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蘿卜灣的故事</p><p class="ql-block">伍成濤</p><p class="ql-block"> 小時侯我們經常聽到這首歌“ 革命軍人個個要牢記,三大紀律,八項要注意:第一,一切行動聽指揮,第二,不拿群眾一針一線……”,那整齊嘹亮的歌聲從小學讀書一直聽到現在古稀之齡,現已是中國工農紅軍長征勝利九十周年之際,這支歌仍然鏗鏘有力,到處傳唱,歌聲響徹云霄。軍愛民,民擁軍,軍民魚水一家親的軍民關系,一直在百姓中到處傳頌,人民軍隊模范遵紀的典范事例層出不窮。</p><p class="ql-block"> 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前身是“中國工農紅軍”,早在1927年,毛澤東發動和領導湘贛邊界秋收起義時就制定了三大紀律,八項注意。這鐵的紀律,優良的傳統早在紅軍長征時就得以體現。二萬五千里長征在國民黨前堵后追,層層包圍,槍枝彈藥,糧食,醫藥極度缺乏的途中,紅軍嚴守這鐵的紀律,在民間成為佳話,到處傳頌,在赤水石堡鎮流傳著這樣一個故事。</p><p class="ql-block"> 一九三五年一月,中央紅軍在貴州召開了“遵義會議”,會議確立了毛澤東同志的領導地位,成立了以周恩來,朱德,毛澤東為領導的“中革軍委”。軍委分柝了紅軍當前的局勢,改變了戰略戰術,布署了“北渡長江"的作戰計劃。分三絡縱隊向赤水方向挺進,紅三軍團為左路縱隊,紅一軍團為右路縱隊,紅九軍團,軍委縱隊,紅五軍團一部為中路縱隊。紅九軍團經習水河向官渡挺進時,途經石堡鄉蘿卜灣大路,大路旁挨河邊有一棵大榕樹,當地人叫“黃桷樹”,這樹歷經幾百年,根深葉茂,身圍數丈。九軍團首長羅炳輝和幾位指戰員來到樹下展開地圖,制定了攻打官渡(官渡時為習水縣城)的作戰計劃,并下達了作戰命令。</p><p class="ql-block"> 已是午時二點,紅軍來不及埋鍋造飯,還要急行軍攻打官渡縣城,在紅軍戰士經過黃桷樹對岸“長潭子”河坎上時,看見有兩塊蘿卜地,蘿卜已成熟長得白生生的,紅軍戰士早已饑腸轆轆,為及時趕到官渡占領縣城,他們扯了地里的蘿卜充饑,放了銅元在蘿卜坑里,急忙趕赴戰場。紅軍走后,當地佃戶袁海發走到自家蘿卜地,發現蘿卜被扯了,剩下些蘿卜葉。他仔細一看,地里還有一個舊布包,他撿起來一看,里面包著銅元,還有一張紙條。他數了數銅元,有九十五個,他吃了一驚,又不識字,生怕遇到什么意外,畢竟沒出個遠門,膽小怕事。他拿起舊布包,趕緊找到鄉里一個識字的先生把情況跟他一說,請他看紙條。先生戴著眼鏡,拿起紙條念給他聽,上面寫著,“老鄉,對不起,用了你的蘿卜,特留下一點銅元作補償,紅軍戰士”。袁海發聽了識字先生的話后非常驚奇,說:“這是些什么人哦,扯了幾個蘿卜,吃了就算了,還要留這么多錢來作?償,那兒有這客客氣氣的人哦"。這時有幾個鄉民聽到袁海發驚乍的聲音,趕緊跑過來湊熱鬧:“袁海發,你發財啰。”有的說:“袁海發,請客,請客喲,是喝單碗還是搓一噸”。一個鄉民帶著不解的語氣問識字先生:“這是些啥子隊伍哦,蠻講理的”,那識字先生畢競見過世面,說:“聽說是紅軍,共產黨領導的隊伍”頓了一下他說:“中國工農紅軍,工人農民組成的軍隊,是為老百姓窮人打天下的”。周圍的人似乎聽明白了,嘖嘖嘖的伸出大拇指稱贊,“郎怪不得,這樣的軍隊為老百姓著想,真是難找啊"。</p><p class="ql-block"> 這時,一個鄉民叫袁國良的提著個布袋,也走到了人群里,對著這些人講“老鄉們,我今天遇到個怪事,早晨起來我到河邊打魚,遠遠的看見有好多人從蘿卜灣大路走過來,他們身上揹著背包,有的揹著家伙,朝官渡方向急匆匆的走。我害怕了跑到河邊竹林中藏起,一會我在竹林中偷看,看見那些人在我家蘿卜地不知干什么,一蹲一站的。