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十一月二十八日晚間新聞:中華全國供銷合作總社成立七十周年紀念會在北京召開。此則新聞引起了我極大的興趣,計劃經(jīng)濟時代供銷社在流通環(huán)節(jié)和民眾的日常生活中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供銷社,一個十分熟悉又親切的名稱,承載著幾代人的集體回憶。</p><p class="ql-block">小時候聽說離我村八里之遙有一個很大的營子叫北崗臺,聯(lián)社就在大營子里。小孩子們跟著大人叫供銷社為聯(lián)社。聯(lián)社究竟多大啥樣?我沒見過,許多同齡的孩子也沒見過。只知道它是人們買貨的地方。</p><p class="ql-block">十二歲那年,媽讓我去聯(lián)社賣藥材,我樂壞了。終于有機會去見識一下聯(lián)社的真面貌了。</p><p class="ql-block">星期天和幾個同學(xué)約好結(jié)伴同行,我挎著一筐扒了皮的干芝母,高高興興地奔向聯(lián)社。八里路并不算遠,前四里道路比較平坦,從前崗臺村穿過。后四里山路崎嶇,需翻過四個山梁。小孩子不知累,邊走邊玩,連蹦帶跳地到達目的地。</p> <p class="ql-block">第一次去聯(lián)社的收購站賣藥材,干芝母一元一斤,共賣5.7元。美滋滋的仿佛撿個大元寶,小心翼翼的把錢揣進兜里。拉著同學(xué)的手進了商店,一下子被貨架和柜臺里琳瑯滿目的商品驚呆了。東瞅瞅西望望,有專賣布匹棉花和針頭線腦的;有賣副食和煙酒茶糖的;有賣兒童玩具和小人書的。一排排的貨架和一個個柜臺看得我眼花繚亂,一切都感到那么新奇。</p><p class="ql-block">聯(lián)社的三尺柜臺,仿佛魔術(shù)師手里的百寶箱,要啥有啥。那時候,聯(lián)社就是大人孩子們的購物天堂。</p><p class="ql-block">我從兜里摸出幾角錢買了10塊水果糖,又買了兩本小人書和幾支帶橡皮的鉛筆。</p> <p class="ql-block">從小比較闖蕩的我就愿意跑腿打雜,每次帶著媽媽的囑托去供銷社,回來交差時把錢算得清清楚楚,該買的東西一樣不落。媽看我干啥挺地道的,也就放心地讓我去趕集上店了。媽說,“有牛的使牛,沒牛的使犢”。我領(lǐng)會了媽的意思,更加喜歡跑里跑外,聽從媽的支使。</p><p class="ql-block">有時背上口袋或挎著筐去賣藥材或雞蛋,媽都把口袋嘴扎緊,怕雞蛋相互碰撞,總是在筐里鋪上谷糠。我也像個小大人似的,每次都乘興而去,滿意而歸。有時懷揣一兩元錢也去跑一趟聯(lián)社,家里缺啥少啥自告奮勇,來回16里地根本不當回事。</p><p class="ql-block">每年臘月是供銷社銷售的旺季,來自四面八方的父老鄉(xiāng)親們不管錢多少,都要置辦點年貨準備過年。那時家家的生活都很拮據(jù),我曾和同伴們提拉著空瓶子,去打點醬油或醋什么的,剩下的余錢買點好吃的。半道上偷偷喝上半口醋酸得直咧嘴,啃幾口凍梨蛋兒冰得打寒顫,含一塊糖球舌尖上甜蜜好半天。酸甜入口解解饞,這才是小孩子們愿跑供銷社的主要原因。</p> <p class="ql-block">有一年臘月,我去供銷社賣豬鬃豬毛,可收購員按次等收購,只付我6塊多錢。我嫌賣得少,毫不猶豫地又把豬毛背了回來。過了幾天跟親戚的車去白音布統(tǒng)供銷社賣豬毛,多賣了2塊多錢,樂不可支。用賣豬毛錢給自己和小妹扯上十尺花布,給哥買一掛小鞭炮。又給媽買兩個纘落和一雙襪子,剩下的錢回家如數(shù)交給老媽。</p><p class="ql-block">長大后,去供銷社的次數(shù)越來越多,才發(fā)現(xiàn)北崗臺村是人民公社所在地,公社大院的西邊有一條通往南北的公路,路西有一個寬闊敞亮的大院子,院內(nèi)有兩排十幾間尖脊房。前排兩個門市部位于正中間,分別是生活用品和生產(chǎn)農(nóng)具門市。左面是主任和會計的辦公室,右面是收購站。后排是庫房、職工宿舍和食堂。大院內(nèi)每天人來人往,進進出出,有買貨的也有賣廢品的,熱鬧非凡。</p><p class="ql-block">粉刷的外墻上用紅漆寫著“發(fā)展經(jīng)濟,保障供給”八個醒目的大字,這是供銷社的主要標志。兩個大社分別座落在公路的東西兩側(cè)。</p> <p class="ql-block">記憶中,以前的供銷社只有三四個男性售貨員。曾記得有一位身高眼睛大的中年男士姓趙,一表人才,外號趙大個子。