跆拳道,波多野结衣结婚了吗,JAPANESE50MATURE亂倫,美女视频黄网站免费观看

同好相聚--喀斯喀特山脊百英里越野賽記

于珈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167efb">(一)引子</font></b></h1><br>去年秋天加州跑友楊梅約我今夏一起跑一場百英里越野賽,我說好呀,跑哪一場呢?要不東岸佛雷蒙特百英里?她說你看看這個,發給我一個網站鏈接: https://www.cascadecrest100.com/。點擊進去,鮮艷的粉紅色野花撲面而來,背后是一排鋸齒形的灰色巖峰,黑底白字寫著“高高的樹,難難的道“。好,好,我喜不自禁,就這樣愉快地決定了。<br><br>喀斯喀特山脈北起加拿大不列顛哥倫比亞省,經美國華盛頓州、俄勒崗州,南終北加州。這個山脈坐落在太平洋環火山帶上,最有名的火山有雷尼爾雪山和圣海倫火山。綿延七百英里的山脈,雪山、冰川、湖泊、森林、草甸,或險峻,或秀麗,風景迷人。<br><br>美國跟歐洲不同,一流的自然風景都被聯邦政府圈起來,設立國家公園或國家自然保護區。喀斯喀特也不例外,山脈中最美麗最有特色的地段,要么是國家公園,要么是國家自然保護區。這些地方是不允許舉辦任何商業活動的。<br><br>于是,美國的越野賽,只能在一流風景之外。身處一馬平川的紐約長島,喀斯喀特一流風景之外的風景,于我也是頂流風景,心向往之。<br><br>喀斯喀特山脊百英里越野賽(Cascade Crest 100 Mile Endurance Race),大本營在西雅圖以東一個多小時車程的伊斯頓小鎮(Easton),位于著名的北喀斯喀特國家公園以南、雷尼爾國家公園以北。賽道以山谷里的90號公路為軸,南北山脊各半,形成一個心形環線。<br>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167efb">(二)賽前</font></b></h1><br>比賽7月19號星期五早上九點開始,周四下午我們來到伊斯頓,住進民宿。<br><br>伊斯頓,跟美國大多數小鎮一樣,“睡眼惺忪”是最合適的形容詞。一條主街,幾間破舊的小房子,一個加油站,加油站邊一盤小雜貨店,對面一家賣漢堡的小餐館。不到六點,太陽還在空中炙烤著大地,主街上的店鋪都已經打烊。慶幸曉莉姐給了我們一箱方便面,賽前晚餐就靠它了。<br><br>小鎮上無人影也無車輛,哪有丁點比賽氣氛,讓我懷疑弄錯地方。找到比賽大本營,小鎮消防站,外面依然沒人,但終于看到賽事網站上那張黑白照片里的木架子,以及懸在架子下的橫木條,上面刻著“CASCADE CREST 100 MILE ENDURANCE RUN”(喀斯喀特山脊百英里耐力賽)。<br><br>說起來,這個比賽也算歷史悠久,第一屆是1999年,比UTMB還早四年。二十多年,UTMB把極小眾的超馬越野賽發展成越野超級碗,來自世界各地的幾萬人在勃朗山區不眠不休數日奔跑,儼然是一場世界越野搖滾盛會。而這里,二十多年里,固守著睡鎮的寂寞、山野的寧靜和越野賽的傳統小眾。<br><br>1999年第一屆只有10個人參賽,其中一位女子;第二年增至28人,也只有一位女子。如今每年參賽人數控制在180多人,女子基本占25-30%。其實,每年報名人數有六、七百,有人抽簽幾年而不中。我和楊梅都很幸運,一抽即中。<br><br>我們繞到消防站的車庫,門開著,里面擺著一排排桌子,上面堆滿了食物,典型的越野賽補給站的食物,幾個人在忙上忙下。見到我們,一位女子從車庫里出來,我一眼便認出是賽事總監杰西。<br><br>在賽事網站的短視頻里見過她,栗色短發干凈利落,神態灑脫大氣,說話隨和中帶著調皮,一看就讓人喜歡。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她在網站上寫道,“完成這個比賽不會帶給你任何名和利,如果在比賽過程中你感覺不對(today is not your day),那就放自己一馬(call it a day),不用自責“。