跆拳道,波多野结衣结婚了吗,JAPANESE50MATURE亂倫,美女视频黄网站免费观看

情系摩洛哥

春華秋實

文/王來旺 攝影/家人 去年春節期間,我們踏上了前往摩洛哥的奇妙旅程。<div>  摩洛哥地處非洲西北角,西瀕大西洋,北臨地中海,隔直布羅陀海峽與西班牙相望,扼地中海西端出入門戶。我們親自體驗了摩洛哥極為豐富的自然風貌,了解了摩洛哥古老的文明、深厚的歷史底蘊,感受到了當地獨特的阿拉伯風情和柏柏爾文化。 特別是當地老百姓對我們中國人熱情友好情感,更使我們全家人難以忘懷。本想回來就想寫一篇游記,然而耳背眼花,力不從心,加之瑣事纏身,我未能及時將這段美好經歷記錄下來。<br>  近日,“習主席與摩洛哥王儲在卡薩布蘭卡會談”的新聞,再次勾起了我對那次旅行的美好回憶。我鼓起勇氣,重拾筆墨,將那段旅程記以大略。在此辭舊迎新的日子里,與朋友們一起分享這段充滿異域風情的旅程見聞,一起品味此行的內心感受,一起體驗這份跨越時空的美好。 </div> 大西洋邊上的卡薩布蘭卡市 A 卡薩布蘭卡 <b>跨越地中海 踏上非洲地</b><br> <br> 摩洛哥旅游,我們正是從卡薩布蘭卡市開始的。<br> 2024年2月4日,我老倆隨同姑娘姑爺及兩外孫女從北京乘機出發,經土耳其伊斯坦布爾機場中轉,在2月6日下午到達摩洛哥卡薩布蘭卡國際機場,首次踏上了非洲大地。 飛機跨過地中海降落在摩洛哥卡薩布蘭卡市 卡薩布蘭卡是摩洛哥最大的城市,經濟中心、世界名城,有400多萬人口。風光旖旎,四季如春。全城建筑以白色為主,享有“大西洋新娘”美稱。有一部二戰題材的好萊塢電影《北非諜影》的另一個名字就叫《卡薩布蘭卡》,從而這個城市名被我國人所熟知。<br> 摩洛哥旅游行程示意圖 出航站樓時經過當地貨幣兌換處,窗口暫時停止辦公。為了趕時間,姑爺決定先去租車,到市里再兌換貨幣。<div><div>  我們在機場附近租車處租到一輛6座轎車,開始了自駕游。這時姑爺既是導游,又是翻譯,因其獨有國際駕照,所以又只身擔起司機的重任。</div></div> 機場租車處租用的6座轎車 <b>初入國門 特殊放行</b><div><br></div><div> 當驅車進入機場——卡薩布蘭卡市區高速公路站口繳費時,姑爺這個老出差遇到了新問題。沒想到這里只收本國貨幣迪拉姆,身上備有的人民幣歐元美元在這里都被拒收。<br> 通過交流,收費員得知我們是中國人,理解加同情,建議姑爺和后面的司機去兌換一下,姑爺立馬行動。哪知后面兩車司機發現這個情況,突然改變方向都拐入另一個收費口,姑爺回過頭來表示無奈,只好繼續等待。這時收費女子見狀向姑爺招手,示意讓他回來,看來有解決辦法了。姑爺一路小跑回到窗口,只見女子沒有收取姑爺的錢,而是遞出了一張紙條給姑爺,說了句什么便放行了。當橫桿升起時,我們一家人都感到莫名其妙。<div>  車開后,大家迫不及待地問什么情況?姑爺指著紙條說:“這是她的名字,讓我們返回這里時再把錢還給她就可以了?!痹瓉砣绱恕8咚偈召M,程序控制,看來人家是先給我們墊付了。這可不是普通的放行啊!這是收費員對姑爺的信任,更是摩洛哥人對中國人的信任?。∵@時我們全家人都感動了。<br>  剛入國門,陌生的摩洛哥先給了我們一個的美好的印象!</div></div> 機場出口的林蔭道 <b>兌換迪拉姆 幸遇新龍門</b><div><br> 到了市里,我們在預訂酒店辦完住宿手續上街吃晚飯。當然姑爺考慮的首要問題是“換迪拉姆”了,不然的話,寸步難行,恐怕連飯也吃不上!<br>  大街上店鋪林立,招牌文字十分生疏。原來摩洛哥官方語言是法語和阿拉伯語,英語并不通行。所以對精通英語的姑爺來說,旅游中的語言交流還是個嚴峻的挑戰。<br>  出門不遠,姑爺就發現了銀行自動取款機,看來運氣還不錯,姑爺立即快步上前,對著法語和阿拉伯語標識的機器憑平時的經驗操作起來,結果發現自動取款機可以存取款,沒有兌換功能。我們有點失望,只好再向前去找。</div> 好在運氣又不錯,大街丁字路口一拐,一座大樓上“新龍門”三個中國繁體大字奪人眼目,近看原來是中國飯店!我們高興地走向前去,看來至少不怕餓肚子了。還可以找中國老板咨詢換迪拉姆的問題。<br>  進了飯店,沒見到中國人。還好,飯店的黑人雇員懂點英語,簡單交流順暢。我們先在這里吃晚飯,中餐肉炒大米和西紅柿雞蛋面,不僅符合我們的口味,而且服務員還特意給我們燒了熱開水。<br><div>  一會兒飯店的中國老板來了。他鄉遇故知。他一進門便立即和我們打招呼,高興地攀談起來。