還有一個姓柴的,和姓趙的年齡相仿,身材稍矮,人們習(xí)慣地叫他小柴。那時的售貨員是非常吃香的,一些憑票購物的緊俏商品往往供不應(yīng)求,而售貨員可以近水樓臺先得月,還可以幫助親朋好友走走后門。他們大概就是第一代的供銷人吧!</p><p class="ql-block">七十年代初,供銷社錄用一名姓蔡的女售貨員。她初中文化。政治面貌黨員。年近30而未婚,身材高挑,舉止文雅端莊。性格比較內(nèi)向靦腆,認識的人背后都叫她蔡大姑娘。她業(yè)務(wù)嫻熟,打一手好算盤,因身份之變,參加工作不久便和教初中的外地大學(xué)生喜結(jié)連理。</p><p class="ql-block">后來又分配兩名女的來崗臺供銷社,其中一名叫汪雅芳的姑娘特招人待見。家住城鎮(zhèn)市民出身,長得亭亭玉立,眉清目秀笑靨如花,兩條齊耳的麻花辮烏黑油亮。人美又有一份令人羨慕的好工作,那可是非常有面子啊!</p> <p class="ql-block">72年,我村成立了代銷店,麻雀雖小,五臟俱全。代銷店不僅代銷日常生產(chǎn)、生活用品,并代購農(nóng)副產(chǎn)品和廢舊的物資。凡是供銷社有的,代銷店也一應(yīng)俱全。本村黃佐臣和王江擔任代銷員。代銷店給當?shù)鼐用裆钌a(chǎn)帶來了極大的方便,人們再也不用去八里之外買農(nóng)具和生活必需品了,再也不用起早貪黑去供銷社排隊賣麻黃草了。</p><p class="ql-block">參加工作后,我調(diào)到崗臺中學(xué),中學(xué)和衛(wèi)生院、供銷社并稱社直機關(guān),機關(guān)工作人員由于經(jīng)常接觸,彼此之間混得很熟,有的還成了朋友。在供銷社,我又認識了幾位男性售貨員,他們也很實在友好,商店里有什么便宜貨或短缺物資都能及時告訴我們。我的笫一輛“白山”牌自行車和“海鷗”牌女式夜光表都是供銷朋友們幫助買的。</p><p class="ql-block">79年,我已結(jié)婚成家,不得不調(diào)到天山口中學(xué)工作。居家過日子離不開吃喝穿戴,經(jīng)常光顧供銷社,又結(jié)識了新的售貨員。天山口供銷社美觀大氣,職工也多,其中女性占比高。幾位和我同齡的女售貨員穿戴講究打扮入時,她們服務(wù)態(tài)度好,業(yè)務(wù)能力強,視顧客為上帝,深受百姓好評。</p> <p class="ql-block">我的同事高老師的老公是天山口供銷社的采購員。她家最先擁有四大件一一彩電、雙缸洗衣機、落地電風(fēng)扇、對卡收錄機,把我們幾個女同事羨慕的不得了。當年的供銷人個個神氣十足,“穿毛料戴手表,騎車上班來回跑”,而教書匠中的單職工“一無車二無表,上班下班靠雙腳”,難兔產(chǎn)生心理落差。</p><p class="ql-block">在天山口中學(xué)六年,先后調(diào)進調(diào)出的女同事7人,在擇偶標準上,有3人選擇了供銷人,有4人嫁了同行。看家庭的小日子,站講臺的不如站柜臺的。站柜臺的優(yōu)勢,福利待遇加獎金明顯高于工資收入。當年站講臺的曾自嘲:“男怕入錯行,女怕嫁錯郎”。可見售貨員的身價在人們心目中的位置有多高啊!</p><p class="ql-block">俗話說,十年河?xùn)|,十年河西,鐵飯碗也不例外。80年代中期,我們同是教師夫婦的四對中,有兩名男教師改行從政。而90年代末,我們引以為傲的女同事榮升副旗長。而令人艷羨的香餑餑供銷系統(tǒng)職工卻紛紛下崗。當然也不乏有頭腦有膽識的供銷人搖身一變,成為富甲一方的商業(yè)精英。</p><p class="ql-block">風(fēng)風(fēng)雨雨幾十年,如今老供銷社早已退出江湖。回想那段屬于供銷社的記憶,仿佛一幕幕電影浮現(xiàn)在眼前,那個年代的故事,既包含著人們童年生活的純真無邪,也揭示了農(nóng)村生活的苦辣酸甜,更見證了我國計劃經(jīng)濟時代的歷史輝煌!</p>
主站蜘蛛池模板:
普定县|
泰宁县|
南木林县|
满洲里市|
垣曲县|
志丹县|
上杭县|
台州市|
日土县|
翁源县|
林州市|
湖南省|
图们市|
黔西|
洛宁县|
文昌市|
永昌县|
屯留县|
宾阳县|
白朗县|
女性|
康平县|
崇义县|
聂拉木县|
文水县|
华安县|
易门县|
兴隆县|
五寨县|
哈密市|
台东市|
荣昌县|
金堂县|
荣成市|
福建省|
收藏|
湘潭县|
桂林市|
汤原县|
城步|
琼海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