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前言:這篇文章是2016年1月29號,發表在我的QQ日志上,今天看到一個視頻,全國政協委員張其成談徽州更名為黃山市的失敗,我才突然想到我也寫過這樣的文章,便查找了我的微信公眾號文章和美篇,都沒有找到這篇文章,最后才在我的QQ空間日志里找到了這篇文章,現發表在美篇里,隨后我通過抖音,一鼓作氣刷到了30個關于要求黃山市恢復徽州市的視頻,我下載保存,一并發到這里,和朋友們一起分享,也算是舊話重提,請朋友們提出批評意見。</p><p class="ql-block"> <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黃山市應更名為徽州市</b></p><p class="ql-block"> 我曾經寫過,“徽州,我可愛的第二故鄉”,最近又從報紙上得知:合肥市的美菱大道和榮事達大道可能要恢復原來的名字——徽州大道和阜陽路了,高興欣喜之余不免又感到有些絲絲的遺憾。</p><p class="ql-block"> 這兩條路過去都是以我們省的南北兩個地區的名字而命名的,阜陽今天作為市還存在,可是徽州今天在地圖上已經找不到了。要問今天的年輕人,徽州在什么地方?他們好多人可能都回答不上來。我真的不明白,為什么當初徽州地區要改為黃山市?是因為黃山比徽州名氣大而突出黃山?還是為了擴大黃山的知名度而想提高黃山的游客量?如果是這樣,我想當初的決策者思路是片面的,顧此失彼。他們沒有充分考慮到徽州的深厚的文化內涵和海內外徽州人的徽州情結。</p><p class="ql-block"> 我記得幾年前不少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曾經聯名提案要求將“ 黃山市應更名徽州市”,不知道為什么至今杳無音信,毫無結果。最近我又從網上看到,中國地名研究所副研究員朱昌春談到徽州地區改黃山市帶來的負面影響,他說,從1987年徽州地區改黃山市,經過15年歷史證明,徽州地區改黃山市是失敗的,以下事實可以說明:</p><p class="ql-block"> (1)徽州的悠久歷史被湮滅 。徽州,北宋宣和三年(公元1121年)取徽嶺、徽水之名,改歙縣為徽州。明、清為徽州府;1949年置徽州專區;1956年并入蕪湖專區;1961年復置徽州專區;1971年改徽州地區。徽州具有悠久的歷史和文化基礎,徽州文化曾為中華經濟文化的發展起到過推動作用,中國建筑史不能不提徽派,徽商曾令中國“無微不成鎮”,“徽班進京”曾拉開京劇史的序幕,文房四寶之徽墨、歙硯更是大名鼎鼎。徽州的屯溪老街、潛口民宅、羅東舒祠堂、老屋閣及綠繞亭(均屬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歙縣(中國歷史文化名城)的棠樾牌坊群和許國石坊(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黟縣的西遞古村落、宏村古村落(2000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休寧縣的登封橋、三槐堂等完美的人文景觀是極為珍貴的旅游資源。事實上,是打出了黃山的牌子,扔掉了徽州的牌子。</p><p class="ql-block"> 徽州改黃山市,目的是讓更多的游客游黃山(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全國重點風景名勝區),增加黃山的旅游收入。但是,游客游完黃山后再游什么?當然是徽州的文化古跡。黃山是自然景觀,徽州是人文景觀,各自有各自的特點,互相不能取代。游黃山有一份收入,再游徽州就有兩份收入,何苦徽州改黃山,只賺黃山一份錢。</p><p class="ql-block"> (2)使標準地名變成假地名。黃山一名專指黃山,這是地名的排它性;黃山不在徽州,徽州不能叫黃山。黃山在哪,哪就是黃山,這是地名的指位性;黃山在太平縣,太平縣可以改黃山市。