這句話很合我的頻道,記住了。<br><br>眼前的杰西,跟視頻里一模一樣,大氣灑脫,親切隨和。她跟我們過了一遍賽道,特別提醒到,上半程要保守點,否則下半程的幾座山要把你吃掉。爽朗笑著,她說道,這個比賽她跑過七次,不用擔心,好好享受賽道。<br><br>賽后我好奇在網上搜了下她的名字,一看嚇一跳,絕對的越野達人!2007年以來,她一共跑過兩百多場比賽,從25公里到434英里,其中好些比賽她是女子第一名。49歲的她,毫無慢下來的打算,今年接下來每個月有一場百英里賽。<br><br>我感嘆,相由心生,杰西的灑脫大氣、親切隨和,原來是經歷了多少風雨歷練后的舉重若輕,游刃有余。<br>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167efb">(三)出發</font></b></h1><br>周五早上七點半,我們再次來到伊斯頓消防站,終于有點比賽氣氛。消防站門前的泥土小廣場,站著一些人。靠墻的一排桌子上有咖啡和茶,面包和香蕉。從取號碼到存包,五分鐘搞定。八點鐘,賽事總監杰西講了下參賽注意事項。離出發還有差不多一個小時,不知該如何打發。<br><br>小型比賽,零壓力之簡單流程,實在是好。<br><br>184位參賽的,大部分是華盛頓州本地人。可以想見,他們甚至不用起大早,開車<br>一兩小時,一天一夜跑一場百英里賽,周六下午回家,該干嘛干嘛。從東岸飛過來的只有五、六人,而紐約州就我一人,確實是真愛。<br><br>沒有沸騰的人海,沒有雄壯的《征服天堂》,九點鐘,比賽開始了。<br>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167efb">(四)陡坡</font></b></h1><br>我和楊梅并肩跑了幾步,我跟她說,你比我快,你先跑吧,不用管我。她朝我揮揮手,留給我一個背影。兩分鐘后,連背影也不見了。此一別,賽道上再也沒有見過她,再見將是三十多個小時后在民宿里。<br><br>想起來有意思,我倆從去年秋天約到今年夏天,所謂的一起跑一場比賽,不過是在一起跑了幾步。就這是跑者之間的友誼,不是相守,而是相知。同一條賽道,你的腳印在前,我的腳印在后,歷經同樣的坎坷和晝夜,互相激勵,砥礪前行。<br><br>賽道頭七英里要爬升將近四千英尺,從海拔兩千英尺的伊斯頓小鎮所在的山谷一直爬到海拔近六千英尺的山脊。杰西昨天特地提醒過,這一段是全程最陡的,要悠著點,有的人沖得太快,不到二十英里便不行了。<br><br>我照舊落在后面,不慌不忙走在陡坡上。坡雖陡,但路況不錯,步道在林子里“之”字往上。我喜歡喀斯喀特山區的針葉松林,不密不疏,太陽照進來,光影斑駁。微風送來淡淡松香,我忍不住駐足閉眼,仰著頭深吸一口氣,享受迷人的氣味。<br><br>林子很安靜,除了參賽者的腳步聲、呼吸聲和聊天聲。也許因為美國的越野賽都保持相對小眾,賽道上大家都特別友好親切,見面自來熟。有時,我聽到兩三人聊得很起勁,以為他們是朋友,隨即卻聽到其中一人問”你從哪里來“。<br><br>一位男子超過我,很體貼地鼓勵我,”慢慢來,最陡的部分快結束了。“我問他以前跑過這個比賽,他說沒有,但全程都踩點過,他住在俄勒崗的尤金,離這里不算遠。我不禁心生羨慕,當我在家門口一百英尺的小土包上來回刷的時候,人家可是在刷真題。<br>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167efb">(五)PCT</font></b></h1><br>賽道有30英里跟太平洋山脊徑重復。太平洋山脊徑(Pacific Crest Trail),簡稱PCT,北起美加邊境,南止美墨邊境,步道長達2653英里,縱貫喀斯喀特山脈和內華達山脈。我多年前在加州內華達山脈里背包徒步過約翰穆爾山徑(JMT),其中有170英里跟PCT重復。<br><br>今天跟PCT重逢,盡管只有短短30英里,還不及它的零頭,卻是分外開心,沿途有碰到走全程的背包客(through hikers)。背包徒步2653英里,爬雪山過荒漠,海拔爬升五十萬英尺,這維度已經超出常人想象力。