),出生于佛羅里達州帕拉特卡,1904年畢業于西點軍校。1935年7月-1939年8月出任美國駐中國大使館武官。美國陸軍四星上將。</p><p class="ql-block"> 曾為中國抗日戰爭的勝利做出了重要貢獻。</p> <p class="ql-block">  當年戰斗結束后,這片土地都被鮮血染紅了。聽到這兒,我們心里一陣難受,同時也對那些侵略者充滿了憤怒。</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向英雄們致以崇高的敬禮!</p> <p class="ql-block">  戰后的松山一片狼藉,全部山頭只勝下四棵大樹, 在鋪天蓋地的炮火中存活下來的大榕樹,戰后曾從其樹身上取出四十多顆彈頭,底部是被炮彈轟炸的空洞。?</p> <p class="ql-block">  現在抬頭看去,在戰火中重新復活的古樹,已經枝繁葉茂,結著累累碩果,讓我不禁心生慶喜,眼眶濕潤。</p> <p class="ql-block">  現在滿山遍野綠樹成蔭,郁郁蔥蔥,新中國成立后,靠飛機給山上播下了密密麻麻的種子,現在已長大成林。</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i><u> 滇西抗戰紀念館</u></i></b></p> <p class="ql-block">  今天我們來到騰沖滇西抗戰紀念館,瞻仰當年犧牲的遠征軍英雄們。</p><p class="ql-block"> 1994年在國殤墓園的基礎上建立“滇西抗戰紀念館”,1996年被國務院列入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p> <p class="ql-block">  空闊的廣場正前方建有一座塔,塔上高高掛起一個警鐘,寓意警鐘長鳴,謹記歷史。</p> <p class="ql-block">  踏入紀念館大廳,就看到墻上掛著1003頂鋼盔, 每個鋼盔下面都藏著一條鮮活的生命,他們是滇西抗日戰役光榮犧牲的戰士們。</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滇西抗戰時期的歷史記錄。</p> <p class="ql-block"> 緬北滇西作戰圖</p> <p class="ql-block">  日本軍進攻東南亞、南亞態勢圖。</p> <p class="ql-block">  當年滇西遭到了日軍的侵襲,滇西的百姓們紛紛站起來,參與抗日戰爭中的支前隊伍,開山鋪路,運送物資,為奪取抗日戰爭的勝利立下了汗馬功勞。為了幫助遠征軍的反攻,騰沖及周圍的的老百姓出動了約46000多民工,為部隊運送彈藥糧秣,搶修橋梁公路,當向導、救傷員,其中還有不少民工在這場戰役中捐軀,一寸山河一寸血。在中國遠征軍全力反攻下,最終滇西戰役取得了完全勝利。</p><p class="ql-block"> 騰沖成為從日軍手中收獲的第一城。</p> <p class="ql-block">  當年的滇緬公路在松山的懸崖峭壁間盤旋了四十余公里,是滇緬的交通要塞。</p> <p class="ql-block">  為了搶修公里,鼓勵士氣, 龍陵縣長王錫光寫下了他的《滇緬公里歌》。</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i><u> 國殤墓園</u></i></b></p> <p class="ql-block">  抗戰勝利后,在李根源先生的倡導下修建國殤墓園,于1945年7月7日落成。</p> <p class="ql-block">  國殤墓園與滇西抗戰紀念館完美的結合在一起。</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瞻仰騰沖國殤墓園,感受英雄們的熱血忠魂,心中樹起民族豐碑。</p> <p class="ql-block">  忠烈祠是國殤墓園的主體建筑,是祭奠、祀奉陣亡將士英魂的殿堂。</p><p class="ql-block"> 正檐下懸掛的“忠烈祠”木匾是國民政府監察院院長于右任先生題書的。門額上的“河岳英靈”木匾是蔣中正題寫的。</p><p class="ql-block"> 下方寫著“碧血千秋”,兩側立柱懸掛著題聯,祠內正面為孫中山像及遺囑,兩側墻體嵌著陣亡將士題名碑石共9618人。</p> <p class="ql-block">  這里是內地除南京外,唯一可懸掛青天白日旗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  國殤墓園里有二個在騰沖滇西抗戰時期的盟軍將軍的雕塑非常引人注目。,</p> <p class="ql-block">  史迪威將軍</p><p class="ql-block"> 史迪威(1883-1946), 美國陸軍上將 生于佛羅里達州帕拉特卡,太平洋戰爭爆發后,任中緬印戰區美陸軍司令兼中國戰區總司令蔣介石的參謀長,1943年兼任東南亞盟軍最高副司令。</p> <p class="ql-block">  陳納德將軍</p><p class="ql-block"> 陳納德(1893-1958),祖籍法國,少將銜司令官。