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摘自《老子·道經·第一章》:</p><p class="ql-block">可以用語言表達的道,不是永恒普遍的道;可以稱說的名稱,不是永恒普遍的名稱。</p><p class="ql-block"> 賞析此句展現了深刻而豐富的哲理內涵,“道”指大道的本體及其運化規律,它是自由展開而又無形無象的絕對真實,它是運動變化、不斷展開的,所以無法用言語準確地表達出來。</p><p class="ql-block"> 引用它來表述我所粗淺領會的道教真諦,想起一句話來,這世間萬物唯一永恒的就是一切都處于永遠的變化之中。崇尚質樸,親近自然,以有形之畫筆,繪無形之精神,得天地萬物之靈氣,修清凈無為之禪心。這樣體會,凡人如我,似乎也有了高深的境界?哈,去燥安神而已,不敢冒犯神靈。人各有造化,各有命數,知天命而順時運,如如不動。看了半天相關的介紹,已知的未知的,還有導游介紹的,老師講過的,過去曾經看過書的,一股腦兒紛至沓來,哪個老師問過道教的祖師爺來,我回答張天師,似乎錯了?查了度娘,道教三祖:黃帝、老子、張道陵。中國四大道教名山:湖北十堰市武當山、安徽黃山市齊云山、江西鷹潭市龍虎山、四川成都市青城山。看武俠小說知全真教王重陽丘處機,八仙之一呂洞賓,看古代典籍知莊子列子鬼谷子,“清凈無為、天人合一”等,我是只知皮毛,淺嘗輒止的人。還是繞回目前的目的地青城山吧。青城山古名天倉山。相傳軒轅黃帝遍歷五岳之后,封青城山為“五岳丈人”,故而又名為丈人山。唐開元十八年(730年)更名為青城山。它處在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區,峰巒疊嶂,林木青翠,終年常綠,諸峰環繞,壯如城郭,故名青城,意為青色的城。青城天下幽,以其幽靜而成為修仙得道的精修之所,比如張道陵在此布道傳經,后羽化成仙。我特意在青城山的老君閣拍下他的布道經歷浮雕。</p><p class="ql-block">晚黎老師說,這里有棵千年古銀杏樹,撿銀杏葉子,現場教學寫生。我以為是爬完山從老君閣下來才講課的。跟室友張大夫到了最高處,體會神仙境地,誰知道下來已經誤了講課,遺憾的我真想捶胸頓足,幸虧有畫友非常熱心,錄下來全部視頻可以看回放,山西太原老鄉李新愛送我兩片大銀杏葉子,緩解了我的遺憾。老師說,講課可以回放,美景盡收眼底的機會大約不會重來,于是釋懷。山門,雨亭,上清宮;凝翠橋,天師洞,老君閣,不懂建筑,但只覺得美。月城湖繞一圈,清清的湖水,濕潤的空氣,山的倒影,水的粼粼,負氧離子洗洗肺,青山綠水養養神,景美人醉。放眼望遠處,云霧繚繞,神仙境地;回首來時路,層巒疊翠,洞天福地。人說張大千先生曾在此寫生居住多年,我們找了半天沒有看到故居的影子,只能作罷。由此想,世間萬物皆有因果緣由,來青城山體會大自然賦予的魅力,也是一種幸福的享受吧。沾點仙氣,修點神氣,養個和氣,也算是得道了吧。只是一個凡人而已,只是一點點凡思而已。不思凡凡不離左右,不修仙修個常散淡。</p><p class="ql-block">? 上清宮的幾幅對聯也值得仔細品味:于今百草承元化,自古名山待圣人。于右任先生題。“上德無為行不言之教,大成若缺天得一以清”是馮玉祥的手筆,出自老子的《道德經》。大道生生生萬物,真人法法法自然。這是誰的書法呢?問道青城山!</p> <p class="ql-block">老張姐哎,咱兩忙著趕路沒在青城山合影?</p>
主站蜘蛛池模板:
湟中县|
普兰店市|
太保市|
德兴市|
德安县|
磴口县|
江孜县|
子洲县|
太湖县|
玉屏|
毕节市|
肥城市|
固安县|
郑州市|
杭锦后旗|
景东|
新民市|
睢宁县|
洛川县|
亳州市|
潼关县|
南京市|
宝丰县|
阳朔县|
温泉县|
中卫市|
天峨县|
隆林|
江西省|
当雄县|
依安县|
佛坪县|
台中县|
南平市|
阿克陶县|
会同县|
津市市|
云和县|
霍州市|
普洱|
富裕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