等他們走后我發覺沒人,就從竹籠籠里悄悄的出來,走到自家地里一看,發現蘿卜被扯了,每個蘿卜坑里都有一塊銅元放著,我趕緊撿起來包好,你們看就是這包,我怕有名堂,又生怕惹事,包好銅元我就跑來問先生這是啥回事”。周圍的人聽他一說,早巳明白了。說“袁國良你運氣來啰,撿到這么多銅元,那是紅軍扯了你的蘿卜給你留下的蘿卜錢,一個蘿卜一個銅元,你撿到啰,發財啰”。(當時那種雙旗桿銅元一個可買半升米,相當于兩個佃戶種一季水稻兩倍收入),這時袁國良還懞里懞懂的不曉得咱辦,那位識字先生接著就把剛才袁海發的事給他復述了一遍,袁國良才明白過來說“天呀,那兒有這樣好的事,這樣好的軍隊啊,不拿百姓的東西,拿了還要給錢補償,好人,好人,好軍隊,好軍隊,祝他們天天打勝仗,為我們老百姓撐腰”。</p><p class="ql-block"> 這事一傳十,十傳百,傳遍了石堡鄉,人人都知道了。石堡鎮地處赤水東部,當時轄區由習水縣管,這里山高林密,竹子遍山。習水河從這里流過匯入赤水。這里的老百姓多為佃戶,老實巴交,勤勞善良,膽小怕事,平時靠捕魚種地為生,很少出遠門,深山中外面的世界知知甚少。這里的地主,土豪劣紳,平時欺詐盤剝老百姓,百姓日子過得緊巴巴的,有的吃了上噸無下噸。有時還受到土匪的騷擾,百姓吃盡了苦頭。巴不得有一天能過上好日子,這次紅軍走過這里算開了眼界。后來,老百姓編了一個順口溜“工農紅軍鋼鐵漢,征途路過蘿卜灣。蘿卜充饑留銅元,愛民故事代代傳”。每當有人走過這兩塊蘿卜地時,袁海發,袁國良就指著這兩塊地說“看嘛,紅軍就是從這里走過的,銅元就放在這兒,一個坑里一塊銅元。紅軍太好了,我給我后人說:這兩塊地以后年年都種蘿卜,讓我看到蘿卜就記到了紅軍,也讓從這里走過的人記住紅軍長征留下銅元的事,讓上子子孫孫永遠都不要忘記”</p><p class="ql-block"> 當地老百姓被紅軍的事跡感動,就把蘿卜地對岸的黃桷樹用石塊壘起來,以防黃桷樹被河水沖刷,并在黃桷樹下立了一塊碑,上書“紅軍樹”,以示紀念,并喻示紅軍高大挺拔的形象。政府又把“黃桷樹”“蘿卜地”作為教育示范基地,讓人民群眾參觀學習。讓子孫后代永遠銘記。紅軍的事跡如黃桷樹的根一樣,牢牢地扎在了人民群眾的心中。</p><p class="ql-block"> 二萬五千里長征是在中國工農紅軍極其艱難困苦的條件下進行的,長征考驗了中國共產黨人的堅強革命意志,也考驗了紅軍戰士的堅定信念。在任何艱難困苦面前,紅軍依然嚴格遵守黨的紀律,把人民利益放在首位,這是與任何軍隊大不相同的根本區別,也是紅軍打不爛,拖不垮的重要因素,“三大紀律,八項注意”是戰勝敵人強有力的保證,是戰無不勝的法寶。</p><p class="ql-block"> 毛澤東詩詞,《長征》“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閑……”更加體現了共產黨領導下的中國工農紅軍,心里裝著為人民打江山的崇高理念,那怕經歷千山萬水,爬雪山過草地,吃草根扒樹皮,紅軍都不會忘記人民,更不會忘記人民軍隊的本色,時時把“三大紀律,八項注意”牢記心中。</p><p class="ql-block"> “三軍過后盡開顏"二萬五千里長征終于以紅軍的勝利,敵人的失敗宣告結束。</p> <p class="ql-block">東部采風小組與石堡鎮黨委書記(中)觀看蘿卜地</p>
主站蜘蛛池模板:
武宣县|
湄潭县|
嘉黎县|
安仁县|
民县|
广灵县|
慈利县|
伊春市|
冀州市|
鹤庆县|
泸溪县|
友谊县|
永年县|
炉霍县|
马龙县|
莱阳市|
三河市|
林口县|
历史|
射洪县|
庆云县|
湟源县|
乐业县|
墨竹工卡县|
甘洛县|
海伦市|
乌拉特中旗|
吉隆县|
夹江县|
喜德县|
大洼县|
久治县|
枣阳市|
垣曲县|
宝丰县|
东辽县|
绥宁县|
峨眉山市|
盖州市|
铜梁县|
凯里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