他介紹說,老家是中國江蘇,在這里開飯店已7年,生意做的還可以。姑爺詢問在哪里可以兌換迪拉姆,老板提供了兩個地方,看看地圖距離都不近。老板又說,不想麻煩的話,他這里也可以兌換。原來我們這時需要迪拉姆,老板回中國時需要兌換人民幣。這樣,各得其便,互惠互利。姑爺和老板立馬商定按市面同行利率用卡存人民幣換了迪拉姆,還省去了很多麻煩的手續。</div><div> 熱飯熱水和老板的熱心腸,大家的心里感到熱乎乎的。</div> 新龍門飯店門前 <b>瞻仰清真寺 偶遇中學生</b><div><br></div><div> 7日上午,我們徒步徜徉在卡薩布蘭卡的大街上。寬闊的街道邊矗立著一排排高大的棕櫚樹和椰棗樹,一幢幢白色大樓掩映其間。我們走馬觀花地瀏覽過中心廣場及周圍幾個景點后,下午前往哈桑二世清真寺參觀。</div> 卡薩布蘭卡中心廣場 <h3>  路上幾次遇到對面來的行人向我們招手致意,有的對我們操著蹩腳的中國話或英語微笑著打招呼“你好!”“china!”看來摩洛哥人還是非常歡迎我們中國人的。</h3> 姑娘和摩洛哥中學生街頭合影 行至一個十字路口。姑娘和姑爺碰到一群看來像剛放學的中學生,他們對我們很感興趣,有的用英語向我們打招呼。當和他們進一步搭話后,才了解到英語盡管不是官方語言,但這里的學校都設有英語課。這時又有好幾個更大的學生圍過來,七嘴八舌交談起來,并問了好幾個關于中國的問題。得到滿意的回答后,他們非常高興,一致要求和他們合影留念,姑爺拿起相機記錄下了這一珍貴的瞬間。 贈送禮物的摩洛哥少女和丫丫合影 與此同時,我們老倆和小外孫女丫丫已經來到了清真寺前,同樣受到幾個小女孩學生的熱情招呼。當然我們老倆不懂外語,這些都是通過兩個小女孩和丫丫的眼神表情、手勢以及簡單的英語口語交流的。兩個小女孩懇切地要求和小丫丫合影,并送給丫丫一件珍貴的禮物。分手時還依依不舍,反復“拜拜!”<div>  摩洛哥中小學生對中國游客的好感及其熱情態度出人預料。</div> 作者在哈桑二世清真寺前留影 來到大西洋岸邊,滿目浩瀚,一望無際,潮起潮落,碧波蕩漾。建在大西洋之邊的哈桑二世清真寺氣勢恢宏,就像一艘剛剛起航的巨艦,一半停泊在海港,一半已經駛向大海。寺內世界上最高的宣禮塔,猶如巨艦的雷達系統桅樓,巍峨矗立,直刺云天。整個建筑莊嚴肅穆,在湛藍的海景襯托下美到驚艷。<div>  哈桑二世清真寺是世界第三大清真寺,可同時容納10萬名穆斯林祈禱。也是世界上現代化程度最高的清真寺,通體采用白色大理石砌成,綠色的琉璃和形狀各異的裝飾材料鑲嵌其間。鈦合金鑄造的自動門重35噸,屋頂是由25扇鈦合金鑄造的自動門構成,可以遙控開啟閉合。宣禮塔裝有電梯直達塔頂,從這里發出的誦經聲可傳遍市區。<br></div><div> 不巧的是,今天這里并不開放,我們只能在外圍看一看。工作人員告訴我們,即使開放,也只能進去在廣場周圍轉轉。只有真正的穆斯林在“驗明正身”之后才能進入主體大廳祈禱瞻仰,參加禮拜活動。</div> 白城卡薩布蘭卡 <b>溝通靠手勢 送客憑硬功</b><br><br> 離開清真寺天色已晚。我們準備打車回酒店,盡管是旅游淡季,這里的游客依舊很多。姑爺招手連呼幾輛出租車都有人乘坐。<br> 終于等到了一輛7座空車。司機有六十多歲了,姑爺無論如何和他用英語說話,打手勢都無法交流,看來他根本不會英語。只好給他看地圖,指指我們賓館所在地。他一會搖搖頭,一會點點頭,似乎看懂了,好像又不清楚。他伸出4根指頭,姑爺判斷他是表示要價40迪拉姆,感覺比剛才問詢的其他司機要價要高點,但也不過分,便點頭表示可以??伤€是“屋里哇啦”不知在說啥,說著扭頭就走了??蓜傋咭粫址祷貋?,打手勢表示讓我們上車。大家還是有些猶疑,姑爺感覺這會打車確實比較緊張,于是拍板讓我們上車,有啥問題再說。 卡薩布蘭卡街景 <div>  沒想到這個司機關好車門,對著我們微笑著“屋里哇啦”一通,我們根本聽不懂,但表情還挺自信。大家也覺得只要行駛的大方向不錯就行,于是你一言我一語和他胡侃起來。</div><div><div> “你開車這么多年,為什么不學點英語啊?”姑爺先發話。</div><div> 他先后伸出3根、4根手指頭大聲地“#^%*^%@$%&!”</div><div> “奧,你是說你開車開了幾十年了?”</div><div> 他又一臉嚴肅,用手拍拍胸脯,"*&%%&^#@*!” </div><div> “你是說你是個正派人,心腸好,不會糊弄我們吧?”</div><div> 他大笑起來“哈哈哈哈哈!”</div><div> 我們一家人也莫名其妙的都笑起來。 </div><div> “5432=865%$##*%^@!” 他又先和我們搭話了。</div><div> “我們聽不懂你的話 !”姑娘擺擺手,對她說。</div><div> 他提高了嗓門"**^&$@##*^^!”</div><div> “你們摩洛哥人可真熱情??!”老伴對他伸出大拇指。</div><div> 就這樣誰也聽不懂誰的話,一直交流,不斷地哈哈大笑。熱鬧極了。十幾分鐘過去,出租車果然開到我們的目的地,大家都向他揮手。姑爺給他付了款,他高興地和我握手并向大家揮手致意。又笑著大聲地“屋里哇啦”說話。雖然不知說的啥,我分析他可能在說“歡迎再來摩洛哥!”我也不管他聽不懂,對他開玩笑說;“我們再用車還找你!”</div><div> 司機調轉車頭,揮手告別。這時我才想到,剛才一路大家高興得忘乎所以,也沒想起留下一張照片,真可惜!看著駛去的紅車背影,我趕快舉起手機。</div></div> <p class="ql-block">送我們到賓館的出租車</p> B 馬拉喀什 <b>賞古典紅城 品特產美食<br></b><br> 8日,我們游覽了馬拉喀什。<br> “如果你只有一天時間在摩洛哥逗留,那就去馬拉喀什吧,那是世界上最美好的地方”丘吉爾這句話為馬拉喀什作了 一個最好的廣告。<br> 馬拉喀什位于大阿特拉斯山脈腳下,始建于公元1062年,曾被稱為摩洛哥城,中世紀時曾兩度為摩洛哥王朝的首都。城市建筑城墻采用赭紅色巖石砌成,迄今基本保存完好。是世界上最大的土城,被列為《世界遺產名錄》。 民宿中墻壁上的油畫《馬拉喀什》 在這里我們住進了別具一格的摩洛哥民宿。體驗了市內最繁華的地方吉馬阿夫納廣場,體驗了老城麥地那典型的摩洛哥美食塔吉鍋和薄荷茶,看到了滿街奔跑的中世紀情調的馬車,瀏覽了最豪華的巴西亞皇宮。 馬拉喀什集錦 <div>  <b>游園馬約爾 世外有桃園</b></div><div> </div><div> 摩洛哥的馬約爾花園是由法國著名畫家雅克.馬約爾用了畢生精力設計建造。他以別墅周圍的阿拉伯伊斯蘭花園為靈感,創造了一個植物園。不惜重金從世界各地搜羅無數珍奇植物,建造起仙人掌園、藤蔓長廊、竹林蓮池、椰林別墅……其中僅仙人掌科類就有上千種,有來自非洲沙漠一人多高的仙人掌,有從中國引種的竹子、有從印度引種的睡蓮等,形成了令人驚嘆的自然景觀,將花園打造的猶如異域的世外桃源。 </div> 馬約爾花園的仙人掌林 它不僅是一個園藝奇跡,更是一個色彩的寶庫?;▓@的主建筑主色調是鈷藍色,也稱為馬約爾藍,是撒哈拉沙漠植物的精華,也是馬約爾花園的靈魂。給人強烈的視覺沖擊。比蔚藍更深邃,更富有情感。 馬約爾花園小景 世界著名的國際時裝品牌創始人伊夫·圣羅蘭,是花園的第2代主人。在馬約爾去世、公園凋落衰敗的情況下,伊夫·圣羅蘭慧眼識珠,重金購買,全力打造、重新恢復花園昔日的輝煌,鈷藍色的別墅矗立于水池之畔,如同夢幻中的城堡,珍稀植物在這里競相綻放,仿佛是大自然的調色盤,使其成為了20世紀最具魅力的花園別墅之一。 在馬約爾花園 <div>  摩洛哥人穿著開放,喜穿流行服飾,注重色彩搭配,男士多穿摩式風格長袍,女士喜裹色彩艷麗的頭巾,把生活打扮的色彩斑斕,雖然并不富裕,但幸福感爆棚,快樂深入人心。。</div><div> 在馬約爾花園,丫丫因一小事有點不開心,蹲在地上不起來。一個五十多歲的摩洛哥男子從她身邊走過去。扭頭看到丫丫滿面愁容,又返回來,彎下腰笑容滿面地一邊對她“屋里哇啦”不知說什么,一邊做著怪異的動作向丫丫丟鬼臉,直到逗得丫丫破涕為笑,他才高興地伸出兩根大拇指,“屋里哇啦”最后說了聲“拜拜”而去。雖然整個過程我和丫丫都不知他說了些什么,但他臉上露出的燦爛的笑容,猶如馬約爾花園盛開的花朵,十分感人,至今記憶猶新。 </div><div> </div> 馬拉喀什博物館門前的標志 <b>  時尚博物館 領軍圣羅蘭</b><div><br></div><div> 圣羅蘭的設計才華橫溢,他的作品甚至改變了世界時裝設計的歷史。2008年,圣羅蘭大師去世,骨灰撒在馬約爾花園里,他的靈魂永遠留在了摩洛哥。為了紀念這位天才大師的輝煌成就,2017年,摩洛哥人在花園旁邊,建起了以他的名字命名的伊夫·圣羅蘭馬拉喀什博物館。<div> 這是非洲第一座時尚博物館,其400平方米的永久展廳,展示了YSL從經典時裝到藝術作品、圖片影像資料以及他的創作檔案,草圖、布料、筆記等珍貴資料。許多都是首次公開的無價藏品。</div><div> 該博物館設計靈感來源于伊夫?