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太祖出生地——古西羅 ◎賈福龍 <p class="ql-block"> 趙匡胤故里羅雲村,舊時稱古西羅也稱西羅小縣。與趙匡胤有關的建筑,殘留遺跡遺址,首先從村東天池談起:</p> <p class="ql-block"> 唐朝末年,羅雲村已建成一座鳳凰展翅形式的城池,古名西羅縣也稱西羅小縣。西羅縣城里大部分人都姓趙。趙員外五十歲哪年夫人生下一位千金,取名趙秀蓮。轉眼秀蓮成為一個二十七八大姑娘。生的秀巧精明,聰明伶俐,人見人愛。上門提親者樂意不絕,可秀蓮姑娘就是沒有看上的。一天晚上,趙小姐在睡夢中,夢見龍王三公子鰲順,來在繡樓小姐床邊,睡夢中小姐猛然睜眼一看,只見這位公子生的眉清目秀,天庭飽滿,地格方圓,唇紅齒白長的精。趙小姐便問公子何人也?鰲順說明來意在談話中,兩人便產生了愛慕之情。</p><p class="ql-block"> 從此,每天晚上兩人相會繡樓,白天鰲順變成鱉藏在羅云村的天池中。還未曾出嫁的秀蓮姑娘,眼看肚子一天天長大,迫不得已就與母親講了實情,不料父親得知后,一怒之下把秀蓮與丫鬟趕出家門,秀蓮與丫鬟無處可去,便藏在了羅云村的虎峪溝的土窯洞里。生下一子取名趙弘殷。</p><p class="ql-block"> 趙弘殷長大后,練就一身好功夫。一天趙弘殷為了維護全家人生活,在山上砍柴擔到城里去賣(舊時羅云山下的人買炭、賣柴、賣土特產等,大部分都要到趙城縣城去賣。就在快返回家的途中,巧遇從河南逃難來的芝蘭姑娘父女倆,正被幾個流攔路調戲,被趙弘殷相救,眼看天色已晚芝蘭姑娘父女無處安身。趙弘殷便把父女倆帶回家中。從此,兩家人相處就像一家人。一住就是幾年,芝蘭姑娘十八歲哪年與趙弘殷結為良緣,生下了香孩兒取名趙匡胤。生下趙匡胤土窯洞山上便燃起大火,烤的山也紅來人也紅,因此,趙匡胤成了一個紅臉大漢。后來,又生下趙匡義小名趙二舍。</p><p class="ql-block"> 芝蘭父親去世后,由于天遭大旱,一家人生活確難維持,趙弘殷就用岳父用荊條編制的筐子把匡胤、匡義一擔擔到芝蘭娘家河南洛陽。公元九六〇年,陳橋兵變,黃袍加身建立大宋,名號宋太祖,在位十六年,五十歲壽終。弟弟匡義繼位名號宋太宗。</p><p class="ql-block"> 在唐朝時期就有婚姻法規定,同姓者不論遠近親疏,一律不準結婚,所犯者都要坐牢。其實,趙秀蓮就是與同姓趙鱉兒相愛而身懷有孕的,被發現后,與丫鬟共同編造了龍王三公子鰲順與天池的神話故事。</p><p class="ql-block"> 舊社會,人們受封建思想的影響根深蒂固,因此,趙匡胤一家到了河南洛陽,隱瞞了生于古西羅羅雲村的這一段身世。</p> <p class="ql-block">1958年支教人員照片后面就是飛云樓底座唯一的照片與碑刻。</p><p class="ql-block"> 清·康熙五十九年(1720年) ,羅云村人為紀念本村曾經出生過“真龍天子”——趙匡胤,根據古代“云從龍,風從虎”的說法,集資在村東建起一座“飛云樓”,樓分兩層,磚木結構,高三丈四寸;底座呈長方形,長二丈一尺六寸;寬一丈九尺。底座上為一木制亭樓,檐牙高喙,工藝精致造型美觀,布局合理理氣勢雄偉。近看似似群龍斗天”,遠望若“騰云若飛”。底座通道上方中央鐫刻有“元朗里”三個一尺見方的柳體大字?!霸省闭撸w匡胤之號也。亭樓背面鑲嵌著一塊碑石,上書“古西羅”三個大字,古時候古西羅也稱“西羅縣;西羅小縣”。在敷演北周郭威派趙匡胤攻打高行周的歷史劇《高平關》“斬鷂子”一折,趙匡胤出場道白中就有“生于西羅縣有我門庭”之語??上У氖牵哼@座高大、珍貴的紀念性建筑,在“文革”十年內亂中已被拆毀,只有“古西羅”碑石與珍藏的飛云樓底座照片尚存。</p> <p class="ql-block"> 菩薩寺殘留遺跡圖片</p><p class="ql-block"> 據乾隆二十四年寺中的石碑記載,此菩薩寺原為消涼寺。始建于宋太宗(趙炅,本名光義)至道二年(即公元997年)。據傳,宋太宗澄清了自己的出生地并非河南洛陽的夾馬營,又非河北的涿州郡后,確認山西趙城的羅云村虎峪溝為自己和胞兄趙匡胤的出生地。至道二年是他登基的第二十個年頭,已臨近傳位。這時的宋太宗深懷惠民思想,于是便隆恩大發,龍光普照,下旨赦免了羅云等周圍幾村的皇糧,從此這里的百姓也不再服役。百姓拍手稱快,奔走相告。后來,村中一族長說他在端陽節的晚上夢見宋太宗在村西云山峰巔時隱時現。村人知道后,認為這是宏福臨村,龍氣保佑,便在山上夢中見過宋太宗的那座山峰頂上建了一座寺廟。