遠遠看到我們迎面跑來,他們一邊讓路一邊喊加油。我不禁對著他們點頭哈腰,伸出大拇指。我雖然熱愛山野,但是,實在不能想象得有多熱愛,才會自覺自愿在山野里背包走八個月。他們跟我不屬一個物種。<br><br>這一段賽道,可說是全程最享受的。極目之處,遍布高大的松樹,樹干筆直挺立,每一棵都有幾百年老。百年老樹間,黃土步道蜿蜒,松軟平整,兩邊灌木叢中開滿紫色的魯冰花。在寧靜的古松林里,獨自奔跑在花叢中,飄忽的松香陣陣襲來,太讓人迷醉了。我最喜歡這樣的步道,路況好,不用全神貫注于腳下,可以東張西望,胡思亂想,或者什么也不想,沉浸于輕安禪定。<br><br>享受了20多英里,天黑前快7點鐘,來到第36英里的補給站Stampede Pass,用時近10個小時。欣喜看到若鵬(楊梅的先生)和小蘇在等我,其他華人跑者都過去了,我是最后一名。我跑得正開心,本準備不停留的,難抵他們的盛情,坐下來喝了一杯粥。非常感激他們特地留下來等我,雖是初次見面的跑友,卻如見到親人般溫暖。<br>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167efb">(六)險途</font></b></h1><br>杰西在賽前有提醒過隧道(第52英里)之前的10英里不好跑,我沒怎么在意,因為這一段海拔爬升不多,以為沒什么大不了。<br><br>上路了才知道路況極不好,坑坑洼洼,碎石樹根,跟東部的山徑很相似。我最不能忍受的便是這樣的山徑,神經高度緊張,怕崴腳,怕摔跤,萬一受傷便沒得玩了。尤其在夜里,更是小心加小心,速度極慢,下坡尤其慢,每英里都要二十多分鐘,很無奈,沒脾氣。<br><br>賽道來到一段很陡的下坡,邊上拉了一根繩子。我把兩根登山杖握在一只手上,騰出一只手來抓著繩子。剛走了兩步,繩子一晃動,估計是下面的人在使力,拖著我一屁股坐在地上,坐了一屁股灰土。我定了定神,趕緊把登山杖收起來,雙手抓著繩子,側著身子一步步往下挪。<br><br>所幸這一段不長,幾百米后繩子結束,來到一條馬路邊。<br>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h3><h1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b>(七)隧道</b></span></h1><br><div style="text-align: left;"><span style="color: inherit;">經歷了坑坑洼洼的10英里,跑在瀝青馬路上,繃緊的神經總算可以放松了。</span></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br></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span style="color: inherit;">馬路通向隧道,PCT外賽道的又一個亮點。這條隧道長2.2英里,一條廢棄的公路。西雅圖有名的隧道馬拉松,就是指這個隧道。因為賽道平,是個出成績的比賽,不少人因此遠道來參加。</span></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br></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span style="color: inherit;">現在本來就是黑夜,我本來就戴著頭燈,隧道里外沒啥差別。想想如果是白天,外面陽光明媚,隧道里陰風陣陣,估計有些瘆人。</span></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br></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span style="color: inherit;">我享受著平坦好跑的隧道,前后不遠都可見參賽者,終于有人氣了。