圣羅蘭的設計稿中的布料圖紋,外墻采用馬拉喀什特有的赤陶土磚,內圍則像高定時裝的天鵝絨襯里般絲滑光潔。博物館占地4000平方米,擁有400平方米的永久性展廳,展示伊夫?圣羅蘭從60年代至00年代的經典時裝作品,以及數以萬計的設計手稿和照片。</div></div> 圣羅蘭馬拉喀什博物館全景(網絡圖片) 博物館還設有圖書館、多功能禮堂、書店和露臺咖啡館,為游客提供豐富的學習和休閑空間。這里不僅是時尚愛好者的圣地,也是旅行愛好者不可錯過的景點,游客可以在此感受時尚與歷史的交融,欣賞到世界頂尖的時尚元素和摩洛哥獨特的文化風情。<div>  這里不僅實施嚴格的門票預約(博物館100、花園70)、分時段參觀制度,而且博物館的一切展品嚴禁止拍攝。</div> C <b>瓦爾扎扎特</b> “影城好萊塢” 筑壘述千古<br><br> 9日, 我們告別馬拉喀什,向東穿過摩洛哥最大的阿特拉斯山脈,來到瓦爾扎扎特的阿伊本哈杜筑壘村參觀。 隔河遠望伊本哈杜筑壘村 <br> 此建筑群誕生于公元12世紀,就是為守護“穿越撒哈拉沙漠的商業要道”而修建的城邦。如今建筑群內人去樓空,城堡卻保存完好,據專家考證,這些利用烘干的泥土搭建而成的建筑物群,一直是非洲最杰出的建筑精品之一。被聯合國科教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小橋的另一端便是伊本哈杜村 <div>  穿過一座水泥小橋,來到建筑群的后面的大土丘,我們感覺好像一下子穿越了幾百幾千年。甚至出現了陜西半坡原始人類遺址的形象:土房、土窯洞,土臺階,我們順著迂回曲折的土坡,攀上這座巨大的土丘,土丘上一座碉堡似的土堡壘,孤零零的堅守在制高點上。據說這里儲藏著全村人的糧食,打起仗來這是最后堅守的的戰場。四周坡下環繞著二三百米殘垣斷壁的土圍墻。站在這里居高臨下,整個筑壘村盡收眼底。 </div> 阿伊本哈杜筑壘村街景 ?。《嗝雌嫣氐木爸?,難怪這座城成了眾多影視劇的拍攝地,目前至少有20部好萊塢影片將其建筑物的城墻及城堡設為外景素材而采用,深受觀眾青睞。因此,瓦爾扎扎特也被人們稱為摩洛哥的“好萊塢影城”。 在本杜村拍攝外景的好萊塢影片海報 <b>  國餐塔吉鍋 國飲薄荷茶</b><br> <div> 離開哈本杜村,我們在附近一家柏柏爾民宿餐廳吃飯。<div> 摩洛哥人也很以本國的飲食為榮,認為世界第一美食是中餐,第二是法國餐,第三便是摩洛哥飯。摩洛哥飯以豐盛著稱,最著名的"三大菜"是烤全羊、古斯古斯和巴斯底拉。<br> 塔吉鍋號稱摩洛哥國餐,其實還是一種廚具的名稱。塔吉鍋形狀以摩洛哥傳統帽子為藍本,蓋子尖尖呈塔形圓錐狀,下面是粗陶淺底鍋,依靠蒸騰的水汽循環回流,確保食材本味析出與香料味道完全融合。這種烹飪方式既可最大限度減少水分喪失,又可保持食物原汁原味和營養。</div><div> 塔吉鍋的食材豐富,一般以雞肉、牛肉、羊肉、魚肉等葷食搭配土豆、洋蔥、胡蘿卜、番茄等素菜,同時佐以泡橄欖和各種香料。塔吉鍋的風味和口味亦多變,清爽、濃郁、酸辣、鮮香,糯滑爽口、異香撲鼻!摩洛哥人很注重營養搭配喲!高脂肪高蛋白的牛羊肉吃罷,立馬擺上大盤切得輕薄勻稱的橙子,甘冽的橙汁浸潤著油脂占領的喉管,一股清爽登時直透心房。店主笑意盈盈的用銀壺再為我們斟上一杯摩洛哥國飲一一薄荷茶,其實是中國綠茶加薄荷葉沏成的,既解油膩又清新口腔,堪稱完美。<br></div></div> 多次品嘗塔吉鍋美食 <div>  <b>問計沙漠事 老板樂助人<br></b></div><br> 用餐過程中,姑爺發現這位老板對當地風情和去撒哈拉大沙漠的行程十分熟悉,便借此機會和他請教,以便修改和完善我們明天 去沙漠的體驗項目和計劃。<div><div> 柏柏爾人老板熱情大方,對姑爺侃侃而談:“別看來摩洛哥旅游的人很多,但能來這偏僻的梅祖爾卡看沙漠的確是不多。你們能來就很不容易,機會難得。沙漠上的日落日出都很壯觀,一定要趕上;騎駱駝、住帳篷、篝火晚會也都很有特色,哪個也不能拉掉,一定要全體驗。”姑爺高興地附和說“這正是我們所想要的,可就怕時間不夠。”</div></div> <div>  老板指著他們飯店自制的地圖,胸有成竹地強調說:“安排要緊湊,趕路是關鍵:第一,一般人以為到了梅祖爾卡就到了沙漠,其實梅祖爾卡到真正進入大沙丘之間還有很長一段距離,辦完住宿手續才能順利進沙漠趕上當天看日落。所以明天下午4點前必須趕到梅祖爾卡。第二,要明確預訂第2天早晨的騎駱駝和賞日出同時進行,才能節省出時間,而且不能睡懶覺。這樣用過早餐后立即趕路,就可以在當天傍晚前趕到菲斯城。” 