由于宋太宗赦免了當地百姓交皇糧,所以這座寺定名為“消糧寺。傳說在建寺時,由于寺址在山的峰頂上,山勢陡峭,奇木林立,森林茂密,單是建寺用的磚石從山下運至山頂就是一種十分困難的事。但出了兩位天子,寶地得以正名,村民及周圍百姓群情激蕩,一盆火熱,為建寺順利,在山下祈神禱告感動天地。也不知是龍脈的威力,還是上蒼的成全,那些日子,每天深夜至拂曉就有一群群的牲畜牛羊馱磚往上搬運,不用幾天就運夠了。</p><p class="ql-block"> 寺建成后,這里龍光四射,氣溫驟然變高,把整個羅云山麓一帶的溝壑山谷給烤紅了。當地官府上奏朝廷,才把“消糧寺”改為“消涼寺”,這樣才趨于平靜。由于是建在羅云山上,故名“云山消涼寺”。群眾把“消涼寺”按消災避難救世救民保佑平安的菩薩一樣對待,所以又稱為“云山菩薩寺”。</p><p class="ql-block"> 說也湊巧的是,菩薩寺座落的那個山峰往東看,約三里處正好遙對二皇出生地羅雲虎峪溝。每年的端陽和仲秋兩節,夜幕降臨,站在虎峪溝往西看,山上的菩薩寺光氣閃爍,煞是神奇。除虎峪溝外站在別處則看不到這一景觀。據說至宋朝滅亡后,這一奇觀便不復存在。但至今,群眾說天旱祈雨非常靈驗。</p> <p class="ql-block"> 至今保存完好的對陽樓照片</p><p class="ql-block"> 這座門樓,它位于趙匡胤故里,今洪洞縣,劉家垣鎮羅云村。時至今日,它是世界上唯一的一座具有紀念兄弟患難之情的門樓。正面門楣磚雕“對陽樓”三個字,背面門楣碑刻著“受氏遺風”。修繕與民國初期(民國村長賈崇文手重修)。</p><p class="ql-block"> 1127年,宋朝滅亡后,元軍清繳宋皇族人,因此,宋皇后裔受之和之兄弟便逃回呂梁山下的祖籍古西羅也稱西羅小縣(羅云村)。開墾土地,依農養生(趙匡胤后裔,賀皇后一支隱居今晉城市、澤州縣、大東溝鎮的賀坡村,至今任然姓趙)。</p><p class="ql-block"> 一天元軍來到劉家垣到西羅途中坐地休息,從西羅方向走下來一老漢,元軍頭領上前問道:喂老漢!上邊村里有姓趙嗎?老漢看見元軍頭領殺氣騰騰,趕忙答應說:上邊村里沒有一家是姓趙的全部是姓賈的。元軍早就走的筋皮歷盡,一步都不想走了,到羅云還得步步登高,聽老漢說全是姓賈的,也就信以為真,起身而返下去了。從此,羅云的宋皇后裔改為賈姓,繁育后代。</p><p class="ql-block"> 趙匡胤弟弟生有十個兒子,八個女兒,唯有趙廷美的八房兒子趙德文后代,受之、和之兄弟回到祖籍羅云村。羅云村家譜序言中有這么一句話:受之落于羅云,和之流于汾陽,三弟不知何方(途中失散)。羅云村老家譜在四清運動后期文革初期,被工作隊破四舊沒收遺失了(工作隊隊長名叫馬斌,是當時聞名遐邇的洪一中學校校長)。</p><p class="ql-block"> 羅云村人為紀念受之、和之兩位老先人的兄弟之情,因此,在前街通往后街處,建起一座“對陽樓”。下面是對陽樓背面的門楣碑刻:</p> <p class="ql-block"> 對陽樓背面門楣碑刻“受氏遺風”照片</p><p class="ql-block"> 受之回到祖籍羅云村,至今,已繁育后代二十八代,全村人口兩千多口人,耕種著四千余畝土地,屬于今洪洞縣管轄。</p> <p class="ql-block"> 羅云賈姓始祖經查閱,宋史資料中的 趙匡胤后裔受之和之兄弟,確有其人。</p> <p class="ql-block"> 與趙匡胤有關的女國民學校,門楣磚雕著趙匡胤高平關暫鷂子的圖案的照片</p> <p class="ql-block"> 河南豫劇高平關借人頭唱段截屏圖</p><p class="ql-block"> 趙匡胤高平關暫鷂子,與高鷂子簽下合同,承諾高鷂子死后,把自己的妹妹許配給趙匡胤的結拜兄弟,高鷂子的兒子。河南豫劇趙匡胤道出了“西羅縣有我門庭”。</p> <p class="ql-block">羅云東廟與天池旁樹立著趙匡胤故里石碑</p>
主站蜘蛛池模板:
稻城县|
太白县|
上饶县|
黑河市|
天柱县|
正定县|
珠海市|
宜兰市|
全椒县|
布拖县|
广河县|
霍州市|
铁岭县|
金溪县|
鹰潭市|
石台县|
常州市|
密山市|
乌审旗|
大同县|
平谷区|
威宁|
应用必备|
霍州市|
宣威市|
桂东县|
宣城市|
台湾省|
岑巩县|
建德市|
定边县|
汉川市|
淳安县|
迭部县|
乐清市|
卓尼县|
建瓯市|
宁河县|
夏津县|
高碑店市|
南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