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老照片似一把陳舊卻又神奇的鑰匙,它輕輕開啟記憶的大門,往昔的歡聲笑語、淚水汗水、溫暖與哀愁,會如潮水般涌上心頭。它定格的瞬間,是生命中的吉光片羽,無論何時凝視,都能瞬間點燃心中那份對過去熾熱而深沉的眷戀與懷念。我有很多老照片,有些老照片的故事已經淡忘了,僅有為數不多的幾張記憶深刻。</p> <p class="ql-block"> 1973年的春耕季節, 我右手緊握韁繩牽著一頭水牛,左手扶在牛背上,正準備去整地。路過學校門口,剛走到學校操場上,宣傳隊員王文功拿著相機走來,他對我說:“這才是一個社會主義新型農民的樣子,我給你拍張照片”。這才有了這張《新型農民》。照片右邊的兩人中,站在后面,肩膀上扛著鐵锨的是正準備下地干活的我大弟弟強秀敏;他前面站著的是強同舉的弟弟小根。那時在農村很少能見到用照相機拍照。他們的眼神中透露著新奇和羨慕。小根是路過此地,和我弟弟站在一起“看熱鬧”的。照片背景是我們村的小學教室,一口南屋的局部。緊靠教室西墻是土墻圍起來的女廁所。草房、土墻、木窗,令人難忘!操場上僅有的一個籃球架,是用兩根圓木支起來的,籃網只剩下幾根線條,在微風中飄搖。背后的河堤上是干枯的樹木和凋零的野草。這一切,都在訴說著當年農村的貧窮與落后。正是這種貧窮與落后才是激勵著一大批青年人,廣闊天地練紅心,爭當社會主義新型農民的動力。</p> <p class="ql-block">在勞動間隙,生產隊長張允柱鼓勵我們年輕人,(左起:王懷斌、強秀蓮、強曉云 )扎根農村,改造農村。他說:“我們努力干,看今年的水稻能不能達到畝產八百斤!”</p> <p class="ql-block">這是五十年前,我們鐵姑娘隊部分成員的合影。前排左起依次是:王秀玲、強曉云、強秀蓮、張印菊、強秀麗。后排左起分別是:張印花、強秀萍、郭愛蓮、強意梅、張印朵、常鳳蘭。</p><p class="ql-block"> 在這張微微泛黃的老照片里,姑娘們的身影宛如歲月深處的堅毅雕像。她們身著樸素的衣衫,兩腿帶泥,隨意坐在溝邊上。那沾滿泥土的雙腿,是她們在田間辛苦勞作的勛章。她們的臉上,卻難掩對建設新農村的熱忱與執著。幸福的笑容在嘴角綻放,仿佛在分享著勞作中的趣事與心得。 溝邊的風輕輕拂過,撩動她們的發絲,卻吹不散她們周身散發的那種質樸且堅韌不拔的氣場,仿佛只要有她們在,就沒有克服不了的困難。每一個沾滿泥土的姿態里都寫滿了那個時代女性的颯爽英姿與無私奉獻。</p> <p class="ql-block">這是抗美援朝期間的一張老照片。是我在抗美援朝老戰士強原恩老人那里見到的。他的女兒強金霞拿起這張照片問老人:“您看這是您和誰在一起照的相片?”老人接過照片看了一會兒,搖了搖頭說:“不記得是誰了?!蔽医舆^照片,一眼就看出來了,我說:“這不是我父親嗎!”老人這才想起來:我父親先于他轉業到山西大同市,他們空軍部隊在天津,他們是在天津合影的。(左邊是我父親,右邊是強原恩老人)。</p><p class="ql-block"> 他們的眼神中透著堅毅與自豪,像是在緬懷那些為和平和自由而犧牲在異國他鄉的戰友。他們的臉龐雖顯稚嫩,卻透著超越年齡的堅毅。</p><p class="ql-block">看著這張七十年前老照片,讓我心中涌起無盡的感慨與敬佩!他們是無數抗美援朝戰士的縮影,他們用生命和熱血為我們換來了今天的和平與安寧。我們應當銘記這段歷史,銘記他們的奉獻,傳承他們的精神,讓那偉大的抗美援朝精神在新時代永遠閃耀。</p>
主站蜘蛛池模板:
永修县|
博兴县|
南宁市|
大方县|
黄大仙区|
双牌县|
连云港市|
奉贤区|
威信县|
达拉特旗|
宜州市|
沙湾县|
东明县|
廉江市|
山阳县|
买车|
铁力市|
利辛县|
安徽省|
瑞昌市|
赣州市|
平乡县|
安庆市|
大悟县|
平舆县|
江西省|
平武县|
惠来县|
乌拉特前旗|
安丘市|
崇义县|
泰来县|
库尔勒市|
平潭县|
涞水县|
涟源市|
阜新市|
砚山县|
马边|
孟州市|
且末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