老板的建議非常實用,姑爺對行程胸有成竹,一家人信心十足。后來的行程也證實了這一點。 </div> D 梅祖爾卡 梅祖爾卡的沙漠旅館 沙海搏浪 驚心動魄 10日,,按照老板的建議,經過了近四百公里的長途跋涉,下午4點,我們提前到了梅祖爾卡,幸運地住進了一家有中國老板娘的旅店,受到了熱情接待。,<br>  老板娘是一個四川姑娘,因到摩洛哥旅游而結識了當地的柏柏爾男子,義無反顧地離開故鄉,來到萬里之遙的非洲撒哈拉大沙漠生活。演繹了一個活生生的現實版的“三毛和荷西的故事”。 中國老板娘(左面站立者)向我們講述她的愛情故事 這里是進入沙漠的中轉站,我們的住宿預訂的是沙漠帳篷,也需要在這里辦理登記。然后乘豪華四輪驅動吉普車上,向真正的沙漠區出發了。<br>  走了一個特大的之字形,一會兒像汽車行進在廬山盤道上,“躍上蔥蘢四百旋”;一會兒又像乘坐著青島渤海灣的沖浪船,乘風破浪正峰巔。就這樣坐在車里,身子東倒西歪,沖上沖下,或左或右,忽前忽后。走了約半小時,總算到達了帳篷營地。。 我們迅速放下行李,立即乘車去看日落,經歷左顛右簸,曲折盤旋,終于來到汽車攀爬的極限之地,一座最高的沙丘半腰處下了車。<br>  光溜溜的沙坡上留下兩道碎點的裝飾,甚是生動。這時姑爺和姑娘也都爬上去,我們老倆艱難而又興奮地爬著,笑著。我們踩著潔凈松軟的沙子向上爬??瓷先]多一截的距離,不料爬一步退半步,甚至還得手腳并用,總算也爬到沙丘的最高峰,大家拿出手機,姑娘舉著單反,留下了全家人沙漠嬉戲的身影。 荒漠觀落日 忘懷戲黃沙 抬頭仰視,藍天無際,環望四周,黃沙 無邊,整個世界只有黃藍二色。有生以來這還是第一次,感受無以言說。概念中的沙漠一下子變成了眼前的震撼。諾大的沙丘上除了我們一家6口人,還有百米以外三五個人,看著在說話,細聽無聲音。舉目望去,四周全是無際的黃沙,甚至還有孤零零的感覺。<br>  這時我們才想起來這里的宗旨,似乎真的來到了“日落之地”,天,空曠而高遠,湛藍得沒有一絲浮云,地,沉靜而雄壯,這時的感受可真是“只可意會不可言傳”,只能是無盡的震撼和感嘆。 白日依山盡 剛上來時,離地一米多高夕陽已漸漸靠近波濤起伏的沙海,猶如一只耀眼的氣球,沙漠的顏色和我們剛進來時就已經大不相同,米黃色,已經變成橙黃色,一望無際的連綿起伏的沙丘,這時顯得是那么親近平和。隨著夕陽漸漸向地平線接近,沙丘的顏色不斷地發生變化,漸漸變成金黃,一會又變成美到極致的紅色,沙丘一側的駱駝隊的影子卻越拉越長,漸漸消失。忽然眼前罩上了一層紗幕,一切陷入朦朧中。<br> 沙漠駝影 <b>  篝火春晚樂 帳篷夜宿情</b><div><br>  看日落回來,我們到帳篷餐廳吃晚飯。房間內整齊地擺放著六組餐桌和凳子。我們被引導在靠左邊的一組餐桌坐下。兩個柏柏爾人服務員操著蹩腳的“你好”“中國”等問好語言迎接我們。在口口聲聲的“好吃”“好喝”的嘻笑聲中,豐盛的晚餐擺滿了餐桌,熱騰騰的塔吉鍋。香甜可口的圓餅。甚至還有和我們老家“菜飯”相似口味的稀粥,引起了我們的鄉思。幾乎忘了,今天是中國春節大年初一的晚上。于是,大家便倒滿摩洛哥的美酒 、奶茶、果汁 舉杯恭賀我們全家人在海外度過的又一個中國春節。</div> 獨特的沙漠帳篷營地夜景 晚飯過后是篝火晚會。餐廳門口的小圓形廣場上篝火已點燃,幾個柏柏爾沙漠小伙已在篝火旁打起了非洲鼓點,搖起了非洲鈴鐺。四周的座椅上坐滿了游客。 篝火晚會 我們剛坐在外圍的座椅上,老板端著一個節日蛋糕來到我們面前,表示對中國春節的特別祝福。<br>  我們非常感動。隨之我們果斷決定,請各國游客一起品嘗蛋糕,共慶佳節。姑爺用英語主持起晚會,姑娘和我們5個人借花獻佛,當起了東道主,把切開的蛋糕分別送給在場的所有人,共同品嘗,共同歡度我們中國的春節。大家舉手致意,投來羨慕的目光,小廣場上起熱烈的掌聲。 <div>  隨之在柏柏爾小伙子帶領下我們和二十幾個游客手拉著手一起舞動起來。大家向前聚首,心同篝火,熱烈歡快;向后仰頭,擁抱天空,滿天星星。大家隨著歡快的舞蹈,開心地唱啊跳啊搖啊擺啊,我們度過了一個別出心裁而終身難忘的春節。</div> 家庭駝隊 整裝待發 <b>  </b>當晚我們夜宿沙漠帳篷,第二天早上我們騎駱駝,看日出,按計劃完成了沙漠體驗,早飯后及時上路,向菲斯出發。 這兩三天,我們看到了浩瀚的大西洋,綠樹如蔭的平原,翻過了連綿不斷的阿特拉斯山脈、看到了高聳的雪山、零星的綠洲,今天我們又穿過了廣闊無盡的荒漠、戈壁,看到一個地貌多變、風光無限,和冰島地貌可有一比的摩洛哥。 