1982年以前,只有一個黃山(風景區),游客可以問路后直達黃山。1983年-1987年,有兩個黃山,游客找到黃山市即可上黃山。1987年后,出現三個黃山,許多游客犯難,只好問路,黃山在哪?答曰:你要去哪個黃山?使簡單的問題人為地復雜化。</p><p class="ql-block"> 黃山目前在黃山區的政區內,不在黃山市政府所在區,使標準的黃山地名在此地變成假黃山,天天誤導游客來黃山市政府駐地看假黃山。由于黃山市又管轄歙縣、休寧、黟縣、祁門4縣,四縣也打出了黃山的旗號,很多店家的招牌均是黃山某店、黃山某樓、黃山某館等,很多人到了皖南就有一種感覺,感覺皖南人處處用黃山作秀,生怕外地人找不到黃山,其結果,反遭到外地游客的嘲笑。“皖南處處是黃山”正是外地游客對現在黃山市的諷刺。</p><p class="ql-block"> (3)欺騙誤導游客使其難辨黃山真偽 旅游者從旅游設想的產生,到實際旅游的全過程,都離不開地名的穿針引線作用。因此,標準地名的實用功能對游客相當重要。</p><p class="ql-block"> 徽州地區改黃山市,將黃山的標準地名遷移到了70公里外的徽州地區行署駐地屯溪市,使其搖身一變成為黃山市。屯溪火車站、汽車站自然就變成了黃山站,屯溪機場變成黃山機場。首次來黃山的游客在此會高高興興地走下飛機、離開列車、汽車,因為馬上就會看到美麗的黃山,然而事實是殘酷的,黃山站和黃山機場距黃山還有70公里。因此,廣大游客大呼上當。用風景名勝區命名政區,固然可以提高政區的知名度,但是又導致很多人誤認為到了市區就到了風景區,使地名的指位生出誤解,現在的黃山市正是如此。</p><p class="ql-block"> (4)阻礙了黃山區的經濟發展1982年筆者到黃山旅游,當時黃山景區的旅游設施很簡陋,太平縣城也很落后。1987年,太平縣改黃山市已4年,出現一派欣欣向榮的景象。一些大單位紛紛在此投資建設,出現了許多新建筑,縣城的落后面貌得到改觀。1992年,由于黃山市的牌子已摘掉4年之久,太平縣(黃山區)早已失去往日的輝煌,許多投資者奔向屯溪,游客在太平縣寥寥無幾,大街上冷冷清清:商店的商品檔次很低,購物者極少。店主們都說現在這里不如黃山市(縣級)的年代生意好。黃山區的經濟發展停滯不前,有兩個原因,一是行政區劃變更,由有獨立自主權的縣級市,變成了無經濟自主權的市轄區,作為市轄區,要絕對服從市政府的領導。二是黃山市這塊名牌(標準地名)被徽州地區拿走。正是由于這兩種原因,黃山市才能名正言順地把山上及黃山區賺的錢全部拿到屯溪去搞建設,即使有人想在黃山區投資,但市政府不同意,會拉你到屯溪投資。而黃山區卻沒有錢去搞開發建設。這種做法嚴重制約了黃山區的經濟發展。</p><p class="ql-block"> 黃山市應更名徽州市,并設黃山旅游特區。為了解決黃山市地名混亂的問題,恢復當地的標準地名,還徽州歷史的本來面目,黃山市應該更名為徽州市。這是實施中國地名標準化的必由之路。同時,為了保護好黃山風景區勝區,穩步發展旅游業,方便廣大游客,為旅游者提供滿意的服務,黃山區應該恢復為1983年的黃山市,由安徽省直轄。這樣做,可以避免再生矛盾,實現地名標準化,加快該地的經濟建設,促進其發展成優秀的旅游城市。我國目前在風景名勝區中沒有特區的行政建制,可以考慮以黃山為試點,建立黃山旅游特區。</p><p class="ql-block"> 我們拭目以待黃山市能夠早日更名為徽州市。</p>
主站蜘蛛池模板:
桂阳县|
河源市|
雷州市|
承德县|
高雄县|
涿鹿县|
斗六市|
呼玛县|
隆昌县|
南京市|
新泰市|
清徐县|
阜宁县|
灵丘县|
满洲里市|
和顺县|
仙游县|
郧西县|
名山县|
昭苏县|
吐鲁番市|
高邮市|
平罗县|
威宁|
布尔津县|
江城|
拉孜县|
武定县|
博白县|
富顺县|
田阳县|
武城县|
广昌县|
宜黄县|
聂拉木县|
改则县|
大余县|
准格尔旗|
襄垣县|
镇原县|
怀化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