跑著跑著,看到迎面跑來一個人,褲腿上別著“Pacer”,擦身而過,我回頭大喊,“馬克?”</span></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br></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span style="color: inherit;">他停下來,果然是馬克,我的私兔!其他私兔都跟著各自的跑者跑了,我是最后一個。我估計馬克等得無聊,可能會跑來迎我,果然!還好我看到他了,沒有彼此錯過。</span></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br></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span style="color: inherit;">除我和楊梅外,這次還有四位來自加州的華人選手。為了支援我們這幾個參賽者,東道主西雅圖SU跑團非常熱情給力,賽前做了大量工作,出動了大批人馬。一撥撥踩點賽道各段,錄視頻解說;計算各補給點之間的距離和海拔爬升;安排賽前加碳和協調賽中義工后援;搜羅到很多賽記和視頻記錄;據說還建模型估算我們每個參賽者到各補給點的時間。所有這些信息都井井有條匯總在一個谷歌文檔里。跑霸們果然也是學霸,做事認真嚴謹得讓我佩服得五體投地,同時也非常慚愧,我作為參賽者,功課做得不及他們一二。</span></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br></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span style="color: inherit;">在所有這些支援中,最難能可貴的是,他們給每個參賽者配備了兩個私兔(陪跑員)。沒跑過一百英里越野賽的,不懂得陪跑員的重要性。毫不夸張地說,很多時候,陪跑員能拯救一場越野賽。</span></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br></div><h3 style="text-align: left;">有了馬克的陪同,我頓時雞血滿滿,在隧道里跑出了9分配速,開心啊!</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167efb">(八)熱粥</font></b></h1><br>出隧道不遠,便到了第54英里補給站Hyak,位于山谷里90號公路邊,全程最大的補給站。我和馬克一到,若鵬、Shumin和Heather遠遠迎上來。我是最后一位,對不起讓他們久等了。做超馬越野的后援,不是一般地辛苦,尤其要同時支援六個跑者,前后時間拉得很長。若鵬一夜沒睡,從一個補給站趕往下一個補給站,據說第二天他也產生了幻覺,看到山里賽道邊一棟棟樓房。<br><br>我們凌晨12:40到Hyak,氣溫降得很快,一停下來便很冷。他們給我盛了一碗熱粥,太暖胃了,真舒服。<br><br>以這里為分界,賽道前半程結束,開啟后半程。后半程要翻越兩個大坡,尤其第二個大坡,很長,鋸齒型四連坡。杰西警告過,這些坡可能把你生吞。不過,我狀態不錯,何況接下來一直有人陪跑,不怕。<br> <br><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167efb">(九)地獄</font></b></h1><br>第一個坡,8英里爬升2200英尺,7英里下降2300英尺,以UTMB的尺度來說,小意思啦。而且,全是寬寬的沙土路,基本可以無腦行進。我和馬克并肩跑跑走走,黑夜里巡航狀態,上坡18-19分配速,下坡11-12分配速,很愜意。<br><br>我說過比賽時不愛聊天,但路況好,不覺得累,便跟馬克一直聊著。今年四月份加州的峽谷百英里賽,是我們第一次見面,同住一棟民宿。他帶領的西雅圖團,六人拿了三個UTMB直通名額,包括他自己,牛得不行!