豐富多彩的摩洛哥地貌 E 菲斯 <div>  <b>菲斯活化石 古都非遺城</b></div><div><br> 告別沙漠,我們驅車一路向北,穿過浩瀚無邊的荒漠戈壁,11日晚,來到了古城菲斯。</div><div> 菲斯是摩洛哥阿拉伯王朝時期的古城,也是摩洛哥最早的首都,是當地的政治、經濟、宗教、文化與藝術中心城市,是摩洛哥歷史的活化石。特別是菲斯老城,建于公元808年,距今已經有一千多年歷史,9000多臺小巷就分布在中心建筑之中。1981年就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產”,被美國著名雜志Traveler評為全球最浪漫的十大古城之一。</div><div> </div> 菲斯古城大門 開車經過盤旋曲折的古街道,步行穿過幾十米狹窄的古巷子,住進一個深藏不露的傳統民宿里亞德,大家無不感慨真是“山重水復、柳暗花明”!我感覺走進一個阿拉伯中世紀的藝術空間。 精致的藝術空間 這里的建筑幾乎每個部位全都是采用最典型的裝飾、正宗手工藝品。感覺裝飾繁縟而豪華,設計精致而美觀,色調明快而協調,圖案精細而規則,質地結實而高檔、格調古老而民族。但給人的氣氛和感覺是安靜、和平的。姑爺說這是一種很難體驗到的傳統民宿宅院,已有600多年歷史。 菲斯里亞德院子 次日清晨我們登上3樓頂休閑空間,菲斯宛如一幅精美的巨幅油畫展現在我的眼前。這里是一個巨大的古城區,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菲斯古城 陽光斑駁地灑在土黃色調建筑群上,給這座城市披上了一層金色的紗衣。麥地那內的建筑錯落有致,既有古老的阿拉伯式宮殿和清真寺,也有充滿歐式風情的建筑,它們相互交融,共同構成了菲斯獨特的城市風貌。 我來了,菲斯 <b>穿越中世紀 時光隧道行</b><br><br><div> 早飯后,我們出門便遇到一個自薦青年導游,引領我們徜徉在迷宮般的小巷。小巷縱橫交錯,密密麻麻,無窮無盡。五花八門的傳統手工藝品以及加工店,很多幾百年的老作坊,就分布在這些狹窄的迷宮般的巷道之間。</div> 小巷中的工藝品店 <div>  我們遇見了石板路上行走的馬和驢子以及人力車,看到人們仍舊使用著古老的運輸工具,延續著古老的生活方式!無窮無盡的小巷,摩肩接踵的人群,琳瑯滿目的各色商品,眼花繚亂的各種手工作坊形成了一條的歷史長河,我們仿佛穿越千年歷史,進入了時光隧道。</div> 菲斯的小巷 當然我們的主要目標還是大染坊,這是菲斯的必打卡地。 我們走出小巷,來到一棟大樓邊。這里彌漫著一股難聞的氣味。進門有工作人員專門發給每人一枝薄荷葉,讓大家掩住鼻子回避異味。<div>  沿狹窄的樓梯上去,我們走進一個皮革生產、銷售的大千世界。一層層、一間間、大到皮衣大氅,小到皮鞋手套,時尚的女包、結實的男靴,優雅的坐墊、各式各樣、五光十色、目不暇接。有綜合店,有專賣店,來自世界各地的顧客,精挑細選,眼花繚亂;不同層次的銷售者,千方百計招攬顧客,討價還價的聲音不絕于耳。</div> 眼花繚亂的真皮店 <div>  我們站在四樓向外看,街對面就是最著名的染坊工地,直徑約一米多的大染缸蜂窩似的一大片。光著脊梁的工人熟練地染制、晾曬皮革,他們的身影在皮革間穿梭,構成了一幅生動的勞動畫卷。這是一種獨特的傳統的制作工藝,也正是這樣的工藝,才使得這里的皮制品享譽世界,經久不衰。這也是菲斯獨有的韻味,雖然空氣中彌漫著濃烈的皮革味和染料味,但讓我感受到的卻是這座城市的生命力與活力。</div> 享譽世界的制皮業手工作坊 <b>路過卡拉維因大學?<br></b><br> 返回時我們計劃按原路自主穿越小巷。<br> 在一段小巷中間,人群擁堵,走近一看原來是一個敞開著的大門。里面寬敞的地面灑滿白熾的陽光。幾十米遠處有一座莊嚴的建筑。碩大而明亮的的空間和光線暗淡而狹窄小巷形成強烈對比,宛如一個時光隧道的出口。門旁有校名銅牌。姑爺查地圖驚喜地告訴我們,這是卡拉維因大學西門。 <br> 小巷中窺見的卡拉維因大學(西門) 卡拉維因大學建于公元862年,被喻為世界上第一所大學,其所屬圖書館早在中世紀即已負盛名,收藏有帶彩色畫面的古蘭經以及大量手抄本和其他古籍,被譽為“學術首都”。<br>  我們沒有參觀大學的計劃,回程時因走錯了小巷而偶遇。我覺得這是上天在指點我們,讓我們一定要去看看大學呢! 工藝品小店 這次菲斯之旅讓我深刻感受到了這座城市的魅力和獨特之處。它不僅擁有悠久的歷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蘊,還充滿了生機和活力。