1941年應國民政府邀請組建“中國空軍美國志愿援華航空隊,又名“飛虎隊”。1942年,編入美國第十航空隊,1943年改編為美國第十四航空隊,負責中印緬戰區的對日空戰。</p> <p class="ql-block">  老兵與二位將軍合影留念。</p> <p class="ql-block"><b><i> 滇西抗戰盟軍陣亡將士</i></b></p><p class="ql-block"><b><i><u> 紀念碑</u></i></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i> 滇西抗戰犧牲的英雄將士</i></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i><u> 紀念碑</u></i></b></p> <p class="ql-block">  青山埋忠骨,在國殤墓園里,3346塊犧牲的將士的墓碑靜靜地矗立在那里,每一塊墓碑下埋著英雄們的骨灰。還有一面“中國人的哭墻”,上面篆刻著17000個犧牲了的戰士的名字。</p> <p class="ql-block">  中國遠征軍名錄墻,全長133米,鐫刻著中國遠征軍將士、盟軍將士、地方抗戰游擊隊、地方參戰傷亡民眾、協同參戰部隊和單位人員姓名。上<span style="font-size:18px;">面一共篆刻著17000個犧牲了的英雄的名字。</span></p><p class="ql-block"> 每年都有數以萬計的人來到“中國人的哭墻”,祭奠英烈。</p> <p class="ql-block">  抗戰時期眾多名人題詞</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i><u> 日寇犯下滔天罪惡,罪不可赦</u></i></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i><u>  日寇犯下滔天罪惡,罪不可赦</u></i></b></p> <p class="ql-block">在陵園北端有一座墳冢叫"倭家"。這是埋有日軍尸體的墳墓,碑文解說詞大意:實行人道主義,讓他們入地為安,更讓他們再不能為非作歹無惡不作。</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于是經過商量,騰沖人民一致決定,讓這群日軍以下跪的姿勢入葬,讓他們朝著國殤墓園懺悔千萬年,李根源還“貼心”的,為他們立下了墓碑,就稱為“倭塚</p> <p class="ql-block">抗戰勝利后,云南騰沖人民為了出口惡氣,也為了讓后人記住這段歷史,特意在國殤墓園里立了幾尊鬼子下跪贖罪的雕像。那雕像做得,那叫一個栩栩如生!就跟真人跪在那兒似的,給現在那些死不承認戰爭罪行的日本頑固分子狠狠一記耳光。</p> <p class="ql-block">  痛打日寇</p><p class="ql-block"> 騰沖農民趙云祿趙云壽兄弟,對肆意燒殺、無惡不作的日寇、義憤填膺。滇西反攻時,日寇潰敗,他們聯絡部分鄉民用棍棒攔截,打死日軍四人,受到遠征軍嘉獎。</p> <p class="ql-block">  騰沖是個英雄的城市!</p><p class="ql-block"> 騰沖人民是英雄的人民!</p> <p class="ql-block">  騰沖人們不會忘記歷史,更不會忘記英烈,更不會輕易將這幾個石像拆除,因為他們的背后是一場永生永世都無法彌補的罪過,是數萬名戰士的無辜犧牲。</p> <p class="ql-block">  園里那些鬼子跪地贖罪的雕像,時刻提醒著后人,勿忘國恥。日本頑固分子想方設法要拆除這些雕像,真是白日做夢。</p><p class="ql-block"> 我們當代年輕人必須明白,今天我們國家的強大來之不易,永遠要勿忘國恥。</p> <p class="ql-block">  國殤墓園綠樹成蔭。</p> <p class="ql-block">  松山戰役遺址,對我們所有的國人,都是及其重要的愛國主義的教育場所,真希望我們的子孫后代都來看看,體會一下現在的生活真的是來之不易啊。這些都是那些先烈們用生命換來的。</p><p class="ql-block"> 這一趟參觀就像給我上了一堂生動又深刻的歷史課,讓我們了解了騰沖 ,了解了歷史,懂得了要珍惜現在的和平環境,要像那些英雄們學習,永遠做一個有骨氣的中國人。</p>
主站蜘蛛池模板: 吉水县| 盘山县| 松阳县| 屏山县| 洪雅县| 黎城县| 安顺市| 车致| 大方县| 华宁县| 偏关县| 商城县| 邯郸县| 淄博市| 夹江县| 镇康县| 宁陕县| 哈密市| 安图县| 桓台县| 绥滨县| 旌德县| 新昌县| 临泉县| 乐至县| 道孚县| 广汉市| 县级市| 若尔盖县| 特克斯县| 延边| 伊吾县| 贵阳市| 兴山县| 汶上县| 阿荣旗| 黄梅县| 玛曲县| 抚远县| 昭平县| 图木舒克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