<br><br>馬克聊到讀書streak和跑步streak,每天至少讀書15分鐘,每天打表跑步,不間斷一直堅持了多少年。每天讀書和跑步的生活,必定是很充實的生活。<br><br>從賽道爬升圖來看,后半程兩個大坡之間有一段6英里步道,沿湖,爬升很少。我原以為是沿湖輕松壓馬路,后來才知道是臭名昭著的“地獄之道”(Trail from Hell)。賽前問起杰西,她灑脫地揮揮手,“不用擔心,地獄之道現在配不上它的名稱了,不過是一條平常步道。”<br><br>杰西說的輕松隨意,走起來,可真不容易。幸虧我慢,到這里時,天已亮,黑夜里會更加不容易。步道很窄,沿著Lake Kachess湖邊陡壁橫切,爬升雖不多,別說跑,走起來都讓人崩潰。有的地方很滑,滑下去就直接掉湖里。多虧有馬克,他在前面帶路,幫我找到落腳點,必要時拉我一把。<br><br>這個6英里真的很漫長,每英里配速幾近30分鐘,而且每時每刻神經高度緊張。湖其實還是蠻漂亮的,晨光里巖峰倒映,我們忍不住停下來拍了幾張照。只是,這湖好似永遠沒有盡頭,馬克不斷地說快到了快到了,但總是還沒到。這湖如一根細長手指,我們要繞到手指尖上,才算出了“地獄之道”。<br><br>好不容易出了地獄之道,面臨著一條不得不濕腳的小河。淌水過河,鞋襪全濕。所幸不遠處的補給站留有干凈鞋襪,只是換鞋襪耽誤了些時間。<br><br>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167efb">(十)暴曬</font></b></h1><br>馬克陪我到第76英里的Mineral Creek補給站,早上八點鐘,換上梅子陪我剩下的24英里。有馬克陪,一夜不知不覺便過去了,一點也沒有覺得難熬和困乏。<br><br>我們到時,梅子已經全副武裝等了很久,她那嚴陣以待的樣子,實在是可愛。我跟梅子也是四月份加州峽谷賽時第一次見面,同住一棟民宿。大長腿苗條身材,皮膚白凈,穿著時尚優雅。我暗自想,這么漂亮精致的姑娘該屬于都市,怎么也錯愛上山野?<br><br>賽道沿著一條寬寬的沙土路往上爬。西北部的植被不像東岸的枝繁葉茂,沙土路上幾乎沒有樹蔭。我忘了說了,天氣預報今天氣溫高達96度,破紀錄的高溫。西雅圖受濕潤的海洋影響,夏天不會太熱。伊斯頓雖然離西雅圖只有一小時車程,但隔著喀斯喀特山脈,干燥,熱起來如火爐,今天便是火爐天。<br><br>梅子走在前面,時不時停下來回轉身給我拍照和錄像。對著她的鏡頭,我強裝微笑。離開鏡頭,我忍不住有些煩躁這赤裸裸的日頭,才早上八、九點,便曬得額頭發熱。想想,我至少還要八、九個小時才能完賽,有得跟烈日熬的。真羨慕跑得快的人,天還沒熱起來便完賽了。<br><br>賽道進入樹林后,沒有赤裸的日頭,感覺好很多。梅子在前面,一心想著給我開路,照顧我。她時而高舉著手機,邊跑邊給我錄像;時而彎腰撿起攔路的樹枝,甚至搬開步道中的石頭。我暗自好笑,心想,如果可能,她大概愿意在前面給我鋪一條紅地毯。<br><br>第二個大坡確實很漫長,有的地方很陡,我實在爬不動了,不得不走走停停。突然,我驚喜地大喊,“終于明白了!”,這一喊把梅子嚇一跳。<br><br>情況是這樣。自昨天比賽開始以來,我留意到賽道邊時有低矮的越橘叢和藍莓叢,綠葉濕漉漉的,在陽光下發著光。是露水嗎?為什么正午露水還沒干?是剛下過雨嗎?為什么就這么一小片濕濕的,其他地方都是干的?想起小時候天氣預報老說“局部地區有雨”,這局部地區也太局部了,方圓幾個巴掌大。為這事情,我納悶了一天一夜。這時,我又看到賽道邊這樣一叢“濕漉漉”的越橘葉,并且看到頭頂一棵松樹在滴著松油!伸手摸了摸葉子,粘粘的,帶著松香。山野真奇妙!<br>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167efb">(十一)雷尼爾</font></b></h1><br>天熱,疲憊,沒完沒了的爬坡。正值懷疑人生之時,潔白的雷尼爾豁然出現在視線里,完美的圓錐山體,巍峨雄偉,在遠處藍天下發著神圣的光芒。我全身的血液頓時化為美酒,歡呼起來,腳步也輕快起來。