我相信,在未來的日子里,菲斯將會繼續吸引著來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前來探訪和體驗。 菲斯掠影 F 舍夫沙萬 <b>心曠神怡處 最美藍精靈</b><br><br> 12日晚,我們來到舍夫沙萬。舍夫沙萬是摩洛哥北部一座以藍色名世的旅游勝地。這個小鎮是輕松的、浪漫的、童話的、夢幻的。當我們住進了藍色的農家民宿時,立即體驗到了這種真實而又虛幻的藍精靈感覺。 我們住進了藍色的獨棟小樓 次日清早,我們登上三樓平臺。小城景色盡收眼底。小鎮建在群山環抱的凹形地界,藍色的建筑鱗次櫛比,圍墻高低錯落,與藍色的天空遙相呼應。微風徐來,令人心曠神怡。這兒的墻面、路邊,家家戶戶的大門、臺階、信箱,都被粉刷成深淺不一的藍色,浪漫安逸,別具一格。 舍夫沙萬的早晨 早飯后我們走進小城里,蜿蜒曲折的小巷參差錯落地分布于山城之間。一片片建筑物墻壁都被涂繪成了各種的藍色,門前和墻角綠樹環繞,綠草茵茵,讓人感到賞心悅目。 街頭小景 各種藍色肆無忌憚地綻放在舍夫沙萬,普魯士藍、湖藍、天藍等等藍,每個街角,每個小巷,都被無盡的藍包圍,讓人恍若迷失在云霧中。 夢幻小巷 在一個不寬也并不深的全藍色小巷中,房舍、屋頂、門板、高高低低的臺階全是藍色的,五顏六色的鮮花、各種顏色的花盆點綴其上,充滿了寧靜而又浪漫氣息,簡直就像背后打了燈光的舞臺布景。還有一個臺階小巷,窄小而深邃,幽暗而高遠,猶如一條時空隧道,讓人遐想無窮。這是小鎮里最為經典的網紅景致,不少游客都在這里等候拍照。 徜徉在藍色小巷中 <div>  大概世界上所有可以用語言形容的藍都可以在這里看到讓人恍若迷失在云霧中。歡快玩耍的孩子們使寂靜的藍色小巷有了生機。 街上又是多次遇到放學的孩子們嬉戲玩耍,親切地和丫丫親近照相。 <br></div> 短暫的相識 深情的鼓勵 不舍的分別 <b>  網紅中餐館 濃濃故國情</b><br> <br> 中午,我們慕名來到“網紅中餐廳”,老板娘是中國河南沁陽人,和我們山西臨省。可以說是真正的老鄉。老鄉見老鄉兩眼淚汪汪。聽說我們是山西人,又是中國春節期間來這里旅游,更是有共同話題,交流融洽。不僅服務熱情周到,而且主動給我們放映了北京臺春節聯歡晚會的錄像視頻,烘托了中國春節的氣氛,加之飯店大廳中式的設計,給了我們一種賓至如歸的感覺。 我們慕名來到網紅中餐廳 當我們夸贊、佩服他的生意竟然做這么好時,老板介紹說,網紅餐廳其實并不是大家理解的網紅。幾年前我在這條街上開了個小餐廳,由于飯菜質量和服務都還可以,人氣很旺。當時還沒有名字,因為這條街就叫網紅街,大家口口相傳,順嘴就把它叫網紅餐廳了。新冠疫情期間曾經停辦,3年疫情結束后我又來此發展,并擴大經營規模,重新在這里營業,這樣名字就沿用下來,干脆就叫成網紅中餐廳了。<br>  老板言語誠懇,誠信經營,優質服務,再加上這一頓美味可口的家鄉飯,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再見了,舍夫沙萬 <p class="ql-block">  <b>不同膚色客 見面一家親</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離開舍夫沙萬藍色小鎮,向首都拉巴特行進。</p><p class="ql-block"> 路上曾發生了一個激動人心的照相事件,更讓我們感動,直到現在心里還是暖暖的。 <br></p> 米多過了一把明星癮 在將要到達首都拉巴特的路上,我們在一條岔路前稍事休息。忽然路邊過來幾個學生模樣的姑娘。好奇地走近米多用生硬的中國話問好。米多用英語和他們打招呼,他們亦能用英語交流,表示想和米多合影。<div>  姑爺高興地過來滿足了她們的要求,按下了快門??磥磉@是一個放學的時間點,這時后面又來了十幾個學生,見狀竟然都跑過來,都要求和米多合影。還有人對著米多用生硬的中國話喊:“中國,美女?!边@時人越來越多。姑娘一家4人都用自己學到的英語分別和他們交流起來。氣氛非常融洽。</div><div> 這時人越來越多,不僅有學生,還有成年人。后來我們全家人也經不住摩洛哥人的盛情邀請,也加入了合影的人群。 </div> 摩洛哥民眾和家人合影 直到又一批學生從遠處走來,我提醒姑爺應該趕路了。姑爺也感到時間已不允許。立即加大嗓門用英語給大家解釋,表示歉意,一直揮手告別。很多人沒能夠和我們合影甚至感到遺憾,隨后趕來的人群也只好無奈的招手悻悻地離開了。