<br><br>我說不出有多么喜歡雷尼爾山,登過她的峰頂,也環繞她走過一圈百英里的仙境步道,卻永遠看不夠她。此時,我再也不羨慕跑得快的,他們在黑夜里跑過這一段,看不到美麗的雷尼爾,多可惜;此時,我再也不埋怨暴曬的烈日,沒有萬里無云的晴空,哪能看到遠處如此清晰的雪山。<br><br>遠處是巍峨雄偉的雷尼爾雪山,腳下是熠熠發光的一汪小湖,身邊野花爛漫。賽道繼續爬坡,將爬上全程最高點,海拔5866英尺的Thorpe峰頂。我和梅子都很興奮,她要我先跑,她在后面給我錄像,把野花和雪山都錄進去。<br><br>到了峰頂,我們繼續擺拍,像兩個興致勃勃的游山客。越野賽道就該這樣,要有一些銷魂美景,讓人忘記死磕的痛苦和無趣,尤其在將近90英里的時候。<br>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167efb">(十二)炙熱</font></b></h1><br>最后11英里,幾乎一路下坡。原以為要痛快跑跑,誰知斗志全無,懶懶散散,沒有目標,不思進取。梅子也拿我沒辦法,她顧自在前面跑,我就是不跟,她只得跑跑停停,等我。<br><br>莫帥和他的私兔小吳,跟我們結伴而行。莫帥是百英里老江湖,跑過很多比賽。昨天夜里馬克帶著我在六十多英里的地方超過他,今天他和小吳在Thorpe峰頂追上我們。我給他們讓路,以為他們要快快跑,莫帥卻說,不想太辛苦,兩周后還有一場百英里賽。這些老江湖,跑百英里賽比人家逛后院還勤。<br><br>烈日當空,炙烤著大地。樹蔭下尚可忍受,暴曬的地方,如置身火爐般熱氣逼人,快走都熱得喘不過氣來,別提跑了。好在里程不多,快完賽了。百英里越野賽總得有些刺激的東西,賽道、天氣、身體狀況,完賽后才有故事講。今天破紀錄的酷熱,算是這場比賽的刺激劑。<br><br>下午4:07,梅子和我、莫帥和小吳四人手牽手沖過終點線,開心安全完賽,用時31:07。<br>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167efb">(十三)賽后</font></b></h1><br>西雅圖跑團支援的六位華人選手都安全完賽,楊梅比我早一個小時沖線,已經回民宿休息。<br><br>最讓我感動的是,華夏網友八月、婉玲、大衛爺和他太太,大老遠開車來看我沖線,在酷熱中等了四個小時。真后悔自己在賽程中懈怠,沒有拼勁,讓他們等辛苦了。<br><br>賽后的服務簡直太好了。終點線邊一個簡易大帳篷,一坐下來,有人端來一盆冰水,泡腳。杰西親自過來祝賀,送來西瓜。一個十來歲的小姑娘問我要喝什么果汁,現榨了一杯菠蘿香蕉果汁。八月和大衛爺很好奇這些“非人類”,問長問短。跑者和親友們,認識的不認識的,都聊得熱鬧,氣氛融洽如家人。<br><br>謝謝楊梅推薦這個賽事,謝謝西雅圖跑團鼎力支持,尤其謝謝兩位兔子馬克和梅子。31個小時,我沒犯困,除了累,沒有任何身體不適,是我跑過的幾個百英里賽中感覺最輕松的,歸功于給力的兔子們和給力的后援補給。<br><br>跑完后,我明白了為什么那么多人推薦這個小眾比賽,堪稱組織完美的一場比賽!賽道難易合適,有絲滑好跑的PCT,也有讓人崩潰的地獄之道;爬升21000多英尺,不多也不少;距離正好100.2英里;補給點安排得當;義工熱情;賽前程序極其簡單;賽后呵護極其周到暖心;賽道風景不錯。<br><br>正如楊梅說的,這是一場跑者給跑者辦的Party;正如賽事總監杰西說的,跑完這場比賽不會給你帶來任何名和利。熱愛跑步,熱愛山野,不就是這樣無關名和利,只圖個同好相聚,開心!<br>
主站蜘蛛池模板: 达州市| 建瓯市| 绍兴县| 高清| 甘南县| 水富县| 宁晋县| 洛浦县| 克山县| 咸宁市| 邢台市| 托克逊县| 岳池县| 平遥县| 三穗县| 铜山县| 丰原市| 龙口市| 科技| 临清市| 沧源| 潢川县| 永宁县| 十堰市| 大方县| 宽城| 商河县| 富平县| 三亚市| 松原市| 天祝| 皋兰县| 长治县| 且末县| 阿勒泰市| 沙湾县| 土默特右旗| 绵阳市| 丹巴县| 荃湾区| 伊吾县|