<br>  今天的奇遇又一次讓我們真切地感受到了中摩兩國人民的關系是十分友好的。。 向我們走來的又一批人群 G 拉巴特 <b>  皇城拉巴特 古堡烏達亞</b><br><br> 我們去的第一個景點是著名的烏達亞城堡。城堡是由摩洛哥的柏柏爾人于12世紀所建。城外有幾門古炮陳列,還有古建筑的遺址痕跡,掩映在綠樹的旁邊。城堡內的最高點是一個信號臺,視野開闊,面對著浩瀚美麗的大西洋,吸引了不少游客。<br> 城墻外的遺址公園 沿著城墻沿著赭紅色的城墻,從它的背面轉過去,經過高大壯觀的防御墻,進入到城堡內,一眼望去,全是柏柏爾風格的藍白色泥石結構而風格各異的民居房屋,參差錯落的擁擠在狹窄的街道兩旁,風味獨具一格。 拉巴特的烏達雅堡 我們走過舊城,沿城墻邊而下,遠遠看到著名的哈桑清真寺的宣禮塔;路過莊嚴的拉巴特王宮,走馬觀花地瀏覽一下首都拉巴達的街景、市貌,離開了拉巴特,又回到了出發地卡薩布蘭卡通往機場的高速路。在摩洛哥轉了一個不大不小的圓圈,這個國家給了我們一個美好的印象。當然,也曾遇到過警察無端罰款,導游花言巧語拉客等少數不愉快之事,但畢竟瑕不掩瑜,總體感覺非常好。<br> 難忘的瞬間 <p class="ql-block"><b>信任高于天 友誼萬年青</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13日離開首都拉巴特,重新回到卡薩布蘭卡,向國際機場出發,這時丫丫大聲提醒:“爸爸,可要記得還過路費啊!”大家都高興地夸獎丫丫。其實我們全家人都記著這件事情。</p><p class="ql-block"> 來到高速出站口,當姑爺面對這個男收費員亮出經辦人名字的紙條,還上10天前入口時的欠費后,收費員和姑爺兩個人幾乎同時伸出大拇指,會心地笑起來。信任高于天, 友誼萬年青。我們全家人向收費員微笑著揮手告別。</p> 拉巴特街頭小景 <div>  這次旅游奇遇確實出乎預料,細想也在情理之中。<br><div>  其實中摩兩國友好關系源遠流長。</div><div> 早在公元8世紀,唐代人杜環就游歷摩洛哥,成為中摩交流的第一人。此后,元朝汪大淵和摩洛哥伊本·白圖泰也分別到訪對方國家,留下珍貴游記。1958年,摩洛哥獨立后兩年即與中國建交,成為第二個與中國建交的非洲國家。此后,兩國關系不斷加深,國家領導人頻繁互訪。經濟上的高度合作,困難時的互相幫助。中摩還實施了免簽政策,便利了兩國人民交流。直到前些天習近平主席在卡薩布蘭卡接見摩洛哥王儲。中摩友好,這次旅游的所見所聞,就是佐證。<div> 隨后我們登上回程的航班。飛機起飛的那一刻,我們戀戀不舍的在心里祝愿:中摩友誼,萬古長青!。</div><div> 再見了,卡薩布蘭卡! 再見了,摩洛哥!</div><div><br></div><div>2024年12月王來旺(硯文)定稿于北京海淀</div></div></div> 首都拉巴特街頭公園 <p class="ql-block">附:摩洛哥游記目錄</p> 《印象摩洛哥》<br> 《情系摩洛哥》<br><p class="ql-block"> 《撒哈拉一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作者簡介</p><p class="ql-block"> 王來旺(硯文),1950年2月生?,F為中國楹聯學會會員,山西省書法家協會會員,民盟中央書畫院山西分院理事。</p> 數百件詩聯書畫作品在省級以上媒體發表、展出。有書法入展“98韓國世界美術大展”,收藏于北京毛主席紀念堂、漢城韓國碑林園;發表于《中國書畫報》《書法報》《華夏詩書畫報》,“十字中宮格”獲國家專利;對聯發表于《對聯》《聯鑰網》,收入《中國對聯作品集》《中國楹聯傳世精品典藏》;詩歌收入作家出版社《花開時節》;詩集《半瓶齋詩草》由北岳文藝出版社出版并收藏于中國國家圖書館。<br>
主站蜘蛛池模板: 芦溪县| 和平区| 湖口县| 翁源县| 临西县| 汽车| 汉川市| 武威市| 龙山县| 台东县| 喀喇沁旗| 方城县| 长汀县| 民权县| 桃园县| 隆子县| 虎林市| 漾濞| 舞钢市| 大理市| 普陀区| 漳州市| 河间市| 台北市| 麻江县| 轮台县| 桃江县| 道孚县| 嘉祥县| 汉川市| 微博| 黄浦区| 怀仁县| 惠水县| 阳原县| 绥江县| 牙克石市| 无为县| 岐山县| 荔浦县| 安乡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